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長公主病入膏肓后 第151頁

《長公主病入膏肓后》 第151頁

皇帝沒想到向來板正的人會說出這樣一句話,本已準備前往太廟去的步子頓住,“梅大人悔了嗎?”

悔?梅長生睫羽,眼底狂涌的黑一瞬被他定住,出一抹溫文的微笑,“臣不悔。”

皇帝這才滿意地點頭,反剪雙手道:“是啊,朕記得,卿家為傅時,教朕對弈曾說過一句話,此生如棋,落子不悔。朕一直記到如今。你說,做下之事無論是對是錯,人悔了,便會自憐,自憐,便會自艾,以至于錯了過去,又誤了將來。所以要知錯而無悔。

“朕,因銘此言,親政后過手的每道政諭,做出的每個決定,都在心里告誡自己要確保他日無悔,故而反復思慮,不敢有一刻懈怠。”

梅長生聽出皇帝話中之意,斂道,“陛下青冰之資,宸聰圣明,臣惶恐。”

“這些老頭子話朕聽得夠多了,不差你的。”皇帝“噯”了聲,擺擺手,“朕當時年,卻永遠記得卿家說出這番話時的神俊采。天下快意事,本就得可憐,若連祖皇盛贊的骨骾良臣也人心反復,輕談一悔字,未免太無趣了些。”

梅長生目,這番話明為敘舊談心,何嘗沒有敲打的意思。

Advertisement

江瑾那些話,多多,到底還是留在了陛下心里。皇帝用他,要用個安心。

昔日被晉明帝牽在手里親自送到他面前,命他好生教輔的小皇孫,已經長為了宸思與馭皆備的大晉天子。

梅長生面如常,頷首稱是。

是,不悔,他曾在心里苛責自己萬遍,卻發現不能抵償過的苦痛,他從顛白山下山那日曾決心放手,只默然守,可一見到那粒朱砂,此心又約束不住。

既然如此,他要定

的九叔,能讓安心地哭,的小淮兒,能讓放縱地笑——梅長生過往是孽,便許個將來。

就各憑本事。

“陛下。”梅長生忽然下拜,“臣有一事請奏。”

皇帝有些意外,“何事?”

“陛下年前,曾有意在江南施行改稻為桑之策,臣一向留意,臨安元氏與蘇州甄氏皆累三代家學,可謂清貴,陛下若有意,可堪扶持此二氏,幫助當地農政衙完百姓由耕到桑的過渡。”

皇帝眼皮子一跳。

大晉的江北有五姓世家,太原王,清河崔,隴右李,滎奚,范陸,五門閥互為制衡。

而江左梅家,一家獨大。

Advertisement

江南世族皆以書香傳家,所以南學自來優于北學,而江南政之富,又是天下聞名。

先前有梅長生這位梅氏嫡長孫仕,梅家為避鋒芒,朝中更無姓梅者,可見是對其寄予了厚。如今他真要登閣了,皇帝可允他主考科舉做個半朝座師,卻未必能容許梅長生做整個南學的楷模。

前者是天子之臣,后者卻是閥閱之主。

中央集權在歷朝歷代都是帝王手中最大的權柄,不愿假手他人。

梅鶴庭的這個建議,相當于提拔江南兩姓與江左第一氏的梅家抗衡,有種一心為公的斷腕魄力。

削梅,皇帝是約有過這個念頭的,但如何這個盤錯節的龐大世族,他也知道深淺,得和梅鶴庭有商有量著來。

梅鶴庭主上言,這在皇帝的意料之外,他是避嫌表忠也好,以退為進也罷,宣長賜都不能當真順階下,執他的手去砍他的,用人不是這麼個用法。

皇帝背在后的手掌,年輕的臉上閃過一猶豫,“唔”了聲道,“你的意思朕知道了,此事不急,容后再說吧。”

梅長生角微不可察的輕,“臣遵旨。”

Advertisement

木魚聲停,尾森森的僧房之外,和尚盤膝趺坐在連廊的竹排橋上,“備茶罷,待客至。”

尉遲聽后,知道這個時候找上門的不會有別人,沉問,“尊師,可要準備些人手?”

法染漫淡側眸,“上次給我惹的紕還不夠算的?”

尉遲一聽這話立刻萎靡了下去,同時神中又潛藏著一抹惱恨,是他自作主張大意了,以為不打擾尊師便能將那個楊延壽理干凈,不料被那后生小子算計!

“尊師,我派出的人一個都未回來,扣在姓梅的手里,萬一……”

“阿彌陀佛。”法染閉目,“等天黑吧。”

天未黑,卻先下了一場雨。暮被沉墜的霖霖秋雨拽大地,天迅速四合昏。

雨夜里護國寺的沙彌晚課也停歇一日,各自回僧舍溫習舊經。毗盧閣后的竹屋,燃起了一盞油燈,法染著一襲水田袈裟,親自攬袖分了兩杯茶,那門外的腳步聲也到了。

冒雨而來的人上黑風披與夜融為一,持傘骨的手指冷白如月,步上竹排廊橋,收傘,垂控墨褶油紙傘面上的雨水,以傘頂抵開木扉。

兜帽下一雙藏斂的眸子禪房。

法染湛藍的雙瞳抬起,隨和做家常語:“阿彌陀佛,檀越來了。”

“深夜拜訪,冒昧。”梅長生薄噙著一點涼薄的笑,踩著黑靴踏進門檻,“不知當稱閣下一聲九皇子呢,還是胡族通古部落的圣子呢?”

第62章 僧

法染聞聽梅長生的話,如如不,捻珠的作亦未停,“檀越何出此言?”

梅長生在長案的對面盤膝席坐,“晉穆十八年,匈奴聯合闕氏攻打東胡,東胡王將部落圣瑰麗黛,連同八百匹牛馬獻祭給匈奴王,以求平息戰。令慈胡貴妃,便是通古圣,途中與婢調換份逃離,從燕州邊境了中原。”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