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制定菜單。
沒有那麼容易。
店里的士氣不足,接下來的生意都很冷清,大家都有些無打采的。
蘇清綰讓大家打起神來,“人家店剛開,有噱頭,生意好也正常,但咱們不能表現出來被打擊到,如今正好空了,趁著這個時間多進進自己的手藝和服務,難道不是好事麼?”
大家勉強被鼓勵到了。
店里心態最好的,除了蘇清綰,大概就是魯一味了。
他每天都在用左手練刀。
倒是非常的用功。
蘇清綰來看他的時候,魯一味還道:“人家的生意比咱們好,那就是咱們自己沒做好準備,我聽說有幾個師傅,還真是從國營挖去的,應該是有兩把刷子的。”
味道不錯,又有噱頭,那也是人的本事。
蘇清綰看魯一味看的開,也笑了起來,“是這麼個理,我們目前就要先做好自己的事,我打算換菜單,也得搞點噱頭出來。”
這時候。
是劉彩霞突然道:“清綰,你要是想換菜單,到時候的幾道菜,我能寫進文章里麼?”
之前寫的文章,大多數都是跟時事校園之類有關的,最近投稿都有些瓶頸了,如今蘇清綰讓試菜,倒是讓對食,產生了一點興趣。
蘇清綰一聽這話,卻是猛拍了下腦子,“二姐,你這倒是提醒我了,有你這麼個金牌不用,還真是我的錯了。”
現在家家戶戶都看報紙,劉彩霞要是寫食的話,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宣傳啊。
劉彩霞聽了還有些不好意思。
就是突然想寫,覺得這是對自己新的領域開啟,還怕蘇清綰不高興呢。
劉彩霞問:“那你們現在的招牌,是做的什麼?”
“我們主要是做的魯菜,這位魯師傅,以前祖上可是膳房的。”蘇清綰覺得膳房那就是個好招牌啊,只是之前沒想著要利用起來。
劉彩霞覺得這是個好招牌,饒有興趣的問了不魯師傅的事。
魯一味也沒有藏著掖著,一五一十的說了,除了菜譜,基本上的緣來還有什麼,都給說了。
劉彩霞若有所思的點頭。
回去就寫了一篇食文。
沒兩天就稿了。
梁慧云看了稿子,發現劉彩霞直接換了風格,還有些詫異,“怎麼突然寫起了食了。”
“就覺得自己該寫點沒寫過的,四九城的本地食文化多,還好的,讓人聽了還想聽。”劉彩霞這麼說。
梁慧云:“寫的不錯,就是不知道那邊愿不愿意登報。”
“聽天由命。”
劉彩霞沒管這些,接下來的日子,照舊找魯一味問這些。
沒想,半個月后,還真就登報了。
這半個月,店里生意不怎麼樣,登報后,倒是吸引了一批人來吃飯,生意又恢復了不。
齊亞秋本來還指著蘇清綰這邊倒閉的,一看人生意又好起來,氣得不行,立馬就道:“咱們找記者,立馬就找,難道就他們家懂登報麼!”
齊亞秋自己砸錢,也上了報紙。
不過反響卻不同。
知道齊亞秋也找人寫文章的時候,蘇清綰覺得好笑。
見蘇清綰笑,李全福還著急的,“咱們生意好不容易好起來了,們要是也登報的話,那豈不是完蛋了。”
“不一定。”蘇清綰搖搖頭。
果然如此。
登報后。
皇膳卻是被各大報業點名批評了。
有些人說皇膳是掛著羊皮賣狗,還抨擊里面的風氣不好,要立馬整頓這種邪氣。
沒幾日。
就有有關部門上門了。
重點整治著裝問題。
本來齊亞秋的生意不算差,皇膳總歸有那麼一批人是好這種的,可如今這麼一搞,鬧大了,總有人無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
整頓幾日。
皇膳都沒生意了,其他人又跑去了第一吃飯、
這幾日忙得,蘇清綰都親自上陣了。
比起開業那會兒,生意都還要好。
一天的營業額,竟然都快達到快兩千了。
這還真是底反彈。
李全福都蒙了,沒想到事還能這麼發展,簡直就驚呆了,特別讓他覺得震驚的是,怎麼蘇清綰就知道會是這樣呢。
蘇清綰見李全福問起,便笑著道:“本來皇膳打的就是邊球,不大肆宣傳,們的生意不會差,上面的領導也不會沒事找事的,可這麼一宣傳,都鬧得人盡皆知了,要是不管的話,那京城的風氣都要了,你說能不管麼?”
這是八十年代。
還剛開放,這種邊,肯定會有人不滿意,有人不滿意,總是要投訴的。
見李全福還是不懂。
蘇清綰也沒再解釋,而是等苗麗來的時候,和說了兩句。
苗麗立馬就大聲道:“不要臉,那地方也是能去的?去多了可別妻離子散了,要是李全福敢去,我直接就去舉報,好端端的家,都要被拆散了。”
說完,還瞪了一眼李全福。
李全福懂了。
這還是之前那個,想要自己跳槽的媳婦麼,完全變了個臉啊。
這麼一來。
齊亞秋完全是端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蘇清綰都不知道說什麼了,說齊亞秋笨吧,能想出這種噱頭,要是時間干久了,其實還真有可能能吸引到一大批上等人,就在那吃飯。
很多應酬的男人。
可不管東西好不好吃,只管那邊的私,還有便是服務員質量如何。
可說聰明吧,竟然能想到這種笨蛋招數。
思前想后。
覺得應該是水土不服。
齊亞秋好像是港島那邊來的,估計不懂地市場。
反正這麼一來。
算是給蘇清綰做嫁了。
一個是被夸的第一私房,一個是被罵的皇膳,去哪里不言而喻啊。
見生意好起來了。
蘇清綰就開始把重心放在面試上了。
很快就要去應聘了。
蘇清綰又開始一頭扎進了圖書館里,廢寢忘食的學習,英語還是要多說,要不然白瞎。
這麼折騰著。
很快就到了面試的日子。
蘇清綰想了想,沒開車過去,而是騎了自行車去的。
這是一份大使館的文字翻譯工作。
蘇清綰做的不是接外國人的,而是把文獻翻譯英語上去。
去的時候,汪權為了避嫌肯定不會來,所以是蘇清綰自己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