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西將軍原本就是長公主故,又與太子好,串聯起此前種種線索,晏遙此刻心中已然推定,太子此次前來,必定是要與長公主謀劃邊境屯兵一事。
只是想著自己如何才能去探聽到一二消息,譬如此兩人以何種方式輸送錢財,這錢財的來源又是何,是否與當年決堤一案有關……
這數條罪狀之中,哪怕只是聽到了一條,也足以讓太子不得翻,足以讓徐家看到的價值。
現在的問題只在于,要如何才能接到他。
畢竟,在長公主眼皮子底下再行一套今天的法子,必定是行不通的了。
晏遙咬深思,可這太子來得太過突然,一時之間,卻也想不出什麼好法子,讓長公主突然之間接自己,讓出列宴席。
到了子時,晏遙索不愿再想,打定主意見機行事,可輾轉反側的,卻是再也睡不著了。
無奈間想起早年間看病的大夫“贈”與的四個字:思慮過重,又不免笑了。
晏遙心想著,照這樣下去,自己過不了二十,便要見那青纏滿華發了。
-
等晏遙再一次睜開眼,外頭已然日頭高照。
長公主不愿見,晨昏定省本就是一并免了去的。
不過原本是沒有貪睡的習慣的,也許春杏憐昨日勞碌,才沒有將醒。
晏遙起換了服,到了廳堂里,沒見著春杏,便自個兒打了水來洗漱。
這西院荒得很,平日里也就與春杏二人居住,因而晏遙并不十分拘束。
用過早膳后,晏遙走到庭院里,取了瓢與盆便開始侍弄花花草草,邊侍弄,里還邊哼起了小調。
這魏國公府上別所種花草,皆用專門來澆灌,有專人打理,在這兒卻沒那麼多講究。
也許是因這花草本也肖似主人,隨隨便便那麼一澆一淋的,倒也是頑強,挨過了寒冬不說,如今到了春天,亦是一片生機。
晏遙興致正高,口中哼的小調也不由地高了幾嗓子。
這時,背后響起一聲門被推開的“吱呀”聲,晏遙只當是春杏回來了,并沒有在意,等侍弄完整片花草,放下那盆與瓢,才轉了子過去。
這一轉,卻是教給結結實實的愣住了。
眼前之人一素長袍,笑意晏晏,不是昨日見過的那位徐公子又是誰?
作者有話要說: “惡行累累”的太子正式出場了。
第4章
他上回說不出三日,沒想到只是一日,他便神鬼不知地這魏國公府,還能找到這兒來。
晏遙不免有些驚訝。
李玗見臉上發懵的樣子,一收折扇,對著認認真真地作了個揖,正道:“讓大小姐驚了,是徐某的不是。”
晏遙顧不上這些禮節,快步走到門外瞧了瞧,見無人跟來,關了門,才說道:“公子我阿遙便好。”
這大小姐三個字,無端地教聽了頭皮發麻。
他倒也不堅持,只是笑著說“好”。
晏遙低了聲音,問道:“公子也是為了那人來的?”
“那人?”李玗眉梢一挑,晏遙卻是眉頭一皺。
“公子不是為了太子而來?”難不,竟是特地過來見的嗎?
“啊,是。”李玗頓時作了然狀,點了點頭,接著晏遙的話茬往下說道:“我得到消息,說太子今天過來,是要與長公主談一件極為重要之事。”
晏遙果然不再追究他剛才的遲鈍,口而出道:“可是與那……”屯兵二字還未說出口,李玗卻對著點了點頭。
晏遙立即反應過來,止住不提那兩個字。
也是,此事干系重大,稍有不慎,便會落個污蔑之罪,的確應該慎言才對。
晏遙繼而略帶抱歉之道:“可惜我還沒有想到法子,能為公子探聽到一二機。不過……我聽說太子殿下鐘竹,晏遙不才,恰會撥弄三兩下琵琶,屆時或可……以此引得太子注意。”
原先在人家面前故作高深,憑的不過是那怪書中的寥寥數語,如今讓人瞧見了自己在這魏國公府上的真實境,也不知這徐公子還是否會繼續信任。
至于以琴聲為餌,也不過是剛剛才瞎編出來的法子。
知道太子鐘竹,是因為晏蕓十二歲那年起突然轉了,開始苦練起箏琴。
可說的“會撥弄三兩下琵琶”,卻不是什麼謙遜之詞。
不像晏蕓,想學什麼便能請到最好的老師過來教,長公主亦不喜西院傳出“靡靡之音”,故久而久之,這項技藝便也生疏了。
李玗了聽了的話后,并未對的法子加以評判,只說了句:“阿遙還真是多才多藝。”
晏遙畢竟有些心虛,也就不確定他那話是褒是貶。
“只是——”李玗話鋒一轉,頓了頓,又道:“只是以此法引得太子注目,卻是不必了。”
“嗯?”
李玗見困,薄微啟,解釋道:“阿遙昨日給的線索,我已派人去細查了,不日便會有結果。阿遙只要在這兒耐著子再待上幾日便可,你心中所愿,我定會為你完。”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凌青菀覺得最近生活有點不對勁. 她的家人、她的屋子,明明熟悉,偏偏又覺得陌生. 莫名其妙學會了醫術. 夢裡還有個聲音不停喊她"姐姐",雖然她根本沒有妹妹. 她想著一步步往前走,總能明白因果......
永和十五年,一直和乳娘生活在鄉下的福姐兒被承恩伯府接回了京城。第一回邁進娘親當年慘死的那個院子,福姐兒渾身打了個寒噤。 高座堂中,手捻佛珠的老婦抬起眼皮兒隨意地瞭她一眼,說:福姐兒,福姐兒,倒是個有福的!從今兒起,你就叫婉柔,進了宮,要事事為娘娘打算,可別學你娘,好好地陽關道兒不走,非鬧騰得自己沒好下場。 福姐跪在青磚石地上,咬著牙不讓自己淚珠子滾下來,響響亮亮地應道:好。 小劇場:趙譽第一回 見到蘇家那個私生女,是在蘇皇后的宮中,小姑娘人還沒長開,呆里呆氣還不識字。趙譽想到蘇家的意圖,不由心中有氣。 當朕是什麼,是個白菜朕就拱嗎? 后來,小姑娘一甩臉色,趙譽就寢食難安,還偷偷傳了國丈大人蘇三爺進宮。 趙譽:咳咳,愛卿啊,蘇貴妃今兒又閉了宮門,朕怕她悶,你進去瞧瞧她,然后朕再去探望你,如何? 蘇三爺:……這大半夜的,外臣探訪后宮真的好嗎?
唐窈出身侯府,姿容昳麗,家世顯赫,嫁給鬱清珣十一載,兩人鸞鳳和鳴,夫妻情深,兒女雙全,不知羨煞多少京中貴婦。 無人知曉,她將來會被囚在院裏悄然死去,就連一雙兒女也無法避免夭折命運。 而這一切,只因鬱清珣帶了個養女進府。 他視那養女如親女,處處庇護,處處關心,甚至超過自己一雙兒女。 唐窈懷着不甘死去,再一睜眼,卻重回到那養女初入國公府時。 此時,兒女尚在,一切還未發生。 她不再隱忍,也不再自欺欺人地以爲對方待她有情。 堅定甩下和離,不再回首。 * 京中傳聞,國公鬱清珣甚愛妻子唐窈,愛到爲她忤逆母親,不碰通房不納妾侍。 鬱清珣聞言卻不以爲然。 他愛唐窈的身體,愛她的美貌,愛她的溫柔體貼,卻從不認爲自己有愛過她這個人。 兒女私情於他而言只是累贅。 娶她不過是父母之命,縱她不過是看她嬌軟可人,重她愛她不過是因爲一雙兒女。 至於私情,從未有過。 卻沒想有朝一日,唐窈會想跟他和離! 更沒想遭他否決後,她竟膽大妄爲地將他告上公堂,寧願承受杖刑也要放言休夫,與他恩斷義絕! 他不明白她爲何如此決絕,更不懂爲什麼她說不愛後,自己會如此難受。 * 後來,那位權傾朝野的鬱國公求而不得,想要入贅,甚至不惜爲面首。 唐窈卻只是微微一笑,“國公曾言情愛無用,還請自重。” 再後來,他懷着卑微愛慕,不求迴應,只甘願做她裙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