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寒門宰相 一百五十八章 見面

《寒門宰相》 一百五十八章 見面

章越心道,你的政見果真與你哥完全不同,否則即不會用‘仁義’來駁斥自己。

章越道:“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此語出自賈生的過秦論,然我觀過秦論此文言意瘦(錢鐘書說),不過尓爾。”

見章越敢批評過秦論,王安國也是吃了一驚,這年越來越不像話了。

“若說你之前說辭還有幾分新穎之見,但如今看來簡直不知天高地厚。賈生的文章也是你可批駁的?若是你不說出個所以然來,即要怪我不留面。”

章越道:“王兄氣了,賈生的文章固然是好,但就過秦論而言,論意卻不高!”

王安國冷笑道:“如何不高?那我倒是要洗耳恭聽了。”

章越道:“不敢當,易經有云,一謂之道。故易經的乾卦坤卦一即道盡了天下一切。方才王兄所言,故樂者,出所以征誅也,所以揖讓。”

Advertisement

“故而自古以來,先王無不以此治理天下,左手利益右手征誅。”

“非利益,而仁義!”王安國再度強調。

章越笑道:“王兄何為仁義?秦失天下,因殺宗室,坑儒生,薄秦民,役天下。”

“宗室即家人也。無宗族親如何馭士?秦王一統天下,以士為宗室,以宗室為士。故秦王殺宗室,視宗室與士無二也。”

“儒生即四民之首也,無儒生如何馭國人?秦王一統天下,以士為國人,以國人為士。故秦王坑儒,視士與國人無二。”

“秦人即國人也,無秦人如何滅六國?秦王一統天下,以國人為六國,以六國為國人。故秦王薄秦民,視國人與六國百姓無二。”

“役天下,視百姓如牛馬,故而秦失天下,在于失仁義。何為仁義?在于利益者,先于親族,次于士,次于國人,再次于天下!于賈生的話來說‘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長’。”

Advertisement

王安國聽了面上一句不發,心底的震撼實是無以復加,天下間除了他的兄長,從無第二個人說話能令他震撼到這個地步。

話說到這個份上,但見桌上的菜是一筷未

章越當即道:“故而太祖立國時有訓‘南人不可為宰相’道理也在此中了。”

王安國聽了點頭,以章越的話來說,太祖奪取天下靠得是文臣將領都北人,至于南人都是當初被宋朝所滅的南唐國民。故而用北人為宰相,也就是‘仁義’,合于以儒治國。

“所謂仁義用在治國,就是合于既得利益,太祖平天下后,厚待功臣,不殺讀書人,甚至不以南人為相,都是合于既得利益,合于仁義。合于仁義,故本朝垂百年來,可稱得太平盛世,全仰賴在于‘仁義’二字,然也因合于仁義,如今遼夏虎視邊陲,國敝民困,也全怪于仁義二字。”

Advertisement

“那麼三郎為何言為何說治國,以利益而非仁義?”

章越道:“令兄在言事書中所提‘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要從學校中選拔人才,日后提拔任用,再行以征誅之法,此鑒于范相公新政不得人才之失。”

“然而變法在于富國,要富國,不取于上則取于下,取于下則國亡,秦之亡在于失于民不在于失于仁義。故而這也是我為何所言,賈生過秦論立意不高之故。然而取于上,此合乎于仁義麼?憑征誅之法可一時,卻不可長久,治國長久還在于利益二字。變法即不得于仁義,令兄又以何利益補仁義之失呢?”

聽到這里王安國忍不住拍案道:“佩服,真佩服啊!如此說來以三郎之才,三字詩確實也不足一觀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