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吉時已到 271 大結局(下)正文完

《吉時已到》 271 大結局(下)正文完

衡玉輕聲道:“好。”

“無雙方才有句話,我倒十分贊……”顧聽南嘆道:“人活在世,男并非全部,強求而來的皆大歡喜,不會是真正的歡喜。”

“顧姐姐……也有心上人了嗎?”裴無雙轉過頭看向顧聽南。

“我有什麼心上人,喜歡不喜歡,親不親的,哪有賺銀子開心。”顧聽南雙手扶在膝上,看向漫天星辰:“出來這麼久,我也該回營洲了,將賭坊給那些人,我總有些放心不下。”

“顧姐姐要回北地?”衡玉也看過去。

“是啊。”顧聽南笑:“不是說好了麼,你日后于范開書院,我也是要出銀子的,不得多賺些備著?”

“這個好這個好,賺了那些賭鬼的銀子,來給郎們建書院讀書!”裴無雙掌笑道。

衡玉與顧聽南也笑起來。

深濃,萬千星辰轉,各有軌跡方向。

但白日,總會到來。

……

數日后,早朝之上,新皇的一個提議,在朝臣間引起了頗大爭議。

“朕著嘉儀公主之師,吉家娘子衡玉,為崇文館學士——”

大殿之驚詫,一陣嘩然。

“陛下三思,這吉家娘子是為郎,怎可擔崇文館學士之職!”

“歷來崇文館學士,掌宮中經籍,授儲君皇子以治國之道,乃至參謀議,納諫言……諸如種種,豈是區區郎可以勝任的?”

“沒錯,況且這吉家娘子年歲實在尚輕……”

“諸卿的擔憂,朕都明白。”皇帝含笑道:“但朕已然認真考量過,吉家娘子深得晴寒先生真傳,自教授嘉儀以來,朕便一直在留意其言行與相授之道,無論是學識見識,亦或是閱歷襟,更甚是品大義,吉娘子皆當得學士之職。”

Advertisement

“陛下此言……臣實難認同。”仍有大臣道:“吉家娘子教授嘉儀公主,或稱得上合宜,可教授公主之道,豈可用在來日儲君上?”

子再有才,也難逃閨閣之氣,終究難登大雅之堂,更何況涉及朝堂國事……”

“臣等知道,吉家娘子此番護駕有功,且是大功,陛下如何重賞,臣等皆無異議,可這崇文館學士之職……卻是萬萬不可輕易兒戲啊!”

“臣亦認為,吉家娘子不堪此任!”

見皇帝拿起了筆,不知在寫些什麼,像是本沒在聽他們的話,眾人不由愈發著急了。

有人壯著膽子輕輕推了下前面的青年。

“范王,您不勸一勸陛下嗎?”那低了聲音提醒道:“您的話,陛下必然能聽得進去。”

下一刻,便見那青年轉過頭來看了他一眼。

那名員下意識地將手了回來,一句“打攪了”險些口而出。

卻聽那青年認真問:“當真?”

員點頭如搗蒜。

如今誰不知范王最得陛下信重!

時敬之遂出列。

“臣認為,吉娘子遠遠擔得起崇文館學士之職,陛下圣明,目深遠,乃天下之福。”青年人的聲音洪亮有力。

那麼員張了張:“?!”

殿中一靜之后,湘王高聲道:“范王所言極是!本王附議!”

王救過他的命不提,甚至真正的份竟是他時便欽佩不已的敬之兄長——管什麼娘子呢,皇兄和敬之兄長都贊的事,他自然更是雙手雙腳贊

“這……”

“臣還是認為,此事太過輕率兒戲!”

“無妨。”皇帝持筆笑著看向眾臣:“還有哪位卿反對?朕一并記下。”

群臣:“?”

Advertisement

合著陛下在記這個?

記下要作何!

總不能給范王,加暗殺名單吧!——有消息靈通的員已知曉了時敬之與吉家娘子準備議親之事。

“諸卿之所以反對,不外乎是質疑吉娘子的學識、能力不足以與崇文館學士之位相配。”皇帝笑意溫潤:“那朕三日后,便于崇文館設下辯臺,凡質疑者,皆可與吉娘子辯議——至于辯題,由朕親擬,明日即由各位手中,以便早做準備。”

“陛下這……莫不是在玩笑?”

“我等為朝廷命,豈能合起來欺負一個小郎?傳出去豈非要貽笑大方!”

皇帝笑意更盛幾分:“若諸位卿得勝,朕即不再提及此事。”

聞言換著視線,或無奈搖頭,或覺荒謬胡鬧。

但若不比,陛下定不會改變主意……

眾人商議了好半晌,最終推舉出了一人,與衡玉對辨——臺院,湛史。

……

“……那幫大臣們,可是狡猾得很!上說著老師只是區區郎,不值一提,可到頭來卻將湛史推了出來!”

“湛史可是一桐書院出的進士!放眼朝堂之上,誰能吵得過他!”

嘉儀公主叉著腰,又急又氣,來回踱步。

“如此才好。”衡玉坐在書案后,整理著手邊書冊。

“可是老師……您有把握嗎?”嘉儀走過來,滿眼擔憂。

“有沒有,都要一試。”衡玉未作出云淡風輕之,更不掩飾眼中對贏的與堅定:“我會全力以赴的。”

當晚,衡玉剛回到家中,便被自家兄長塞進了書房里。

“這幾本辯紀,你需讀!”

“這是我托一桐書院里的好友尋來的!”

“還有這些,這些是時節使讓人送來的……”吉南弦低聲音道:“我看了幾眼,竟正是那湛史的弱點所在!”

Advertisement

辯賽不僅需要閱歷學識,亦要通此中技巧,甚至是對方弱點。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看著一冊冊被塞到懷中的東西,衡玉默然。

看得出來,大家的確很想讓贏了。

只是這本湛史的弱點……

衡玉不由道:“……他該不會使人給湛史下藥什麼的吧?”

吉南弦認真想了想,搖頭道:“應當不至于如此明目張膽吧?”

是,不是不應當,而是不能如此明目張膽……

是非觀,比賽第二什麼的,不存在了。

衡玉不意識到,權勢二字,果然迷人眼……

“阿衡,好好準備著,你嫂嫂正親自在廚房為你熬補湯!”吉南弦寄予厚地看著妹妹:“一定要贏!”

若阿衡贏了,便要常留在崇文館——

阿衡在,家便在!

不過,話說回來……

未來妹婿難道不曾想到此一點?

竟也這般不余力地想讓阿衡贏得辯賽?

就不怕日后阿衡沒法兒隨他回范嗎?

吉南弦懷著疑的心離開了書房,不忘替妹妹親手關門,關門之際又給予妹妹“你可以——”的眼神鼓舞。

末了,他心中得出答案——妹婿此人,覺悟了得,實非凡夫俗子可比啊。

……

三日很快過去。

這場由天子出題,設于崇文館的辯賽,已早在京中傳開,又因一方是子之故,以崇文館學士之位“做賭”,而備矚目。

且此次辯賽,百宗室公侯皆可到場旁聽。

看著那些烏的人,衡玉盤坐于辯臺團之上,只覺有些想冒冷汗。

圣人是否過于看得起了……

這般陣勢下,若輸了,往后還要如何在京中行走?

想到那丟臉的畫面,衡玉頭皮發麻。

今日這局面,不贏實在很難收場。

而坐于衡玉對面的那位湛史,此時閉目養神,悠哉中著幾分不屑,似全然未曾將面前的小郎放在眼中。

隨著三足香爐中的一炷青香被點燃,那著抬手與他互行辯禮之際,湛史仍未意識到事的嚴重——

“辯始——”

監的高唱聲傳開,四下皆靜。

清脆的聲音率先響起。

史對答,姿態語氣于無形中出倨傲之

這一日為觀寧元年,六月廿一,天子百諸公注視之下,年僅十九的,神態從容不迫,字字清晰有力。

面對“富國之政”的辯題,非但可引經據典,更語出新穎,角度開闊,佐證之下,細致到各地州府縣鎮風土民俗,乃至地貌、兵事、農事,皆信手拈來。

史原本的風輕云淡早已不復存在。

從質疑,到驚詫,再到真正正視這個對手——

是對手,不再是所謂郎。

辯臺之上,二人對辯,你來我往。

辯臺之下,此前那些持反對之言的員們個個面彩紛呈。

再看向那湛史,不免便有人暗暗慶幸自己逃過一劫——還好辯臺上的不是自己!

這場辯賽,從晨起,一直至暮時。

卻幾乎無人離座,反而是聞訊而來的宮人越來越多,在崇文館外探著頭往里面瞧。

隨著的聲音落地,數息之下的靜謐后——

“湛某——”湛史起來,抬手,垂下了頭:“認輸了。”

四下雷

衡玉起,抬手還禮:“承讓。”

“老師!”

嘉儀高興地蹦了起來,興難當地朝衡玉揮手:“老師贏了!”

對上孩子那張稚雀躍的臉龐,從始至終皆繃著的衡玉鼻頭陡然一酸,朝著嘉儀出笑意。

四下目各異,震驚,欽佩,質疑,依舊高高在上不屑一顧——

衡玉半點不介懷。

贏了就好。

很需要贏這一場。

“……十八九歲的年紀,再如何,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說破了天,也還是個郎而已!崇文館從未有過學士!”一名四十歲上下的員忿忿不平地道。

衡玉朝他看過去:“郎如何,男子又如何?敢問這位大人,我等郎究竟輸在何?”

這世道如此,任何高低勝負權勢之爭,若一旦出現子勝出的況,便總會冒出來與別有關的爭議質疑——

而衡玉不回避。

子生弱心志不堅,心狹窄善婦人之妒,眼界狹隘遲鈍,千百年來,向來如此!”那名員心中過于憤懣,也站起了來,直視著衡玉。

“向來如此嗎?”衡玉迎著那道咄咄視線,毫無退:“上古媧開天造世,嫘祖創養蠶之道,木蘭亦可馳騁沙場,而諸位大人所讀之《尚書》,曾被一把火焚盡,是得伏勝之羲娥,口授相傳,方才得以重現流傳于世。除此之外,更有諸多以學千古留名者,真如群星燦爛,不勝枚舉——試問,這便是大人口中的千百年來,皆是如此嗎?”

“巧舌如簧……!”聽得四下起的議論聲,那名員再次冷笑出聲:“你隨口挑揀幾人便證明子不輸男子,簡直荒謬可笑——若談作為就,隨可見皆為男子,還用得著我來一一舉例嗎?”

“那大人可曾想過,有作為就者,為何多為男子?”衡玉問罷,即自答道:“正因不公。”

皺眉。

“自古以來,子莫說求學,便是離開家門都是難事,們被束于宅中,為后宅瑣事所縛,自生下起,便被告知子不如男子——在此等惡劣的不公之下,們仍能有此就,豈非恰恰更能證明,們的才智本就不輸男子?若將們置于與男子同等的環境之下,予以相同的條件,們亦能做出不輸男子的就。”

的聲音傳出辯臺:“沒有人生來即是目狹隘之人,我自認亦無太多過人之,不外乎是幸運而已,若們與我一般有書可讀,有目可觀天下,又豈會為諸位大人口中的善妒無用者?”

“男之論,本不該勢如水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當各擅其長,如此方為利國利民之長久計——”

自知,這背后亦有利益牽扯,千百年來,那些人不會不清楚這些道理,不外乎是得益者的高傲與裝聾作啞罷了——

要的,也不是令他們“心服口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