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嬌養禍水 第21章 吹愁去(一)

《嬌養禍水》 第21章 吹愁去(一)

沒幾時,銀河迢遞,明月清淺。席泠白日被毆,拳打得口似堵著口氣,風一吹,好一陣要命的咳嗽。

簫娘隔墻聽見,心也跟著了幾番,又幾番踟躕、幾番不安,終究擱下針線,擎燈走到這屋里來。

簾子剛丟,便跟來喁喁嘮叨,“這夜里,燈又昏,你不睡,寫哪樣呢?有什麼要文章,明日再寫嚜。”

見席泠仍懸筆不看驀地惱起來,“真是好氣人的怪脾,人的話你不聽,自己又不講話!”一把奪了筆,下往床上努一努,“去睡著,我瞧瞧腳怎麼樣!”

席泠不招惹,便丟下文章,倒帳。簫娘將他管子起來,左腳腳踝有些腫,堅實的小生了好些濃發。

還來不及臉紅,就瞧見還掩著好些淤青,唬了一跳,“哪里摔的能摔得這樣呀?”

他胳膊枕在腦后,抬眼滿不在乎地笑,“撞墻上了,往后一跌,又著快大石,再往下滾了好幾丈遠,磕磕的,就弄得這樣了。不要。”

簫娘四下里找藥膏子,“我記著你爹從前放了個跌打的膏子在哪里,我翻翻。”未幾翻出來,往他小上搽抹,頻頻抬眼嗔他,“又不是孩子了,走路也不看著些。”

席泠半晌不講話,把脈脈的目落在低垂的半截頸,再開口,卻把話鋒拐得八千里遠,“喜歡麼?”

“什麼?”簫娘溫的掌心勻著他的,懵懂地眨著眼。

“那支分心。”

“噢,”恍然大悟,嗤嗤笑起來,“喜歡噯,模樣倒好,分量也足。沒幾日是隔壁陶家姑娘的生辰,我那日戴著去賀,也不丟你的臉面麼。我這個人呢,就是差些首飾裝點,裳穿得好些個,首飾戴些個,也比那些人不差哪里。”

Advertisement

席泠再陷沉默,簫娘窺他的眼,未察覺半點嘲諷與輕蔑。一高興,便狠狠往他上拍了一掌,“啪”一聲,席泠吃痛,陡地擰了眉。

又忙他的,陪著絢爛的笑臉,“我兒,你等等再睡,我往何家討點子藥酒來,那腳踝不搽搽,明日腫得老高!”

點了盞紙糊的燈籠,搖而去。席泠躺在枕上,上被得熱乎乎的,熱涌往上侵襲。

他歪著腦袋看門簾子,那抹在簾落前,像迤逗他的一尾魚,俏皮地去。

來晨曦,滿目殘紅漸褪,春嵌在佳人曲,妙回音。

晨起用罷早飯,何盞換了裳,往衙門里去,驀地被他父親往書房。屋里筆硯瀟灑,琴書雅致,瘦竹清幽,何盞拜禮請安,倚窗而坐,聽何齊吩咐:

“這幾年,朝廷大力推行‘一條鞭法1’,今年還如往制,照舊收糧食。各地里長收繳糧食上來登記造冊時,你順便將次年施行‘一條鞭法’的稅制告訴他們,另外你們上元縣的田地丈量,也應盡快登記造冊。”

何盞鄭重頷首,“前幾日縣衙門集議就是商榷這件事,今年的糧收上來,兒子造冊時,會囑咐各地里長向百姓詳細解說。”

說到此節,他稍頓了頓,“父親,今年倘或是最后一次收糧,只怕仇家益發不會松手。”

“我心里有數,他不松手,倒好了,貪墨的數目越大,捅到京師,自然有他的好果子吃,還怕他不手呢。只要他手,我這里便告南直隸戶部,戶部侍郎聞新舟正與仇通判的岳丈有些嫌隙,必定送呈京師。”

何盞豁然一笑,拍了拍帽椅扶手,“正該趁此時機整治整治這些貪才是!”

Advertisement

何齊靜含一笑,吩咐他出去,不想剛出二門,聽跟前小廝說起昨夜隔壁簫娘來討藥酒之事,又折轉后門,去瞧席泠。

進門趕上席泠要往儒學里去,何盞便棄馬不騎,與他一道由秦淮河那頭過去。路上問起傷勢,席泠將昨日那場遭遇說給他,略微擺手,“倒沒有要,一點小傷,不足掛齒。”

何盞聞聽始末,心大驚,“依你說,不過是幾個打手,人錢財尋釁報復,可你脾雖冷,卻待人有禮,又不曾得罪誰,會是誰指使呢?”

“我想,大約的白年。”席泠輕輕吐息,好似無怨無恨。

何盞卻為他滿腔憤恨,腮角咬得稍,“是了,除了他,還有誰能與你結怨?一定是他!你放心,我往衙門里了鄭班頭,請他來問話,必為你討個公道!”

誰知席泠輕輕莞爾,搖了搖手,“多謝你,白年小人德行,你就是請了他來,他也斷不會認。何況他上頭還有位陳通判,切勿為這點小事,得罪了你頭上的人。”

可那何盞卻是年意氣,不肯聽勸,到衙便遣鄭班頭拿人問話。

年果如席泠所言,抵死不認,反在衙諷了何盞一通:“無憑無據,何主簿就說我買兇傷人,這是哪里的說法?你仗著父親在應天府為,要替朋友出頭,可我白某人!也有功名在,豈容你隨口污蔑?”

恨得何盞咬牙切齒,奈何確無憑證,連幾個打手還未抓到,只得任他狂妄。

那白年心狹隘,也窩了滿肚子的氣,一扭頭,打點了些東西往陳通判府上拜訪了一番。沒幾日,何盞果然被這陳通判“提點”了幾句,益發氣惱。

倒頭來,還是席泠寬他,“謝你為我討公道,只是如今你也漲了見識,當今世道,公道不在律法,更不在公堂,是在財勢。”

Advertisement

說這話時,他背立窗下,越是滿渡他玉山一般的廓,就越顯得他背影漆黑。

何盞看不見他的臉,可聞聽他似嗟似嘆的聲線、好像有什麼在逐漸落空,與往日甘于現狀的淡泊相比,又約添了一鷙的不甘。

后來檢算,大約他就是在這一刻開始慢慢發生改變,或是更早以前,何盞已無從追溯了。

卻說席泠被毆打之事不了了之后,不幾日便是中秋佳節。席家只得兩口人單過,簫娘做了好些月團餅,使席泠往何家送些,何齊歡歡喜喜要賞他,他只拱手相辭,干干凈凈打個空手回來。

倒是簫娘往陶家送去,綠蟾瞧那餅上是白兔抱月花樣,十分喜歡,拉著榻上坐,“你的手到巧,這樣的模子哪里做來?”

“往前在吳家,他們家就有這模子,我說出來,使泠哥兒畫了,拿到鋪子里請師傅雕刻的。”

綠蟾又笑,使丫頭端了兩碗熱騰騰的油牛來,那面上浮著香馥馥的一層油脂,簫娘忙不迭吃了,綠蟾見吃,便把自己那一碗一并讓吃,“中秋過后,便是我的生辰,你若得空,也過來坐坐,大家說說話。”

簫娘連聲應答,得了兩匹料子、兩壇子葡萄酒、并二兩銀子,高高興興回家。

這里把給綠蟾做的鞋收了針線,拿一兩銀子,走到正屋里臥房里招呼席泠,“我兒,你往街上買些蔬,買條魚、買鵪鶉、再買只鵝,夜里篩了酒你吃。”

往前十幾年,節下席慕白不是在窯子里,就是在賭桌上,席泠則獨坐書房,像此刻一樣,游筆寫文章,不甚在意,“你我二人,何必麻煩?”

“大節下不麻煩,還哪個日子去麻煩呢?別犯懶,我在家做個鵝油燙面蒸餅你吃。”

席泠懸著筆看,倏地笑了,“你一向這樣?”

“哪樣?”

“分明孤苦無依,還非得裝得有個家樣子?”

簫娘撅得高高的,“什麼孤苦無依?咱們倆不是相依為命?大節下,未必我做了你老娘,只曉得你領了薪俸到我手上,卻連口好飯也不舍得給你吃?說得我也太心黑了些。”

懸著的筆尖墜下來一滴墨,席泠的心仿佛干燥的白紙,有點滴洇潤。他收罷紙墨,接了銀子,剛轉過背,驀地又被簫娘喊住。

掣著他背上一塊料給他瞧,“哪里磨來?破了個你還不曉得,就穿在儒學里那班秀才眼前晃來著?臉面也丟盡了,換下來,我往上頭繡個花樣補好,保管瞧不出。”

碎碎叨叨,沒完沒了,席泠覺得耳子聒噪得很,像將將溜去的夏天,蛩喧囂,太照得人心里也跟著有些發燙。

————————

1一條鞭法:由明代萬歷時期張居正推行的賦稅徭役制度,該法規定:將各州縣的田賦徭役及其他雜征稅務合為一條,征收銀兩(從前征收以糧為主),案畝折算繳納。(本文架空引用,請勿細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