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意外得到這潑天富貴,再如何清貴,都架不住陛下給的多,轉對陛下立榮貴妃所出大皇子為太子一事表示支持,并且在太子繼位后兢兢業業忠心不二。
本朝向來以嫡為尊的傳統,在這時候又不得不被顛覆,無奈皇后母族都認了大皇子,朝野上下也不得不著鼻子認了。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詛咒,九五之尊只要跟白家搭上關系,總逃不過非正統出,當初白躍嶺輔佐的皇帝非正統,如今白清源支持的大皇子為皇帝依舊是庶出。
一個家族資源有定數,為了爭奪資源,嫡庶天然對立,站在朝堂上的都是嫡出正統,自然支持嫡出,瞧不上寵妾滅妻的。
朝代傳承至今,出了宣帝這樣的人,他們也無奈認了。
最后只苦了芷蘭,頂著太后的名頭,兒子死了,兒跟仇人家族裹在一起,完全忘了這個親娘。
當朝皇后,明明是天下最尊貴的人,一輩子郁郁而終。
孟婆看清楚事原委,找到了一個切點,要去找阿蜃,最好的份就是當敦頤公主。
姐妹變母,占便宜就占便宜吧,得把這廝找回去,好歹苦差事不能一直擔著。
誰知老孟在小世界邊緣等待了三年又三年,芷蘭這丫頭,居然變卦,不嫁人更不樂意生崽子了!
此時的龍阿蜃也有著自己的小九九。
是在一個午后,正在園子里散心,西北天空猛然出現一道紅云,隨后白日驚雷,晴天霹靂,振聾發聵時,幡然清醒,腦子里猛然灌芷蘭的今生來世。
是龍族最后一點脈,避居九幽冥界,離開酆都之后,到尋找碧青叔叔。
碧青為了庇佑,舍祈福,化為福澤,消散于天地間,滋養萬。
這些年,苦練織魂,四收集碧青的靈魂碎片,走到這里發現此間府的龍族氣息最為濃厚,才想方設法混了進來。
沒想到此間給原安排的命理真他娘的苦。
仔細梳理短暫一生,芷蘭覺得一切不幸都是從嫁男人開始的。
白家把當做準皇后,又敬重,又嚴厲,這樣的份,讓父母對的親緣淡薄了許多。
至于要嫁的男人,雖然后位空懸,但是后宮三千,高矮胖瘦,絕對只多不。
還是這個朝代極其注重嫡出傳承,講究正統,宣帝才遲遲著不敢讓嬪妃生育。
當年白躍嶺輔佐二皇子登基,也因份不夠貴重,一直為人詬病。
祖父大概也知道,就算他低調不出頭,只怕有朝一日,當時的陛下以及諸位朝臣,都要把他推出去當替罪羊。
不如主承擔下所有,還能在陛下心里記上一筆,可圖家族日后榮耀。
結果顯而易見,正是他急流勇退,才有今日,皇后只從白家出的所謂天大恩賜。
一個家族傳承千百年,往往需要幾代人共下一盤棋,不斷努力,才能枝繁葉茂。
其實在芷蘭眼里,朝代政權更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尤其京朝,已經綿延數百年,帝王殺伐志氣早就被勾心斗角,爭權奪勢消磨殆盡。
到宣帝這一代,白芷蘭也看出來氣數不行了。
看軍事力量,榮貴妃母族一支獨大,還曾有貴妃兄長當街鞭打監察史,史不堪折辱,當街柱而亡的丑聞。
更別提宣帝的嫡子被榮貴妃兒子謀害一案,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在高祖時期,只怕榮氏一族都要為嫡出皇子陪葬。
看看宣帝做了什麼?
榮氏獨霸兵權就算了,還要捧著臭腳,夸贊榮氏子孫乃是國之棟梁,真是卑微到最高境界了。
雖然芷蘭對京朝未來的記憶只停留在自郁郁而終那年,但是結局能想見。
榮氏被宣帝寵的無法無天,早就不把皇室放在眼里。
皇帝流做,今年到我家!外孫子做皇帝,哪里有自家子孫做皇帝宗耀祖?
再說朝局!
不過是打幾個月的仗,國庫就撐不住了,后宮奢靡卻毫不改,一個貴妃一頓飯花費就有幾百兩銀子,一兩銀子足夠五口之家的佃農用一年。
常年種田的吃不飽飯,荒年還要賣兒賣,權貴之家不事生產,卻領走了天下六糧食。
可見階級矛盾積到何種程度。
宣帝原本對芷蘭有幾分愧疚,看他給長公主賜封號敦頤,與國運相連,可見一二。
但是到了后來,他斗志磨了,連國運都許出去,氣數果真將盡。
直到后來,榮貴妃之子冊封太子,宣帝為了堵住天下人口,賜白家爵位,只為白家的支持。
這麼一看,白家也不過如此,沒什麼風骨。
芷蘭手指。
未來夫家和娘家都靠不住,那不如靠自己。
至于那什麼兒子兒,誰生誰生。
這等不孝不悌的兒,要來做什麼?
什麼單靈?
沒有老娘,能有?
這麼好的靈,不如留在自個兒肚子里,自己使好了。
芷蘭閉著眼睛天地靈氣,不過一個小周天,就功引氣。
欣然睜開眼。
這方天道不僅沒有毫制的意思,還對極其親和友善,可惜的天生靈不在,借用了白家姑娘的凡胎,否則不必修煉,可以斷定,此間世界甚至可以以為尊。
就著,芷蘭已經很滿足了。
只要不是手無縛之力的文之就好。
外頭傳來的消息,宮里已經讓欽天監和禮部一起看日子,選定吉日,就要為皇帝舉行婚禮,迎娶中宮皇后。
白家也變得忙碌起來,前院整日迎來送往,不親戚長輩想要過來,趁著白芷蘭還未正式為皇后,燒幾分香火。
引氣,讓芷蘭自信心倍增。
本就不喜歡與人虛與委蛇,自然想不見就不見。
眾多親戚世家雖然不高興,沒有幾個敢在臉上表出來。
就算芷蘭的親娘嫂子來說道幾句,都不敢狠說,見表出不耐煩的神,無可奈何的一步三回頭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