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穿越時空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255

《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255

這個世界沒有專職送信的郵差,他們送信還要托往來的商隊送過去,所以書信 在郵寄的過程中還有很大的不安全,因此一些事就不方便在信上說。

原來如此,陸知書說道,“謝謝,阿問,你有心了。”

“能為朋友做一點事,我還求之不得呢。這是我今天花了一天的時間弄出來的 ,因為時間有點,所以我找的資料可能不是太全面,還有我為你寫的計劃書,給 你做一個參考之用。這是我寫的初稿,字跡有點潦草,你不要介意^ ”因為明曰一 早陸知書就要走了,他只有一天的時間來為朋友準備這一份東西,所以寫字的手速 比較快,因而字跡就有點潦草,里面還有涂涂畫畫,擔心會給別人不好的印象,李 問就解釋道。

陸知書打開袋子,拿出里面的東西看了一眼,里面是一沓厚厚的紙張,每張紙 張上面都是麻麻的字,看的出來為他寫出這一份東西的人的用心,這讓他的心 里很

就連他自己,在知道自己要到臨川那邊去當縣令,他也只是簡單的了解了一下 臨川那邊的一個況,知道自己要去的是一個什麼地方,并沒有進行這麼詳細的了 解,他還想著在去的路上再慢慢了解。只是沒想到好友為了他,在這麼短短一天的 時間,就為他整理出了這麼一沓厚厚的資料。

“沒關系的,你寫的字,我能看的懂。這一份東西,已經很好了。阿問,我不 知道如何表達我的心。”陸知書握著這一份東西,他的心是無比的激,他說 道,“你為我準備的這一份東西,肯定能幫的上我的忙的。”

“呵呵,能幫的上你的忙最好了,我還擔心幫不上你什麼忙呢。”李問的臉上 出了笑,對陸知書說道,,“等你到了那邊,記得給我寫信回來,咱們以后有什 麼事可以在信上流。”

Advertisement

“嗯,好。”陸知書把東西裝回了袋子里面,給小廝拿去放好。

兩個人一起吃了一個飯,喝了一杯酒,說了一些關于京城和臨川那邊的事。 李問也為陸知書解釋了一番什麼梯田種植,關于梯田種植的好和要注意的事項 ,以及農田的灌溉用水等各方面,他都大概的提了一下。

見天晚了,李問就起要回去了,對陸知書說道,“你明日一早就要走了, 今晚你早點睡,好好休息,明日才有神。我回去我那邊了,等明早再來送你。”

“嗯。”陸知書送了李問到門口,李問讓陸知書不用送他,帶著他的小書一 起走了。

站在門口的陸知書看著年的背影消失在拐角的地方,他在門邊站了一會兒, 心有點失落的往屋里走了回去。

第二天一早,李問送了陸知書出到城門。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知書,我就送你到這里了。小,倒兩杯酒出來。”李 問說道。聞言,跟著的李手里端著一個酒壺,倒了兩杯酒出來,李問接過兩杯酒 ,一杯給了陸知書,一杯給他自己,他敬陸知書道,“這一杯敬你,此去臨川的路

遠,希你去往臨川的這一路一帆風順,路上平安。還有祝你在那里能夠一展鴻志 ,當一個百姓們稱頌的父母。”

“嗯。”陸知書點了點頭,兩個人杯子,仰頭喝了手中的酒。

“咱們就在這里分別了。阿問,我這要啟程走了。”陸知書看著年的目 藏著些許留和不舍,他對年說道。

“好,知書,再見了。我在京城等你回來,你一定要回來。”李問忍不住的上 前,給了好友一個擁抱。陸知書抬起的手放到年的肩膀上,最后還是垂落到了 側,他嗯了一聲,面上平靜的說道,“我會回來的。”

Advertisement

“你上車去吧,我看你走了,我再走。”李問對陸知書說道。

爺,請上車。”跟著一起去的管家過來請他們爺上馬車,陸知書嗯了一 聲,跟著管家上了馬車。站在下面的李問對陸知書揮了揮手,說道,“再見。”

“再見。”陸知書的目深深的看了年一眼,放下了馬車的簾子,坐到了里

面去。

‘‘駕_”

看著馬車離去,李問的心里有點難過和不舍,陸知書這一走,他們或許要三五 年后才能再見面了。

陸長平只是派了一個管家過來,并沒有親自過來相送。

從始至終,李問都沒有發現陸知書對他的,一來是他把陸知書當最好的 朋友和知己,事實上這麼多年來他們一直都是非常要好和知心的朋友;二來是陸知 書是一個向的人,他不善于去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所以兩個人一個在 心、一個是斂的人,也難怪他們在一起這麼多年,兩人的關系都只止 步于朋友。

這一份不知從何而起,也不知道會不會隨緣而去。

隨著馬車的車軸轱轆而去,這一份被離去的青年埋藏于心中。

這一天送了陸知書走后,李問的緒一直都很低落,這種低落的緒持續了好 些天才漸漸的消失。以前在翰林院這里是和陸知書兩個人同進同出,現在陸知書走 了,他要習慣自己一個人在這里。

李問繼續在翰林院上班,每日按時到翰林院點卯,上午到藏書閣去看書,下午 編修史書,在翰林院的工作很清閑。他覺得這份工作還不錯,可以有很多書看,聽 聽老翰林們說閑話,一天的時間過的也很快。

Advertisement

聽說皇宮里的藏書樓更大,不知道日后有沒有那個機會到宮中的藏書樓去看看

他在翰林院的這一段時間里,大皇子和三皇子那里都相繼的派了人來找過他, 不過兩邊的人李問都拒絕了,沒有隨來人去見他們的主子。

與他同一批進翰林院的進士們,已經有人站了隊,選擇了他們日后要為之賣命 的主子,陸續的調往六部或者是別的部門去了,就連章素回都調去了吏部當差。陸 知書外調到了地方去,所以一甲前三名的三個人里,到現在只有李問留在了翰林院 這里沒走。

相比于同科進士們的迫切要找一個靠山,李問反而是顯得最不慌不忙的那一個 了,他沒有接任何一方拋出的橄欖枝,安心的留在翰林院這里讀書編史。

讀史使人明志,多讀一點史書,不止是可以知道歷史的更替和朝代的變遷,還 可以從中總結出前朝滅亡的緣故,從而去思考當朝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從前李問對大的了解只有從書本以及老師的口中得知一些況,只是很淺 的一層了解。到如今進了翰林院當,他才開始初步到這個朝堂,李問開始發 現他對大的了解其實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麼了解。

其實對于許多事,人往往看到的只是一個表層,若是他想要進更深的了解 ,那他就要為此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思在這上面,才能真正的去了解朝堂,以及去 了解這個國家。越是去學習,才越是發現自己的無知,所以人知道自己無知,就越 是要去學習,如此循環反復,從而不斷的去充實自己。

在翰林院一段時間后,李問與翰林院里的老翰林們漸漸的悉了起來,他喜歡 和老翰林們在一起,聽他們說說話,講講人生道理。他那里存了不的好酒,所以 他三天兩頭就請這幾位老翰林喝酒,翰林院里的這些老翰林們沒有一個是不喜歡喝 酒的,所以李問用這些好酒迅速的就收買了幾位老翰林的心,得到了翰林院里的老 翰林們的認同和接納。

不過李問請老翰林們喝酒也沒有別的心思,就是喜歡和這些老翰林們坐在一起 ,聽他們磕嘮。這些老翰林們都是比他年長的長輩,學識比他富,見過的人、經

歷的事比他富,所以他們對人生的見識是很值得他去學習和借閱。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話并不是沒有道理。

這一日李問又請幾位老翰林們喝酒,那一日領他進來的曹老翰林就是其中的一 個。李問是后來才知道曹老翰林是某一年科考的榜眼,一甲第二名,在翰林院這里 一待就是十幾年,還是一個正七品的小

翰林院里當的都是閑職,職位本就不高,頂天了都是個五品小。但是要能 從翰林院出去,進閣當大員,那就是一品大員了,看如今的詹大學士和董相不 都是出自翰林院。但是要進閣當大員,還要看你個人是不是有那個本事了,不是 隨隨便便什麼人都能當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