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竹關心的是價錢,詢問道:“那價錢呢?”
林玉樹咧一笑道:“二十文錢一頭豬的豬下水,我特意叮囑他們什麼都別扔,今天拉回來的豬大腸比較多,豬肝豬腰什麼的那些攤老板還能賣一些出去,唯獨這豬大腸和豬肺特別難賣。”
林老實借著夜進了院子,一家人趕上前迎接。
走了一下午的林老實很疲憊,把背簍放下張碧華準備好的飯菜就端到了林老實手上。
林老實吃了兩口熱乎的才開口:“賣完了,今天一共賣了三百多文錢,不過最后一點我不是十文錢賣出去的,八文錢一斤被一個大主顧全部買了,對了玉竹,今個縣城中有兩家酒樓來問,可不可以便宜賣給他們,他們長期拿貨,每次拿十斤以上。”
林玉竹都沒想過要走批發這一條路,但轉念一想,批發好啊,批發雖然賺不了多錢,但人沒有那麼辛苦,他們也沒打算請外人幫忙,清洗豬大腸之類的花費的時間也比較多,想到這里看向林玉樹道:“哥哥你明個先去走一趟這兩家酒樓,一次買十斤可以八文錢一斤,低于這個價錢就不談了,如果你能談到九文錢一斤更好。”
林玉樹越發覺得這生意可以做了,樂呵呵道:“不然我明天去了府城,也特意跑一下酒樓和酒館這些地方。”
林老實吃了飯休息了一陣又有了神,林玉樹則是快速的張碧華把拿回來的豬下水分類,豬肝這些清洗一下就放鍋中鹵,剩下的豬大腸暫時放在院子里。
而林玉竹的責任就是調味,隨時往鍋中加鹵料,觀察火候。
李荷兒沒回來一家人也沒等,忙到半夜時分才徹底結束。
幾個大筲箕放在了堂屋中,林玉竹困得很便去睡了。
第二天得早點起來切鹵菜。
第二天早早的,林玉竹就起了床,擺好菜板開始切鹵好的豬雜,這麼多頭豬的豬下水加起來估計有八九十斤,除了林玉樹帶回來的豬大腸沒有清洗,豬腰沒有鹵,別的都在筲箕里面。
切好的豬雜裝進了木桶里面,而多出來的則是放在干凈的布袋子里。
并沒有喊張碧華們起床,三人昨天比累,又了李荷兒幫忙,能幫家里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恢復好,如今也沒什麼異樣的覺。
等切得差不多的時候張碧華才火急火燎的出了屋子,焦急道:“看我都睡過頭了。”
結果一看,筲箕里面的豬下水都已經切完了。
林玉樹和林老實今天沒有趕著牛車進城,而是一人背了一個背簍順帶著提著一布袋豬雜去了城里。
張碧華把早飯弄好,給安安和平平穿好裳后才松了一口氣,順帶著把懷中的二十文錢給了林玉竹道:“昨晚都忘記給你錢了,這個是昨天晚上賣的豬雜錢,暫時你都收著,這一次還是你管賬。”
林玉竹把錢接了過來放進了竹籃里,反正最后也會分給張碧花和李荷兒,誰管錢都無所謂。
李荷兒回來的時候張碧華已經背著背簍去了河邊,一臉風塵仆仆的李荷兒一進屋就開始道歉:“昨天我娘拉著不讓我走,可把我急壞了,家里是不是特別忙。”
昨天晚上連覺都沒睡好,腦子里面想著的就是回來幫忙。
今個一早,不管家里人怎麼挽留都強行要回來,家里一大堆事呢,林玉竹還在月子里面,可不能冷水。
安安和平平已經撲到了李荷兒懷中,嚷著想李荷兒。
李荷兒了兩個孩子的腦袋,看了一眼桌上的幾個大筲箕道:“是不是弄了很多豬雜賣?”
林玉竹示意李荷兒烤一烤手,把昨天的事說了一遍后道:“爹賣了三百多文錢,縣城還有兩家酒樓想要買我們的豬雜,哥哥的意思是今天去府城問問那些酒樓要不要,如果要的話咱們就直接送酒樓。”
李荷兒烤了一下手,覺暖和了之后便去了河邊。
林玉竹安心在家帶四個孩子。
而村子里今天打探消息的人明顯多了。
昨天晚上林百石一家吃了林玉竹鹵的豬雜,一家人都贊不絕口。
不用林家人特意去宣傳,村里人都知道林家現在鹵的豬下水很好吃。
而村里人有些了心思,比如朱桂花。
仔細和唐芙蓉打聽了一下林家現在的狀況后,決定這一次一定要趁早跟著林家人做生意。
趁著去縣城賣冰糖葫蘆的時候,就去攤老板那里買豬下水,結果問遍了菜市,所有攤老板都說豬下水賣了。
這下可把朱桂花急壞了,知道肯定是林家人買了,看來從縣城買豬下水行不通。
主意又打到了府城里,囑托家里的男人去府城詢問一下,怎麼也得買豬下水回來才行。
這些事林玉竹自然不知道,此刻正應付著村里人。
大家最近賣糖葫蘆都算賺了錢,雖然沒有多,但比起以前日子好過了很多,于是,村里很多好奇的前來,想要買半斤回去嘗一嘗。
也幸好林玉竹留了幾斤在家里,就是預防著村里有人來買,于是你家半斤,家半斤的,留下的七八斤豬雜一下子就賣了。
只要是吃過的都在夸好吃,也有人試探的打聽怎麼煮,林玉竹都是敷衍過去,就說是鹵的,至于用了什麼香料肯定不能說。
今個都已經計劃好了,讓林玉樹去府城買一些香料,還得分開幾個藥店買,林老實則在縣城買另外幾味香料。
總之不能讓人知道家用的香料有那些,這是商業機,別人想要跟風學都不可能。
就算有人鹵出來了,但保證味道沒有家好。
鹵菜和做糖葫蘆不一樣,糖葫蘆的味道單一,就只有做好和做壞的區別,鹵菜的味道卻是千變萬化的,還記得以前總是去買各種鹵菜吃,但每一家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
后來花了很多心思,才從最好吃的一家尋來了配方,還經過改良后才有了現在的味道。
凌青菀覺得最近生活有點不對勁. 她的家人、她的屋子,明明熟悉,偏偏又覺得陌生. 莫名其妙學會了醫術. 夢裡還有個聲音不停喊她"姐姐",雖然她根本沒有妹妹. 她想著一步步往前走,總能明白因果......
永和十五年,一直和乳娘生活在鄉下的福姐兒被承恩伯府接回了京城。第一回邁進娘親當年慘死的那個院子,福姐兒渾身打了個寒噤。 高座堂中,手捻佛珠的老婦抬起眼皮兒隨意地瞭她一眼,說:福姐兒,福姐兒,倒是個有福的!從今兒起,你就叫婉柔,進了宮,要事事為娘娘打算,可別學你娘,好好地陽關道兒不走,非鬧騰得自己沒好下場。 福姐跪在青磚石地上,咬著牙不讓自己淚珠子滾下來,響響亮亮地應道:好。 小劇場:趙譽第一回 見到蘇家那個私生女,是在蘇皇后的宮中,小姑娘人還沒長開,呆里呆氣還不識字。趙譽想到蘇家的意圖,不由心中有氣。 當朕是什麼,是個白菜朕就拱嗎? 后來,小姑娘一甩臉色,趙譽就寢食難安,還偷偷傳了國丈大人蘇三爺進宮。 趙譽:咳咳,愛卿啊,蘇貴妃今兒又閉了宮門,朕怕她悶,你進去瞧瞧她,然后朕再去探望你,如何? 蘇三爺:……這大半夜的,外臣探訪后宮真的好嗎?
唐窈出身侯府,姿容昳麗,家世顯赫,嫁給鬱清珣十一載,兩人鸞鳳和鳴,夫妻情深,兒女雙全,不知羨煞多少京中貴婦。 無人知曉,她將來會被囚在院裏悄然死去,就連一雙兒女也無法避免夭折命運。 而這一切,只因鬱清珣帶了個養女進府。 他視那養女如親女,處處庇護,處處關心,甚至超過自己一雙兒女。 唐窈懷着不甘死去,再一睜眼,卻重回到那養女初入國公府時。 此時,兒女尚在,一切還未發生。 她不再隱忍,也不再自欺欺人地以爲對方待她有情。 堅定甩下和離,不再回首。 * 京中傳聞,國公鬱清珣甚愛妻子唐窈,愛到爲她忤逆母親,不碰通房不納妾侍。 鬱清珣聞言卻不以爲然。 他愛唐窈的身體,愛她的美貌,愛她的溫柔體貼,卻從不認爲自己有愛過她這個人。 兒女私情於他而言只是累贅。 娶她不過是父母之命,縱她不過是看她嬌軟可人,重她愛她不過是因爲一雙兒女。 至於私情,從未有過。 卻沒想有朝一日,唐窈會想跟他和離! 更沒想遭他否決後,她竟膽大妄爲地將他告上公堂,寧願承受杖刑也要放言休夫,與他恩斷義絕! 他不明白她爲何如此決絕,更不懂爲什麼她說不愛後,自己會如此難受。 * 後來,那位權傾朝野的鬱國公求而不得,想要入贅,甚至不惜爲面首。 唐窈卻只是微微一笑,“國公曾言情愛無用,還請自重。” 再後來,他懷着卑微愛慕,不求迴應,只甘願做她裙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