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本來還不舍得花錢,等拖車做出來后,不得不贊汐的說法,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有這車,們每天做生意不僅省力還省時。
這拖車,汐是參考著后世的二拖車改造,為自家消暑茶量定做的。
整個拖車長方形,車頭這邊放了個燒餅爐子一樣的兩個爐子,可以兩壺水同時燒煮,燒柴禾和炭火都方便。
車尾這邊放兩個水桶,一個是備著水用來煮茶的,另一個則是方便茶水搭在桶上浸涼的,若急的時候還能拿來洗杯子。
這輛拖車四面有圍欄,三面可以放下,靠著顧客的那面圍欄則是固定的。
還吸取了王七打碎碗的教訓,專門找人做了長竹筒,兩大海碗茶水裝一個長竹筒,這種長竹筒都做了掛鉤,放涼后可以掛在固定的那面圍欄。
竹筒上還特意讓人雕繪了消暑清心茶字樣。
有人來買就可以拿一竹筒,要是放一文錢押金,就可以將竹筒帶走,等下次再還回來。
另外還備了幾十個竹節杯。一個長竹筒剛好能倒四杯竹節杯,來涼亭等渡船或者送親友的人,花一文錢就能拿四杯,幾個人分著喝,憑欄而坐,還顯得雅致了。
王氏開始還覺得汐這錢花得冤枉,等推到碼頭這兒一試,發現歡迎多了。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王七他們是賣力氣活的,汗流得多水就喝得多。這些人喝不了兩大碗的,就可以買上四小杯。
還有些略微富裕的,直接一文錢就買一兩小杯喝,倒是憑白多得了一半利潤。
另外,汐還準備了新品種,消暑茶是每日必備的,其他大麥茶、香蘭茶、金銀花茶等,每天只煮上一兩壺,到下雨天還會煮一大壺姜茶來賣。
汐甜人活絡,二十來天下來,周圍的商販都認識了,比如在橋頭賣燒餅的那對老夫妻,大家他們高叔、高嬸的,汐與他們悉后,竟然跟他們搭著一起賣東西。
大熱天吃燒餅嫌干,配一杯消暑茶吃,花個三文錢就解決一頓午飯了。
而有東家來運貨,舍不得請伙計喝茶樓,喝上一杯消暑茶就完全沒力了。
王七打碎了碗不要他賠錢后,他覺得不好意思,也時不時推薦一二,作們的生意。
多面開拓之下,汐們這茶攤的賬,基本穩定在每天一百文左右。最多的一天甚至得了兩百文。
王氏那天是忍到回家,才高興地連數了幾遍,第二天又興沖沖去布店扯了幾尺布,要給劉衡和汐做新。
“你到家里這麼久了,穿的都是舊,現在寬裕點了,嬸娘幫你做兩。”
“嬸娘,我現在哪穿得著新啊。”汐轉了個圈,示意王氏看看,自己還扮男裝著呢。
王氏拍了一下,“原本是怕你一個人跑鎮上不方便,現在每日我都陪著,哪里還用得著穿這樣。”
“不了嬸娘,我還是穿這樣吧,這樣方便。”一樣都是小孩,汐見識到了古代的男有別。
十歲的小姑娘說話,都沒八九歲的男娃說話好使,大家還都覺得理所當然,真怕自己一穿裝,出去招攬生意都招不到了。
“等你二郎哥進學了,就好了。”王氏聽了的顧慮,也覺得說的有道理。
除了這些花費,其余的錢王氏都托人捎到了同安府,讓人給劉衡帶去。他在府城,用錢的地方多,能為錢心些,就能多花些心思在考試上。
汐自然也不會反對。
劉衡可是他們這個家最大的頂梁柱。
對面茶樓的老板,不止一次讓人來問過,想買消暑茶的方子。若不是顧忌著劉衡可能獲得功名這件事,只怕就不是商量,而是強買了。
為了不引人注意,才故意定價一文錢,讓人覺得利潤微薄。沒想到就這麼一文錢的小生意,都逃不開有心人的眼。
以后,要是想再多賺錢,那眼紅的人就更多了。
所以,希劉衡考好點,快點考中秀才、舉人,甚至進士,到時,在這明水縣就算是背靠大樹了。
算算日子,劉衡應該已經考完,就不知道考的如何了。
王氏每天都要算一遍日子再念叨一遍不知道二郎何時歸家。
心懸兩頭,越到快放榜的日子,越是心不在焉。有一次燒好一壺茶水,轉又將茶水放火爐上燒了。
汐嚇得不敢讓做了,茶水放錯倒錯都是小事,萬一人燙著就麻煩大了。
到了五月二十八,王氏和汐一起將茶水攤支起來,剛又習慣念叨劉衡歸期時,看到石橋對面一群人走過來。
這群人前面,有個帶路的婦人。
“那個人看著眼,但不是山村的啊。”王氏看到那婦人,正想著自己哪里見過。
那婦人卻是停在石橋上,左右張片刻后,指了指涼亭這邊,自己走開了。
那群人沖著涼亭這邊走過來,后面是一頂二人抬的轎子。
這些人看穿戴,應該是哪戶大戶人家出門。
汐看這群人臉不善的樣子,不想惹麻煩,想將茶水攤推開點,給他們讓讓道。
沒想到,這群人卻呼啦一下,將們茶水攤給圍住了。
那頂轎子就停在外圍,邊上一個婆子走過來,“你們兩個是不是山村的?”
王氏點點頭,“我們正是山村的,敢問你們這是為何啊?”
“我們是牛員外家的下人,這是我們夫人。我們夫人之前讓人跟你談了買你家那丫頭的事,這麼幾天了,怎麼人還沒送過來?”
“什麼?”王氏聽到這婆子說是牛員外家,馬上想到了三叔婆那次的事,又氣又急,終于想起來,剛才那個婦人,原來是三叔婆娘家的大嫂。
那大嫂來山村時,曾見過幾次。
聽到這婆子理所當然的話,王氏不善罵人,將汐攬到自己后,氣得人都要發起抖來,恨聲說道:“我家又沒賣人,送什麼人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