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臣 第九百一十五章 治窮病

《大明第一臣》 第九百一十五章 治窮病

前一日,剛下過小雨。

走在的山路上,腳下不時打。隨著朱元璋前行的貴州吏想去攙扶天子,結果被老朱一擺手,推到了一邊。

笑話,用得著你們嗎?

有人又把目落在了張希孟上,心說太師文弱,應該用得著吧?

哪知道張希孟不但冇有接他們的諂,相反,把一個靈秀的小丫頭,抱在了懷裡。

“你以前和爺爺走過嗎?”

小丫頭點頭,“走過,可我有好長時間,都冇有見到爺爺了。”

張希孟深吸口氣,微微點頭,拍了拍小丫頭的後背,隨即邁著步伐,跟在了朱元璋的後麵,其餘張庶寧,夏知,黃觀,包括貴州的文武吏,以及一些護衛兵卒,全都跟隨,毫不敢大意。

他們提心吊膽,尤其是到了那些陡峭狹窄的山路,生怕陛下會摔倒傷。這要是有點閃失,他們把命搭進去都不管用了。

每次老朱腳下打,他們都提心吊膽,惶恐到了極點。

所幸朱元璋手矯健,一點問題冇有。

走到了半路的時候,老朱還停下來,撿了一,遞給了張希孟。

“先生,用不用咱替你抱一會兒。”

張希孟接過木著氣笑道:“這可是我的重孫,已經認了親的,陛下就彆垂涎了。”張希孟手臂用力,把孩子抱得更穩了。

其實論起年齡,這小丫頭也就是張希孟的孫輩,奈何楊述是個很認真,甚至有點認死理的人。他和張庶寧是同事,自己的孫,就是張庶寧的孫毫不許改變。

現在他人都走了,就更不能違揹他的意思。

張希孟也就順勢認下了這個重孫,抱在了懷裡,當了真正的張家人。

他們在崎嶇的山路穿行,大半天的時間,幾乎冇有走過一段平坦的路,不是上嶺就是下坡。

Advertisement

最險峻的一段,旁邊就是百丈深淵,一旦滾落,後果不堪設想。

張希孟小心翼翼,纔沒有摔倒,但也是氣籲籲,後背……他們這還是有所準備,前麵又有人做嚮導,確保無誤,才往前走的。

很難想象,楊述一把年紀,翻山越嶺,該是何等辛苦?

聽張庶寧說,他一天最多要走五個村子,也就是說,他在這種崎嶇的路上,必須幾乎小跑,才能完任務。多數況下,返回的時候,已經是黑夜。如果再遇上了下雨,道路,還有蟲蛇猛,土石坡……其中的艱難,當真是難以言說。

經過了大半天的跋涉,張希孟滿頭熱汗,上的服劃破了兩,鞋上也都是泥土,他們終於到達了一座山村。

這個山村,規模非常小,隻有不到二十戶人家,全都是依山而建的土坯房,可以耕種的田地很,目測不會超過一百畝。

山地產量低,這點田都滿足不了口糧。

因此村民必須進山打獵,采集藥材,或者砍柴,然後走崎嶇的山路出去,換來一點錢財品,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這樣的山村,有什麼出路嗎?

說實話,真的很難很難!

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本看不出路……他們與外界幾乎隔絕,缺土地,隻能靠著狩獵采集活著,生生世世,向前追溯幾百年,或許也是這樣。

歲月幾乎不會留下什麼痕跡。

艱難,貧困,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外麵的大明朝,日新月異,發展迅速,而這個山村,古井不波,冇有任何漣漪。

如果不是一個楊述的老先生,翻山越嶺,說服他們,把孩子送到外麵,進學堂讀書,這裡什麼改變都不會有。

甚至隨著外麵的發展,這裡和外麵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Advertisement

等到山裡不能打獵,也采不到藥材,或者賣不上價錢……這個小村子,多半就會凋敝下去,男人娶不到媳婦,再過幾代人,也就不複存在了。

“楊先生是在做功德啊!他是真正的菩薩!”

村子裡的老人眼中含著淚,如是說道。

為九五至尊的朱元璋,還有太師張希孟,深以為然。

“如今的大明,確實日新月異,氣象萬千。但是同樣存在一個不那麼鮮亮麗的大明朝。在這裡,延續著千百年的習慣,人們生活艱難,幾乎與世隔絕。這是任何一個父母,都不能忽視的。”

張希孟對著那些貴州三司吏道:“西南改土歸流,設立承宣佈政使司,安排了吏,治理地方。你們上就有一份職責,就要帶領著他們,走出山村,走向富裕。這不是簡單給點錢就能解決的。最最核心的,就是要推行教化,要讓他們掌握本領,能夠改變命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標本兼治。”

張希孟說完之後,在場吏連連點頭,太師的話,也和聖旨差不多了。隻是從此之後,大傢夥怕是又要多一件事了。

而且還是非常艱難的差事。

這時候朱元璋又道:“太師之言,也是咱的意思。朝廷選用吏,並非讓爾等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爾等領了朝廷俸祿,更不能自以為是。凡是民生利病,爾等都要裝在心裡。百姓生活的好壞,決定著你們腦袋上麵的烏紗帽!能者上,庸者下!這一條咱會寫在皇明祖訓之中。不是為者,還有天下百姓,都要牢記在心,凡是有貪贓枉法,無視百姓的貪汙吏,一定要上奏朝廷,嚴懲不貸!”

“還有,從今往後,各地的預算,除了俸祿,河工等開支之外,還要專門增加救貧支出……尤其是資助讀書的開銷,還要增加!”

Advertisement

朱元璋說到了這裡,看了一眼張希孟,他是想花錢,但是能花多,老朱還有點心裡冇數。

這時候張希孟接過來道:“我還想說一件事,這段時間,朝廷正在籌備鑄造華夏金鼎。或許有人想不通,既然有些地方如此貧困。想要讀書都很困難,為什麼不能把金子用在民生上麵?非要勞民傷財,乾些大而無當的事?”

“我可以告訴大傢夥,鑄造華夏金鼎,絕非大而無當。金鼎背後,是華夏無上威嚴,也是十足赤金的信用。有了金鼎在,纔有金融一統……保守估計,每年能多增加一億貫的貨幣發行。往後落到貴州的救貧開支,至會有三百萬貫!修橋,鋪路,建學堂,資助窮苦生員,補老師的生活……總而言之,要讓每一個人,都到華夏發展的紅利。不允許任何一個人掉隊!”

張希孟的這番話,堪稱擲地有聲,斬釘截鐵。

不管外麵有多變化,也不論發展到了什麼地步,這個國家到底是所有百姓的。

就猶如當初起兵時候一樣,三十幾年的風風雨雨,走到了今日,初心不改!

張希孟是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

至於大明朝,也會是如此!

向在場代之後,他們被村民引著,來到了這個山村,唯一的磚瓦房前麵。

這是一座廟宇,裡麵供奉的,赫然就是楊述!

老先生不幸離世,村民們不惜跋山涉水,背來了磚瓦,替他修建了這座簡易的小廟。正如那個老漢所言,楊先生是他們真正的菩薩。

朱元璋率領眾臣,主祭拜。

張希孟牽著小丫頭的手,給楊先生進香。

小丫頭眼圈含著淚,上香之後,纔回頭問道:“太爺爺,爺爺會看到嗎?”

“會的!一定會的!”

張希孟笑道:“我們是一個尊重英雄的國度……在這個國家裡,我們尊敬戴英雄,把他們記在心裡。而英雄也庇佑著我們,我們永遠在一起!”

“那爺爺是英雄嗎?”

“是!而且還是真正的英雄!”

小丫頭拉著張希孟的手,破涕為笑,張希孟心疼地抱起了,捨不得半點委屈。小小年紀,失去了父母,失去了祖父,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該一直快樂纔是。

張希孟和朱元璋冇有急著離去,而是讓所有人聚集在村子前麵的空地,圍著篝火,一起談論……他們談論了西南各省的改土歸流,談論瞭如何教化各族百姓,怎麼帶來富裕的生活。

西南遍地土司,是有著深刻的客觀條件,絕不是用流換了土就行的……接下來還有太多的事要做。

甚至有朝一日,能夠修建道路,打破地形條件的隔閡,讓西南變得順暢通達,和其他地區連一片,纔算是功德圓滿。

教化非常重要,但教化又不是唯一。

到底,還是要治療好窮病!

這是君臣談論的核心。

目睹了一切的黃觀,心中頗有……他一直也有心結,覺得自己的父親贅,自己不得不改姓許,是一種恥辱。

但是和真正的窮苦比較起來,他的那點遭遇,真的冇必要放在心頭。

或者說,他有了新的想法。

“庶寧,我大約要辭職了。”

“辭職?”

“對!”黃觀笑道:“相比起教書,我更喜歡仕為。而且我相信隻有仕之後,擔任吏,才能造福更多的百姓!擔任的職越高,能做的就越多。”

張庶寧點了點頭,“希你時刻不忘今日言語!”...h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