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烏金墜 第 24 章(我夜路走得多了,不怕人拿...)

《烏金墜》 第 24 章(我夜路走得多了,不怕人拿...)

“你是誰?”頤行往后了兩步,這大晚上的,怎麼總有人冒出來呢。不是說宮里規矩森嚴嗎,到了下鑰時候宮太監尚且不能互相走,這人的一句“是我”,出一種常犯宮規的老練,且帶著一種人式的肯定……頤行想了想,“您不是夏太醫吧?”

結果好巧不巧,正是他。

這回他穿的是宮值太醫的服,口一個大大的方補,頭上戴著紅纓頂子的涼帽。不知道為什麼,臉上照舊蒙著紗布,這就讓一心想見他真容的頤行很苦惱了,左右看了一圈說:“我琢磨著,這兒也沒病患呀,您還蒙著口鼻干什麼,不嫌悶得慌嗎?”

結果夏太醫并沒有因的話摘下面罩,只說:“我一天瞧那麼多病,小心為上。再說含珍上的勞怯未必沒有變化,姑娘和離得近,不是我,你自己也要小心些。”

頤行哦了聲,笑著說:“你們太醫真是怪講究的,我瞧活蹦跳都好利索了,平時加小心著點兒,往后應該不會再犯了。”一面說,一面又朝西北方向,“夏太醫,您又上安樂堂去啦?您這大夜里滿宮苑溜達,可得留神,千萬別人拿住了。”

夏太醫說:“多謝掛懷,我夜路走得多了,不怕人拿。”頓了頓道,“對了,我今兒讓人捎給你的東西,你收著了嗎?”

頤行遲疑了下,“給我捎東西?”一下子就想起那瓶太真紅玉膏來,忙從袖子里掏出來,往他跟前遞了遞,“是這個?這藥是您托人送來的啊?”

夏太醫不自覺腰,說當然,“這藥是用藥,一般太醫夠不著,必要藥房的太醫才能開據。”

尤其外值和宮值上太醫的等級相差十萬八千里,外值常給太監宮們看個傷風咳嗽老爛什麼的,不似宮值上,每天經手的都是細病癥,實用之外還兼顧觀。

Advertisement

所以拿著藥,就把功勞記在了巖太醫上,實在令人匪夷所思。那巖松蔭和有什麼嗎?一個沒的人,憑什麼把的事兒放在心上。

頤行也覺得自己糊涂了,著額頭說:“原來真是您給我捎來的呀,您可真是醫者仁心。我那天貓抓傷了,頭一個想到的就是您,想上藥房找您來著,可后來想想,我們宮人哪兒有那資格找您瞧傷呢,就作罷了。沒想到您竟知道我傷著了,還特特兒給我送了藥,哎呀,我可怎麼謝您才好呀……”

夏太醫聽了的話,含蓄地擺了擺手,表示不值什麼。

“這藥調上清水,一天三次拭,完了晾干傷口,再拿紗布將手包扎起來就了。這程子重的東西,胃口要清淡,過上七八日傷口愈合,等痂一掉,自然不留疤。”

頤行噯了聲,“我都記下了。”一面又笑,“我們做宮的每頓都清淡,哪來濃油赤醬的東西吃。唉,想當年在江南啊,那醬牛、醬肘子……一想起來就渾發燙。”

好吃的東西能人渾發燙,這倒也是奇景,想是饞到一定份兒上了吧。不過做宮確實寡淡得很,為了上潔凈,必要從源上扼制,三五年不沾葷腥,也是常有的事兒。

“你有錢嗎?”夏太醫忽然問

頤行遲疑了下,“錢?這藥得花錢買?”

想起錢就傷心,曾經揣在兜里的二百兩銀票,這會兒已經填了閻嬤嬤的腰包,追是追不回來了。他這一問,又提示了一遍的貧窮,低頭瞧瞧手上的藥瓶,囁嚅著說:“我沒錢,不過下月月頭上就能領月例銀子了,到時候我把藥錢給您補上,您看嗎?”

Advertisement

夏太醫抱著,沒說話。

頤行有點著急,但自小的教養不許耍賴,只好嘆口氣,雙手托著藥瓶敬獻上前,無奈地說:“我這會兒沒錢,買不起,要不您把它收回去吧,往后我要是又傷著了,到時候再來和您買。”

這是一回傷得不怕,還想著有下回呢?夏太醫沒有手,別開臉道:“藥不收你錢,你不是惦記醬牛,醬肘子嗎,要是得著機會,我出宮替你捎帶一塊,讓你解解饞。”

頤行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世上真有素昧平生,卻一心滿懷善意的人吶。自己家道中落雖不幸,人打兌也不幸,但遇見的無甚利害關系的人卻都是好人,這也算造化吧!

想來這位夏太醫也是個不羈的人,宮規在他眼里形同虛設,自己下鑰后到遛彎就算了,還敢鼓吃醬牛。也許在他眼里,這吃人的制度存在太多不通人的地方,早就該廢棄了。森嚴的重下找到一個和他一塊兒出格的人,是件很熱鬧的事吧!

只是好心雖好心,其實也不敢領,便訕笑道:“您的意我心領了,您瞧您年輕有為,才多大呀,就在宮值上坐更了,我和您不一樣。我剛進宮,沒什麼基,要是一張醬牛味兒,回頭該領笞杖啦。”夏太醫聽了有些悵然,“做小宮實在怪苦的,你沒想過往上升幾等嗎?”

頤行笑得眉眼彎彎,也不害臊,直剌剌道:“這世上沒人不盼著登高枝兒,可有些事不是我想就能辦的,得瞧人家皇上放不放恩典。”

說起皇上,頤行不由頓下來,側目朝夏太醫看過去。

他正垂著眼睫,不知在思量什麼,覺有道熾熱的目朝他來,頓時打了個突,朝后讓了一步,“你干什麼?”

Advertisement

頤行說沒干什麼呀,他沒來由的戒備,讓討了老大的沒趣。

只是想起那天萬壽節大宴上的皇帝了,雖說裳不一樣,離得又遠,可他和眼前這位太醫,總好像有些形似的地方。

然而再細咂,就知道自己在胡思想了,夏太醫人品貴重,和那個重拳收拾尚家的皇帝怎麼能一樣。想是見的男人,遇見一個齊全的,模模糊糊覺得和皇帝差不多,其實兩者一個天一個地,一個穿著九龍十二章,一個口掛著鵪鶉紋樣。

正在頤行為不能得見廬山真面目而惆悵,后小徑上傳來了腳步聲,夏太醫很快退進了綠樹掩映,“我該走了,姑娘記著上藥。”

要說夏太醫的作有多靈敏呢,頤行只是回頭了眼,人一下子就不見了。

銀朱搬著笸籮過來,見站在原地很納悶,“姑爸,您不是早走了嗎,怎麼這會子還站在這兒?三更半夜的,遇著鬼打墻了?”

頤行說沒有,掂了掂手里的藥瓶,“這藥不是巖太醫送的,是藥房那位夏太醫。這人多好啊,有過兩面之緣罷了,聽說我了傷,就托人把藥給我送來了。”

銀朱嘖了聲,“這位夏太醫究竟什麼來頭,才剛又顯圣了?不是我說,我真害怕您招上什麼不干凈的東西了,怎麼老是夜里遇見他呢。”

這麼一說,頤行也打了個寒,還真是每回都在夜里,尤其到現在連臉都沒看明白過。難不是以前死了的太醫魂不散?不能吧,人家言語中明明也有家常式的溫暖啊。

銀朱見發懵,又問:“那他是多大的兒呀?能在藥房當差的都有品級。”

頤行想了想,“鵪鶉補子,八品的銜兒。”

銀朱懔松,“才八品,還沒我阿瑪兒大呢。”邊說邊挽住了頤行的胳膊說,“趕回去吧,這花園到了晚上鬼氣森森的,站在這里多}得慌。”

兩個人忙相攜著回到了他坦。

進門見含珍已經在床上躺著了,病才好,子比別人弱些個,還需要安心靜養。

含珍對于自己天黑就上床的樣子很是不安,抿著頭說:“沒等你們回來,我自己先用起來了,多不好意思的。你們忙到這會兒,錯過了飯點吧?案上有點心,茶也是新沏的,就著茶水先填飽肚子吧。”

哎呀,有位姑姑級別的人帶著們,小日子過得就是滋潤。含珍跟前小食和點心不斷,這是吳尚儀的關照,頤行和銀朱也跟著沾了

待吃完之后洗漱妥當,頤行終于能在燈下上藥了,照著夏太醫的吩咐把藥調勻,再一層層敷在傷口上。這藥大概是用八白散制的吧,上了皮兒一陣痛一陣,但很快那種不適的覺就退去了,剩下的涼意,平息了剛才用過熱水后的脹痛。

含珍倚著床架子說:“這位夏太醫想是新進來的,我在宮里這些年,從沒聽說過有這號人。”

銀朱跪在床沿上鋪被子,一面道:“不知道來歷,總像是遇見了黃大仙似的,你們不害怕?照我說挖出這麼個人來,知道了底,往后打道也不發怵。”

但頤行不這麼認為,吃蛋就吃蛋,犯不著把拿來當面對質。夏太醫的作為雖是積德行善,卻也見不得,人家好心好意幫了你們,你們倒把他抖落出來害了他的命,這種事兒不是人干的。

總之藥是好藥,這一晚上過來,及到第二天已經消了腫,上去也不覺得疼了。

這日趕上了大好晴天,闔宮開始更換檐下竹簾,頤行和銀朱幾個照舊負責淡遠樓及寶華殿一片。年輕輕的小姑娘們,懷里抱著卷的金藤竹簾,從甬道里輕快走過,初夏的風吹著袍角,辮梢上的穗子搖擺紛揚,這天地開闊映著初升的朝,一時倒忘了自己在深宮。

琴姑姑在前頭吩咐:“辦事利索點兒,后頭活兒還多著呢,別又像那天似的,拖延到太下山。”

大家脆聲應了,列著隊進嘉祉門,一路向西。剛走到春華門前,迎頭遇上了幾位打扮華貴的妃嬪,看為首的那個品級還不低,頤行那天在萬壽節大宴上也見過,只是不知道的封號,聽琴姑姑請安,管“恭妃娘娘”,才明白是哪路神仙。

恭妃總有一端著的架勢,瞧起人來兩只眼睛帶著不耐煩,從別人頭頂一掠而過。宮人們知道的來歷,見了高位嬪妃也一應閃到一旁靠墻立著,原本以為兒不會搭理人,誰知竟沒挪步,站定了和琴姑姑寒暄兩句,問后頭簾子什麼時候裝好,別耽誤了進香。

琴姑姑呵著腰道:“回娘娘的話,早前掛的要卸下來,再換上今年新編的,手腳麻利些,兩個時辰也就換好了。娘娘上半晌進香怕是來不及,或者等歇了午覺再來,那時候一應都收拾妥當了,殿里清清靜靜的,不擾娘娘心神。”

恭妃點了點頭,其實這些只是閑話罷了,在意的另有其人。

果然,后的貞貴人把話頭引到了頤行上,沖著頤行說:“我記得你,你是萬壽宴上打翻了盤子的那個,尚家的吧?

頤行一凜,出列重新蹲了個安,“奴才尚頤行,給各位娘娘請安。”

祺貴人上下打量了一遍,果然好標志人兒啊,日頭底下看,比燈下看更通

然后視線一轉,落在了那雙捧簾的手上,見左手還纏著紗巾,嘖了一聲道:“可憐見兒的,頭回伺候筵席就傷了手,怪只怪永常在,好好兒的,盤弄個貓做什麼。”

頤行知道這幫主兒不好惹,不管們是出于什麼用意,都得小心翼翼接話,因道:“是奴才不,讓娘娘們驚了,回去后尚儀和姑姑狠狠責罰了奴才,奴才下回再不敢了,一定盡心當差,好好伺候娘娘們。”

貞貴人笑了笑,“哪個奴才天生會伺候人?不要,好好調理調理,自然就出來了。”

要說對于頤行這樣的出,全大英后宮的嬪妃娘家,沒幾個賽得過的。尤其這些低位的貴人常在之流,阿瑪兄弟至多四五品的兒,如今一口一個稱呼為奴才,真像子一樣令人尷尬。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