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405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405頁

往后衛恕也不會再是穆云川的工人,那份和肯定不是只維持那麼幾年。

沈翠按捺住心頭的唏噓之,笑道:“這是好事兒啊!婚期定下了嗎?”

衛恕面發紅地回答還沒定呢,“眼下只是兩家大人先通了個氣兒,最近才開始走三書六禮。若真是定下來了,節禮里頭就也該送上喜帖了。”

沈翠點頭,又聽衛恕問:“中秋那天我和小奚還過來,不知道山長這邊方不方便……”

沈翠早就說過他們畢業了也隨時能回來的,不用提前打招呼、下帖子的,沒得顯得生分。

像今天他們兄弟倆來送節禮,就是直接過來的。

眼下衛恕特地問了,沈翠也就明白過來,他應該是想帶著楚姑娘一道過來。

“方便,當然方便。到時候一起來,過節嘛,熱鬧些才好呢!”

第218章 番外三

答應了衛恕和衛奚之后,沈翠就開始辦中秋小宴了。

畢竟是人楚姑娘第一次上門,加上又是學生們畢業后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沈翠就和鄭氏商量著來。

穆一胖和梅若初下值的時候,們已經擬好了。

第一次看到家里這麼正式的辦宴席,穆一胖拿過菜單看了看說:“有葷有素,有熱菜有冷盤,連飯后甜點都有。娘和姥真是用心了。”

Advertisement

“你姥雖間罷了。”

后頭鄭氏就不知道扯什麼話題了,是真沒有跟這麼文靜的姑娘打道的經驗。

而沈翠上一次招待的小姑娘,還是嫁給崔斐的孫若薇。孫若薇格比楚鐘靈外向多了,且那時候還有崔五娘從中介紹,挑起話頭來帶著們一道聊。

這次沒有崔五娘這樣的‘中人’了,沈翠想著不然去把衛恕喊過來?總不好冷場,讓人家小姑娘不自在。

反正他們就要定親,在大人面前共一室也不算什麼失禮的事兒,楚家都肯讓楚鐘靈跟著衛恕出門做客了,就是也不介意這些的。

就在沈翠準備行的時候,楚鐘靈主說起道:“其實我請衛大哥帶我來,一則是對翠微好奇,一則,是有個不之請。”

左右往后都不是外人了,沈翠讓盡管說來。

楚鐘靈是有些不大好意思地袖子,開口道:“是這樣的,我家有位外嫁的姑母,想創辦學。”

一邊說,楚鐘靈一邊小心打量沈翠的神,見沒有不贊同的,才繼續道:“如今學的就只有我們自家親戚的幾個孩兒,招不到旁人。”

“是招生方面遇到問題了啊。”沈翠點頭道,“這方面我可能也幫不上忙,因你也知道,我們翠微也基淺,前后攏共才收了七個學生。而近來詢問學事宜的,也都是男子……”

Advertisement

“不,您誤會了。”楚鐘靈輕聲細氣、不徐不疾地解釋道:“招生的事宜是該我們自己心的事兒。我姑母的意思是請您過去做客,指點一下。”

沈翠這就明白了,現在也算有點薄名了,就像后世一些教學機構剛開辦的時候,會請比較有名的講師去當客座教授,提高知名度一樣,楚鐘靈的那位姑母也是這個想法。

一般的書院未必愿意過去,但如果是學的話,便不會想推了。

而且又是楚鐘靈特地上門開口邀請的,更是不想拒絕,只是猶豫道:“阿恕應該跟你說了,我在教學上頭并不手,日常是負責整個書院的管理和后勤工作。”

楚鐘靈聽這話,便知道是愿意的,點頭道:“我都知道。不瞞您說,我姑母也不準備親自教學,是另外聘請了先生的。所以您的那些經驗,對我們來說十分寶貴。再者我姑母也說,學里頭的學生真正要學的,也不是四書五經那些,而是一份自立自強的神。”

這話沈翠很難不贊同,還真對楚鐘靈的姑母好奇起來,便開始和商量時間。

在午間小宴開始之前,沈翠就已經和約好九月秋高氣爽的時候,去姑母創辦的學里當‘客座講師’。

Advertisement

午宴結束之后,衛恕就送楚鐘靈回家了,沈傲霜也回家去了——沈家家大業大,這種節日他這嫡孫也要擔負不事務。到也不需要了,但當新鮮的茶飲來喝卻很不錯。

正說著話,衛恕過來了,他手里提著楚家送的節禮——兩大包新鮮水靈的果子,一邊用手肘撐開擋蚊蟲的紗簾一邊問:“什麼好茶,讓我們小奚這麼贊不絕口的?山長可也得給我沏一盞,不好厚此薄彼的。”

“早就都給你們備著呢。”沈翠一邊回答,一邊往衛恕后瞧。

一個十六七歲的、俏生生的姑娘跟著衛恕進了來。

稱不上多麼絕,面容只算娟秀,著打扮上也普通——穿藕琵琶衿上裳,下配一條素的長京城民風又開放,指不定他哪天就遇上自己心宜的姑娘了。”沈翠笑著看自家兒子一眼,“又不是人人都像咱一胖似的不開竅,這才是真讓人費心呢。”

“娘也不是一次說我不開竅了,我哪兒就不開竅了?”穆一胖不太服氣地小聲爭辯。

沈翠挑眉問是嗎?然后接著說:“前兒個阿恕小奚他們來送中秋禮,我聽他們說了才知道,恩榮宴之后你們收到了不帖子……”

穆一胖說是啊,“我去赴過好幾場宴,不都跟娘說過嗎?”

沈翠扶額,“是說了,但你沒說人家家里有適齡未婚的孩。”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