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冊封
月琴聲聲,引人沉醉。
雅間,幾曲終了,容璇單單留下懷月一人。
信手撥過琴弦,懷月道:“郎君從前吩咐尋的人,因府上變故,不得已又斷了消息。”
“好。”容璇眸中看不清是何緒,“月娘,這件事以後你不必再心了。”
“郎君的意思是——”
“月娘,接下來我同你說的每一句話,務必好生記著。”
懷月正了神,將自己的疑暫擱置一旁。
“月娘,我要宮了。”容璇的目向閉的軒窗,“冊封的旨意應該就在這幾日。”
“錚”的一聲,懷月手中月琴不穩,險些磕于地。
“我由你的東西,可帶來了?”
“在這裏。”
完好的一只梨花木錦盒,縱然銅鎖的鑰匙就在懷月手中,但沒有容璇的吩咐,從未打開過。
鑰匙于孔中,容璇落了銅鎖。
一件竹青緙團雲披風整齊置于其中,雖塵封多時,仍可見其華貴,質素瑩潔,繡樣無一不。
如此珍貴的裳,亦是男子服制,懷月從未見郎君穿過。
容璇的手輕過其上刺繡,早知有今日,當初便該典當了這件裳,何必固執地留作念想。
白日裏容璇特意購置的幾放在屋小案上,懷月明白郎君的意思,解了包裹,小心翼翼幫著將這件披風藏于新間,不會引任何人懷疑。
裳的來歷郎君沒有提,便不問。
容璇接著取下腰間荷包,在容府新積攢下的餘錢,統共二百餘兩,裝那空置的梨花木錦盒中。
“你拿著這些錢,加上從前的積蓄,買房置地也好,做些小生意也好,去過自己的日子吧。”
懷月已對姻緣無,孤在外,總得多留些銀錢傍。
“照顧好自己,無需為我擔憂。”
容璇一句一句代分明,眉眼間皆是平靜。
沒有多餘的時間容們敘舊涉,懷月的張張合合,最後只餘一句話:“那郎君您呢,您怎麽辦?”
郎君為留足了後路,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容璇未答:“月娘,你信命嗎?”
懷月一愣,慢慢點了點頭。
生于困頓,為了給家中兄弟換得彩禮,父母狠心將賣風月之地。
這二十餘載歲月,除了在容府的日子,無一日不信命,不認命。
“我從前是不信的。”容璇畔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我曾經以為,我科舉仕,高中榜眼,我能自立于人前,無需再人擺布。”
“可是月娘,”容璇眸中的一點點黯淡下去,“我不得不認命。”
屋中陷一陣短暫的靜默,懷月眼底,第一次在郎君面上見到如此神。
無力,嘆息,最後又走向釋懷。
“月娘,再為我彈支曲子罷。”
……
午時將近,雅間外,向萍送走了彈月琴的伶。
三姑娘很喜歡的曲子,還命打賞了二兩銀子。
“姑娘,今日是在外頭用午膳,還是回府?”
窗下街景漸漸熱鬧起來,容璇道:“回吧。”
沒有乘車駕,馬車在後不疾不徐跟著。
迎面吹來的風已沒有冬日的寒意,再往前走一段,就是京師貢院。
容璇停在一家糖畫攤子前,攤主笑呵呵招徠生意:“姑娘,想要個什t麽畫?”
攤上還擺著些品,年輕的兒家,多些花草蝴蝶。
容璇思忖一二,擡眸道:“畫個金元寶吧。”
攤主預料不及,反應過來後笑容愈加爽朗:“好嘞,金元寶。”
他將黃糖與白糖混合著融化,以一柄小銅勺盛出。
風中彌漫著甜味,攤主手腕提、放、頓之間,一枚巧的元寶躍然于潔的石板上。
攤主放了竹簽,待得畫以小刀鏟起。
黃澄澄的糖在日頭下映照,還真有幾分金元寶燦爛之。
“您拿好。”
付了銀錢,容璇道謝後離去。
尚未到會試之時,貢院街前有些冷清。
貢院正門敞開,侍衛戍守在外。容璇還記得門有兩座牌坊,東為“明經取士”,西為“為國求賢”。
京師貢院,等閑人不得靠近。守衛見那郎飾不凡,想必是哪家的千金,放在平日他們不會主驅趕。
只是今日不同,尤其郎後又有護衛相隨。
謹慎起見,守衛不神遞了話進去。
容璇轉手中糖人,從前會試應考的形猶在眼前。不過短短幾月,已與這座貢院格格不。
郎獨自出神,向萍隨侍左右,忽而從貢院門後見到一道悉影。
“三姑娘安。”秦讓客氣一禮。
容璇去,帶著個糖畫的金元寶,就這般再度踏了貢院。
“怎的來了此?”
正堂下,祁涵方屏退貢院員,聽見侍衛回稟時有些意外。
他心中有猜測,故而派了秦讓前去。
容璇道:“隨意走走罷了。”
明安堂離貢院不遠,也只是漫無目的地閑逛,不知不覺就到了這裏。
風吹郎擺,祁涵手中暫無要事,二人并肩行于廊下。
貢院為天子取士之所,占據整整兩條街,大氣威嚴。
“那是什麽地方?”
郎好奇開口,祁涵順著所指的方向,答道:“此為十八房。”
會試之後,十八名同考在此批閱五經試卷,故而得名。
容璇還是第一次這般悠閑地在貢院中穿行,觀諸般房舍。
原先對貢院的印象,只有仄的號舍而已。
二人坐于廊下,帝王聲音有幾分追憶:“朕初次見你,便是在這一條街巷中。”
他奉父皇之命主持科舉,幾乎日日往來于貢院。
那時的著一件緋紅的錦袍,墨發束起,站在糖畫攤子前滿眼期待。
樣貌這樣出挑的小郎君,來來往往總惹人矚目,連糖畫的攤主給畫的糖人都比尋常大些。
一連三日,差不多的時刻總能遇見上街買糖人,手中無一例外提著各吃食。
而第四日見到,則是在殿試的武英殿前。
他知曉了的名字,會試時令諸位考拍案絕的一篇《賦役之至論》,正是出自的手筆。
容璇垂眸:“看來我與陛下,當真是有緣。”
……
尚未到寧遠伯府外,容璇遠遠便見府門開。
仆從于街巷間往來灑掃,一不茍。
以寧遠伯與秦氏為首,伯府的主支皆肅候于中門前。連白日在明安堂讀書的容姍,一個時辰前都已被匆匆接回。
遲遲沒有三姑娘的消息,寧遠伯已經打發了好幾撥人去尋,正在焦躁時。
容璇才下車駕,寧遠伯與夫人立刻迎上前來。
“好孩子,你可算回來了。”
秦氏今日換了二品誥命夫人服制,按品大妝,發髻上金翟釵分毫不。
寧遠伯眉宇間難掩喜,說與容璇道:“禮部午前遞了消息,未時三刻,宣詔便該到伯府了。”
府上出了這樣大的喜事,秦氏已早早預備好打點之。
親熱地攬過容璇:“時辰不早,快些隨母親去更準備吧。”
容璇不大習慣這樣的親近,只安靜點一點頭。
從午前知道消息,寧遠伯府上下已忙作一團。
容姍生了好奇之心,悄聲問向長姐:“阿姊,會是什麽旨意啊?”
見兩位妹妹都看來,容姝神微有複雜:“我想,應當是冊妃的聖旨。”
……
瑤華院,秦氏親自為容璇擇出一件水紅團蝶流錦。又與嬤嬤商議,三姑娘墨發挽作飛仙髻,選了數套頭面備用。
鏡中的郎眉眼從容,由得侍為勻面、簪發。
收拾小半個時辰,待得妝,秦氏那明豔盛極的容,已挑不出半句言語。
無怪乎老爺總在面前提及,相師為三姑娘批語,日後必定顯貴,蔭庇家族。
秦氏此刻倒是慶幸,沒有一力反對將三姑娘記在自己名下。
小廝在外稟道:“夫人,時候差不多了,老爺那兒也遣人來問了。”
“好。”秦氏含笑,陪容璇一道出了院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惟贊襄政、每慎簡乎六宮。眷茲懿行,沛以新恩。寧遠伯府三容氏,篤生令族,明毓德。賦姿淑慧,佩詩書之訓。茲仰承太後慈諭,以冊寶,封爾為宸妃。欽哉。”①
宣詔的聲音響徹在寧遠伯府,在隨後的半日裏,伯爵府的喜訊傳遍了京城。
“臣攜家眷,叩謝陛下隆恩。”
寧遠伯接下旨意,好生打點,親自陪送了宣詔出去。
在朝中沉寂已久的寧遠伯府,因著一道封妃旨意,于京中出盡風頭。
宮中一品妃位為貴妃、淑妃、賢妃、德妃。昔年敬宗在時,新設一品宸妃位,位序僅在貴妃之下。
寧遠伯府千金甫一宮便能獲封如此高位,可見伯爵府百年勳貴,在朝中地位尤存。
為著三姑娘宮之事,寧遠伯與秦氏商議至深夜,都無心睡意。明日還要重開祠堂,叩謝列祖列宗庇佑。
伯府上下人等得了主君厚賞,一派喜氣洋洋。
“老爺夫人很是歡喜,我看整座伯爵府,最淡然的還是我們姑娘。”
瑤華院,向萍掩而笑。
雖說知道陛下或許對姑娘有意,但沒想到會這般面。
“也沒什麽。”
容璇翻過一頁書,無論是宮中還是容府,到哪裏都會讓自己過得好的。
甚至細究下來,宮為妃或是參加科舉,于而言興許還是前者容易些。
她是家中無寵的小庶女,無權無勢,人人欺壓。一道聖旨嫁入王府沖喜,被迫捲入了波譎雲詭的陰謀鬥爭,眼見小命不保,她趕緊抱住了大啟第一權臣的大腿。他是命不久矣的世子爺,陰狠毒辣,殺人如麻,權勢滔天,全京城的人都等著她被剝皮抽筋,等著她給短命世子陪葬。誰知道等啊等,他們只等來王爺寵妻無度,還等來他殺人,她放火;她打劫,他磨刀……
沐冬至替姐姐嫁給將死之人沖喜,沒料到嫁過去當天夫君就醒了。 沈家從此一路開掛似的,日子過的越來越好。 沐冬至摔了一跤都能抱住野雞,到山上隨便捧一捧土就能捧出千年何首烏,去河邊洗個衣服都能撿到一塊價值連城的玉石。 她夫君不僅病好了,還考了功名;大伯哥參軍成了大將軍;就連她隨手買個丫鬟,最後也變成了首富的大夫人。 身邊的人都優秀了起來,她也要發憤圖強提升自己,卻沒想到她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夫君忐忑不安的說: 「娘子如此優秀,吾心常有不安。」 沐冬至猶豫了,要為了夫君有安全感而停止繼續優秀嗎?
一“再堅持一下......” “啊,太疼了,我不行了......” 當年五歲的李珺喬和侍女今夕,合力把誤落荷塘的李景煥救出,卻被他濺了一身污泥。 他自知嬌弱便苦練武藝,只為再見她時能換他護她。 然而再見之時,她已是陛下親封的縣主,而他不過是身世不明的郎中之子,他又用什麼護她? 而且,她全然不記得他了。 直到有一天,身為一國太子的他為她殺紅了雙眼,一身紅衣的李珺喬才驚覺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怕疼的孩子。 好吧,現在怕疼的人,換成了她。 “再堅持一下......” “啊,太疼了,我不行了......” “是誰當年嘲笑我嬌弱來著?” 他魅惑一笑,俯身把她雙手禁錮在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