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穿越時空 小知縣 第145章 第 145 章

《小知縣》 第145章 第 145 章

 “聽說了嗎, 城外不僅每畝稻子增長近百斤,連麥子也在增長。”

 “這可是大好事啊。”

 “對啊,新皇登基后, 風調雨順, 五谷登。是我們承平國的幸事!”

 “聽說都在勸農,連荒地都開耕不。”

 “當然, 誰讓種田者如今備敬仰, 若能種出高產糧, 更會得皇上跟紀大人夸贊。”

 “汴京外面各地, 都在傳皇上跟妃子在皇宮種田養桑的事, 真好啊。”

 “不過他們怎麼知道的, 難道是各報紙說的?”

 自然是各報紙說的。

 還是經過紀煬的手,各地京都趣聞分報說的。

 京都趣聞總部在汴京,報紙也辦了許多年,各的分報在去年陸陸續續設立。

 總負責人肯定是晁盛輝。

 有他們兩個人在,給皇上傳播些威名,自然很合適。

 不過在他們口中, 只有皇上的事,于妃養桑則是汴京文報所說,完全是蹭著皇上的消息搞宣發。

 晁盛輝還問過:“這樣, 只怕金家會不滿。”

 畢竟皇后都沒說什麼, 反而于妃一派在出風頭。

 紀煬懶得管:“只要不危及朝廷, 隨他們去。”

 “再說, 有人就有斗,遲早的事。”

 金家不是已經攬差事了, 他們也是最先清查自家的世家。

 金家本就還算干凈, 這次主出來, 更是證明自己的干凈,讓皇上信賴他們。

 這怎麼不是打擂臺呢。

 還是那句話,不危及朝廷跟百姓,紀煬可不管那麼多。

 巧的是,這些人都知道他的底線,基本都在那一畝三分地里斗。

 只是不知于妃為太后娘家一派的人,太后對此事知不知

 不過紀煬想著太后一向不理俗務,多半是不知的。

Advertisement

 等回家之后,婉蕓也證實這個猜想。

 “今日被召進宮中給太后娘娘看診,應是氣惱攻心,所以才病臥。”

 “皇上也去看,看之后斥責了于妃。”

 紀煬跟林婉蕓的聰明,已經窺出其中真相。

 多半是于妃一派見皇上種田,便立刻宮養蠶,搏個好名聲,以此跟皇后爭權。

 等太后知道此事后,定然不允。

 當年以在先皇心中的重量,若執意要讓娘家子當皇后,那也是可的。

 但思索再三,選了金家,也是因為金家遠比于家更合適。

 如此以下犯上,讓剛剛穩了的朝堂,太后能不生氣。

 太后生氣,皇上必然也氣,他能主多看于妃幾眼,也因為他母后的緣故。

 現下知道這計劃竟然是背著他母后來做,必然氣惱,斥責很是正常。

 不過看起來,皇上不氣于妃跟皇后爭權,只氣背著母后做事。

 倒是很有徐九祥的風格。

 也是。

 以先皇,太后,還有徐九祥之間的和睦,縱然在民間都有,在皇家更不用說。

 愈是珍貴,他們也越珍惜。

 想必借著徐九祥斥責,那于妃以后也知道,唯一靠山,最大的靠山便是太后。

 只是太后如何得知事,又是誰說的?

 多半是那皇后了。

 小小年紀,就要學著平衡后宮。

 平衡后宮,也是平衡朝堂,牽一發

 當皇上確實不容易。

 更別說皇上也是人,他也有七,更有偏心私向,就會讓事更加復雜。

 紀煬跟林婉蕓沒聊太多。

 更多的目還是放在運到各地的良種上。

 以及借著良種重新丈量的土地,各土地名冊陸陸續續送到汴京。

 從四月提出,如今六月中旬,全國五分之一的土地名冊已經了上來。

Advertisement

 他們也得到了紀煬承諾的良種,田跟普通百姓更是在其中。

 估計到年紀,全國六七土地都能清查完畢。

 但剩下的三四,則是最難啃的骨頭。

 紀煬是不著急的,反正慢慢來。

 這不是一兩日之工。

 林婉蕓的醫館則如火如荼,格外還有一部分力還放在青霉素上。

 這東西太過神奇。

 可林婉蕓經過長達六七年的實驗,如今已經有些眉目。

 現在已經能用到牲畜上,或許再過幾年,用在人上也有戲。

 先皇那個,純屬意外。

 不是到最后關頭,沒什麼人敢賭的。

 便是到了最后關頭,敢用未知東西的,也是數。

 所以林婉蕓從未把那次功當典范。

 一夜無話。

 紀煬早上還沒睜眼,就覺有牙牙學語的小朋友在自己邊。

 一看是小晴林,笑道:“怎麼這個時候來找爹?”

 小孩自然不會說話,只是睜大眼睛看著。

 還不到一歲的孩子,能有這麼靈的眼睛已經可以了。

 林婉蕓卻道:“忘了,今日你帶上去翰林院。”

 這個倒是真的!

 忘了答應過,自己在翰林院上班也要帶孩子的。

 所以這天早上,紀煬直接抱著孩子去了署,邊迎來一眾目

 小晴林并不怕生,只趴在爹的肩膀笑瞇瞇的,這麼一看,父倆人倒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今日六月十二。

 各還在忙良種司跟各地農務司帶回來的消息。

 在紀煬這里的年輕人們,經過近兩個月的歷練,已經可以練一人做三人份的事。

 停下來之后,甚至還能逗逗上家的小孩。

 眼看一群進士要教自己閨學寫字,那估計以后孩子的字,可比他的字要好看。

Advertisement

 話說這,林大學士那邊有人過來。

 原來是林大學士聽說曾外孫來了,便派人去請。

 紀煬無奈,只能讓丫鬟媽他們把孩子抱給曾外祖了。

 誰知道這一抱,林大學士竟然發話,讓他多帶到署,自己要當孩子的啟蒙老師。

 孩子還不到一歲。

 這有點,太卷了吧?

 從人生起跑線開始卷啊。

 不過紀煬也知道,小晴林確實乖巧,林大學士又上了年紀,到了喜小輩的歲數。

 他跟當年的武侯一樣,勤勉政務,卻并不顧家。

 林大學士的長子以及武侯的長子都很平庸,也是他們當年不怎麼管家里的緣故。

 到了林大學士孫兒林啟之時,他就主帶著長孫學習。

 只是武侯沒這個機會了。

 他連走的時候,都是在公務之時,所以有了紀伯爵這個足以損他威名的唯一兒子。

 不過盡管紀伯爵不,朝中對此也并不會多說什麼,多也是顧及武侯的面。

 往事不再說了。

 林大學士想帶曾孫自然是好事,紀煬肯定不拒絕。

 再說以林大學士的見識學識品行,當小孩引路人,是誰都求不來的。

 安頓好孩子,紀煬自然繼續埋頭公務。

 如今正到清查天下田產的關鍵時刻,林啟在外面四奔波,領著上屆狀元葉錫元,辦了不侵吞民田的案子。

 他們去的地方,已經有不田地還給任地百姓。

 讓勞者有耕田,這種樸素的想法,實現起來卻又如此艱難。

 好在如今天時地利人和,基本都在他們這邊。

 他們有良種,百姓想要土地,還有潞州,以及整個涼西州作為典范。

 這些事早就傳遍整個承平國,在大家心里肯定是有些想法的。

 林啟跟葉錫元等人每每寫信,都要提到全國各地都知道灌江府的事,都盼著他們能跟灌江府一樣分到土地,跟那邊的百姓一樣富饒。

 甚至有人說,灌江府如今的繁華,已經能稱得上一句小汴京。

 還有越來越多的西方王朝過來朝拜。

 紀煬他們在灌江府做的事,很多人都知道,天下百姓更是記在心里。

 所以林啟他們一到地方,便會迎來熱烈歡迎。

 與之相反的,肯定是豪強鄉紳們,他們既想要良種,還不想被督查,引來不禍事。

 單說林啟那邊,已經跟不當地豪強,甚至當地員斗智斗勇。

 好在他有外放的經驗,對許多關系十分悉。

 再有朝廷各支持,有一次甚至帶了兵馬去清查田地,這才讓事順利進行。

 可林啟也察覺到分土地這件事,能讓百姓們有多高興。

 而葉錫元那邊則更慘點。

 別看他之前是狀元,當了之后,狀元的名頭迎來更多審視。

 在一次查驗土地,那家把百姓的上好水田強行記為下等田,更要以下等田的低價購買。

 得田地主人含恨而死。

 葉錫元氣急,一時不慎竟然中了暗算,在曠野當中直接被刺傷。

 若不是當地百姓將他藏在家中,只怕這會命都沒了!

 別看當地百姓大字不識,道理卻是懂的,知道葉錫元是為百姓所傷。

 故而一個村子都幫著瞞行跡,給了葉錫元翻盤的可能。

 葉錫元想到隔壁不遠有個縣,那小縣的知縣好像跟紀煬有些關系,似是姓裴,等葉錫元試探過來,知道可信。

 知縣裴宸便給了他不強壯的護衛,說是當年在灌江府當私兵的,又幫他聯絡上,總算將隔壁豪強伏誅。

 葉錫元還看著那裴宸雖是書生,可竟然也用得了刀劍,忍不住心想,孔圣人都隨佩劍,是不是自己以后也要學一些?

 否則至于挨這些打。

 葉錫元信里說得輕松。

 紀煬卻明白其中艱難,不過想到裴宸,他確實是個書生,可他也是裴家人,會一星半點不奇怪。

 其實紀煬不知道,以前的裴宸是不會刀劍的。

 可自從被安排到蘇州下面小縣,利落理完當地公務之后,想到紀知縣的本事,這才跟著帶來私兵們學著舞劍。

 沒想到還真有用。

 又是一個被紀煬影響的人。

 下面各良種司的人,以及農務司的人,還有各地員,都被這場開始于良種推行的土地清查當中。

 紀煬深知下面有多難辦,雖說人在汴京,但給下面出力不,讓事更快推

 不過如今收獲的良種已經分發完了,各地陸陸續續都開始種植。

 也就說明他們手底的牌幾乎已經用完。

 等到七月份,各被派出去的員陸陸續續回京,跟紀煬推測的差不多,還有約莫四的土地并未清查。

 他們也并未主要求良種,目的自然是為了接監察。

 有趣的是,這些人多是地方豪強,但凡跟汴京沾點邊的大家,基本或多或都明白良種的好

 縱然沒有把所有土地和盤托出,也算查驗出不

 天下之勢,不能阻擋,這些人們都懂。

 但還不夠,天下四的土地,還是未知,甚至藏的到底有多更是黑蒙蒙一片。

 回來的林啟,葉錫元此時在皇宮勤政殿里,紀煬,金炳郡自然也在。

 兩人詳細說了下面的況,最后對徐九祥道:“據史料記載,戰國末年,天下有田地約八億畝。”

 “之后興衰之時都有起伏,前朝田地最多時候可達十四億畝田,在前朝戰只剩三億。”

 “我朝建立。建國初期只剩二億兩千萬多。”

 “先皇等人勵圖治,到昌盛四十二年時,已經恢復七億田地。”

 準確說,是剛接手的時候,能被監管到的土地只剩下兩億多。

 剩下的多因為荒戰又或者私人掠奪,所以剩下那麼點,開國皇帝以及接下來的皇帝好好經營。

 中間也有起伏,到先皇手中,終于達到本朝頂峰,也就是七億畝田地。

 先皇收拾了不爛攤子,能做到這樣已經非常不錯。

 可跟前朝鼎盛時期的十四億畝,還是很有差距。

 葉錫元提到此事,就是為引下面的話:“現在各田清查,總共計算,剛剛接近八億。”

 “若想趕上前朝頂峰,必然還要吾等竭盡全力。”

 說起來,如今的接近八億,已經是本朝巔峰。

 徐九祥卻并未為此沾沾自喜。

 如此績不是他得來的,他不過子承父志,是他父皇辛苦打拼。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