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40節 擁立

《伐清》 第40節 擁立

“慶帶來了大概三千人。”都這裡倒是一直有建昌方面的消息,而且馮雙禮作爲一個客將也沒有封鎖消息的能力。

“原來的說法是旗鼓相當,那就是一半對一半。現在呢,是不是要兩千對一千了?”鄧名一邊說一邊對衆人笑道:“那就是我們二十人要對付多出來的一千,總比在萬縣時強。”

大家知道,此行按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功的可能,畢竟馮雙禮是一軍之主,在他的權威下,主張投降的人難免心虛,心虛就膽氣不壯;而且馮雙禮對軍中的士兵來說還是恩主,只要他堅持不降,那違揹他意志的人就是叛徒,士兵們就算上不說,也會發自心地鄙視這種忘恩負義的行爲。

……

建昌。

馮雙禮愁眉不展地坐在縣衙裡。從雲南帶來的三千人已經跑了四百多,得知永曆天子又一次遠遁後,建昌的形勢已經徹底失控,現在幾乎沒有人再提什麼爲大明繼續戰鬥下去的話了。爲什麼還要戰鬥?連天子都不願意爲這個國家戰鬥,在將士們爲他能夠坐穩皇位而流犧牲的時候,天子倒用行明確表示他不願意爲這個皇位冒任何風險——他不認爲皇位值得自己去冒險,更不用說爲此去努力戰、拼命流

Advertisement

一個部將從門口走進來,恭敬地向座位上的馮雙禮行禮,然後走向前來,小心翼翼地問道:“王爺,平西(吳三桂)那邊又來信了。”

馮雙禮挑眼看了一下,來人是心腹軍狄三喜,多年來一直跟隨在自己左右,在得知永曆出逃前一直傾向主戰派。

“我不投降。”馮雙禮搖搖頭,他很清楚吳三桂來信是爲了什麼,也知道現在部下們的心思。

“是爲了老大王吧?”狄三喜輕聲問道。

馮雙禮是孤兒,自被張獻忠收留養,對張獻忠有一種類似兒子對父親的尊敬和熱。因爲張獻忠是與清兵戰時戰死的,那麼清廷就是馮雙禮的敵人。

馮雙禮沒有說話,狄三喜悲傷地又問了一句:“王爺,我們現在爲誰而戰?”

依舊沒有得到回答,馮雙禮本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Advertisement

他視之爲父親的張獻忠戰死了,所以他轉而效忠孫可;西營接永曆的招安,馮雙禮爲了明朝的臣子,跟著劉文秀去四川繼續與清兵廝殺;孫可要篡位,馮雙禮不反對,因爲他忠誠於西營;但孫可投靠清廷以後,馮雙禮是否與晉王李定國和蜀王劉文秀戰?他打不過也不願意打,考慮再三還是投降了,因爲李定國和劉文秀都是西營的人,都不是他的敵人。

劉文秀死後,李定國把馮雙禮及其手下定爲“老秦兵”,對他們百般提防。馮雙禮儘管不滿,卻沒有讓這種緒影響自己的行,他拒絕了清軍的勸降,即使孫可給他寫來親筆信。

直到領兵來建昌,馮雙禮還是繼續效忠明朝。和這個時代的絕大數人一樣,一個效忠的對象是他不可缺的東西,馮雙禮和他手下的將士需要一個爲之而戰的目標。可是永曆皇帝又棄國了。

Advertisement

馮雙禮還守衛建昌做什麼?他爲誰而守?爲死去的張獻忠、劉文秀,爲投降清廷的孫可,爲不信任他的李定國,還是爲拋棄天下的永曆皇帝?

“我不投降。”馮雙禮再次重申道。

狄三喜臉一黯,就要退出去。

“但我不攔著你們。”在狄三喜退出去之前,馮雙禮又說道:“兄弟們跟著我這麼多年,我沒有本事,不能帶著大夥兒共富貴,但也不會讓兄弟們陪著我去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