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英華 第五十一章 我幫你

《大明英華》 第五十一章 我幫你

鄭海珠道:“舉凡見利忘義者,總逃不過刁、懶二字,你家這位荷姐赴考也好,印書也罷,傾注心的都是與刁懶惰截然相反之事。既無貪,要麼,確是被人嫁禍,要麼,是因生恨而殺人……”

張岱正頻頻點頭,聽到最后那句,臉陡然一變:“鄭姑娘,怎麼,你還是覺得荷姐在騙我們?”

“一半對一半吧,”鄭海珠坦率道,“公子,我不過是眼凡胎,方才匆匆聽幾句,如何就能認定一個人清白還是有罪?我將荷姐的話一字不差地轉述給公子了,但我又怎知不是偽作?殺意,并非只有謀財一種,或許,或許荷姐傾慕楊老爺卻礙于世俗鴻,無法委,便毀了他。”

張岱只覺得這番話十分刺耳,盯著鄭海珠的目明顯出惱意來。

但他悶聲細忖片刻,不得不承認,鄭姑娘說的也不是沒有可能。

人有親疏遠近,自己將牢里那人視作長姐,天然地就想去回護,可眼前這位鄭姑娘,又不會被此種愫羈絆。

相反,這子遇事存疑,倒是穩妥的作派。

鄭海珠迎著張岱漸漸回暖的目,仍平靜道:“我既參詳了此事,便不愿只撿公子聽的說。荷姐究竟是否被冤,怎可信一面之辭。那葉木匠,那楊家的仆人,那發現楊老爺尸之人,乃至荷姐的左鄰右舍、楊老爺在松江的生意對家,以及仵作的勘驗,庵堂到河塘的泥地,諸人等,各樣形跡,都得一一細究。可惜,方才我正想問問荷姐這兩日的起居行蹤,牢頭著急慌忙地趕我出來了。”

Advertisement

張岱聽鄭海珠已開始如此細致地推斷案,越發想通了一番道理。

嫌貨才是買貨人,疑心才是真上心。

張岱出歉然之,拱手道:“方才在下有些急躁,向姑娘告罪。”

鄭海珠則完全不想在這種小事上計較,擺擺手道:“關心則,人之常。”

又開始說重點:“張公子,明日,我就引你去見黃尊素黃人,如何?若能有黃人過問幾句,至,你去上海縣衙打聽形,也便宜許多。不過,此事,我得稟過我家老爺太太,還有大小姐。”

鄭海珠初時為張岱奔忙,確實存了結這位名流的心思。但方才在牢中和那位荷姐一番談,那子對自由婚姻的堅持、對雇主的守信,頗有些自己也想弄明白此案的真相,因而干脆主請纓相助。

張岱正有此意,忙拱手道謝。

又看看已然黑的天,對鄭海珠道:“夜已濃,我本就應當送鄭姑娘回韓府,正好與韓老爺告罪,耽擱了你這許多時辰。”

張岱的家仆去雇了兩頂轎子,抬著二人來到韓府。

二老爺韓仲文,半是商人、半是文人,對赫赫有名的山張家自也不陌生,聽管家來報,立時親自迎迓見禮。

得知原委,韓老爺通達理,當即應允鄭海珠去給張公子跑跑,還不忘贊幾句張公子宅心仁厚念舊

Advertisement

因張岱算得晚輩,二老爺請了二錢氏從宅出來,招呼張岱在前廳吃完晚膳再走。

主人們開始社,鄭海珠便松一口氣,蹲個萬福告退,回到韓希孟的院中,將今日所歷,也原原本本地說與韓小姐知曉。

韓希孟和如今江南許多識字的閨秀一樣,是《牡丹亭》的忠實擁躉,對要將書評付梓的荷姐先就有了幾分好。又因看過松江本地人“安遇時”寫的《包公案》,韓大小姐推理斷獄的興頭,一時之間灼灼燃起。

蹙眉正道:“阿珠,就算那位荷姐像你懷疑的,是因殺人,選的法子卻不合常理。”

鄭海珠放下手中茶盞:“請小姐細論。”

韓希孟道:“一個流之輩,執刀向男子行刺,且不說氣力懸殊,就算了個巧兒,正中男子心肺,那男子也不會當即斃命,定要大聲呼喊,豈非事泄?為何不用下毒的法子?再者,庵堂的祈福帶扎在手腕上,豈非昭告天下,人是自己殺的?”

“小姐,若先將楊老爺灌醉后綁起來,堵上,白刃加,讓楊老爺河,以泄怨忿,也是有可能的。祈福帶麼,或許當時心神已陷狂妄,忘記了。”

“啊,你,”韓希孟嗔道,“阿珠你怎地總把人往瘋、惡想。”

Advertisement

鄭海珠淡淡道:“小姐,從古到今,惡人和瘋子,綿綿不絕,又不是我想就有、我不想就沒有的。你我數月前被劫的蹊蹺事,后頭一定有惡人,黃大人不是一直在替我們留心探查麼?再者,人是何其復雜的生靈,更莫論人心海底針了,善能制著惡,或許只是因為沒有激發惡的由頭。”

韓希孟瞪著一對兒好看的杏眼,嗟嘆道:“哎,你說得不錯。”

鄭海珠卻又誠懇道:“但小姐說的,也并非全無道理。今日形,太像戲班子演的一般,禪堂的滿地,好似開場一聲鑼音,招人來看戲似的。那葉木匠,不是沒有嫌疑,那,也不知是真是假。”

“這我倒是曉得,”韓希孟很肯定地說道,“先父當年也和黃老爺一樣,得授州府推一職。他與我講過,老仵作們隨帶著加了許多鹽的米醋,若接報命案,當場卻無尸的,他們會先將一瓶鹽醋倒在跡上。只有人的會變淡,都仍是濃的。”

“哦?猿猴的也不會變淡嗎?”

“猴子的只會更暗,像荔枝殼那樣的。是不是人,瞞不過仵作,不過,若是仵作被買通,可就不好說了。哎,阿珠,我真想和你一起去聽審。”

鄭海珠笑道:“那你就和我一起去呀,公家審案子,是教化百姓守規矩,販夫走卒能聽得,大家閨秀怎麼就聽不得了?”

韓希孟嘆氣:“算了,二嬸對我這樣好,當家也已經夠疲累了,我不能再給惹煩心事。”

鄭海珠了然。

楊氏最近常當著其他丫鬟婆子的面訓斥,又去二跟前鬧,說鄭姓姑侄人野心野,帶著大小姐也越來越不像閨秀。

遂寬韓希孟道:“不與怨婦論短長,小姐諒二,也是對的。我只還那句話,咱們去顧府前,還是得提防著阿盈小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