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都市爽文 江山志遠 第22章 江山多嬌(1)

《江山志遠》 第22章 江山多嬌(1)

不幾日,楊志遠見一切準備妥當,決定即日進山上石柱峰。這天一早,太剛剛頭,楊志遠帶著楊廣唯、安茗、楊雨霏和楊家坳其他六個後生上宗祠焚了十炷香。這是楊家坳採藥人的規矩,求列祖列宗保佑進山順利,有所收穫。楊志遠這人不迷信,但像敬奉先祖這類的規矩,該尊重的還是得尊重。

敬拜完畢,楊志遠就帶著一行人進山,楊石把他們送到連心橋,該說的早已經說了,能想到的都已經想到了,楊石也就沒有必要再多說什麼,只說:“志遠,進深山後別莽撞,見機行事。”

楊志遠點頭,說:“我記住了。”

安茗和楊雨霏與楊石道別,說:“爺爺,過幾天再見。”

楊石是不贊同安茗和楊雨霏進深山的,可安茗和楊雨霏鐵了心要跟楊志遠去,尤其是安茗,畢竟去深山老林探險對來說是平生第一次,要是在北京哪裡會有這樣的機會,安茗對這趟石柱峰之行自然就充滿期待,豈會輕易錯過。知道楊石不讓自己去是惜自己,於是和楊雨霏一起,跟楊石撒磨,這麼兩個靈般的丫頭,楊石怎麼招架的住,楊石無可奈何,只得勉強同意。此時兩個丫頭紮了長髮戴著太帽,背揹包,布、牛仔、高幫鞋,清清爽爽,俏俏麗麗地站在他的面前。楊石忍不住又勸,說:“你們兩個丫頭能不能不去,深山有什麼好玩的,盡是些苦頭。”

楊雨霏笑,說:“爺爺,你不懂,那不是什麼苦頭,那是刺激。”

楊石知道勸不住,一想算了,年輕人的心思自己是不懂,就反覆叮囑楊志遠,說:“志遠,你可要把這兩個娃照顧好。”

Advertisement

楊志遠笑,說:“楊石叔,你放心,我會照顧好們的。”

楊雨霏就怕楊石阻止,趕忙拉起安茗的手就走。楊志遠整了整揹包的帶子,說:“楊石叔,那我們進山了。”

楊石擺擺手,說:“去吧,把娃照顧好就。”

楊志遠說:“知道。”

楊家坳人整天跟山打道,平時想進山裡刨食,想去就去,沒什麼講究,也因此楊志遠要上石柱峰這事在楊家坳人看來最平常不過。大家都知道楊志遠這人做事不冒進,爲了這次進深山準備周全,何況他帶的人除了安茗和楊雨霏,無一不是鑽山林子的好手,鄉親們本就沒爲楊志遠擔心,該上班的上班,該下地的下地,一切如舊。

石柱峰位於楊家坳之西北方向,楊志遠帶著衆人過連心橋往西北方向行走。靠近楊家坳周圍的山嵐,楊家坳先祖多有開墾,雖然一路碎石,卻也並不難走。楊志遠此行既然是爲今後的旅遊開發作準備,走得自然就不急,一行人在山嵐之間邊走邊看,時間過得也就很快。中午在一個凸起的山嵐上就餐,回楊家坳,似乎近在眼前。安茗著山下的楊家坳,說:“在山裡走了一上午,我怎麼覺我們本就像沒一樣,沒走多遠。”

楊志遠笑,說:“你這是視覺上的錯覺,我們在山間盤旋,空中距離自然不遠。”

午後休息片刻,繼續前行。此時太當頭,火辣辣的。山裡樹木蔥蔥,溪水潺潺,倒也不覺炎熱。上午行走的山路雖然崎嶇,卻還有路,下午行走在羊腸小路上,雜草叢生,行進的速度更是緩慢。拐過一個山坳,前方帶路的兩隻獵犬了兩聲,楊志遠一看前方山嵐疊嶂層林盡染,草木茂盛,再也無路可走。楊志遠看了安茗一眼,幾個小時的行走,安茗已是香汗淋漓、氣吁吁。此次進山,本無時間上的限制,不急一時,現在又因爲有了安茗的加,楊志遠的這趟進山考察之旅,就有了一些休閒的意味。楊志遠知道安茗這人外表心堅強,即便是累趴下,也不會服輸。山路崎嶇,對能的消耗也大,楊志遠估著安茗的能消耗的差不多了,於是指揮楊廣唯,說:“廣唯,找個地方安營紮寨。”

Advertisement

楊廣唯說,得令。

人分兩組,一組人伐柴整地,在樹上結網扎塑料布,準備晚上休息。一組人下到溪邊,於一平整之地生火做飯。安茗和楊雨霏放下揹包,下高幫鞋,早就雀躍著下到溪水之中,洗涮了起來。安茗俯溪中,掬一捧溪水喝下,只覺一清涼,直心底,肺。溪水甘甜至極,似有薄薄之香氣,讓人回味悠長。安茗把頭臉手腳洗了個乾淨,這才和楊雨霏上了岸,此時火已經生起,正‘噼噼啪啪’地燃燒。

安茗見楊廣唯於高地砍伐,有些不解地問:“志遠,溪邊這塊地,乾淨平整,幹嘛還要廣唯在那邊另開宿營地?”

楊志遠笑,說:“你這就不懂了不是。這塊地雖然平整乾淨,看似是一絕佳的野外宿營之地,其實不然,山裡氣候多變,雨說下就下,說不定還會暴雨災,你看那塊大石上的黑黃之線,就是往年溪水氾濫,洗刷之後留下的痕跡。所以宿營之地務必選擇在黑黃線之上,以免夜裡突降暴雨,發生山洪,被山洪沖走。而我們生火做飯之地,在黑黃線之下,自然就不宜宿營。”

安茗吐了吐舌頭,說:“看來這野外運也不是誰想玩就可以玩的,還得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行。”

楊志遠說:“這個自然,與大自然相比,人可以說是渺小的。你雖然戰勝不了它,但你可以去了解它。楊家坳人長年和山打道,吃了不的虧,也總結了不的經驗。廣唯他們在樹上結網,也是有一定原由的,因爲這是保護腰部的最簡單的辦法,老人們常說地氣,就是這麼個事,如果我們今天睡在地上,那麼大地將會毫不猶豫地吸收我們腰上的華,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會腰痠背痛,像羅鍋一樣走路。”

Advertisement

安茗,笑著說:“我們真要像羅鍋一樣走路,那可就慘了。”

楊志遠說:“就是,所以該注意的地方,我們務必注意,尤其是一些細節方面的事:像小睡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用外蓋住自己的肚子,這樣可以避免自己寒;還有不要在風大的地方睡覺,過堂風很厲害,如果你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歪了,絕對不是狐貍幹的,一定是過堂風乾的。”

安茗玩笑,說:“那我問你,山裡真有什麼狐貍嗎,你有沒有遇上過?”

楊志遠自然知道安茗這是在說笑,他看著安茗那巧笑嫣然的臉,心說,你不就是一小狐仙麼。這話他自然不敢說出來,要不然安茗非跟他急不可。楊志遠笑,說:“狐仙可是英俊小生纔可遇上的,本小生又不英俊。”

安茗一樂,說:“你楊志遠今天怎麼謙虛起來了,真是難得。”

在野外就餐,自然不同於家裡,能用簡單方式解決的問題就儘量簡單,不能太複雜。比如說做飯,在野外總不能帶一個飯鍋吧,楊志遠安排每人帶了一個小瓷缸,煮飯吃飯喝水漱口,輕便實用。這時,楊廣唯從高把砍下的樹枝背了下來,一邊支起一個叉子,中間再橫著放上一枝。

安茗好奇,問:“志遠,廣唯這是要幹嘛?”

楊志遠笑,說:“準備煮飯。”

安茗沒見過這種煮飯的方式,就在一旁看,楊廣唯很快就搭好了樹枝,這種活鄉下長大的人沒幹,家家戶戶原來在屋前曬服就需要搭上這麼一個樹架子,只是這幾年曬服纔不用這種方式了。楊廣唯搭好架子,楊雨霏就把掏好的米每個瓷缸裡放上一把,加水,早有人用小鐵把瓷缸綁好,一個接一個地掛在了架子上,放到柴火上去煮。

楊雨霏拍拍手,說:“行了。”

安茗問:“這樣就可以把生米煮飯啊?”

楊雨霏笑,說:“這你大可放心,我保你一會就可以吃上飯,而且保你比在大飯店裡吃的飯要香。”

安茗誇,說:“雨霏不錯,知道做這活,要我就不知道該怎麼幹。”

楊雨霏笑,說:“就這也要表揚啊。我告訴你,自小我跟著小叔他們,就沒幹煮飯的事。小叔他們在田坎上挖個,生起火,我就在上面煮飯,比家裡吃的飯都香。”

安茗一臉的羨慕,說:“那多好玩,要是我生長在楊家坳就好了,可以整天和你們在一起玩。”

楊志遠笑,說:“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你羨慕我們,我們還羨慕你呢,城裡多好,有遊樂場有公園。我記得小時候,父親帶我到省城上了一次公園,那些城裡的小孩騎在旋轉的木馬上笑得那麼開心,那時的我覺得城裡的小朋友真是幸福。”

說到父親,楊志遠的笑容淡了下來。那時楊志遠還剛進初中,第一次進省城,父子倆站在公園外,隔著鐵欄柵,看著木馬飛快的旋轉。儘管楊志遠心裡那麼迫切地希自己也在那個木馬上坐上一坐,哪怕轉上一圈也好。但他什麼都沒說,窮苦人家的孩子懂事的早,楊志遠知道自己家裡窮,買不起公園的門票,他知道自己能上一次城裡就是一次莫大的奢了,再提要求只會讓父親爲難。楊志遠一直忘不了那個場景:父親把手放在他的肩上,他反握著父親的手,一大一小兩個人就那麼靜靜地站在開滿木棉花的鐵欄柵外,依偎著默默地看著人家在裡面嬉笑。儘管父親逝世得早,但楊志遠和父親父子深,和父親在一起的許多生活細節,楊志遠都一一記在了心裡。而這個場景不知爲什麼隨著父親的逝世和楊志遠的長大,時不時地顯現在楊志遠的腦海裡,一次比一次清晰。

是心靈上的東西,對方的喜怒哀樂都得用心去。那一刻,安茗就覺到了楊志遠神上的變化,儘管安茗不知道楊志遠心裡在想什麼,但自己肯定是勾起了楊志遠的傷心往事。趕忙支開話題,說笑,說:“所謂各有各的羨慕,大概指的就是這麼一種心理。我沒生長在楊家坳也好,要不然也跟雨霏一樣,豈不也得你哥或者叔!”

楊志遠笑了笑,說:“做你哥或者叔有什麼不好。”

安茗笑,說:“那可大不一樣,那就意味著我不可能在北京遇到你。如果你真了我哥,我們怎麼可能有機會在一起。”

安茗是麗和可的,也許是因爲遠離了北京的緣故,來到楊家坳的安茗或多或對楊志遠有了一種依賴,楊志遠喜歡這種小鳥依人的覺。在北京,許曉萌就給了楊志遠這樣的一種覺,但安茗很有。此時夕西下,落日的餘暉照在安茗的臉上,熠熠生輝,異樣的麗。楊志遠看著安茗一時不知該說什麼是好。

楊雨霏乖巧,在一旁笑,說:“小叔,你們別顧著談,你還是說說晚飯吃什麼吧。”

楊志遠笑:“該吃什麼就吃什麼,這事還用問我。”

楊雨霏說:“既然安茗在,要不我們去捉幾隻山烤著吃怎麼樣?”

安茗一聽就來了興趣,連說:“好啊,北京烤鴨我吃過,烤我可沒嘗過,志遠,要不咱試試?”

楊志遠一點頭,說:“行,既然安茗有興趣,我就告訴你怎麼打獵,怎麼製作楊家坳烤。”

楊志遠朝楊廣唯招招手,說:“廣唯帶上幾個人,我們走一趟,弄幾個野味,給我們的安大小姐開開葷。”

安茗笑,說:“你是主人,我是客,爲本小姐服務,是你楊志遠應盡的職責。”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