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幻想言情 師母她善良又疼人 第 21 章節

《師母她善良又疼人》 第 21 章節

七年過去了,再深的,也是會淡的罷。

在那個黃昏中從冰窖里走出的雎安,似乎把悲傷全留在了冰窖里。他言談舉止如常,繼續出席了封星禮之后的各種會面和宴席,向前來的仙門百家為封星那天的失態道歉,優雅得,令人信服。

柏清不為此長長舒了一口氣,他還怕這位師弟會像第一次試煉時那樣,掙扎半個多月才恢復。看來是他想得太嚴重了。

畢竟這麼多年過去,雎安也強大了許多。

星卿宮平日里很接待賓客,三年一次的封星禮因而顯得珍貴萬分。諸位門派的使者很快略過了封星禮上這個小曲,開始拜見各位新任星君,完各種禮節事宜,同時為了新弟子宮的事暗中較勁。這一向是最令星卿宮主焦頭爛額的時刻,不能破又不能放任,必須在各家之間掌握好平衡。

雎安非常忙碌,即熙雖然把能推的事推了大半,但仍有些逃不過的清談或宴席。只能在各種間隙里觀察雎安,他看起來似乎瘦了些,笑容更了一點,除此之外理各項事游刃有余,看起來一切正常。

不知為何,他越正常,卻越害怕。

就像是一被拉得過于的弦,總害怕他有一天會猝然斷裂。

30、葬禮

眼看著封星禮結束,新門弟子的名單也確定下來,諸位門派之間的明爭暗斗終于消停了。

雎安雖然是新任星卿宮主,但這次很鎮得住場子,仙門百家再怎麼努力也只塞了不足三的新弟子進來。其余的新弟子均出平民,都是各位星君這三年間在各地游歷時挑出來的。

按理說年滿十八歲退籍離宮的弟子們就該拜別諸位星君,下山去尋自己的前程了。然而有即熙這個老當益壯的罕見例子在前,今年有不年滿十八的弟子不愿離開,希能像蘇寄汐這樣二十四歲也能封。

Advertisement

即熙心說像我這樣作為星君起死回生的千百年來能有幾個?你們年年把歲月空耗在這里,倒不如轉而去修道,說不定日后還能飛升。

但柏清在殿上勸導那些想留下的弟子們時,即熙只是坐在桌邊撐著腦袋,笑道:“我是你們師母,當然想留多久就留多久,你們就不一樣了,難道還指星卿宮養你們一輩子嗎?我這是第一次參加大考就能進封星禮,你們考過多次了?再考下去有何意義?知難而退不失為智者。”

這番找打的話果然惹來無數怨憤的目,要不是礙著的輩分,柏清估計要讓

即熙看著那一雙雙青驕傲的眼睛,無所謂地說:“天賦有別,這沒什麼好避諱的。不過換個思路想,再好的腦子死了也是不轉的,人這一輩子臨了了都一樣。有道是智者多傷神,愚者多悅心,活得開心做愚者也很不錯。”

誠然這番話是真心的,然而“愚者”們并不覺得安。柏清未免進一步激怒弟子們,還是客客氣氣地把請出去了。

即熙出門的時候和思薇打了個照面,思薇大約是聽見了即熙剛剛的高談闊論,敷衍地向即熙行了禮,然后神復雜看著即熙,說道:“師母,你為什麼要這麼說話?”

即熙覺得莫名其妙,答道:“什麼為什麼?我說的可是真心話。”

“你可知真心話也是會傷人的?”思薇面不悅。

即熙看著思薇這樣的神,覺得十分悉,這丫頭小時候也常常這麼看著。于是即熙問道:“我傷你了麼?”

思薇怔了怔,沉默了一下然后搖搖頭說道:“我有個認識的人,也喜歡像你這樣說話,可能是無心的,但是聽來就像是在嘲諷。好像天賦有差別就該認命,好像努力不值一提。”

Advertisement

“我覺得……不,就我個人而言,我只是覺得不要太過偏執。”即熙清清嗓子,為自己辯解道。

思薇靜默不語,然后低下頭。白皙紅的面頰像是易碎的白瓷般,眼睛亮亮的,低聲說:“反正現在……永遠也不會知道了。”

即熙看著思薇這樣,又有點不著頭腦了。還在星卿宮的時候這丫頭跟針鋒相對,多看一眼都嫌糟心,吵起架來說沒教養,說惡心,說希去死。平日里一端莊驕傲大小姐,可能這輩子說過最惡毒的話都是對來的,思薇討厭到這個地步,如今居然看起來有點悵然若失?

這是個什麼道理?真看不明白。

這年頭看不明白的事真是越來越多,上次去析木堂找雎安,居然還撞見阿海沖雎安不客氣地鳴然后氣鼓鼓地飛走了。

一向覺得雎安專治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比如阿海,比如不周劍,比如。眼高于頂的阿海從小和雎安一起長大,對于其他人的態度都是搭不理你算老幾,但在雎安面前卻非常乖順。一向是雎安說什麼,他便做什麼,從無異議。

這樣的阿海居然生雎安的氣?匪夷所思啊。即熙問雎安發生了什麼,雎安只是淺淺笑笑,便岔開了話題。

賀憶城來找思薇慣例匯報行蹤時,又溜去找即熙恭喜得封星君,離自由更近一步。聽即熙說了封星禮那天雎安的失態后,賀憶城沉默片刻,指節敲著桌面說道:“你要不要告訴雎安你還活著?”

即熙不假思索地搖搖頭,說道:“對雎安乃至于星卿宮來說,我死了是皆大歡喜,我活著才是大問題。”

人死了塵歸塵土歸土,按世上的規矩恩怨罪責一筆勾銷,欺騙可得原諒,仇恨可得寬恕。

Advertisement

還活著,那恩怨罪責又會回到上。

“若雎安知道我還活著,他應該不會包庇我。你知道的,我自然是有許多冤屈,可也不算清白,這麼多年來我做過不生意,咒死很多人。你還記得三年前我是怎麼被設計差點死掉的麼?若世人知道我還活著,這樣的事就源源不斷,不止找我還會找上雎安。”

是個惡人,名聲本來就糟糕,用什麼手段就更無所謂了。懸命樓的規矩是不報私仇,但可以嚇唬威脅那些人,保證他們不再來煩

但是雎安呢,星卿宮呢,他們做得了這些事麼?他們也要承擔起那些理不清的爛賬,本辯白不完的指責麼?

“我這樣的份,和雎安最好的關系就是沒有關系,這事兒我七年前回懸命樓的時候,就已經想明白了。”

賀憶城跟著即熙長長嘆了一口氣,苦笑著說道:“這可真是死結。”

封星禮的事宜紛紛塵埃落定,眾仙家門派陸續離開星卿宮。在星卿宮正式封門的那一天,雎安柏清和思薇給“禾枷”辦了一場的葬禮,將“禾枷”下葬。雎安不知道從哪里弄來了許多壇山楂酒,埋了幾壇給陪葬,其余的澆在了墳墓之上。

即熙作為為數不多的知者之一,著頭皮參與了這場給自己辦的葬禮。他們四人站在墳墓之前行禮,即熙想躺在里面的是,站在外面的也是,這真是天下獨一份兒的驗,試問世上誰能自己給自己下葬?

下葬之后雎安站在墓前吹了一曲塤曲,溫和悠長的安魂之曲在山野間飄,阿海在他們頭頂上盤旋,冰糖坐在墳前嚎著,引得山間群狼紛紛跟隨他嚎,在一片里,綠意盈盈的春日中,壯闊又悲傷。

即熙想,這真是個不錯的葬禮,讓封棺時回了自己的金鎖。

墳里躺著的這個做“禾枷”的人,世上的人大多不知其名只知其姓。于是這個姓氏就代表了的所有,貫穿的一生。

在世人眼里紙醉金迷,臭名昭著的一生。

即熙拍拍那墳堆。

沒關系,智者如何,愚者又如何?圣人如何,小人又如何?世人里千百個你,只有我知道真正的你。

就算你真的死在二十四歲那年,我覺得你也相當自在逍遙,遇到過這世上最好的人,過這世上最好的福,不枉此生。

期間所有人都很安靜。雎安也是,他沒有說什麼話,也沒有表現得太過悲傷。他只是蹲在那墳墓前,就像是多年以前他蹲在十歲的即熙面前那樣,靜靜地待了一會兒,然后笑道:“即熙,歡迎回來。”

仿佛這句話他已經暗自準備了很久,想要等到歸來的那天說給聽,可終究沒有等到歸來。

說完之后的雎安沉默了一會兒,站起來說:“我們走吧。”

西下里,漫山遍野的青草和格桑花里,無名墳墓寂寂無聲地佇立此,標志著某種告別。即熙最后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然后轉頭離去。

這個死去的人曾經是星卿宮的貪狼星君,前太星君的兒,巨門星君同母異父的姐姐。是雎安最關照的師妹,是柏清最頭疼的學生,是星卿宮里放不羈的傳奇。

還是熒災星,是懸命樓主,手下冤魂無數,前星卿宮主因而死。

但大家似乎都不想去追究什麼了,即熙想大概這件事就會這樣翻篇罷。然后過幾個月申請下山游歷,把冰糖帶走,從此之后一兩年回來一次或者索不回來,如此便好。

原本還擔心雎安,但是這些日子加上今天的況看來,或許雎安并不需要擔心,他并不是什麼繃的線,他還可以這樣從容地過一生。

即熙沒想到,這線斷得毫無預兆。

在葬禮的這天晚上,雎安失格。

冰糖急吼吼地來即熙的時候,聽了冰糖的話即熙連鞋都沒穿好,就跟著他跑出去,一路跌跌撞撞奔到靜思室前。

靜思室一貫是用來封閉出現失格征兆的星君的,布滿了各種約束力量的符咒,即便如此不穩定的靈力還是一圈一圈地開來。

的燈火搖曳下,一個模糊的影映在紙門之上,正是雎安。

好像十幾年前把雎安從荒的冀州接回來的那天再次上演,即熙的心頓時跳一拍,大腦一片空白。立刻就要沖進去。不知從哪里橫一只手攔住,即熙掙扎著怒視過去,卻見是神悲傷的柏清。

這才發現,院子里站著思薇,七羽,奉涯,還有文曲,天巫等許多星君。阿海站在一邊的松樹上,頹然地著脖子無打采地瞧著地面。

這些人的神,如同在參加一場葬禮。

柏清從來沒有這麼頹然過,他低著眼睛聲音喑啞地說:“雎安剛剛說了,要我們別進去。”

“他那是怕他靈力四散化為煞氣傷到你們,他不讓你們去你們就不去嗎?你們不救他嗎?”即熙怒道。

“你以為我不想救嗎?你以為只有你一個人著急嗎?”柏清突然發,極如此失禮地沖即熙大吼。

即熙毫不退讓,也提高聲音:“那你站在這里干嘛。阿海,你在干什麼呢?我們進去找雎安!”

阿海瞥了一眼即熙,沉默不語。他的表太過灰暗,如果鳥也可以哭的話,他現在的神就應該已經在哭了。

即熙突然想起前幾天撞見阿海和雎安吵架,阿海悲憤而走的場景。

阿海怎麼會跟雎安吵架呢?他那麼聽雎安的話,從不反駁,什麼樣的事會讓阿海生雎安的氣?

雎安他……是不是已經知道自己要失格而死?那天他是在告知阿海,所以阿海才生氣了?

即熙慢慢把目轉到柏清臉上,遠的燈火芒照映下,柏清的眼里含著淚,抖著輕聲說:“你勸不他的。”

就在幾個時辰之前,雎安突然把他約在靜思室見面。他們聊了很久的公事,可最后雎安微笑著目視前方,說話的語氣平淡地仿佛在閑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