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上品寒士 三十五、群山之外

《上品寒士》 三十五、群山之外

?金秋九月,葛嶺之晨,朝升起在寶石山頂,天空鋪展開萬道霞,群山蒼黃,落葉蕭蕭,東邊的西湖秋波浩渺,端凝明凈宛若一隻巨大的純真的眼,無有思,卻又深邃莫測。

之送了一程又一程,在歧路口,鬚髮如雪的葛洪止住道:「之,就送到這裡吧,你且回去,莫讓汝母惦念,臨別之際,老道還有一言,你務必牢記——」

之道:「葛師叮囑,之永誌不忘。」

葛洪躊躇了一下,說道:「你要遊學就趁早,明年五月之後就莫要再外出了,以你的穎悟,在徐藻學習半年也就足夠,就是正音必須時習之,詩誦文用生詠就容易得到北方士族的認同。」

之唯唯答應,心裡奇怪,不知葛師為什麼要他明年五月之後莫要外出?師從葛師數月,只覺葛師學富五車、淵博如海,並沒有求仙方士那種冥冥神和故弄玄機,但這臨別之言是什麼用意呢?葛師研《周易參同契》,又對焦延壽、京房的數災變之學研究甚深——

「難莫非是葛師推算出我明年五月後有什麼災難,不宜外出?」

葛洪的馬車已轔轔遠去,陳之搔首躑躅,心裡疑:「葛師只說我明年五月後莫要外出,卻沒有說何時可以重新外出?這數月來葛師為我解了無數的,不想臨行卻又給我留下這麼個大!」

周易象數預卜吉兇之學,陳之雖未深信,但從不敢輕視這門古老的學問,《春秋左氏傳》就多次記錄了古人卜筮預測之事,多有應驗,而且葛洪的淵博睿智和對他的慈祥關切,也讓陳之不敢不重視這臨別之言。

Advertisement

之主僕三人回到陳家塢,陳母李氏得知葛仙翁離開了寶石山,甚為嗟嘆,惋惜兒子剛遇明師,卻又暌別。

之把葛師的兩封舉薦信給母親看,陳母李氏喜道:「丑兒上回不是說微也建議你赴吳郡投師徐藻博士嗎?現在葛仙翁也推薦,可見徐博士學問是極好的,既如此,你本月即去,求學趁早,年前歸來,也有近三個月時間,娘自服葛仙翁的地黃面丸之後,頭不暈目不眩了,你無須牽掛,養不如養志,你學業有,娘心裡快活,自然就康健,而且現在有小嬋、青枝助我料理家務,娘比以前輕鬆得多。」

於是陳之決定本月二十日便起程赴吳郡遊學,至於葛洪臨別時說的明年五月後不宜外出的話,陳之怕母親擔心,沒有對母親提起。

今日已是九月十二,時間倉促,陳母李氏請了四個族中眷連夜為兒子製冬,因為來德和冉盛要跟去,他二人的冬行裝也要準備,本來陳母李氏是想讓來福跟去的,來福年紀大、見識廣,而且能辦事,但陳是不肯,來福是西樓的得力管家,來福一走,佃戶有事就直接找到母親這裡來,會讓母親很辛苦——

之道:「娘,你讓來福跟去,兒在吳郡如何能安心求學,總擔心家裡的事,兒在吳郡,只是一心讀書,又不需要辦什麼事,來德忠誠、冉盛勇武,娘還有什麼放心不下的呢?」

陳母李氏只好作罷,只是加為兒子準備行裝。

Advertisement

宗之和潤兒知道丑叔要去好遠的地方求學,小兄妹二人一致沉默,不說什麼,雖然照樣讀書習字,但都怏怏不樂、無打采。

這日黃昏,陳之帶著宗之和潤兒,還有來德、冉盛,又一次登上了九曜山頂峰,陳之指著西湖以北的莽莽群山,說道:「宗之、潤兒,你們看,丑叔就是要去那山那邊求學,山那邊咱們都沒有去過,丑叔先去探路,然後回來告訴你們路應該怎麼走,好不好?」

兩個孩子眼神活泛起來,宗之點頭,潤兒道:「可是丑叔,潤兒和阿兄都想跟丑叔一起去探路啊。」

之道:「那祖母怎麼辦,祖母一個人在家不孤單嗎?」

兩個孩子不吭聲了。

之道:「丑叔出外求學,祖母就要你們兩個來陪,知道嗎?」

兩個早慧的孩兒都點頭。

之道:「就象上次的齊雲山雅集,丑叔先去闖,過幾年你們再去,那時你們就不會冷遇,就不會隨隨便便一個不學無的士族子弟也能在咱們頭上,咱們要一起努力,對不對?」

兩個孩子齊聲道:「對!」

之又道:「正如你們的娘親暫時不能回來一樣,丑叔也必須走出去,丑叔和你們娘親最終都會回來的,陳家塢是咱們的家,咱們的心在這裡。」

兩個孩子雖然沒有完全懂丑叔所說的意思,但心裡的不快活已經沒有了,他們覺得自己懂事了、長大了,他們現在開始期盼丑叔從山那邊回來。

……

Advertisement

十六日,族長陳咸從縣署回來,他已知陳之要赴吳郡求學,對陳母李氏和陳之說道:「昨日縣署公議,之的鄉閭風評甚佳,裡間父老皆稱道之純孝,而全常侍給之的狀語更是『天才英博,亮拔不群』,這狀語可比被評為第三品的范氏子弟還好啊,現在鄉閭評議已定,品之事在縣上不會有什麼問題了,唯一的變數就是明年三月的郡上品議,所以說之提早去吳郡求學是對的,可以悉吳郡況,結朋友,博取名聲,為明年定品養造勢——之,家裡的事你盡可放心,都有四伯呢,你安心遊學便是,你可是我錢唐陳氏之厚啊。」

之謝過四伯父。

陳咸又道:「對了之,我在縣上遇到劉家堡的族長,劉家堡的劉尚值不是與你一起被擢品的嗎?劉尚值是第九品,也是出自寒門——那劉族長與我有些,問你有何打算?我想君子坦,這沒什麼好瞞的,便說你赴吳郡遊學,那劉族長一聽,說他兒子劉尚值也想去吳郡遊學,如此,正好結伴前去。」

陳母李氏喜道:「甚好,甚好,老婦正愁之孤在外、人生地不的,有本縣同鄉結伴去最好。」

之對那個劉尚值有點印象,在齊雲山雅集上劉尚值論「吾與點也」頗為到,到了全常侍的讚許,為陳之之外另一名被擢品的寒門學子。

前世的陳之不是很喜歡熱鬧,但對友很看重,的朋友不多,但都頗為知心,他想:「且看劉尚值為人如何,經過一段旅程,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了。」

這日傍晚,來福上樓來對陳之道:「小郎君,來福剛才聽到荊奴與冉盛在堡外柳林里說話,荊奴說也要跟去吳郡,冉盛生氣說荊叔定要跟去,那他以後就再不學識字了,那荊奴才作罷,只是一個勁叮囑——來福看冉盛與荊奴似是主僕關係,不知到底是何來路?」

之微笑道:「不要去打聽,他二人是真心愿意呆在陳家塢的,這就行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