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雙替身) 第 4 章 四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雙替身)》 第 4 章 四

隨隨也沒想到,堂堂齊王的別院,竟然這麼荒涼。

園子占地倒是廣,足有半坊之大,然而長久沒人住沒人心打理,草木隨意生長,荒草足有半人高,幾乎把路都掩住了。

破舊的樓閣臺館掩映在黃葉中,說不出的凄涼蕭索。

大白天的,一走進這園子,后背都涼颼颼的。

說是鬼宅都信。

春條瞪大眼睛,口而出:“這……這地方能住人嗎?”

隨即發現自己失言:“奴婢不是這個意思,老伯別見怪。”

福伯也有些不好意思,后腦勺:“這園子是有段時日沒住過人了。”

他領著他們往里走,一邊介紹這園子的來歷:“這山池院原是世宗朝壽安公主的莊園,我們殿下在邊關立下赫赫戰功,陛下圣心大悅,特地賞賜的,在一眾皇子中是獨一份。”

老蒼頭一說起自家主人便難掩自豪,連酒糟鼻都變得更紅了。

“壽安公主?”春條一聽這位公主的大名,臉更白了。

這位公主以奢靡無度、囂張跋扈著稱,最后不得善終,和駙馬一起卷謀逆案,闔家上下幾百口人都被斬。

隨隨同地瞥了一眼,據所知,壽安公主被賜死時就在這山池院,一起被縊殺的還有的二十八個面首。

幸好不知道這些事,否則怕是連覺都睡不著。

老蒼頭道:“本來陛下是要從府庫中撥錢修繕的,但我們殿下恤民,不比城里那些膏粱紈绔,說反正沒人住,不必花這份冤枉錢。”

這不是有人來住了麼,春條忍不住腹誹。

隨隨卻是一笑:“殿下是大好人。”

朝廷缺錢,永年間一場大,關中遍地瘡痍,十室九空,元氣一直沒恢復過來。

Advertisement

中毀壞的道路、河道都沒修繕,南邊的米糧絹帛很難運到京城,河北又有軍閥割據,與朝廷分庭抗禮,稅糧到不了長安,邊境還不時有風塵之警。

朝廷有多缺錢,沒人比隨隨更清楚了。

福伯歉然道:“不知道娘子要來住,本該修繕一下的,改日老仆稟報殿下,找人來修葺一番。”

隨隨朱漆剝落的廊柱,廊檐下厚厚的蛛網,笑道:“不必麻煩,我是人,荒郊野地都睡得,頭上有瓦、四面有墻便很好了。”

倒是個本分人,福伯心道。

“娘子放心,”他語氣中多了幾分誠懇,“殿下從不虧待邊人的。”

隨隨點點頭。

并不以為桓煊這是故意磋磨,這園子他自己說不定都沒來過,他至多吩咐一聲,這些瑣事不可能親自過問。

但是下面人當然會揣主人心意。他的態度決定境——被發配到這地方的人,自然不值得費心。

越往里走,春條的臉拉得越長。

隨隨卻很滿意,行軍打仗餐風飲是常事,眼下有片瓦遮的確已經不錯了。

何況比起進王府拘束,時時有人盯著,還是住在這里自在。

園子雖殘,占地卻廣,走起來著實費勁。

整個山池院便是個大園子,亭臺館閣散布在園中各

福伯把主仆倆安排在楓林深的一座小院子里。

匾額上的漆都剝了,依稀能看到“棲霞館”三個字。

秋日草木凋殘,早梅尚未開放,園子里只有這景致尚可。

這座館舍還有個好,有一條小徑直通主院清涵院的后園,方便齊王下榻時召人侍寢。

若是他沒這個興致,那里的靜也不會打擾到他,可謂十分周到了。

Advertisement

清涵院倒是新建的,皇帝大約也覺得賜兒子一座鬼宅不太像話,于是將壽安公主原來的居拆了,重新選址建了個三進院落當作正院。

自然,沒有齊王發話,隨隨是不能踏進清涵院的。

隨隨沿著林中小徑穿過楓林,人打理,林中楓樹肆意生長,紅葉如火,仿佛要將小徑上的荒草點燃。

福伯將人帶到,把院門鑰匙給春條,對隨隨道:“老仆便不妨礙娘子歇息了,老仆和手力、護院都住在前頭,娘子缺什麼著人來要便是。”

他頓了頓又道:“小廚房在東邊,穿過林子就到了,柴禾和水都是現的,每日清早有人來送菜,娘子想吃什麼,也可以告訴老奴。”

意思是這地方連個庖人都沒有,還得來生火做飯?!春條吃驚地張了張,這回到底忍住了沒說出來。

但福伯瞟一眼就明白了的意思,尷尬道:“殿下突然吩咐下來,人手一時來不及雇齊,有勞娘子多擔待。”

隨隨卻很平靜:“沒事。”

春條如喪考妣,默默打開院門,揮手示意仆役把行李箱籠搬進屋里。

隨隨在院子里溜達。

小院分前后兩進,前堂后室,面闊三間,懸山頂上鋪著黑青掍瓦。

原本是朱欄壁,如今朱闌和壁都斑駁了。

中庭栽著株枝干虬曲的老梅,還未著花,不知是什麼

屋子里倒是比想象的干凈。

幾榻、案櫥都是新搬來的,竹簾、帷幔和席簟床褥都是全新的,雖然不算富麗奢華,至干凈整潔。

春條面稍霽,卻還是難掩失當初舍得把所有積蓄拿出來,便是因為心氣高。

把省吃儉用的錢財都拿出來,換的可不是這樣的前程。

Advertisement

隨隨有些過意不去,春條本是刺史府的奴婢,比小戶人家的娘子養得還,不說錦玉食,至不用自己生火做飯。

結果跟了這麼個沒前程的主人,連隨隨自己都不免同

主仆倆把帶來的箱籠歸置好,凈手洗臉,換下滿是塵灰的裳。

春條也已緩過勁來:“奴婢去廚下看看。”

隨隨前一晚大半宿沒睡,這時困倦不已,打了個呵欠,裳鉆進被褥里:“我先睡會兒。”

平常一犯懶,春條總是看不過眼,要苦口婆心地勸上進些。

這一回,破天荒的什麼也沒說。

因為連這麼上進的人也已看出來,齊王殿下是不可能到這種地方來的。

就算鹿隨隨真是天仙下凡也不可能。

然而這回卻是想錯了。

……

長空如洗,秋日暖灑在徽猷殿青碧的琉璃瓦上,閃著點點金,猶如波粼粼的湖面。

三年前離京時是春日,也是風和景明的好天氣。

桓煊在殿前降車,換乘步輦,行至一半,廊下出現一個悉又陌生的影。

皇帝著晏居常服,肩披狐裘,頭戴黑紗帽,隔了幾丈遠都能看出他兩鬢斑白,腳步虛浮,臉蠟黃而慘悴,顯然飽病痛折磨。

若非裳是明黃,桓煊差點認不出眼前的中年男子,竟是他記憶中魁偉不凡的父親。大風小說

似乎也沒有記憶中那麼高了,不知是因為后背開始佝僂,還是因為他自己長高了。

桓煊令侍停輦,下了輦,快步拾級而上,走到皇帝面前,下拜行禮:“兒臣拜見陛下。”

皇帝忙將兒子扶起,眼眶發紅:“總算知道回來了。”

當初分別時父子倆鬧得很不愉快,皇帝仿佛全忘了,此刻他就如普天之下所有子的父親,只有濃濃的舐犢之

即便桓煊知道這與他在邊關數度大捷有莫大的關系,仍不免心下惻然。

“兒臣不孝,久缺定省,請陛下責罰。”他說著便要再拜。

皇帝一把扶住兒子,不滿道:“還陛下陛下,連聲阿耶都不,可是心里還在埋怨阿耶?”

“兒臣不敢。”桓煊道。

皇帝拍了拍他的后背,苦笑道:“你這小子有什麼不敢,當年跑到安西去,不就是和朕置氣。”

他攜著兒子往殿中走,一邊嘆:“不過你在安西打的那幾場仗著實漂亮,不墮先祖之威名,有子如斯,朕甚。”

“阿耶謬贊。”

皇帝語重心長道:“如今河朔三鎮節度使府,群盜蜂起,邊患屢興,朝廷一將難求,朕的社稷江山,往后還要多多仰賴你。”

太子要他虎符,皇帝的意思卻是要他繼續統兵,這便有些耐人尋味了。

桓煊目,行禮道:“阿耶言重,兒臣惶恐。”

兩人走進殿中,皇帝拉著兒子連榻而坐,命黃門擺膳奉茶:“本該與你痛飲幾杯,奈何醫叮囑了不能飲酒,只好以茶代酒。”

桓煊道:“阿耶的風疾可好些了?”

皇帝苦笑了一下:“這麼多年也習慣了。待你阿兄昏禮后,朕便住回溫泉宮去。”

正說著話,宮人捧著盤碗、食案走進殿中。

皇帝道:“先用膳。今日沒有別人,就我們父子好好敘話。”

說罷,親自執起鎏金忍冬紋酒壺,為兒子斟酒:“今歲新貢的,雖然你在安西,怕也喝不到這麼好的。嘗嘗看。”

上好的西域葡萄酒注琉璃杯中,宛如紅寶石一般晶瑩。

桓煊捧杯飲了一口,贊道:“果然甘醇。”

皇帝笑道:“喜歡就帶幾壇回去。”

“多謝阿耶。”桓煊道。

父子倆對飲數巡,皇帝放下茶杯,若有所思道:“你在北邊,可曾聽到過蕭泠的消息?當真死了?”

桓煊輕輕撂下酒杯,眼中流出些許憾之:“兒臣也曾派人多方打探,蕭泠當時中流矢,當場斃命,斷無生理,許多人都可作證。”

皇帝皺起眉,搖頭嘆息:“可惜東安王一生忠烈,膝下無子,惟得一,誰知天不假年,脈就此斷絕,實在可悲可嘆。”

話是這麼說,眼中卻流出如釋重負之

二十多年前那場大之后,朝廷勢弱,積重難返,節度使的勢力卻日益膨脹,表面上臣服于朝廷,實際上與裂土而封的諸侯相差無幾。

其中又以河朔三鎮節度使勢力最大,麾下有二十萬大軍,七年前東安王蕭晏病故,剩下個平庸無能的弟弟,外加一個兒,滿朝文武都松了一口氣。

誰知蕭晏的兒蕭泠英才天縱,青出于藍,恰逢奚人擾邊,自請將兵,以三千兵馬大勝奚人二萬騎兵,而此時才剛及笄。

這場大捷當時震朝野,然而與后來數年的勝仗相比卻不算什麼。

河朔有這麼一位戰神坐鎮,邊關固然安寧,但皇帝頭頂上好似懸著一柄利劍,夜里都睡不安穩。

大雍邊關最耀眼的將星忽然隕落,而且是在穩勝券的一役中,死得還那麼輕易,總讓人難以置信。

但是蕭泠一死,沒有人可以統領河朔三鎮,叔父蕭同安坐不穩這位子,河朔軍早晚分裂,朝廷只需坐山觀虎斗即可。

解決了心腹大患,皇帝終于高枕無憂。

桓煊心知肚明,卻有些五味雜陳,蕭泠比他大三年,名更在他之前。他暗暗在心中將視為唯一的對手,只盼有朝一日能與比肩。

如今他再沒有與一較高下的機會,只能抱憾終

同為年將帥,總是有幾分惺惺相惜的。

“說起來,你長兄和蕭家娘子時還定過親,可如今兩人都……”

當年他替長子和蕭氏定親,也是羈縻之意。

可惜蕭晏死得早,蕭泠又橫空出世,兩人的婚事本該不了了之,哪知……

想起長子當初的忤逆,皇帝的眼神暗了暗,隨即那些復雜的心緒都化作一聲嘆息:“罷了……”

斯人已逝,那些都不重要了。

思及長兄,桓煊心口也有些發堵,垂下眼簾,沉半晌方道:“逝者已矣,阿耶切莫太過傷懷,請以為重。”

皇帝頷首:“你回京是喜事,不提這些了。”

兩人都沒了談興,默默用完午膳,皇帝吩咐宮人撤席。

桓煊見皇帝面倦態,便起告退。

皇帝道;“你阿娘上不說,心里定然記掛你的,你去看看吧。”

桓煊神一黯:“是。”

皇帝輕嘆了一聲,吩咐黃門備輦,執著兒子的手,堅持將他送到殿外,看著他登輦。

出了徽猷殿,步輦往北行,剛過永巷,忽聽一陣腳步和環佩聲由遠及近。

桓煊不經意地抬眼去,只見對面的深巷中,幾個宮娥和婢簇擁著一個年輕子款款行來。

他的心臟陡然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