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惜華年 第65章 第 65 章

《惜華年》 第65章 第 65 章

第65章

都差不多,們也該出發回京了。

宋奾花了一天給娘親青姨張叔他們選禮,第二天先去找了羅姨,道完別后去一趟尤家,只是再送了禮,沒有給銀子,最后只帶走一封尤山鳴給尤四娘寫的信。

第三天在徐府陪了譚錦玉一日,譚錦玉千萬般不舍,聽說晚上還跟徐壬寅鬧了一番,說是想要跟著宋奾一起回盛京,徐壬寅自然不肯。

第四日宋奾一行離開時只有徐壬寅來送,“玉兒還在睡,我怕景生再與我鬧,就沒。”

宋奾:“無妨的,讓多睡會。”

“你若昨日跟著衛大人他們走便好了,這樣路上也能相互照顧著。”

宋奾為了不跟他們一起特地一拖再拖,好在衛凌他們昨天走了,不然還不知道何時能回去。

“這麼多人跟著我呢,不會出事的。”除了十個護衛,這一趟回去還多了四個男工人與一名婦人,熱鬧許多。

“總之宋姑娘保重便是,往后有機會我與玉兒再到盛京尋你們。”

“好,徐公子也保重。”

約辰時末,一行人終于啟程。

來時還是炎熱夏日,離開時已是了秋。

從揚州到盛京至大半月,宋奾還是打算原路返回,一來他們走的就是道,二來原先走過一趟,心里有底。

途徑金陵時休整一日,挽翠幾人都很高興。

“二娘,那我們晚上還去東來酒家吃飯嗎?”

這事宋奾原先就答應過的,“去,后面一路沒什麼大城了,說不定還得住野外,這一頓你們就好好吃個夠。”

“嘿嘿,二娘最好了。”

晚上用完飯,回到客棧已是夜深,挽翠跟著宋奾進了屋,“二娘,我去讓小二給您燒點水洗漱?”

Advertisement

“嗯。”宋奾正拆著發釵。

挽翠很快回來,順手找出干糧去喂元寶兒。

元寶兒從揚州出發時就一直被關在籠子里,宋奾便道:“放它出來吧。”

挽翠打開籠子,元寶兒一下跑出來,貓上黏著個東西,挽翠“咦”一聲,“這是什麼?”

那東西隨著元寶兒的跑掉在地上,挽翠撿起來一看才發現那是個木制的小蜻蜓,小巧玲瓏的。

宋奾抱起來找的貓,“什麼?”

挽翠拿了過去,宋奾只一眼便認出,那是衛凌做的,和冉冉手中那個相差無幾。

小蜻蜓放在桌子上,元寶兒不斷著爪子去夠。

“這是什麼時候帶過來的,我怎麼沒發現。”挽翠疑,“該不會是元寶從哪里撿的吧,二娘,我拿去扔了,誰知道這東西干不干凈。”

元寶兒已將它拉下來,兩只爪不斷逗弄著,儼然是把它當了真的蜻蜓。

宋奾說:“元寶兒既然喜歡,那就留著吧。”

左右一個件,算不得什麼事。

--

一路行走,過了源河明顯覺涼了不,比起揚州的秋高氣爽,源河以北就像是了深秋,早晚寒氣很重。

這日中午,幾人在道邊的小茶鋪停了下來,略作休息。

眼前是一片寬廣的莊稼地,此刻應當是秋收的季節,那莊稼地里確實一茬一茬的麥子,不過卻都是東倒西歪,麥稈上未曾結有麥子,只顯衰敗。

宋奾想起他們來時下的那些雨,雖然后來沒了水患,可連綿不斷的雨水已是讓莊稼顆粒無收。

宋奾來店家,“這附近的莊稼都是這個樣子?”

店家看一眼田地,搖頭道:“都是,沒一家幸免,今年怕是不好過了。”

“那,府有沒有做什麼賑災之事?”

Advertisement

“有是有,府剛開始按著人口發了一點點糧食,只是那又有什麼用,過個幾天又沒了。后來他們在府門口設了粥鋪,可每日一兩個時辰就收攤,還不如不設呢,上頭哪會管我們底下人的生計。”

“尋常人家有余糧的尚能熬一熬,可那些只靠天吃飯的農戶們就慘了。”

店家面容惋惜:“這一兩月里,路上總能見到些背井離鄉、外出謀生的災民,他們來我這想討碗粥喝,可我自己都自難保啊,哪還幫得了別人,唉。”

臨近的幾人聽了,都紛紛嘆氣。

話音剛落,不遠就走來拖著大包小包的一個婦人,與兩個四五歲的孩子,皆是著樸素。

走近后婦人對店家說:“好心人,能不能給孩子們碗水喝?”

“水有的有的。”店家連忙去倒水。

兩個孩子面黃瘦、眼窩深深凹陷下去,他們顯然是得慌了,一雙眼睛盯著宋奾跟前的饅頭看,卻又著婦人的角不敢

宋奾于心不忍,讓挽翠一人給了一個饅頭,婦人接連道謝。

兩個孩子狼吞虎咽,大饅頭三四口進肚。

挽翠又給了三個,連同婦人一起。

們在旁邊桌子坐下,宋奾開口問:“夫人這是要去哪?”

“貴人折煞了。”婦人手里拿著饅頭,沒一口,“今年收不好,家里已是沒米下鍋,孩子他爹在金陵邊上一個小城里打零工,我們去投奔他,找點出路。”

從這兒到金陵說也要五六日的路程,一個人、兩個孩子,其中要經歷的苦不言而喻。

宋奾心里頓時的,說不出的覺。

們幾日前還在富裕繁華的揚州城、金陵城,那東來酒家里一桌剩不知幾多飯菜,而這世上的角落里還有那麼多人解決不了溫飽。

Advertisement

不走這一遭,哪見得這景象。

也不知比他們先走一步的衛凌有沒有上亦或聽說這些事,他是當朝首輔,撇開個人怨,是希他能真真切切做些什麼的。

又想著,若是像徐家那樣富足,那能做的事就不是簡單給兩個饅頭了。

而此刻卻只能在母子三人離開時塞一點碎銀,期盼他們一路順遂。

店家見了,嘆道:“夫人心善,可救了這一家還有千千萬萬家,哪救得過來。”

“我既遇見,總不能見死不救。”

“是,遇上夫人是他們的福氣,不過”店家說了一半,看一眼那些個壯的護衛,心想應當不會出什麼意外,便不再往下說。

宋奾察覺到,問:“不過什麼?”

“沒什麼,路途遙遠,夫人路上切記小心些。”

“嗯,多謝。”

一行人重新出發,日落前抵達先前借住過的李大嬸那個村落。

挽翠問:“二娘,我們還要住李大嬸家嗎?”

宋奾搖了搖頭,轉而對龍泰說:“龍泰,你在村子邊上找個平整點地方,咱們將就一晚。”

“是。”

按著來時的路線,只這一段沒有可供落腳的客棧,熬過這一晚便好。

不知為何,宋奾心底總有些不安,下意識里不想再借住村民家。

好在護衛們與幾個長工都是能吃苦的,沒一會兒就搭好了簡易帳篷,還燒上了飯。

天很快黑下來,火堆在一片黑暗中閃爍。

宋奾坐在其中一個火堆前,聽錢娘子說他們村子的事,逗著幾人哈哈笑,氣氛輕松,好似在野外留宿也就沒有那樣難了。

晚上還是要警惕些,男人們互相值,確保安全。

一夜無事,宋奾天蒙蒙亮時就醒了,睡馬車上總沒有在床榻上舒適。

挽翠倒是睡得,還輕微打著呼。

宋奾下馬車時火堆剛熄,冒著青煙,兩個護衛瞇著眼靠在樹邊,一聽到靜就醒過來,打了個手勢,“沒事了,你們再睡會。”

宋奾走到邊上,趁著無人了個懶腰。

這兒平整開闊,左邊大約十幾丈外是個小樹林,右邊則是一片沒有莊稼的莊稼地。

站了一會兒,忽然聽見小樹林傳來一陣悉悉簌簌的聲音,立馬喊一聲:“誰?”

隨后一個人推搡著個男人走了出來,宋奾認出他們,是李大嬸的兒子和兒媳。

而倆人顯然也認出了宋奾,站在前頭的李家大郎頗有些不好意思,“原來是宋姑娘你們啊,我們還以為是誰呢。”

宋奾蹙了蹙眉。

“早上我媳婦到旁邊地里摘菜,說是看見這兒有青煙,便推著我來看看。”

此時有幾人已經醒了,走過來站在宋奾后。

李家兒媳打量完人后說:“實在是近來小的人多,有些甚至連幾顆菜都不放過,我們不得不防。”

倆人這樣一說倒也是有可原,宋奾放下防備,“是該小心些,我們只是路過,馬上就要走了。”

“宋姑娘辦完事了?”李家兒媳問。

“嗯。”

隨后夫婦倆對視一番,李家兒媳臉上出些擔憂,“宋姑娘,您先前幫了我們一回,這才讓我們一家能度過這個災年,我們很是激。”

“無須客氣,也是你們幫了我們。”宋奾眼里有疑,這個李家兒媳的態度上次可不是這樣的。

“不不不,您才是我們的大恩人。”李家兒媳上前幾步,“宋姑娘,現在與那時不同了,我們得提醒您一句,接下來的路不好走。”

后龍泰立即問:“怎麼不好走了?”

“這天災啊斷了人的后路,老百姓們總得想法子活下去的。”李家兒媳低聲道:“前面山頭已有些占山為王的,專做那打劫一事。”

此話一出,宋奾幾人都驚了驚。

不過宋奾再次看向向他們消息的李家兒媳,想起那不知所蹤的簪子,心里琢磨著這話有幾分可信。

李家大郎在一旁不斷點頭,附和道:“是啊,那些盜匪弄得我們是人心惶惶,家里就算有銀子也不敢花,就怕他們察覺出什麼來,最后保不齊命都沒了。”

挽翠這會也醒了,聽完這些慌得不行,扯著龍泰小聲說:“這如何是好啊。”

龍泰“噓”了聲,等著宋奾發話。

“這地方大壯。”李家兒媳推了推邊的人,“那些個賊匪的老窩我們也差不多知曉在哪里,宋姑娘不妨讓大壯帶你們繞一段路,以免上那些只認錢不認人的強盜。”

“不錯。”李家大郎道,“宋姑娘救了我們一家,現在正是我們報答的時候。”

李家大郎是個憨厚老實人,此刻臉上一片真誠,宋奾一時猶豫不決起來了。

雖不常出門,可這些事話本子里總會提起,有時侯人被上絕境,確實不知會做出什麼來。

再加上先前那店家不明所以的言又止,這事多半是真的。

那些賊匪若是要打劫,定然會選在他們必經之路上,他們要是貿然往前走,指不定會出什麼意外。

宋奾回頭看了一眼龍泰幾人,做了決定。

總歸是冒險的,那便博一博人。榻上舒適。

挽翠倒是睡得,還輕微打著呼。

宋奾下馬車時火堆剛熄,冒著青煙,兩個護衛瞇著眼靠在樹邊,一聽到靜就醒過來,打了個手勢,“沒事了,你們再睡會。”

宋奾走到邊上,趁著無人了個懶腰。

這兒平整開闊,左邊大約十幾丈外是個小樹林,右邊則是一片沒有莊稼的莊稼地。

站了一會兒,忽然聽見小樹林傳來一陣悉悉簌簌的聲音,立馬喊一聲:“誰?”

隨后一個人推搡著個男人走了出來,宋奾認出他們,是李大嬸的兒子和兒媳。

而倆人顯然也認出了宋奾,站在前頭的李家大郎頗有些不好意思,“原來是宋姑娘你們啊,我們還以為是誰呢。”

宋奾蹙了蹙眉。

“早上我媳婦到旁邊地里摘菜,說是看見這兒有青煙,便推著我來看看。”

此時有幾人已經醒了,走過來站在宋奾后。

李家兒媳打量完人后說:“實在是近來小的人多,有些甚至連幾顆菜都不放過,我們不得不防。”

倆人這樣一說倒也是有可原,宋奾放下防備,“是該小心些,我們只是路過,馬上就要走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