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點點頭,對張靜一的話表示出贊同。
于是,他抖擻神:“那麼,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張靜一想也不想就道:“大破大立,另起爐灶。”
這八個字,天啟皇帝聽得目瞪口呆。
其實張靜一當然知道這八個字的分量,表面上這八個字很輕巧,可要實現,比登天還難。
大抵就和陛下何故要造反差不多。
而之所以提出這八個字,其實是張靜一深思慮的結果。
這些日子,他所見所聞,其實已對這大明王朝,生出了絕之心了。
那清平坊里的功臣孤們,茍延殘,廷與朝中百的爭權奪利,每一個人似乎都在捍衛著自己的本利益。
就如那韓林,本就犯了大錯,可百依然要抬出祖宗之法來力保,為什麼?因為大臣不能因為犯錯而懲罰,一旦開了這個頭,自己也就岌岌可危了。
人為自己去謀劃,這本來無可厚非。
可這些人,卻是掌握著朝廷公,持掌權柄的人啊。
尋常百姓可以自私自利,他們可以嗎?
指這些人延續大明,或者說,指這些人抵擋建奴鐵騎?
張靜一覺得這是癡心妄想。
顯然,他也很清楚,天啟皇帝對于現狀的了解,可能遠比自己更加的深刻。
天啟皇帝皺眉道:“大破大立?另起爐灶,另起什麼爐灶?”
“卑下在想,這天下總會有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卑下在宮外,總聽人說什麼楚黨、齊黨、浙黨,還有什麼東林黨,更甚或……還有閹黨,當然,這些都是坊間流言,卑下覺得未必可信。不過……卑下忍不住在想,人以群分,以類聚,這些也未必是子虛烏有。既然人們可以以地域、份來相互抱團,可那些以天下為己任的人,恰恰潔自好,被人所排,那麼……卑下便想,若是能將這些人凝聚起來,會怎麼樣呢?”
天啟皇帝總算明白張靜一所謂另起爐灶的意思了,他不微笑:“不是還有魏伴伴嗎?魏伴伴也在干這些事。”
張靜一:“……”
不過而后天啟皇帝又道:“不過他畢竟是閹人,需時刻陪伴朕的左右,許多事,確實有些不便。你的方法,可以試一試,只是你看這朝中,誰是忠臣,誰又是臣?”
“這……”張靜一心里想,這個……我還真的很在行,畢竟據歷史經驗,自己大抵是能夠對明末的人有所預判的。
唯一的中不足是,天啟皇帝篤定地說出魏忠賢的時候,張靜一便知道,魏忠賢在天啟皇帝心中的分量很深。
不得不說,魏忠賢確實是個有才干的人。
他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地位,一方面自然是他聰明絕頂,能夠得到天啟皇帝絕對的信任。
就比如這一次東廠的失職,那韓林明知自己有錯,還想著狡辯。可魏忠賢則毫不猶豫,立即就認罪,并且痛心疾首的悔過。
換做他是天啟皇帝,自然不會相信魏忠賢是圣賢,可憑魏忠賢的態度,自然是想也不想,非但不會怪罪,反而憐憫他要忙碌的事太多,下頭的人犯了錯,還需他來承擔這個責任。
當然,張靜一很清楚,魏忠賢真正厲害,而且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并不只在于此。
一個平凡普通的公務員,機緣巧合回到了民國二十五年,被迫加入軍統,尋找地下組織,追查日本間諜,在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為祖國,為民族的解放與複興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開始了他傳奇的諜海生涯。
臥底特警楊浩,穿越成了大隋的秦王。流芳後世的大唐秦王李世民,此時還是六七歲的孩子…身處異世,他讓世襲高貴的門閥、掌握生殺的權貴、紛爭天下的豪強,通通低下了頭顱;異族環伺,他大手一揮,畫了一個大圓,從南越到漠北,從東海到西疆,萬族臣服!“這是朕的大隋!也是你們的大隋!”——非係統,輕微後宮、鐵血、打天下。
明明吞了一堆安眠藥,趙洞庭一覺醒竟然成了宋朝皇帝,可等他反應過來時卻自閉了:內有奸臣擋道,太后專權,外有蒙古鐵騎來勢洶洶,這樣一個爛攤子硬生生的砸在他身上。趙洞庭幽幽的嘆了口氣:既然亡國之君不好當,那就索性當個暴君,以暴治亂!…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相,相而優則大國。中華民族有一個共同的大國夢,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亦或者過去,我們都應該為之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