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話的時候,還給于良吉盛了一碗湯,今天煮的是鴿子湯,給于良吉補的,做的很味。
“嗯嗯,知道了。”于良吉一鼓作氣喝了湯,吃了半個饅頭,剩下的半個給了石宏大。
饅頭蒸的個頭大,石宏大也只能吃一個半,他自己剛才吃了一個,再加上于良吉的這半個,正好。
且晚上不宜多吃。
377 椴木樁子
飯畢,倆人歇了會兒,于良吉繼續思念小侄子,石宏大看了看他,了下。
而后出去遛了遛彎兒,消消食,便回了屋子,雖然是春天了,但是北地春天來得晚,回暖的也晚,所以暖氣還沒撤下去,屋子里倒也暖和。
“去洗個澡!”石宏大不容于良吉分說,就將人拖進了浴室。
不一會兒,浴室就響起了曖昧的聲音,曹嬤嬤早已經撤掉了飯桌,給屋子里點了些燈,便帶著人退了出去。
這一晚因為有石宏大好一通折騰,心說可是將家里最大電燈泡給送走了,浴室里盡了興,將于良吉好好的洗干凈,包了浴巾抱出來,塞進被窩里,用干燥的巾頭發。
等頭干了,于良吉早就睡的不知今夕是何夕了。
第二天中午才醒,也沒時間思念小侄子了,一個勁兒的瞪石宏大,昨天晚上石宏大就跟了風一樣,跟憋了三年一樣,他都哭泣著求饒了,這人還不罷手,他的腰啊!
石宏大厚臉皮的給他夾了一筷子老醋黑木耳:“吃飯,吃飯!”
嘿嘿笑著看于良吉,愣是把于良吉看的臉紅了!
“呸!”于良吉唾棄了他一口:“沒皮沒臉,大白天的看什麼看?”
“又不是紙糊的,還怕人看哪!”石宏大厚厚臉皮跟他嗆聲。
“不許看!”于良吉立刻用沾了好大一下子辣,塞到了石宏大里,辣的石宏大當時就眼淚直流了。
于良吉這才高興的吃著自己也不知道是早飯還是午飯的飯菜。
下午出去溜溜達達,也沒心思弄別的,石宏大怕他想孩子,就跟著他一起出去溜達,如今正是早春二月,外頭冷得很,溜達也沒溜達很久,就回來了。
于良吉進了實驗大棚,石宏大也跟著進了去,里頭的果子基本上都賣完了,過年那會兒最是暢銷的時候,于良吉又擅長種植反季節的水果,如今十八里鋪也有反季節水果,青菜別的村子種植,而十八里鋪的是水果。
比起遍地的青菜,水果當然更歡迎,且能吃得起水果的人家,都是有錢人,不差那點銀子。
所以十八里鋪的水果收購價并不便宜,而四季賣的更不便宜了!
還有長著字的大黑李子,有金桔的吉利,還有蟠桃的新鮮,別提多火了。
當然,蟠桃如今就侯府有,別人家的還沒長到能結果的時候,所以侯府也賣一些蟠桃給四季,很貴,一個一兩銀子,四季賣的是一個三兩銀子……。
特別黑!
頹廢了兩天,于良吉才慢慢適應于興懷已經出去游學的日子。
適應了之后,他就想給自己找事忙,結果事找上門來了!
“侯爺,您要的椴木樁子,到貨了。”何管家就找到了他。
天氣好了些,雪也下了許多,早早定好的椴木樁子,就被拾掇了出來,趁著春忙前,給送過來了。
“哦?”于良吉立刻就元氣復活了:“快,出去看看!”
送來椴木樁子的是采林場的管事的親自送過來的,因為是侯府預定的,他們秋末的時候就選好了,之后一直放在那里干燥,過了一冬天,干的差不多了,給磕了土下去,又修修砍砍的,弄了一百個過來。
半人高,底兒卻是直接連著樹子,那樹子也弄的很平整,像是個架子一樣能支撐著樹干。
這椴木樁子都是按照于良吉的要求采集而,且他要的并不是多年的老椴樹,只要夠夠高就行了。
一百個椴木樁子放在那里,看著并不多,因為侯府地方大啊!
于良吉一出來就奔椴木樁子去了,還是何管家拉著他,不讓他走,順便讓旁邊一直站著的人過來:“這位是我們家侯爺。”
采林場管事的是個中年男人,帶著二十多個力工趕著馬車送東西過來,看著有點明。
“見過侯爺!”采林場管事的沒想到于良吉會親自出來,經過介紹立刻先給于良吉見了禮。
他后的人也跟著行了一禮:“見過侯爺!”
“嗯,都起來吧!”于良吉只好板著臉,假裝自己是來臨時視察的領導,雖然前輩子沒當過領導,但是他見過啊!
“這椴木樁子不錯!”于良吉拍了拍樁子,一看就是上好的椴木,且都是二十年以上的了。
“這都是遼椴,比蒙椴要實些,也比普通山椴好,因為那邊要開一條大馬路出來,這才扣下來子,去年運過來的,一直放著,如今已經是干了,兒也給您削平了……。”采林場管事的介紹的可賣力了。
于良吉頻頻點頭,等采林場管事的說完了,他立刻對何管家道:“這東西辦得很好,賞,重賞,來的都有份兒!”
“是,侯爺。”何管家著角。
他算是看出來了,侯爺這是不耐煩了,想趕打發人走,不然何必在人家一說完話,他這邊立刻就賞了呢?
還不是隨便的打賞,而是厚賞!
實際上,于良吉還真就是這意思!
說那麼多沒用的干什麼?他要的就是椴木樁子,且早已經付了錢,來一趟,說什麼遼椴、什麼蒙椴的,有用嗎?
終于把人打發走了,于良吉這才樂呵呵的仔細了椴木樁子,出去信叔派人幫他把這些椴樹樁子給他搬到第五號實驗大棚里去。
信叔不太懂侯爺要干什麼,但是還是找了十個力氣大的過來,給他倒騰了進去。
于良吉著手在五號實驗大棚里轉圈兒。
他打算干什麼呢?
打算種植銀木耳!
銀耳又稱作白木耳、雪耳、銀耳子等,屬于真菌類銀耳科銀耳屬,是門擔子菌門真菌銀耳的子實,有“菌中之冠”的稱。
銀耳子實純白至白,直徑五到十厘米,潔白,半明,富有彈。
銀耳味甘、淡、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潤肺的作用。既能增強人免疫力,又可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力。銀耳富有天然植膠質,外加其有滋的作用,是可以長期服用的良好潤食品。
銀耳發源于四川通江,清宮侍德齡著《香縹緲,膳房》論通江銀耳:“銀耳那樣的東西,它的市價貴極了,往往一小匣子銀耳就要花一、二十兩銀子才能買到”的記載。
那個時候已經是快要民國了的,銀耳還是那麼昂貴!
于良吉也是在新皇陛下給的賞賜里,看到了有銀耳這一樣東西,才知道在古代野生銀耳數量稀,乃是屬于名貴補品那一類的東西。
他記得上大學那會兒,還去過古田的銀耳人工栽培園呢!
銀耳不但可用椴木栽培,而且還可利用木屑、甘蔗渣、棉籽殼等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適當添加一些麥皮、米糠、石膏等為輔助原料,進行室瓶栽和袋栽。這種室代料栽培,可以充分利用樹枝,短木或邊角木料經切碎磨后為原料,那個時候這樣栽培,是為了節省大量木材。
甘蔗渣,棉籽殼等農副產品,原料來源充足,用來栽培銀耳,既有利于農產品的綜合利用,又有利用迅速擴大銀耳栽培的范圍,不有無林區條件的限制。
而且室栽培,溫、度等環境條件較易控制,銀耳的生產周期短,病蟲害,產量又高。
銀耳的椴木栽培,其方法和步驟與香菇有許多相同之。
香菇的人工栽培,早在南宋的時候就有記載了,那個時候,“香蕈”。
到了前朝,已經技了。
等到了穿越前輩當家做主之后,更是大力推廣,讓大家都知道,原來只要努力,沒有不可能!
所以現在他們吃的香菇,家養的并不貴,野生的反而貴許多,但是味道更好。
不過于良吉選擇椴木栽培方式,一個是因為他會這種方式,另一個原因,則是他更喜歡原木栽培。
用料什麼的,說實話,并不是很好,畢竟這是一種菌類,而不是別的東西,還是椴木樁子合適。
他這里正好有銀耳!
這個時候的銀耳采集不似他那個時代,這個時代可真的是純野生的,且怕壞了品相,那可真是連挖出來的!
連找菌的事兒都省了!
于良吉親自跑去庫房,將銀耳給翻了出來,單獨放著的銀耳,品相很不錯,這是貢品,品相當然選好的了!
直接將上頭的銀耳取下來,只拿著子跑了出去,被黃大廚看到了,趕去庫房看了眼,發現他一直覬覦的銀耳,竟然被侯爺丟在那里,立刻心疼壞了!
趕撿起來,用布兜裝好,拿回了廚房,放到了專門存放珍惜食材的地方。
“當家的,什麼東西啊?”黃廚娘從外頭進來,看到黃大廚正好往里頭放東西關柜門。
“好東西,銀耳!”黃大廚很是滿足。
殊不知,不久之后,這東西在侯府,差點泛濫災!
石宏大去了十八里鋪,找單婆給小黃說,事拜托給單婆之后,又去找了老村長,于良吉早早的就批好了一個房基地,給小黃起了一套四合院當新房。
今年正好是黃家的合同到期了,石宏大請老村長給黃家落戶到十八里鋪。
回來就聽說侯爺定的那些木頭樁子到了,就看熱鬧的去了第五號實驗大棚。
于良吉正在將那銀耳兒摳出來碾碎了,用稍稍熱一點的水倒進去醒菌,而且五號實驗大棚如今已經豎著一的椴木樁子了。
石宏大一進來差點以為自己進錯了地方!
“你這是,要種菇子?”石宏大只能這麼猜,他倒是聽說過種植菇子的,聽說很是辛苦。
“不種,那個咱們這邊山里多得是!”于良吉擺擺他黑漆漆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