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23章 第 23 章

《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23章 第 23 章

 夫子生辰過后。

 翌日大早, 開堂授課前,老阿篤將裴淮尋來,道是段先生找他問話。

 裴淮進夫子屋時, 夫子正坐在椅上, 仰著頭,定定地著吳老道畫的那幅蒼圖倚山圖,出了神,思緒仿若飄了那蒼山石嶺當中,久久不能自拔。

 裴淮靜候了片刻, 等夫子回了神,才作揖道:“夫子,您找我。”

 段夫子從那副畫中回目, 轉向裴淮, 問道:“吳先生乃高人逸士, 居山林,輕易不會贈墨, 你是如何求得此畫作的?”

 畫中取這樣的意境, 夫子豈會看不出吳先生的用心?

 便也說明, 這幅畫是吳先生真心誠意贈出——專程為他畫的。

 能讓一位匿于世的高人, 誠心至此,不是易事。故此, 夫子尋來了裴淮。

 裴淮應道:“吳先生贈畫, 緣不在小子,而在夫子。”頓了片刻, 又道, “小子以為, 好畫贈知音, 恰得其。”

 隨后,細細將芒山觀里求畫過程,說與夫子聽。

 裴淮最后道:“小子只不過費些足之力罷了。”

 段夫子頷首,道:“你的心思,總比同齡人要通早慧一些,你的文章亦是如此。你們同窗三人,津,我憂其過于冒進,言,憂其貪玩樂,人不慎……唯獨你,為師似乎無所憂。”

 夫子推著椅,靠近一些,又語重心長道:“為師惶惶,不知此事是好是壞,是喜是憂。”

 何止是夫子惶惶,裴淮此時也是惶惶,段夫子眼果真是犀利毒辣,裴淮在家人跟前都未出甚麼馬腳,卻夫子看出了一二。他應道:“不知,即也是一種憂,夫子對小子還是有憂的。”

Advertisement

 他只能將“生如此”,貫徹到底。

 夫子道:“善。”不再追問。轉而繼續向那幅畫,思緒萬千,不自,緩緩唱道:“此畫應是——”

 “一人一徑一書箱,半世蒼翠半世殃。生平五十聽天意,猶知老松盤駿山。”

 一首詩詞念完,目赤淚橫。只不過,這淚水并不蒼悲,反倒是沖刷了段夫子心頭的蒙塵,豁達了幾分。

 他與吳老道素未謀面,心意卻好似相連。

 段夫子問道:“淮,你以為,此畫此詩,取何名為宜?”

 “小子不才,以為取《蒼松問天》為好。”

 “善。”

 ……

 段夫子既說過,三個小子來年可以參加試,自然要開始教他們做文章了。

 “從前,我從未跟你們提及八文的起承轉合,該如何破,又該如何去收,而讓你們隨心所地去寫,是怕你們學了八制式以后,理解不深,反倒遮住了自己的耳目,被束縛得畏手畏腳。”段夫子語重心長地解釋,又道,“如今,你們皆已打好基礎,心智已開,自然就要開始立規矩寫文章了。”

 于是,段夫子仔細同他們介紹如何破題、承題、起講、題、起、中、后、束[1],好比是戴著鐐銬舞劍,又帶著三個小子重新溫習遣文造句時,如何對仗工整、平仄起伏、引經據典。

 最后,將歷屆鄉試、會試的科考文章拿出來,當作實例,與他們一同分析。

 “緣何不用狀元殿試所作的文章?殿試,取的是見解、新意、主張,往往有刁鉆者,眼足夠犀利,落筆大膽,而獲閣老、天子的青睞。故此,若論雕細琢,還數諸位翰林鄉試、會試所作的文章,更合宜一些。”段夫子說道。

Advertisement

 言外之意——你們唯有規規矩矩把八文寫好,通過了前面五關考試,才有機會考慮殿試上如何揮墨疾筆。

 每日散堂以后,夫子都會留下課業,讓他們就四書五經中某言某句,寫上一段,翌日開堂前,逐一點評。

 淮津兩兄弟、徐言,基礎打得牢固,很多學問都稔于心,所以學習寫八文,倒也快。數月之后,在規定的時辰之,三個小子都可以順利“完篇”——即從頭到尾寫一篇完整的八文。

 邁出了備考來年縣試的第一步。

 剩下的時日,則是考慮如何提高文章質量,不斷完善。

 這日,夫子將朱筆圈改好的文章,退還給三個小子。徐言坐在中間,先是往右探頭看看裴淮的文章,道:“淮得夫子的贊語最多。”

 又左探頭看看裴津文章的評語,道:“夫子夸津文章悟進步最多。”

 “讓我看看,我的文章,什麼最多。”

 打開一看,徐言傻了眼,道:“我的文章,紅圈圈最多。”

 ……

 ……

 中秋才過幾日,司徒將軍府里,這一夜,蘭姐兒的肚子發了。

 肚子里這個孩子,伯爵府看重,司徒將軍府更是看重,接生的一應事務皆早已備好。

 蘭姐兒一抬進房里,那陳氏、小陳姨娘便帶著一群婆子趕來,將產房圍了個水泄不通,陳氏親自站在門口候著,又吩咐人道:“從習武場趕回來的那個,人攔著點,孩子沒生下來之前,休要讓他進來。”

 又人把裴家送進來的那些婆子丫鬟盡數管了起來。

 看這陣仗,但凡蘭姐兒生了個帶把兒的,恐怕不見得能抱上一抱,就會被婆母陳氏搶走。這將軍府的后院,終究是陳氏說了算。

Advertisement

 陳氏一直心伺候著蘭姐兒的肚子,為的不就是今日嗎?

 蘭姐兒在屋里痛得昏天暈地,咬著牙,一次次問婆子:“二郎回來沒有?”過窗戶紙,依稀看到了外頭的靜,豈會不明白陳氏的意圖。

 這將軍府里,能守護一二的,唯有司徒二而已。他不在,可怎麼辦?

 那穩婆見蘭姐兒已有些冒虛汗了,心生不忍,道:“夫人快別想這些了,子生產,鬼門關路上,顧不了那麼多,肚子已經發了,趁早使勁罷。”不然,子一虛,就不好生了。

 蘭姐兒聽后,下意識肚子,沒再猶豫,也沒再問話,主那塊帕子,順著穩婆的推助,開始發力。

 ……

 道上,月朦朧,塵土高揚。

 司徒二一路策馬,加鞭往回趕,令他沒想到的是,好不容易用將軍府令牌進了城,進了府,竟被家中守衛,攔在了院門之外。

 “二爺,夫人有命,院里不便,有所避諱,請二爺等孩子生下來,再進去。”

 司徒二在院墻之外,聽不到里頭的靜,愈發焦急,想都沒想,從守衛手里出了把刀,橫在前,咬咬牙道:“我倒要看看,今夜哪個孫子敢擋老子。”說著,先給擋面的那個守頭來了一刀子,劃在上。

 眾人既不能向二爺拔刀相對,又不能擋著他,只能慢慢退步,讓出道來。

 司徒二遠遠地沖了進來,穩婆恰也打開房門走出來,懷里沒抱著孩子,那陳氏見此,已經傻了眼。

 穩婆低頭,道:“夫人,是個千金。”

 陳氏瞥了一眼房,又回頭看到那怒氣騰騰的司徒二闊步而來,陡聲罵道:“全是些不中用的東西,我真是造了孽攤上這一大家。”竟比司徒二還要盛怒。

 而后帶著一群婆子退場,未進去看一眼名義上的孫

 司徒二來到房前,推門就要進去,急著見蘭姐兒,卻被穩婆攔著下來,道:“二爺還是換裳再進去罷。”又恭賀他說,夫人為他生了個千金。

 這時,司徒二終于明白陳氏生怒的原因,原是打錯算盤,吃了癟,于是心十分暢快,沖著陳氏的背影,大聲喊道:“兒好呀,老子就喜歡兒,下回,下下回,都生兒,只要是老子的種就行。”

 聽得那陳氏心煩意燥,又加快了幾步。月里,雖有一大群婆子跟著,陳氏的影卻有些落寞。

 ……

 當夜,消息傳到伯爵府,老太太起道:“難怪今夜一直睡不安穩,母平安就好,就好……”

 林氏聽了陳氏的作為,聽著都覺得有些后怕,心想,若是生了個哥兒,被陳氏搶走了,這個繼必定是斗不過陳氏的。

 ……

 年關前,裴秉元考核通過,拿到最后半個積分,攢滿八分,得以從國子監畢業。隨后,朝廷外派的諭也跟著來了。

 過年前就要出發。

 林氏把手頭的生意全放下了,專程在家里替人打點,白日里帶人點選要帶的件,夜里還要點著燈,親自為裴秉元趕制

 裴淮見不得母親這般辛勞,勸道:“這些事,別人去干,也是一樣的,父親又不是不明白娘親的心意。”

 林氏笑笑搖搖頭,道:“自打生了你以后,我再沒給他做過裳,此番你父親外派為,一任三年,我不能跟著去,就趁此給他做幾罷。”

 林氏除了讓老周一家跟著過去,另外又同申嬤嬤商量,讓他們家老大老二也跟著過去,生怕裴秉元上任后,人生地不,連個聽使喚的人都沒有。

 臘八的前兩天,裴秉元出發了。

 臨別前,裴秉元一再叮囑兩個兒子,道:“段夫子說你們倆來年可以參加縣試矣,剩下這兩個多月,切不可松懈,亦不可自傲,踏踏實實準備考試……為父在玉沖縣等你們的好消息。”

 “是,父親。”淮津兩兄弟應道。

 看著裴秉元的馬車漸漸遠去,消失在道上,老太太是哭得最傷心的,的長嫁得遠,已是多年未歸,小兒子如今又外派為,一走數年……能一二的,唯獨幾個懂事的孫子孫而已。

 裴秉元走后,頭個月給家里回了兩封信。第一封是報平安,說自己在玉沖縣一切安好,都安排妥帖了,請父母妻兒放心。第二封,說是過年要忙著重新登記戶冊,趁春耕到來以前,把荒地分出去,不能耽誤春種……雖辛苦,但一切安好。

 可申大給林氏傳回來的消息,卻不是這樣的。申大說,那縣衙甚麼都沒了,只剩個空院子,還是塌了一半的破院子,剛到時連個鋪地的地方都沒有。幸虧老周一家、申大申二都是能干的,或伐木或砌磚,忙里忙外近十日,總算讓縣衙能住人了。

 又道,縣衙里一文不存,除了縣丞、主簿,其他的衙差,拿不到銀錢,早就散了。東府衙那邊,知府也面臨一堆糟心的公務,哪里顧得上玉沖縣這邊。如今,裴秉元想找人做活,只能自己花銀子,把那群衙差找回來。

 所幸,縣丞、主簿兩個副手,還算恭敬裴秉元,沒使絆子,對他的話,能聽三分,敷衍三分,充耳不聞有四分。

 林氏聽了這些話,擔憂不已,又不能同老爺子老太太說,只能自己心里藏著,整個春節里,人前笑面春風,人后郁郁憂憂。若不是裴淮細心一些,恐怕林氏連他都能騙過。

 知曉了前因后果,裴淮先是寬母親,說父親報喜不報憂,為的就是讓放寬心一些。

 等母親緒緩和了一些,裴淮建議道:“孩兒看書時,曾讀到,東府城是南北水運的最后一城,自東府沿運河再往北,就到了京都。母親也知曉,大舅南下揚州,多是跟從河船只運貨,從南到北,每過一城都要歇上一兩日。”

 “淮兒是何意?”林氏敏銳,已經猜到了幾分意思。

 裴淮繼續道:“父親所在的玉沖縣隸屬東府。母親不若趁著如今東府城還在善后水患,門面價低,在城碼頭邊上置辦些產業。一來可以不時去料理一二,順道去看看父親,有個落腳的地方。二來,父親在玉沖縣三年期,縣上貧瘠待墾,他總不好一直往京都這邊手,母親置辦好以后,父親在那邊才能有所傍、立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