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潛讓司馬懿再將經過講一遍。
司馬懿緩緩的,將他從探知了許褚和曹軍向之後,判斷和準備,執行和結果,敘述了一遍。;
沒有修飾,沒有藉口,沒有推。
只是原原本本的敘述,也不迴避他自己的錯。
斐潛一直聽著,沒有在半途當中打斷司馬懿,等司馬懿都說完了之後,才沉了片刻,沒有評價,而是問道:『仲達,分兵之道,重於何?』
司馬懿思索了片刻之後,便是說道:『分合之勢,變化樞機也。分兵者,如茂盛之木,枝分而本固;猶江河之流,雖散而源深。』
『分兵之用,可制敵也。敵強則分之,以弱其勢;敵弱則合之,以殲其眾。』
『分兵之變,可應策也。不可固居一隅,使敵莫測我之虛實,而我則能因敵而制勝也。』
『屬下淺見,還請主公指點。』
斐潛點了點頭,『說得不錯。不過,我問的是「道」,而不是「」!』;
司馬懿一愣,便是拱手而拜,『請主公賜教。』
斐潛緩緩的說道,『分兵,以安國也。國之大,兵不可集,自以分兵而鎮之。故分兵之道,為戰而非戰也,以養培兵將,兵不在多,而在,將不在勇,而在謀。分而求合,戰而不戰,方為之道也。』
『故,仲達,汝分兵而進,可求合否?可合道否?』
司馬懿額頭見汗,『屬下……有愧……』
斐潛看著司馬懿。這傢伙有能力,但是也有問題。他會要求別人配合他,但是他不太懂的配合別人。簡單來說,就是屬於喜歡搶鏡的傢伙,時時刻刻都想要為主角,不願意為配角。
斐潛轉頭,看著天邊的晚霞變幻。
每一天的晚霞,都不一樣,每一個人,格也是不同。
司馬懿顯然還需要打磨一下,不太適合放出去單獨作為統帥了……;
就像是斐潛說的那樣,他分兵並不是完全為了戰爭,也有在分兵的過程當中考察這些人能力的意圖,那一些人適合作為一方鎮守,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只能適合呆在中央樞紐位置作為輔助,不能出任地方主。
斐潛之前以為司馬懿可以說是在守山學宮長,又有青龍寺洗鍊,應該會和歷史上有些不同,但是沒想到司馬懿的學識和觀念,可能有些變化,但是格麼……
『此事暫且不說了,關注眼下吧!』
斐潛擺擺手,示意司馬懿跟上。
二人下了山崗,帶著護衛回到了營地中軍大帳之。
斐潛到了地圖之前,指著曹軍中條山營地的地圖說道,『來,仲達,若要攻伐此,當如何定策?』
斐潛指的位置,就在中條山北面的道口。
這中條山北道口,地中條山的北端,曹軍在這裡布置了層層的防系,扼守山道的出口。一旦驃騎軍奪取了這個北道口,就可以比較快速的通過兵卒抵達中條山南面。而對於曹軍來說,只要這條通道還在曹軍的手裡,那麼不管是守還是戰,都會比較的從容一些。;
『主公,曹軍必然在此道布置陷阱!』司馬懿指著北道口說道,『之前屬下進擊,曹軍就試圖將我等引道中!』
斐潛點頭,『此乃曹軍謀也。』
『謀?』司馬懿很快反應過來,點頭說道,『主公所言甚是!確實是謀!』
這個謀很簡單,就擺在明面上,司馬懿只不過一時沒想到,但是被斐潛這麼一點,也就明白了。
沿著中條山道,曹軍把防線布置得很開,分布了十餘里,以各個營盤的兵力占據了整個道路,山間的隘口,利用山川的地勢布置陷阱,進行防守。
這是守點不守線,連點而線的辦法,看著稀鬆平常,其實十分難以突破。
後世在中條山當中也出現了類似防守要道的方法,攔阻了侵略者相當長的時間,要不是後來發生了些難以理解的變故……
『中條山,就是曹孟德留下的一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