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詭三國 第十二章 董卓的發家史

《詭三國》 第十二章 董卓的發家史

(4, 0);

  董卓出在西涼地方豪強世家。

  嚴格來說應該是山西大地主階級的代表之一。

  與山東這邊的世家不同的是,西涼出的董卓從小就開始接到影響他一生的人和事,不是詩書和禮儀,而是羌人和武力。

  信奉拳頭大就是道理在沒什麼文化傳承的羌人裡面十分盛行。產生矛盾沒有什麼比打一架更能解決問題的,如果還有,那就刀子。

  所以一個健,力氣過人,通曉武藝,騎,還能左右開弓,隨時可以帶著一群家丁護衛,單挑群毆都在行的董卓,很快就在當地的羌人圈子裡有了名氣。

  名氣這個環在漢代還是很好用的。小有名氣的董卓仗著家中頗毫不吝惜,常邀請羌人首領豪帥來做客。每當羌人豪帥來家作客,他便殺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帥,並與羌人在易中建立了相互牽連的貿易利益關係。

  小羌人打不過董卓,畢竟董卓也是豪強出,手下家丁護衛也是不,董卓自己也是壯強悍,別吃不到還把命丟了;大羌人不願意打董卓,草原上除了牛羊就是青草,現在有個董卓可以好東西,搞死了他費勁不說下次吃鹽找誰去?

  時也運也,東漢末期,漢靈帝當朝之時,漢朝一方面想極力抑制地方豪強,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利用地方豪強來鎮農民起義和數民族的反抗,董卓便也毫不例外地府利用和招的對象。

  當時董卓就以良家子份出任州兵馬掾一職,負責帶兵巡守邊塞,維護地方治安。這對於董卓而言,就像是終於披上了一朝廷的虎皮,開始了他的軍閥之路。

Advertisement

  不久,東漢朝廷急於解決西羌問題,開始大力的提拔一些西涼豪強,這對於董卓來說,又獲得一個極其重要的發展契機。董卓不但保持了自己在當地豪強中的地位和影響,更憑著他的財力和武力,拉攏、兼併其他勢力,不斷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力量。

  隨後董卓被授予羽林郎,統管元郡(漢、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軍。不久,他升為軍司馬,跟從中郎將張奐征討并州反叛的羌人。

  也正是這個時候,董卓遇到了改變其人生的一個人,李儒。

  董卓第一次知道了羌人的游擊模式也有不頂用的時候,第一次知道100個經過訓練的甲士可以輕易的把200個未訓練的甲士擊潰,第一次不再為了公文後勤瑣事煩惱,第一次了解除了拳頭還有更可怕更有效的東西可以打敗敵人。

  董卓覺得李儒改變了他原本對文人的看法,為了拉攏,把李儒綁在他的戰車之上,他把他的兒嫁給了李儒。

  在隨後的征討反叛羌人的征戰中,在李儒的幫助下,董卓極力表現自己,充分發揮他勇猛強悍的優勢,縱橫衝殺,樹立了他在西涼地區的赫赫威名。

  由於戰績突出,董卓因功遷升為郎中,後來又再次升遷為廣武令、郡守北部都尉、西域戌已校尉,一直征拜至并州刺史、河東太守。

  後來邊章和韓遂與北宮伯玉、李文侯的在北地叛,並迅速蔓延,不僅殺死了金城太守陳懿,而且還於中平二年以討伐宦為名,率領大軍,「寇三輔,侵園陵」。

  在東漢政權面臨被推翻的急關頭,漢靈帝急忙啟用和征派幾乎所有強將兵抵邊章和韓遂的進攻。於是,董卓被重遷中郎將,拜破虜將軍,和司空張溫、執金吾袁滂、寇將軍周慎等率領步兵、騎兵共10餘萬人屯兵,護衛園陵。

Advertisement

  此時董卓正式從一個邊防校尉,長為一個手握重兵的統兵大將。後董卓又因抗擊邊章、韓遂有功,表現突出,董卓不久便被封為臺鄉侯,食邑千戶。

  董卓在與羌胡的韓遂、馬騰不斷作戰中屢建功勳,再次獲得朝廷封賞,拜前將軍。隨後朝廷覺董卓勢力過於龐大,遷董卓為中央三公九卿的府,奈何李儒點醒董卓,明白朝廷用意,便上奏說:「士卒大小相狎彌久,臣畜養之恩,為臣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垂。」婉言拒絕,不肯就任。

  至此,董卓軍閥逐漸形,形以西涼軍人為主的,間雜胡人、羌人的混合軍隊,特別是在騎兵方面,吸納了大量的遊牧民族的作戰方式加上漢朝良的軍械,在對邊疆不斷侵擾羌人作戰過程中積累了眾多富有戰爭經驗的老兵,為此時一支強大的隊伍。

  不斷升遷的董卓勢力急速膨脹。

  漢靈帝終於覺董卓有些尾大不掉了,為了遏制董卓權勢繼續滋長和蔓延,靈帝在病重期間,召見董卓,拜他為并州牧,希以此換取將董卓的所屬部隊隸屬皇甫嵩,來瓦解董卓勢力。

  但是此時的董卓哪裡肯,自然拒絕出兵權,隨即率領自己所屬部隊進駐河東,正式為一支聽調不聽宣的地方強大軍閥勢力。

  還沒等漢靈帝繼續對董卓勢力下手,漢靈帝自己就撐不住一命嗚呼,然後又是後宮爭權奪利,新帝上任,一來二去這件事就這樣擱置了。

  直至一封詔書送到了董卓的手中,大將軍何進調董卓進京!

  大將軍何進原先的想法十分完

  原本護衛皇宮的軍西園八校尉被蹇碩把控多年,雖然說首惡蹇碩已經被殺死了,但一時之間原本投靠宦的基層軍士卻沒有辦法除,為了保證何氏在朝野中的話語權,大將軍何進覺得他很有必要掌控一支沒有宦的軍隊。 (5,0);

Advertisement

  於是何進給所有統兵在外的大將們群發了一條消息,希這些人能夠支援一些兵馬參與到打倒宦的偉大事業中來,結果沒想到掌握實權的劉氏皇族一幫人要麼太遠要麼不興趣,反倒是離京較近的董卓最先響應,還上了一個「逐君側之惡」的奏表,讓大將軍何進頓時到如同娘家人一般的溫暖。

  順便說一下,當時也有另外一個軍閥頭子,接到大將軍何進的詔之後,立刻甩開貧瘠痛苦邊防軍生活,打包收拾傢伙事,扔下邊防線,投奔中央軍,就是可惜作比董卓慢了那麼一點點,讓董卓搶到了頭籌,否則會演變為什麼樣子還真不好說。

  所以其實董卓還是蠻幸運的。

  覺到有人撐腰的大將軍何進,不僅把董卓的奏表大肆宣揚,而且越發的對宦態度惡劣起來,嚇的宦以皇帝的名義命令董卓不能再往京城走了,就地駐紮。

  於是董卓就在澠池結營駐紮,時時刻刻關注京城向。

  區區百餘里路怎麼能阻擋住董卓的野,董卓把打仗用的那套都用上了,手底下探馬斥候全面撒開,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有斥候上報況,因此,當四起,許多人還懵懵懂懂不知所以的時候,董卓已經第一時間知道有變,立刻拔營,連夜帶著軍隊朝開來。

  ************

  說實在話,斐潛沒想到,沿著河岸拉網式的搜尋,竟然真的讓他給上了。

  不過看著眼前的瑟瑟發抖的兩個人,誰能想到這漢朝最頂級的兩個人,竟然能狼狽到如此的地步。

  一大一小兩個半大孩子,一的泥水,頭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掉了,頭髮散,神惶恐,如果不是的質地和腳上穿的步履幫助斐潛最後確定了一下,說不定就這樣當是流民給過去了。

  漢朝,穿服真的不能太隨意。什麼人穿什麼服,穿錯了往小了說是失禮,往大了說甚至會丟丟命!

  當年漢武帝時期,倒霉孩子武安侯田恬就因為「坐襜褕宮不敬」而被廢掉了侯爵待遇和朝廷公職。當然一個侯爺就這樣被一擼到底也不僅僅是因為穿了不合適的服,還有其他因素,但是至擺在檯面上的,明正大的寫在史書上的原因就是這個。

  所以在漢代,穿什麼樣的服真是個大事

  斐潛借著火把線仔細辨認了一下,一是年齡大小符合,二是雖然說沾染了泥水,但是仍然看得出穿的是紺,紅的步履,這可是漢代貴人才能穿的飾。

  雖然心已經確定,但是此時怎能相認?

  立刻推金山倒玉柱拜倒在地,那是有多蠢的人才會辦的事

  眼下最佳的方式就是你不說,我就當作不知道。

  皇家也需要皇室的臉面啊!

  斐潛上前幾步,走到兩個孩子跟前,說道:「汝二人可是與親人走失?吾乃朝廷新進郎,此去不遠是前朝司徒崔威考之莊。此時夜深寒,不若先至莊暫歇,待天明後再做打算?」不管怎樣先給這兩個人找一個藉口再說,省得他們當下就自己吐了真

  大的孩子還有些驚慌害怕沒有回答,倒是小一點的顯得平穩許多,代替大孩子應答道:「如此甚好。」

  斐潛招呼著一兩個莊丁前面帶路,先行剛往莊準備薑湯熱水,一邊剛前走了兩步,又轉停住,將上外下,披在大孩子上,說道:「最忌寒風,切莫了寒氣,失禮還請小郎莫怪。」

  大孩子確實覺風吹著太冷了,哆嗦著說了句多謝,將斐潛的外裹了裹,總算覺有些溫度,不再一直發抖。

  斐潛對著小孩子蹲下,溫言道:「此去還有一段路程,夜路難行,如若不棄,吾馱汝過去可好?」

  稍稍猶豫了一下,小的孩子也說了一聲多謝,便輕輕的將冰涼的兩隻小手環搭在斐潛肩上。

  斐潛略略前傾,便輕鬆的將小孩背在背上,轉頭示意大孩子一起跟著走。

  夜空之中璀璨的星河倒垂。

  斐潛背著小孩,後跟著個將外裹得的大孩子,緩緩的向前走去,側莊丁手舉著的火把,在夜風中忽忽閃閃,將三人的影映在大地之上,拖得好長好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