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資治通鑑 第004卷

《資治通鑑》 第004卷

【周紀四】 起閼逢困敦,盡著雍困敦,凡二十五年。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公元前二九七年)

楚懷王亡歸。秦人覺之,遮楚道。懷王從間道走趙。趙主父在代,趙人不敢。懷王將走魏,秦人追及之,以歸。

魯平公薨,子緡王賈立。

赧王中十九年(乙丑,公元前二九六年)

楚懷王發病,薨於秦,秦人歸其喪。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

齊、韓、魏、趙、宋同擊秦,至鹽氏而還。秦與韓武遂、與魏封陵以和。

趙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於西河而致其兵。

魏襄王薨,子昭王立。

韓襄王薨,子-王咎立。

赧王中二十年(丙寅,公元前二九五年)

秦尉錯伐魏襄城。趙主父與齊、燕共滅中山,遷其王於施。歸,行賞,大赦,置酒,-五日。

趙主父封其長子章於代,號曰安君。安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禮相之。李兌謂義曰:“公子章強壯而志驕,黨衆而大,田不禮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謀。夫小人有,輕慮淺謀,徒見其利,不顧其害,難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勢大,之所始而禍之所集也。子奚不稱疾毋出而傳政於公子,毋爲禍梯,不亦可乎!”義曰:“昔者主父以王屬義也,曰:‘毋變而度,毋易而慮,堅守一心,以歿而世。’義再拜命而籍之。今畏不禮之難而忘吾籍,變孰大焉!諺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吾全吾言,安得全吾乎!子則有賜而忠我矣。雖然,吾言已在前矣,終不敢失!”李兌曰:“諾。子勉之矣!吾見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兌數見公子以備田不禮。義謂信期曰:“公子章與田不禮聲善而實惡,得主而外爲暴,矯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難爲也。今吾憂之,夜而忘寐,飢而忘食,盜出不可不備。自今以來,有召王者必見吾面,我將以先之。無故而後王可也。”信期曰:“善。”

Advertisement

主父使惠文王朝羣臣而自從旁窺之,見其長子-然也,反北面爲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分趙而王公子章於代,計未決而輟。主父及王遊沙丘,異宮,公子章、田不禮以其徒作,詐以主父令召王。義先,殺之。高信即與王戰。公子與李兌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禮,滅其黨。公子爲相,號安平君;李兌爲司寇。是時惠文王、兌專政。公子章之敗也,往走主父,主父開之。、兌因圍主父宮。公子章死,、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之,令:“宮中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而食之。三月餘,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主父初以長子章爲太子,後得吳娃,之,爲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之。吳娃死,馳;憐故太子,兩王之,猶豫未決,故起。

秦樓緩免相,魏冉代之。

赧王中二十一年(丁卯,公元前二九四年)

秦敗魏師於解。

赧王中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二九三年)

韓公孫喜、魏人伐秦。穰侯薦左更白起於秦王以代向壽將兵,敗魏師、韓師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級,虜公孫喜,拔五城。秦王以白起爲國尉。

秦王楚王書曰:“楚倍秦,秦且率諸侯伐楚,願王之飭士卒,得一樂戰!”楚王患之,乃復與秦和親。

赧王中二十三年(己巳,公元前二九二年)

楚襄王迎婦於秦。

曰:甚哉秦之無道也,殺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競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嗚呼!楚之君誠得其道,臣誠得其人,秦雖強,烏得陵之哉!善乎荀卿論之曰:“夫道,善用之則百里之地可以獨立,不善用之則楚六千里而爲仇人役。”故人主不務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

Advertisement

秦魏冉謝病免,以客卿燭壽爲丞相。

赧王中二十四年(庚午,公元前二九一年)

秦伐韓,拔宛。

秦燭壽免。魏冉復爲丞相,封於穰與陶,謂之穰侯。又封公子市於宛,公子悝於鄧。

赧王中二十五年(辛未,公元前二九零年)

河東地四百里、韓武遂地二百里於秦。

魏芒卯始以詐見重。

赧王中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二年)

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錯伐魏,至軹,取城大小六十一。

赧王中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二八八年)

冬,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齊王爲東帝,約與共伐趙。蘇代自燕來,齊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爲何如?”對曰:“願王之而勿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後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伐趙孰與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釋帝以收天下之,發兵以伐桀宋,宋舉則楚、趙、樑、衛皆懼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謂以卑爲尊也。”齊王從之,稱帝二日而復歸之。十二月,呂禮自齊秦,秦王亦去帝複稱王。

秦攻趙,拔杜

赧王中二十八年(甲戌,公元前二八七年)

秦攻魏,拔新垣、曲

赧王中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二八六年)

秦司馬錯擊魏河。魏獻安邑以和,秦出其人歸之魏。

秦敗韓師於夏山。

宋有雀生-於城之陬。史佔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滅滕;伐薛;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與齊、魏爲敵國,乃愈自信其霸。霸之亟,故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以示威服鬼神。爲長夜之飲於室中,室中人呼萬歲,則堂上之人應之,堂下之人又應之,門外之人又應之,以至於國中,無敢不呼萬歲者。天下之人謂之“桀宋”。齊-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於溫。

Advertisement

赧王中三十年(丙子,公元前二八五年)

秦王會楚王於宛,會趙王於中

秦蒙武擊齊,拔九城。

齊-王既滅宋而驕,乃南侵楚,西侵三晉,並二週,爲天子。狐-正議,斫之檀衢,陳舉直言,殺之東閭。燕昭王日夜循其人,益爲富實,乃與樂毅謀伐齊。樂毅曰:“齊,霸國之餘業也。地大人衆,未易獨攻也。王必伐之。莫如約趙及楚、魏。”於是使樂毅約趙,別使使者連楚、魏,且令趙啖秦以伐齊之利。諸侯害齊王之驕暴,皆爭合謀與燕伐齊。

赧王中三十一年(丁丑,公元前二八四年)

燕王悉起兵,以樂毅爲上將軍。秦尉斯離帥師與三晉之師會之。趙王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並將秦、魏、韓、趙之兵以伐齊。齊-王悉國中之衆以拒之,戰於濟西,齊師大敗。樂毅還秦、韓之師,分魏師以略宋地,部趙師以收河間,率燕師,長驅逐北。劇辛曰:“齊大而燕小,賴諸侯之助以破其軍,宜及時攻取其邊城以自益,此長久之利也。今過而不攻,以深爲名,無損於齊,無益於燕,而結深怨,後必悔之。”樂毅曰:“齊王伐功矜能,謀不逮下,廢黜賢良,信任諂諛,政令戾,百姓怨懟。今軍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禍作,則齊可圖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過恤下而其民,則難慮也。”遂進軍深。齊人果大失度,-王出走。樂毅臨淄,取寶、祭,輸之於燕。燕王親至濟上勞軍,行賞饗士,封樂毅爲昌國君,遂使留徇齊城之未下者。齊王出亡之衛,衛君闢宮舍之,稱臣而共。齊王不遜,衛人侵之。齊王去奔鄒、魯,有驕,鄒、魯弗,遂走莒。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爲齊相。淖齒與燕分齊地,乃執-王而數之曰:“千乘、博昌之間,方數百里,雨,王知之乎?”曰:“知之。”“贏、博之間,地坼及泉,王知之乎?”曰:“知之。”“有人當闕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則聞其聲,王知之乎?”曰:“知之。”淖齒曰:“天雨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當闕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誡焉,何得無誅!”遂弒王於鼓裡。

荀子論之曰:國者,天下之利勢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也,索爲匹夫,不可得也。齊-、宋獻是也。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挈國以呼禮義也,而無以害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爲也-然扶持心國,且若是其固也。之所與爲之者之人,則舉義士也;之所以爲布陳於國家刑法者,則舉義法也;主之所極然,帥羣臣而首向之者,則舉義志也。如是,則下仰上以義矣,是綦定也。綦定而國定,國定而天下定。故曰:以國濟義,一日而白,湯、武是也。是所謂義立而王也。

德雖未至也,義雖未濟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刑賞已諾信乎天下矣,臣下曉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已陳,雖睹利敗,不欺其民;約結已定,雖睹利敗,不欺其與。如是,則兵勁城固,敵國畏之;國一綦明,與國信之。雖在僻陋之國,威天下,五伯是也。是所謂信立而而霸也。

挈國以呼功利,不務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則不憚詐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則不憚詐其與而求大利焉。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人之有,如是,則臣下百姓莫不以詐心待其上矣。上詐其下,下詐其上,則是上下析也。如是,則敵國輕之,與國疑之,權謀日行而國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齊-、薛公是也。故用強齊,非以修禮義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綿綿常以結引馳外爲務。故強,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詘秦,北足以敗燕,中足以舉宋。及以燕、趙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死國亡,爲天下大戮,後世言惡則必稽焉。是無他故焉,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謀也。

三者,明主之所謹擇也,仁人之所務白也。善擇者制人,不善擇者人制之。

樂毅聞晝邑人王-賢,令軍中環畫邑三十里無。使人請-,-謝不往。燕人曰:“不來,吾且屠畫邑!”-曰:“忠臣不事二君,烈不更二夫。齊王不用吾諫,故退而耕於野。國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劫之以兵,吾與其不義而生,不若死!”遂經其頸於樹枝,自絕-而死。燕師乘勝長驅,齊城皆風奔潰。樂毅修整燕軍,止侵掠,求齊之逸民,顯而禮之。寬其賦斂,除其暴令,修其舊政,齊民喜悅。乃遣左軍渡膠東、東萊;前軍循太山以東至海,略瑯邪;右軍循河、濟,屯阿、鄄以連魏師;後軍旁北海以千乘;中軍據臨淄而鎮齊都。祀桓公、管仲於郊,表賢者之閭,封王-之墓。齊人食邑於燕者二十餘君,有爵位於薊者百有餘人。六月之間,下齊七十餘城,皆爲郡縣。秦王、魏王、韓王會於京師。

赧王中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二八三年)

秦、趙會於穰。秦拔魏安城,兵至大梁而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