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392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392頁

說起來,母子倆回到故土之后,本來還準備多留幾日,畢竟往后回去的機會是真的不多了。

但沒想,他們回去后就沒有一天清靜日子——不論是縣城里的沈家,還是水云村的故居,都了后世那種網紅打卡景點,來拜訪的、結的、沾喜氣的絡繹不絕。

而且就還是前頭那樣,都是沾親帶故的,應酬起來輕不得重不得的。

甚至知縣和本地鄉紳都先后拋出了橄欖枝,邀請穆二胖過去赴宴。

本是回鄉休假的,沒想到比前頭讀書應考時還累人,穆二胖又眼可見得瘦了一些,臉上僅剩的一點嬰兒都瘦沒了。

而鄭氏往常雖老說等著穆二胖的福,但其實那會子沒想著立刻跟他們上京來的——畢竟穆二胖告訴了京城不事,還說他現在領了個七品職。

七品放永寧縣,那是跟知縣平起平坐的大,但放京城,想也知道并不算什麼,且得熬呢。

而且老話都說窮翰林窮翰林的,他們眼下跟著穆二胖去京城生活,怕是要把他那點微薄的俸祿掏干。

但沈翠和穆二胖雖然疲于應酬,卻并不提前離鄉,就都是打定主意要把他們接到邊孝敬。

Advertisement

眼看著再耗下去,他們母子倆都要瘦形了,鄭氏這才松了口,喊上沈老爺子跟他二人一并上京。

而差不多時候,穆云川完了賑災的差事,風程仆仆地從外頭趕回了京城。

第210章 番外一

沈翠他們比穆云川先回來的,而勞不語又比他們還提前一步——

他跟凌青明又不是真的親近,回去一趟,在青竹書院住了幾日,欣賞夠了凌青明的臭臉。

又不想應酬那些慕名而來的陌生人。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他掛心著翠微的新學生,怕萬一人家提前來了,結果發現書院里空無一人呢?

所以他派人給沈翠送了個口信之后,就提前離開永寧縣,回到了京城。

結果嘛,當然是沈翠他們都回來了,那新學生還沒影兒呢。

回來后,沈翠先安頓沈家二老。

一進的院子,讓二老住在東廂,穆二胖跟勞不語住西廂,則還是住在跟堂屋相連的正屋里。

鄭氏和沈老爺子子骨還朗著,中間換走水路,他倆都沒有暈船。

因此到了京城后,他們看著比沈翠還神不,安置好行李后,鄭氏就讓穆二胖領著沈老爺子出去認路,往后買菜這種活計就由老爺子來負責。

Advertisement

則找到抹布墩布的東西,立刻打水開始收拾起來。

發白的沈翠有心想幫忙,讓周氏給趕了出去,讓找地方自己歇著去。

鄭氏先從主屋開始打掃,沈翠就被迫出了來,一出來就看到了勞不語。

勞不語也很有眼力見兒,知道沈翠不習慣坐船,回來后肯定得好好歇息,所以也沒說什麼,只是心里的想法已經表現在了臉上,一臉的怨念。

沈翠又好笑又無奈,忙道:“新學生真的快來了,我真不是誆夫子的。而且我事先跟您說好,他可能不太服管束,也并非三年五載可以教導好的,您清凈日子也就這幾天了,往后說不定還會懷念現在呢……”

勞不語說怎麼會?

“山長知道我秉承的是同弘樂老山長一樣——有教無類的想法。學生頑劣一些,才更需要我們當師長的指引他啊!早一日來翠微,我才好早一日因材施教。”說著勞不語是真的著急起來,說不,“那我還得去改改教學計劃。”

…………

再說穆云川那邊,他比沈翠他們晚了幾日回京,回到小宅子里簡單洗漱了一番,隨便對付了一口吃食,便進宮述職去了。

這趟差事他自然是辦的極為出的,不止完了使命,還徹查當地員貪污賄的事項。

Advertisement

更好笑的是,被他上折子彈劾的幾個員還被蒙在鼓里,寫上來的折子里對他還都是褒獎之詞。

述職結束,穆云川親自提上了證據,熙和帝問他該如何理這些員?

穆云川卻并不多言,只說自己從前都在翰林院待著,第一次辦實差,于場上只是初出茅廬的新人,一切自然還聽熙和帝的吩咐。

熙和帝對他只做自己分事的表現十分滿意,當著他的面把那些證據收起,到了奏折最底層。

其實穆云川也猜到熙和帝會忍不發,一來是那員貪腐的況并不算太嚴重,水至清則無魚,熙和帝時學的就是帝王心,這上頭肯定比他想的清楚。二來麼,則是熙和帝繼位才數年,只算是才在朝中站穩了腳,邊得力的新人不多,得用的還都是前朝老臣,這些老臣子在朝中時間久矣,牽一發而,眼下實在不是冒然手的時候。

說完了公事,君臣二人自然還得說些旁的。

熙和帝先關切了穆云川幾句,說他一路辛苦,看著都瘦了云云,又笑著提起道:“卿的弟弟今年會試、殿試表演都不俗,怎麼前頭不跟朕提一提?若不是在殿試中,朕看他長得跟你有幾分相像,怕是這會子還不知道呢。”

自來天家無小事,而臣子于天家,則無大事。

熙和帝既然特特提起,便已經恩寵了,穆云川不卑不道:“沈老大人尚且讓后輩姓埋名參考,臣微末出,本就提供不了什麼助力。再者,舍弟同樣是憑借自己努力得來今日的一切,臣也不想他一輩子被冠上臣之親弟這樣的稱號。”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