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現代言情 十年花開 第十七章

《十年花開》 第十七章

17-1

第二天早晨8點18分,副校長、教務主任、年級組長相繼來到,余樂樂恭恭敬敬站在教室門口,里面的學生很配合地保持安靜。一行人從余樂樂面前走過,穿過課桌間狹窄的過道,走到教室后面黑板前,實實地坐了一排。余樂樂看看教室后半部分義正詞嚴的校領導,再看看前面正襟危坐的學生,心里嘆口氣,沒說話。

8點20,上課鈴聲響起,余樂樂走上講臺,從書包里拿出一個碩大的塑料袋,打開,居然是紅彤彤的新鮮荔枝!亮相的剎那,學生們不約而同發出“啊”的嘆聲。

在那一瞬間,之前擺出的所有正襟危坐的姿勢被全數忘——學生們興致頭接耳,余樂樂很得意,指揮語文科代表:“發荔枝!”

語文科代表逄奕是個男生,聞言立即從后排站起來,辛苦越正坐在課桌間隙中準備聽課的諸位領導老師,高高興興地往前沖。沿途被無數人或踹或抓地囑咐:“逄奕,給我拿顆大的!”

逄奕跑到講臺上,抓過荔枝袋子很興地問余樂樂:“都發掉麼?”

余樂樂擺擺手:“全發。”

逄奕想了想,還是先挑出兩顆看上去圓潤飽滿的荔枝,放在講臺上:“老師,這個給你。”

臺下立即噓聲一片,只聽見有男生不懷好意地笑:“逄奕噢~~”

余樂樂邊笑邊下意識看一眼后排的領導們,炕出什麼特別的表,反倒有幾個老師還興致盎然地看著學生們搶荔枝的場景,心里雖有點忐忑,但還是決定給自己打氣。一邊看著逄奕發荔枝,一邊打開投影儀,看屏幕上出現一行題目:《南州六月荔枝丹》。

余樂樂環視臺下的學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課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一次看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和你們一樣大,上課的時候邊看課文邊流口水,心里就想什麼時候我當了老師,一定要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請學生們吃荔枝,現在這個理想終于實現了,謝謝大家。”

Advertisement

臺下響起的笑聲,這時余樂樂恰好看到逄奕力剝荔枝的場景,笑著說:“逄奕,你慢點常”

逄奕里塞滿了荔枝,只見周圍眾多目看向自己,頃哄堂大笑。他一急,更說不出話,“嗚嗚”地指著余樂樂,一臉“被你出賣”的表,逗得幾位聽課老師也笑了。

余樂樂看著臺下笑嘻嘻的學生們,講:“之前大家已經預習過這篇課文了,關于生詞生字我也給大家列出了,下面我來說說我個人比較欣贍這篇課文的幾個可取之。”

舉起手中的荔枝殼:“我們常常吃荔枝,當然和讀過和荔枝有關的詩詞,當然更看過很多涉及到荔枝這種水果的文章,可是賈祖璋先生的荔枝顯然不是白吃的。大家看在《南州六月荔枝丹》這篇說明文里,賈先生在引述白居易《荔枝圖序》中的‘殼如紅繒,如紫綃,瓤瑩白如冰雪,漿甘酸如醴酪’的話之后,在第六自然段里指出‘如紫綃’的形容‘是把殼壁的紋誤作的紋了’。”

指幻燈片上的課文引述:“所以幾乎我們能看到的所有教學大綱上都有提及這篇說明文‘既重視引用古代有關荔枝的知識作為依據,又注意糾正其不確切的地方。’”

看向臺下已經漸漸安靜下來的學生:“我想我們學課文更重要的不是學習生字、生詞,而是應該學習行文的方式、妙的構思,以及那些謹慎的態度。寫作是件嚴肅的事,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所以寫出來的是不同的文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態度,所以呈現出來的就是千姿百態的人生。我們不是偉人,不一定要承擔多藐大的人生理想,可是我們都是寫自己人生的作家,所以我們至也要用最謹慎的態度忻自己的人生。”

Advertisement

“中國語言不是單純的漢字與漢字的拼接,這里面有很多中國人的神。我希在我的課堂上大家不僅僅是學習語文課本,同時還能養對漢語語言和中國文學的熱,”余樂樂看著臺下表認真的學生們:“要比大家吃荔枝時還要有熱。”

臺下響起心照不宣的笑聲,余樂樂拿起課本,開始講解文章段落和結構,也補充一些相關的詩詞歌賦或是經典文章、經典段落。學生們一邊把玩著手里的荔枝一邊聽課,45分鐘很快過去,一堂公開課在不時的哄笑聲中結束。下課鈴響時,有學生興高采烈地問:“老師,我們下次上課吃什麼啊?”

余樂樂抬頭,看見是班里很調皮的男生孟小羽,笑著答:“下次講達爾文的《〈種起源〉導遜,你說咱們該吃什麼?”

后排男生徹底伏倒在桌上笑。

笑聲里,聽課老師們魚貫走出教室,余樂樂一扭頭,看見李靜朝自己招手,急忙收拾東西趕上去。后的學生們開始聲討逄奕發荔枝時假公濟私的行為,教室里鬧一團。

“剛才李校長還問我,說這是從哪里來的實習生,看上去比學生還像學生,”辦公室里,李靜看著余樂樂笑:“看你們班上公開課,比其它班的活課還熱鬧。”

“我只是不想讓自己的課堂太死板。”余樂樂如是說。

“我能理解,”李靜扶扶眼鏡:“可是,好像你講語文基礎知識的篇幅比較。”

“這些生字生詞他們手中的參考書上都有,我覺禱有必要費太多時間,把有爭議的拿出來討論一下就可以了,”余樂樂規規矩矩地答:“如果有多余的時間,我倒是愿意拿出時間帶大家上名作鑒賞或者閱讀課。”

Advertisement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剛才校長也說了,你這個風格或許很容易為學生們的朋友,可是也容易偏離高考的軌道。”

“我還以為現在的高中已經強調素質教育了。”余樂樂苦笑。

“素質教育本就是一種很理想的提法,高考模式再怎麼改,只要學方式不變,再綜合的知識也可以產生應試版本,”李靜神平靜:“你們還太年輕,會不到學生落榜對家長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所以就連家長都是支持咱們搞應試教育的,做老師的傾盡全力幫學生考大學就是了。”

“哪怕培養出只會讀書的書呆子也無所謂麼,”余樂樂很郁悶:“這幾年各種都在報道有些高分考生高分低能的事,大家就忍心看學生心智不健全地上大學?”

“大學才是人生觀形的關鍵時期,那里自然會教給他們很多東西的。”

“這是逃避。”

“這不是逃避,教學才是你作為一個老師的最基本責任。”

“可是李老師,教學——教的是什麼‘學’呢,”余樂樂越說越激:“學簡單的1+1=2,還是學1+1之所以等于2,甚至大于2的原因呢?”

“樂樂,”李靜無奈地笑了:“我以前都不知道其實你也有一張利。”

余樂樂不說話了。

“有些事我們無力改變,所以就要努力適應,”李靜拍拍余樂樂的肩膀:“做個敬業的合師可以有很多方式,不一定和學生打一片就是對他們好,有的時候不近人也是一種敬業。”

余樂樂抬起頭,看著李靜的眼睛,的目和,再沒有了昔日余樂樂記憶中的那些冷酷、漠然。

也是在這一刻,余樂樂突然發現:李靜老師老了。

余樂樂初中畢業7年整,李靜老師已經往40歲邁進。余樂樂低頭,可以清楚地看見李靜疲憊的眼神、眼角的魚尾紋,還有手指上似乎永遠都匣干凈的筆灰。

那些白末深深嵌手指的紋理,變一道道目驚心的壑。那些壑干燥、皸裂,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年輕、漂亮、神采飛揚,哪怕有點過于嚴厲的李靜老師了。

余樂樂的心里突然生出清晰的恐懼——多年后,自己也會這樣吧?把青和容都獻給三尺講臺,把熱和理想都喲給高考陪葬,把激憤與篤定都留在隨風飄逝的過往。

而到那樣的一天時,自己還會被學生喜歡麼?

假使是否定的答案,那麼這麼多年來支撐自己從教的信念會不會絕地坍塌?

突然覺到有莫名的懷疑升騰起來,揮之不去。

17-2

在猶豫與掙扎中,余樂樂進教學生涯的第二個月。

和高一(16)班的學生們越走越近,那些明的笑臉、那些單純的依賴都時刻沖擊著心,似乎在反復告訴:按照你想走的道路去走,按照你希的那樣走到學生心里去。

可是,李靜的話又浮現在耳邊,縈繞著,不肯消散。

矛盾讓生活更忙碌,忙到昏天黑地的時候,便可以忘記那場灼痛了記憶的

可是,講課的間隙、監考的瞬間,抬起頭就可以看見靠窗座位上莊悅薇那仿若許宸一樣燦厲的笑容。下意識地扭頭躲閃,可是就算把目放到教室外的場上,都仍然可以看見那些悉的雙杠或者籃球筐。約,仍然可以看見他站在那里,臉上掛著帥氣的笑容,汗珠閃爍。

覺得自己實在是無藥可救了——害怕和莊悅薇聊天,卻又盼著坐在自己面前給自己講關于國的種種信息的剎那。

想,或許回憶就是飲鴆止,明知有去無回,依然無法抗拒。

和莊悅薇聊天時,總是貪婪地看著莊越薇臉上自信、爽朗的笑容,深深地看,仿佛這樣就可以看見那個自己想見的人。

只是,每每聽莊悅薇說話的時候,都忍不住記起那個聲音說:我明知道這世界上除了家人以外你對他最好,可還是來求你了。因為只有你,為了他好,能舍得放棄。

明知道,只有你,舍得放棄。

可是許阿姨,你知道麼,為了放棄這段,我付出了多麼大的代價?

我直到今天都要依靠那種做“安定”的藥片睡,我炕得所有18k金纖細璀璨的指環,我再也無法聽那首歌,無法聽歌里唱“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樂的,為你付出的再多我也值得”……

到這時,余樂樂終于知道:或許,自己就是因為這樣而喜歡莊悅薇的吧。因為從許宸將要去的那個地方來,因為坐在窗口下笑容很溫暖,因為讓余樂樂覺到自己和許宸之間還有那麼一點點割舍不開的淵源。

除了莊悅薇,李靜老師著重給余樂樂強調過的還有一個男生,孟小羽。

這個16歲的男孩子似乎永遠不知道認認真真穿校服是什麼樣子:襯扣子永遠空三兩顆沒系上,領帶永遠松松垮垮,校徽常常不知道掉到了哪里,頭發染一點點

余樂樂解個班的第一天,李靜老師就在談話時正告:“這個班里最難管的就是孟小羽,如果你能說服他把頭發染回到黑,把校服穿得規規矩矩的,你就算是給咱們學校立了大功了。”

當時,余樂樂目瞪口呆。

也是到后來余樂樂才相信:李靜老師說的絕不是假話。

孟小羽坐在后門旁邊,因為天熱,班里常常開著后門。于是很多老師上課上到一半就突然發現孟小羽不見了——至于他是什麼時候、是否是從后門溜走的,誰也不知道。

開始的時候,余樂樂覺得很生氣,回到辦公室講給程楷聽,他卻大不以為然:“孟小羽的父親在澳大利亞,他遲早要出國,估計這輩子用上語文的機會不多,你不用對他嚴格要求,說得過去就行了。其實大家心里都有數,他也就是來混個高中畢業證回去差而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