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雁林一聽宋念這意思,也明白了癥結所在,只得苦笑地說:
“看來你我兩家,結親的時候都看走了眼啊。”
宋念沒話講了,要說馮家這門親事,他當年也是打聽過的,誰也沒想到竟被騙了過去。
趙雁林讓小廝去安排了車,宋念也心安理得地坐了上去,他可不想走回去,這大冷的天,誰得住。
路上,宋念詳細對準妹夫講了馮家的行徑,好讓他有個了解。
趙雁林越聽越覺得一言難盡:大舅兄考察自己的時候那麼明,怎麼和馮家結親的時候出這麼大紕。
宋念深覺被他的眼神侮辱了,想著一會兒要用對方,只“呵”了一聲,心想,馮家再有問題,也比那被流放的白家強吧。
兩個人各有思量地進了宋家,宋老太太們已經了解清楚了馮家來鬧事的原因:
倒是讓老太太說準了,馮家能這麼不顧面,的確是在上栽了跟頭。
馮家老三,看上了一戶人家的兒,不知怎地,就因此攤上了人命司,被抓去了大牢。
這上下打點,安害者家屬,都得用錢,馮家苦苦撐著的空架子可管不了用了,只能來宋家訛一筆。
趙雁林進來,正巧聽了一,他當然不會信馮家一面之詞,還是決定再打聽打聽事實真相,再決定怎麼借此機會把馮家打怕了。
馮老太太認識宋念,卻不認識趙雁林,一聽他是宋茹訂親的對象,不免有些嫉恨:自家越過越差,這宋家倒是越來越好了,一個寡婦,竟然嫁去了更好的人家。
趙雁林察覺到這老太太眼里的不善,有些嗤笑。他和哥哥作為從小喪父、被族人欺負的半個孤兒,對這種不善的眼神可太悉了,也太知道該怎麼報復回去了。
他理都沒理這個老太太,反而對宋老太太放了語氣,恭恭敬敬地拜了年,這才貌似疑地看向馮老太太,問道:
“不知這是哪位長輩?”
宋老太太知道是兒子把趙雁林找來的,也不怕家丑外揚了,把馮家人的份,以及他們來的目的都說了一遍。
趙雁林一聽,立刻正道:
“這話原本不該我來說,畢竟茹娘還沒真正嫁給我。只是馮家當年的行徑,我在府城也有所耳聞,可以說是悚然聽聞了。宋家大度不計較,已經是寬厚了,您馮家卻不該繼續若無其事地來攀這個親家。”
他又有些歉意地對宋老太太說:
“老夫人,倒不是我故意打聽您家的事兒,只是鄰縣縣令和我大哥有些,他早就知曉此事,也曾憤怒于治下竟有這般狠毒的人家,礙于您家并不計較,他才放了一馬,如今看來,倒是不該輕拿輕放了。”
宋念心想,你可真會胡扯,明明在馬車上第一次聽說,又了縣令說的了。不過馮家如今這做派,也沒什麼機會接縣令,即使接了,人家也不會信他們說的話,倒是能扯虎皮一用了。
馮老太太一聽,已經惶恐了,后的幾個仆人,也互相使了眼,難免有心思活泛的想另謀他就,省得隨主家一塊兒出事。
宋茹看著趙雁林三言兩語就把馮家唬住了,雖然覺得他足夠聰明,但也覺得對方的心機有些深沉。
只是,能護住家人的,總比馮二郎那逆來順的強些,宋茹也沒太考慮趙雁林的,左右如今還沒嫁過去呢。
馮家老太太被半威脅半哄騙地送走了,王家老大和趙雁林被宋老太太留下吃了頓飯,這才回家。
雖然出了馮家一檔子事兒,到底是有驚無險,宋家又拜訪了幾家親友,也接待了幾戶人家,出了正月,才逐漸恢復平靜生活。
過了年,隔壁的王家就開始鬧騰著分家,王家老大雖然比媳婦更親近老娘和兄弟,到底也因為兒子去世前家里人的冷漠傷了心,堅決要分開過日子。
整個王家,除了大房頗覺輕松,另外兩房都愁云慘霧,甚至怨恨宋老太太多,才引發了這場矛盾。
不過,王家如何想,還真影響不到宋家的氣氛了,主要是他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宋茹的婚事在三月初,基本上出了正月,趙、宋兩家就從上到下地了起來。
大人們忙著準備婚事,兩家的男孩子們相攜去王家的書院讀書了,只剩下宋筠和趙桐,在家無所事事,就被湊了一起,提前培養表姐妹的。
兩個人剛見面,還是有點尷尬的,最起碼對宋筠來說是這樣,因為當時正蹲在地上和白芷研究怎麼種土豆,上的服臟兮兮的,說是鄉下野丫頭也差不離了。
而趙桐,就是現代人想象中的古代貴族孩的樣子,弱、、著講究。
宋老太太本以為孫會像往常那樣乖乖巧巧地坐著讀書,才半是炫耀地帶著趙家祖孫倆直接來找孫,萬萬沒想到出了岔子。
哪怕是親祖母,看著孫兒這個樣子,也覺得在未來親家面前抬不起頭了,只能把過錯推到白芷上:
“你這丫頭好生憊懶,讓你看著大姐兒,你卻讓跟著你在地上挖土?”
被宋老太太一罵,白芷有些惶惶地站了起來,又把宋筠拉起來,給拍上的土,試圖彌補些過錯。
宋筠有些不好意思,白芷原本是不讓自己上手的,奈何拗不過小主子,才把最后的環節給去做。卻沒想到,恰好被宋老太太和趙家祖孫倆看到了。
宋筠知道宋老太太是心的人,連忙跑過去對著撒:
“祖母,是我非要做的,不是白芷的錯。”
宋老太太有點嫌棄宋筠一一手的土,一邊指揮青麥給宋筠換服洗手,一邊招呼趙家祖孫倆回到正廳,臨走的時候,還不忘囑咐宋筠:
“換完裳,來正廳和姐姐一塊兒玩。”
------題外話------
我想說一下,我最近看到已經有讀者給段落進行評論了,只是我的賬號等級不夠,沒辦法回復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