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穿越時空 穿越之細水長流 70。紅薯粉和刨削面

《穿越之細水長流》 70。紅薯粉和刨削面

雖然俗話里說“臘月二十六殺豬”,但實際生活中屠夫有限, 加上還要乘臘水曬臘, 所以沒幾天, 李滿倉、李滿園、李春山、李收家都陸陸續續地殺了年豬, 請李滿囤去吃了殺豬飯。┏m.read8┛

紅棗不喜歡豬下水那臭哄哄的味道, 便就和王氏在家沒去。

過了臘月十五,一向火的糧店生意慢慢冷清下來。城里有條件的人家都已準備好正月的口糧––沒有人會在準備過年的糧食上犯晚期拖延癥。

李滿囤家的地窖里還有一千多斤紅薯。李滿囤眼見這紅薯吃不完,白放壞了可惜, 便就計劃磨紅薯家吃和市賣。

紅薯要洗, 做法就是加水磨, 磨好后用夏布和清水過濾, 濾出后再曬干——這比家常紅薯水煮后拿著吃,麻煩得不是一點半點。故而李滿囤家從未做過, 先前他家上梁請客也都是擱磨坊買的現

紅薯賣不上價, 一斤才一文錢。但紅薯卻價比白面, 一斤能賣10文錢。以5斤紅薯出一斤算, 5斤紅薯才5文錢,加工, 就能多賣5文錢。所以李滿囤決定乘現在莊子里的磨閑, 做些紅薯出來賣。

李滿囤去莊子一整天, 晚上卻空了手回來,紅棗以為紅薯已經做好, 讓潘安拉進城去賣了, 結果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李滿囤又去了莊子, 趕午飯才挑回一擔半干的紅薯來。

莊里曬都是天,而李滿囤家有前廊,不怕風雪,所以李滿囤便把紅薯挑回家來曬。

這是李滿囤家第一次曬紅薯。紅棗好奇地在瞧著扁籮里這一坨坨的白團子。

王氏瞧見紅棗盯著紅薯瞧,便笑道:“饞了吧,娘這就給你做。”

Advertisement

說著話王氏便拿了一坨放到缽頭里,然后加了兩碗水調開。接著王氏又給鍋里添了幾碗水,給灶里燒了火。等水燒開后,王氏方把那缽紅薯慢慢的倒鍋里,同時還拿著炸丸子的長筷不停攪拌。一缽頭倒完,王氏也不停手,還是繼續攪拌。一直攪到漿變明后,王氏方停了手,熄了火。

明的漿倒缽頭,王氏告訴紅棗:“好了,等晚飯,就能吃了!”

冬日無事,紅棗閑得無聊,便一會兒就來看一次裝了紅薯的缽頭。

看著,看著,紅棗覺得這缽頭里的東西越是凝固就越是眼。終于,在第六次,還是第七次來看時,紅棗終于想起來了,這不就是前世的涼嗎?

kao!這所謂的紅薯,就是涼啊!

紅棗覺得自己到了巨大的欺騙。

這世紅棗有限的幾次吃紅薯的記憶都不大好。

每一次,紅棗見到的紅薯,都是一塊有半個拳頭那麼大的方塊子。方塊子的外面裹著油鹽,可等咬開,里卻是淡而無味的凝膠。

就這麼個能噎死人的貨,竟然是涼,這簡直顛覆了紅棗前世對涼好認知。

果然,晚飯的時候,紅棗看到娘從缽頭里到出擺放到刀板上,提起菜刀就準備大卸八塊,趕出聲制止:“娘,你用這個。”

紅棗把家里刨蘿卜皮的刨子遞給王氏:“刨這個吧。”

“不然切那麼大一塊煮,都燒不味!”

王氏看著刨子,有些發愣,這不是刨皮用的嗎?紅薯,有皮嗎?

紅棗看王氏實在不明白,便自己走過來,看清刨子的方向,小心翼翼地著涼的邊兒開始刨。

雖然紅棗是個手殘,但到底刨下了幾條皮兒來。

Advertisement

有了紅棗這麼一示范,王氏恍然大悟,立接了紅棗的刨子刨了起來。

王氏做慣了活,沒一刻就掌控刨涼的技巧,刨出來的涼又薄又長,看著就比先前的立方塊好吃一萬倍。

刨好的涼皮再用油鹽炒,這味道一下子就浸了進去,好吃得讓王氏自己都懷疑人生––現吃的真是紅薯嗎?

李滿囤,先前的那種立方塊都能吃一碗的人,現吃到這樣的炒皮,自是要埋頭吃上兩碗才罷。

就是紅棗,雖然覺得娘炒的了辣椒油這種神,但也算差強人意,能口了。

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不興用刀,比如菜刀、柴刀、剪刀,諸如此類。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刨子。

為了過年那幾天也能吃上好吃的紅薯條。這兩天王氏試著做了些皮曬了,然后又用干皮燴了白菜,下了湯、湯、羊湯,味道都很不錯。于是,王氏就放心大膽的做了不皮,留著年下抓一把出來做菜。

李滿囤通過王氏的舉看到了商機。他把還未曬干的疙瘩又挑回了莊子。

余莊頭從余曾氏早知道了條,但他謝家待久了,為人極知進退。先李滿囤不提條,他也就裝不知道。現李滿囤既讓莊子做,他自是喜出外。

冬天,菜園子不出菜。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菜有限。

從城里醬菜店咸鴨蛋供不應求就知道了普通百姓多能有個便宜的新鮮菜

街面上紅薯10文一斤,而紅薯條加工比紅薯要麻煩,故在李滿囤說完條的加工方法后,余莊頭問道:“老爺,這條賣多錢一斤啊?”

李滿囤笑道:“三十文!”

經過了八爪鰲的暴富,李滿囤多明白了貨賣識家的道理。故便給條開了這個足有白面三倍的價錢。

Advertisement

“三十文?”余莊頭驚呆了。這紅薯做的條賣出價,這能有人吃嗎?

“貴嗎?”李滿囤學紅棗當日十兩銀子賣一壇黃金醬的口氣道:“城里四海樓最便宜的一盤炒菜也得50文。”

“一斤條可以炒三盤,這便就是150文。”

“市面上一個咸鴨蛋五文,而四海樓切開裝了盤子,價錢就了15文。”

“價錢立馬就翻了三倍。”

“所以,咱們這個條參照咸鴨蛋算,合該賣50文錢一斤才對。”

“咱們開價30文還是賣便宜了呢?”

賬還能這麼算?余莊頭今天可算是開了眼了。

余莊頭心里覺得不妥,偏卻尋不到理由,一時就啞了口。

李滿囤以為自己說服了余莊頭,便得意洋洋地家去了,徒留下余莊頭原地發懵。

雖然直覺不妥,但老爺的話卻還是得聽。于是余莊頭安排人做了條后便就尋了城隍廟前幫人代寫春聯的東街秀才給寫了張“新貨上市紅薯條 30文一斤”的紅紙,留待到鋪子里。

“紅薯條是啥?”東街秀才一邊疊紅紙一邊好奇問道。

“就是紅薯,然后切條狀。”

“紅薯,這麼貴?”東街秀才驚訝了。

不比其他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人,東街秀才見天的在街面上討生活,自是知雉水城的價。

余莊頭被秀才問得臉紅,只能支吾道:“一般的紅薯燒煮出來都是大塊的,吃起來沒味。”

“我們店賣的條,是加工過的紅薯。”

“這個,切薄長條,嗯,極費工夫。”

“這貴的都是工夫錢。”

憋了半天,余莊頭總算憋了個像樣的理由。

東街秀才聽明白也就不問了。他生意好得很,寫好了余莊頭要的紅紙,便就招待下一個客人去了。

余莊頭拿著紅紙回到店鋪和他弟商量了半天,勾兌好客人可能提出的問題方才把紅紙到鋪子外。

正是辦年貨的時節,市面上人。有那路過的行人瞧到李家糧店外的紅紙便就駐了足,然后就為“條”這兩個新鮮字所吸引,進店詢問。

雖然紅薯一斤賣三十文有些貴,但問得人多了,便總有幾個好奇心重且不差錢的主顧愿意買個半斤八兩的回家去嘗鮮。如此半天,鋪子竟也了十一二斤的條。

嘗鮮的人回家后多數都炒了條做晚飯,然后大都便覺得有所值––炒條的味道和口都強原來的炒紅薯太多。

嘗鮮的人中,有那勤勞能干的便想尋著自己做,而其他大部分人,一看那條切的比自家家常吃的面條還輕薄寬長,便知這是自家人所沒有的手藝,想吃便只能市買。

一斤條炒三盤,這樣算下來,一盤炒條十文錢,本錢倒是與先前十文一斤但炒一碗就得一斤的紅薯相當。所以,這年下擺席,倒是把原先的紅薯條合算:一則條味道好,二則條價貴,請客時說出來也有面子。

這年頭舍得買三十文一斤紅薯條家吃的都有錢且還都會算賬,故從第二日起李家糧店的條生意便就有了起,而到了第三天就供不應求了。

自從賣了條,糧店冷清下來的生意擱年前最后十來天,又了一回––李滿囤不僅以白面的三倍價銷盡了自家的紅薯不說,還讓老北莊的莊仆們拿紅薯調換了不白面,過了一個富足年。

這一把生意,李滿囤把自家的1000斤紅薯做條,凈得了4吊錢,莊仆們幫忙加工也得了2吊辛苦錢。而莊仆們也從自己口糧中拿了兩萬斤紅薯加工四千斤條,賣了120吊錢,其中,扣掉20吊的糧食錢和60吊的莊子出息,竟也得了40吊的辛苦錢。莊仆們重新拿錢買了兩萬斤紅薯做口糧,然后每家竟還剩3吊多錢––相當于莊里每戶都得了三間裝瓦房的材料錢。

今年老北莊的11戶莊仆家家殺了豬,存了夠吃一年的臘,家家買了一匹布,一家老小都能得一件新,而現在,甚至,還幾天就攢夠了建房的磚瓦錢。

莊仆的日子啊,從來都沒這麼有盼頭過!

李滿囤得了這六十四吊錢的后果就是他家的錢箱滿了,他只得把另一只箱子也挪出來做錢箱。

或許,李滿囤想,年后,他還得去城里家店買兩只紅木箱回來裝錢才行。

王氏也經這紅薯一事,開啟了刨子,這個新世界的大門。于是,有一天晚飯,紅棗忽然發現面后,沒有拿搟面杖搟面,而是改拿刨子把面刨了下鍋––這天是臘月二十一,晚飯吃上了刨削面。

王氏做刨削面雖然沒有前世師傅們把面架脖子上削面作似拉小提琴一樣的瀟灑,但因為王氏為了面好刨,加了比往常手搟面很多的水,所以面條的這份勁道,卻與前世無差。

李滿囤特別喜歡刨削面這種咬勁十足的口,豬似的呼嚕呼嚕就拱完了一碗面,然后又讓王氏給添了一碗。

可惜,李滿囤想:家里現在沒有小麥,不然,做了這刨子面擱糧店里賣,也一準好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