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宋魂 第17章 礙事

《宋魂》 第17章 礙事

 “小心肝,別搗蛋,吃飯,吃飯!定安縣衙涼爽明亮的二堂里,知縣張威用朱漆盤子盛滿小魚干,笑呵呵地遞到一只橘黃的家貓邊。

 正在睡覺的橘貓聞見魚腥味,迅速睜開眼睛,先歡快地了幾聲,隨即,低下頭,狼吞虎咽。

 “慢點兒,慢點兒,吃完還有,還有!”縣令張威像哄婦般,滿臉溫地叮囑。心中也洋溢著幸福和滿足。

 他今年五十二歲,書讀的一般,連考七次,才考中了進士。并且在一干同年之中,位列倒數第二。

 不過,他做的本事,明顯強于做學問。

 五年之前,他被錄用為下縣主簿,正式步仕途。隨即兩年一個臺階,穩穩地從主簿,縣丞,一路升到了知縣,調任定安。

 今年,他在定安縣令位置上,又即將做滿兩年。雖然不到規定的三年考核期,但是,也有資格再往上挪一挪了。

Advertisement

 縣令升遷,按慣例是換個地方,出任一府州同知。但是,張威更中意的職位,乃是耀州通判。

 其中原因有二,第一,耀州距離京兆府近,跟上頭往來方便。

 第二麼,則是因為通判這個職位,雖然與同知平級,權力卻比知州還要大。并且屬于中樞直轄員,無論升遷還是調補其他缺兒,都有資格優先。

 “慢點兒,慢點兒,阿福,好東西都給你留著呢,吃相不要這麼急!”想到自己前途坦,張威心就愈發地好,一邊喊著貓的名字,一邊手在橘貓的脖頸后反復擼

 橘貓的名字阿福,跟他的名一模一樣。

 在張威眼里,這只貓是自己的福星。自打養了它之后,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都順風順水。

 至于橘貓從來不捉老鼠,甚至看到老鼠跳上書架,都懶得一聲的事實,被張威果斷視而不見,甚至當作“仁義”,來大肆宣揚。

Advertisement

 這年頭,會抓老鼠的貓比比皆是,能跟老鼠朋友的貓,全天下卻只有阿福獨一份!

 做貓,要懂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做,又何嘗不是如此?

 什麼恪盡職守,什麼廉潔奉公,在張威看來,那都是剛剛步場愣頭青才會相信的謊言。

 事實上,能在場上玩得轉的,無一不是懂得和同塵者。愣頭青們,要麼四壁后,慢慢學乖。要麼一輩子沉淪底層,永遠得不到升遷。

 所以,對于邊最近某個聲名鵲起的年輕巡檢,張威一點兒都不看好。

 真的以為,憑借一篇曲子詞,就能青云直上麼?

 那是落魄文人的自我安罷了,事實上,文章啥時候那麼值錢?

 大宋開國以來的歷任樞使,有哪個是詞填得好,文章寫得漂亮的?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真的讀書多了,反而未必有本事做

Advertisement

 至于公務,無論是其轄區的大小案子,還是鄰里糾紛,自有專門負責的孔目去理,哪用得到一個堂堂巡檢事必躬親?(注:孔目,宋代胥吏的統稱。一般縣里分吏案、戶案、禮案、兵案、刑案、工案六個辦事機構,每個機構設一個孔目。)

 你一個從汴梁來的讀書人,哪怕再聰明再能干,對地方事務和風土人的掌握,難道能比積年老吏還

 眼下沒還沒捅出簍子來,算是走運。

 萬一哪天惹了不該惹的人,任你背后站著太學的同窗,也得落個灰頭土臉。

 所以,在縣令張威看來,自己手下的這位韓姓巡檢,要麼是讀書讀傻掉了。要麼,就是想撈取一票名聲,就換地方,本沒打算在定安縣金牛寨巡檢位置上長干。

 否則,此人絕不會放棄份不顧,去搶捕頭和衙役的飯碗。

 更不會為文職,還終日拎著長槍弓箭滿山追野狼。

 所謂“有案必破”,“鐵齒銅牙”,聽起來威風,卻都應該是小吏才會獲得的頭銜。

 而和吏之間,卻有一道看不見的天然的鴻

 一旦某人給上頭留下了“能吏”的印象,這輩子最大的去,也就是“府”“將作”“都水”三監,或者大理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