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墨唐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唯物論和太陽中心說

《墨唐》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唯物論和太陽中心說

“月圓之夜,紫之巔!”

三天後,長夜降臨,一明月緩緩升起,長安城無數百姓仰頭月,心中激盪。

他們原本以爲武林大會之後,紫之巔已經落下了帷幕,可是沒有想到武力對決雖然落幕,紫之巔又迎來了思想上的巔峰對決。

唯識論vs唯論。

兩種思想單單從名字上就能看得出來爭鋒相對,更別說他們一個是威天竺佛界高僧玄奘的開宗立派的理念,一個是大唐一己之力挑起百家爭鳴墨家子的理念,分別代表佛家和墨家兩派的智慧結晶。

“你們說,墨家子和金蟬子的辯論誰會贏。”長安城中,所有人都議論紛紛,猜測誰能夠贏得這場辯論。

“依我看,玄奘大師的贏面很大,據說玄奘大師曾經在天竺召開無遮大會,守擂臺十八日,無人能敵,回到大唐之後,更是接連挫敗諸子百家,造就了佛家的如此聲勢。”一個佛家信徒篤信道。

“那是玄奘沒有遇到墨家子,墨家子自從帶領墨家出世之後,未嘗一敗,其《矛盾論》更是被無數學問之人奉爲經典,《唯論》一出,單單從名字上就知此乃墨家子一貫的觀點。”百家之人紛紛站在了墨家子這一邊。

而長安百姓中,更是陷了糾結,佛家給了他們心靈的天堂——西方極樂世界,而墨家子給了他們人間天堂——廣廈千萬間,最終大多數長安百姓還是遵循了的需求,選擇支持墨家子,但是支持佛家的依舊不

之巔中,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無數人涌之巔,爭相目睹這場巔峰對決,就連城的百姓聞訊也快馬加鞭趕來,準備聆聽這當世至高學問。

Advertisement

“玄奘大師來了!”

隨著一陣喧譁,紫之巔的通道中玄奘大師帶領佛家衆人聯袂而來,頓時引起了不佛家信徒的歡呼。

“玄奘大師!一定要當心墨家子,墨家子伶牙俐齒,不但曾經力長安佛門,更是曾經用矛盾論擊敗過子。”辯機一臉擔憂道。

玄奘搖了搖頭道:“佛曰,我不地獄誰地獄,今日之論乃是我佛家的劫數,此戰佛家不可退避。”

玄奘擡頭,看著能夠容納近兩萬人的紫之巔,不由心生嘆,就是他心目中大雄寶殿恐怕也不過如此吧!而這一切乃是不信佛,堅信唯的墨家子所建。

曾幾何時,他在戒日王的無遮大會上風無限,然而當時的況卻和現在相比不值一提,如果能夠在如此恢弘的大殿之中,弘揚心中的佛法,真正征服長安城。

玄奘平復心,緩緩走進這恢弘的紫之巔,在論臺中央盤膝而坐,口誦佛經,等待墨家子的到來。

墨頓並沒有讓玄奘久等,很快也出現在紫之巔。

“墨家子來了!”

“墨侯!”

“墨大人!”

……………………

整個紫之巔掀起了一陣陣聲浪,長安百姓人人歡呼,紫之巔乃是墨家子所建,然而這確實墨家子第一次出現在紫之巔。

哪怕當初的武林大會,墨家子並未出現在紫之巔的舞臺,而這一次,墨家子終於站在了紫金之巔的舞臺,而且是以主角的份出現。

“墨大人!”

“玄奘大師!”

墨頓和玄奘對視一眼,佛家和墨家紫之巔的決戰正式開始。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佛家無意於墨家相爭,兩家何不就此罷手。”玄奘大師嘆息道,一副與世無爭的高人風範。

Advertisement

墨頓卻哈哈一笑道:“慈悲可不是喊幾句口號,慈悲在於行,今日紫之巔所有的收益全部都捐給紅十字會,以用來救助天下貧苦人士。”

墨頓一開場,立即拋出一個勁的消息,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歡呼,不得不說,墨家子做事就是大氣,紫之巔座無虛席,單單這個門票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看著墨家子一出場就先聲奪人,佛家衆人不由心中蒙上了一層影,無他,墨家子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而且行事極爲大氣。

“心懷慈悲心,人人皆可度,心中慈悲,方可行慈悲之事,重心不重跡,心中慈悲,勸人向善,亦是大功一件。”玄奘毫不猶豫的用佛家慈悲反駁,一時之間引起了不人的歡呼,畢竟能夠和墨家子財大氣相比的沒有幾人,更多數人還是心懷慈悲,而沒有能力做慈善。

二人剛一開始,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而且各有一批追隨者。

墨頓卻搖了搖頭道:“憐憫、同、慈悲之心,百家皆有之,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墨家有共同富裕之願,醫家懸壺濟世之心,諸子百家心有所願而皆爲各自的理念而鬥,用自的能力來幫助世人,而佛家卻僅僅將慈悲掛在上。”

“如今墨某將今日紫之巔的收益全部捐出做慈善,據我所知水陸法會佛家更是得到了不的善款,而且佛家寺廟有功德箱和香火錢,同樣益不菲,不知佛家是否會捐出做慈悲之事。”

“墨家子好歹毒的用心!”辯機心中一,如果玄奘大師激,一衝之下捐出善款,那佛家將徹底失去了財源,只能繼續沉淪。

玄奘卻不慌不忙道:“這些善款乃是信徒供奉佛祖的香火錢,一部分用來共奉佛祖,一部分佛家會用其救濟世人,用來幫助來寺廟尋求救濟的百姓。”

Advertisement

“恐怕還有一部分是佛家自己用吧!”墨頓直接揭開玄奘的藏的機鋒。

玄奘卻臉不變道:“佛家唯有保留臭皮囊,方可侍奉佛祖,弘揚佛法,普度世人。”

“佛在何?”墨頓追問。

“這世上若人人衆行奉善,常懷慈悲心腸,那麼人人皆是佛,心中若有佛,人人皆是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佛在心中。”玄奘口誦佛經,宣揚佛家至理,頓時引起了全場的掌聲。

“非也,墨某認爲天下唯質決定意識,大唐地大博,人傑地靈,地四戰之地,方可誕生諸子百家,強國強民。

而天竺則地半島,北部則是崇山峻嶺阻擋,猶如並無外敵之憂,部卻等級森嚴,推行種姓制度,普通百姓水深火熱,這才讓佛法盛行,尋求心靈上的一寄託。”墨頓手一揮,只見一個巨大的地圖投影而來,赫然是天竺和大唐的地圖,而顯然天竺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本沒有什麼外敵。而大唐周圍西突厥、薛延陀,吐蕃、高句麗…………強敵遍地。

百姓一片譁然,誰也沒有想到墨家子竟然唯論解釋大唐誕生諸子百家和天竺誕生佛家的原因,而且看其大唐和天竺的地圖,貌似還真的如此原因。

“天竺之地人人信佛,不刀兵,人心向善,這也是貧僧立志要在大唐弘揚佛法之原因。”玄奘宣揚佛家戒殺生的理念,

“天竺之地的確人人信佛,佛寺遍地,那敢問大師,天竺之民可有大唐之民富?其城有我長安城之雄偉?其國可有大唐之國強?我大唐一人就可在天竺滅一國,可見天竺國力之弱,既然如此,我大唐爲何要學弱國之法。”墨頓直接拋出唯論的理念,以最基本的的事實給予玄奘還擊。

“好!”

而整個紫之巔頓時掌聲雷鳴,乃是諸子百家締造了大唐的無敵,創造了大唐的盛世,如果要真的如天竺一般,一人可滅一國,大唐恐怕本擋不住如狼似虎的遊牧民族,恐怕那個時候,唯有滅國一道,如此看來,諸子百家反對佛教乃是再正確不過了。

玄奘有心反駁,然而天竺弱於大唐卻是不爭的事實,更別說還有王玄策一人滅一國這個驚天醜聞在。

“佛法無邊,佛家願意東渡前往高句麗等國,讓其息兵止戈,如此天下太平,人人安居樂業,豈不是人間佛國。”玄奘一咬牙,爲了佛家再次許下宏願。

“東渡!”佛家衆人心中一凜,然而如今佛家的形勢岌岌可危,也只能咬牙頂。

墨頓搖頭道:“正如墨某所說,質決定意識,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佛家認爲佛祖無所不能,然而真的到矛盾發之時,佛祖什麼也做不到,大唐不可能將國運寄託在虛無縹緲的佛祖上。”

百家衆人不由微微頷首,這是他們鐵了心要反對佛家的原因,如果讓佛家在大唐盛行,大唐定然國力虛弱,屆時將會是天下的悲哀。

“萬法唯識,宇宙間一切均爲識所現,只要心誠,萬民其誦佛祖,佛祖自然會顯靈,保佑大唐。”玄奘堅信,始終不爲所道。

“萬法唯,宇宙間的一切皆有所構,形而神生,大唐要用百家之劍來保護大唐百姓,而不是寄託於神靈,再說佛家的佛祖釋迦牟尼距今不過千年,其和孔子、老子、墨子同時代之人罷了!”墨頓直接佛家產生的時間拋出,更點名了佛祖所生存的年代。

“啊!”

所有人一片譁然,誰也沒有想到佛祖竟然百家諸子同時代的人,這一點佛家可是從來沒有說。

史家師古,心中一,連忙將此事寫上,這可是反擊佛家的最佳證據,這個時代雖然崇信神靈,但是一想到所謂的佛祖和百家諸子都是同時代的人罷了,並非天生的神靈,當下所謂的神大減。

“而且這世間本沒有所謂的西天極樂世界,此乃佛家虛構的而已。”墨頓最後拋出致命一擊道。

“啊!一派胡言!”

“墨家子你竟然如此詆譭佛家!”

佛家衆人頓時羣,一個個怒不可歇,此刻,哪怕是修養如玄奘也忍不住犯了嗔戒。

墨頓卻臉平靜,手一輝,隨即又一副巨大的地圖投影而來,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

“萬法唯,墨某自然會有證據表明,天竺向西乃是大食,其信奉****教,信仰真主安拉。在往西乃是極西之國羅馬帝國,其信奉上帝之子耶穌,…………敢問佛家,西方極樂世界在哪?”

看著地圖投影,佛家衆人都傻了眼了,如今的大唐可不是曾經那個封閉的王朝,隨著綢之路的胡商到來,和墨家的有意搜尋,大唐對這個世界探索從未停止,地理一脈的地圖不停地在擴展。

長安百姓這才發現原來天竺僅僅是其中一個國度,甚至連西方都稱不上,而最西邊信奉的也不是佛家,西方極樂世界恐怕只能是虛妄。

“天無涯,地無窮,墨侯焉能確認天地的最西方沒有西方極樂世界。”辯機忍不住詭辯道。

墨頓哈哈一笑道:“我當然知道,因爲這世界上本沒有絕對的西方,而我們所的大地並非是天圓地方,而是一個巨大的圓球。”

“大地是圓的。”

這一刻,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看著墨家子。

“那是自然,否則你以爲墨某的唯論僅僅用幾幅地圖證明,那就太天真了。”

“墨家可有證據?”這一刻不佛家豁然變,就連諸子百家都爲之震,當中質問墨頓。

“當然地理一脈的探索隊已經從極北之地歸來,從那裡帶來一個驚人的發現,那就是極北之地出現了極晝和極夜,每隔半年的時間,極北之地永不落日,另外半年,極北之地永無白晝。”墨頓朗聲道。

“那能說明了什麼?”師古忍不住皺眉問道。

“那說明對立,在最南方的極南之地,定然也會有一個地方半年極夜,半年極晝。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