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投胎被讀心,我成皇朝團寵 第212章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投胎被讀心,我成皇朝團寵》 第212章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馬如裕那邊,馬修禮說的與馬夫人大差不差,事還未確定他也不敢多說,生怕說多了傳出去就是自尋死路。

如此這般一番,馬如裕夫婦次日就去衙門和離了。

馬修禮親眼看著長媳帶著幾個孫子孫和嫁妝離開馬府,他的心才裝進了肚子裏。

馬如裕和離,周管家第一時間告訴了周夫人,等馬夫人再找人上門的時候,周夫人就鬆口了。

兩家的親事定在了二月初六。

若非本朝講究正月不能親,馬修禮恨不得過了正月十五便給自家庶長子辦喜事。

正月十五,滿朝文武休沐一日,合家團圓。

夜裏皇家會舉行燈會,並由永平帝或楚承奕親自上城北天樓,帶著文武百和百姓一起祭祀天神。

輔國公於守忠也在這一日回京。

他去執行清繳私兵的差事本就是機,所以也就沒有得勝歸來,搬師回朝的那般風

隻自己帶著一隊親信低調的先回了趟輔國公府,換洗過後就宮去與永平帝回稟這趟差事的況。

永平帝早已收到輔國公傳回的信,上天樓祭祀天神的事便給楚承奕夫婦,他自己則專程在安仁宮等著輔國公。

“皇上,那批私兵共計四萬八千六百一十二人,其中有一萬五千三百人為荊州難民,餘下的人來曆也都查清楚了。

而且果真與您所猜測的那般,並非全是我盛安國人。”

Advertisement

這事在信中說不清楚,於守忠當著永平帝的麵說到此事時,也是麵凝重。

若非要查清那些人的來曆,他也不至於清繳個四五萬人的私兵就用了這般久的時間。

“哦?並非盛安國人,那他們的份呢?可有查清?”

永平帝聽了這話,也擰著眉頭,這一點那書中倒是並未提到。

“回皇上的話,共有三百赤靈國人,其中有一百人是暗衛,餘下二百人都是細作。”

於守忠將查出來的驚人結果如實告知永平帝。

一百人的暗衛,明麵上可是比東宮的暗衛人數都多。

至於細作,長興大陸五國沒有哪國不養細作。

盛安國為防他國覬覦,同樣也會派細作潛周邊四國打探消息。

輒二百名細作,怎麽說也是大手筆。

想想那支私兵是皇後養的,於守忠就腦門冒汗。

若讓皇後得逞,不用想也知曉,盛安國即將麵臨何種境地。

“可確定沒有網之魚?”

永平帝一聽這個人數,心中也是倒吸一口涼氣。

難怪那書中皇後事那般順利,原來除了自己被迷以外,竟還有這許多人手助

“臣反複篩查了三次,四萬八千六百一十二人,一個不。為防,除了這三百人臣已帶回城郊關押外,餘下的人都還困在山中。

荊州難民一萬五千三百人份全部確認清楚。

無辜百姓八千五百六十五人因是被哄騙進山,他們上並未帶有戶籍紙,此事還需他們的戶籍所在地進行核實。

Advertisement

餘下的兩萬餘人均為山匪和無戶籍的流民,那些山匪是拿了大量好,甘願當私兵以圖混一口飽飯。”

於守忠雖是輔國公,卻也不敢自作主張。

這四萬多人,若按寧可錯殺也不放過的原則,山匪和無戶籍的流民怕是都難逃一死。

敢當私兵,本就沒有活路。

他沒有斬殺他們,無非是念在他們是盛安百姓,他的刀隻殺來犯者。

但若有朝一日,他們真的向盛安百姓舉刀,那他也不會手

“荊州難民悉數遣返吧,至於那些沒有戶籍紙的百姓,暫按流民置,分若幹批發配去礦上做苦力,待核實份後再由他們的家人來領回去。

至於那些所謂的土匪,你帶去涼州練,若有戰事便讓他們衝在最前麵,敢當山匪搶劫商戶百姓,那就要有為百姓擋刀的準備。

流民便不用朕多說,發配至邊遠苦寒之地,終不得回鄉就是了。”

永平帝略一沉思,便將這四萬多人悉數安排了去

他本就不是嗜殺之人,更何況這些都是盛安國的子民。

按律置,再嚴加看守,這般分散開來,即便有網之魚也難翻出水花。

況且,他相信於守忠的能力。

一個戍邊老將,那雙眼睛說不定比他還毒。

“臣領命,臣這就出城去將此事辦妥,那三百人......”

於守忠是個雷厲風行的子,有事是一點都不會拖拉的。

Advertisement

領了皇命,他自是要立馬去執行。

“那三百人,朕這就派人與你出城接。”

永平帝對本朝百姓仁慈,但對外邦意圖不軌者可不會手下留

那些人到了他的龍衛手中,還不得死命挖消息,挖不出來便讓他們生不如死。

“是。”

於守忠行禮告退之後,便一刻不停的又召集親信出宮去了。

他這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番折騰,把崔氏都整不會了。

“若梅,你說你父親這是......”

於錦鳴是朝臣,自是要去城北參與祭祀天神,崔氏就帶著一眾眷和孩子在府中團圓。

見於守忠回府隻跟打了個照麵就出府了,然後又讓人來走了親信,這就讓有些上頭了。

這麽一個大活人,那老頭子就不能跟待一聲嗎?

這也太不把當回事了吧?

“母親,父親向來謹慎,他不說的事,便是不能說,這也是護著您和兒媳孫兒呢。”

蘇若梅一看就知道自家婆婆生氣了,再不哄哄,估計臉上都要掛不住了。

誰讓那個公公回府晃了一下又走了呢?連句話都沒說就走了,換作是也得生氣。

“哼,我可不是想知道他有何事,我隻是嫌他事多,沒事回府來打個照麵是何意?他不知道今日是元宵節嗎?”

崔氏有兒媳哄,也不好真生氣,隻發了兩句牢便罷了。

但心中卻還是有些不快。

明明是‘病’了,老頭子才回京的,可陪了沒幾日竟又忙的連個人影都見不著。

早知如此,還不如讓他留在邊關算了。

那樣還知道他在何,是否危險。

“祖母,元宵節便是要團圓的意思嗎?”

羽見自己祖母不高興,便湊上來與說話。

這個問題他其實聽夫子講過,但為何明明是團圓的日子,他和姝兒妹妹卻不能團圓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