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穿書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418頁

《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418頁

第226章 番外三

梅若初上的新袍子當然不是他自己準備的,而是徐姑娘給的。

他近來都按著前頭約定好的那般,下了值之后就去徐記解那天書似的賬冊。

旁人看來本不可能解開的東西,他自有辦法。

前頭經過他自己私下的‘復盤’,已經從那些圈圈畫畫中大概分出了幾種不同的筆跡。

說筆跡其實也有些偏頗,因為小圓本不會寫字,但沒過訓練的孩子,握筆的姿勢千奇百怪。

不同的握筆姿勢也就造了不同的著力點,他就是從這麼點細微之觀察出來的。

后頭他讓小圓那些孩子們跟往常一樣,在徐姑娘忙的騰不開手的時候仍舊幫忙記賬。

等觀察了幾日之后,他就能把筆跡和人給對應上了。

對上的同時,他也觀察出了每個人畫符號的習慣,比如小圓就特別喜歡畫圈,的一個圈就是一文錢。

其中的過程說來簡單,但因為不想打徐記本來的運作模式和日常經營,所以花費了不時間。

等得出結果后,他就開始整理賬冊了。

徐姑娘給了他三年的賬冊,但其實只要看今年的就——畢竟前頭按著最高檔的商稅,只可能多,不會。而多的部分,總不可能讓衙門退還。

Advertisement

所以只算今年的賬就好。

因為已經知道了‘翻譯’天書的方法,所以后頭把賬冊翻譯通用的文字,再加以計算,對梅若初而言就特別簡單了。

只用了幾日工夫,他就新做了一本賬冊給徐姑娘。

“前二年的賬冊我雖沒重做,但也看過了。每年冬之后,年關之前,店鋪的生意都會比平時還好一些。徐娘子也會做比平時多一倍的糕點來賣,所以總掙得銀錢大概在這個數。”

一間鋪子能掙多錢,那絕對是商業機了,所以梅若初并不宣之于口,而是用手指蘸取茶水,在桌上寫了。

等徐姑娘看過,他又用隨意地用袖子給抹除了。

“所以您家并不用按著最高檔位稅。”

徐姑娘初時請他,既是相信自己看人的本事,也是眼瞅著就要到年,病急投醫。

沒想到還真讓給撞上了梅若初。

徐姑娘平時并不怎麼笑,畢竟是一個子支撐門戶,臉上笑容多了,有些個心不正的,就會起別的想頭。

但懸在心頭三年一塊大石落地,呼出一口長氣的同時,如釋重負地笑了起來。

梅若初連忙錯開眼,又道:“往后這賬冊……”

Advertisement

徐姑娘快人快語接口:“等過完年,我準備給小圓們排個班,讓他們流去楚山長辦的學里頭上課。也不求們裝多墨水,但總歸能認得幾個字,不至于在這賬冊上勾勾畫畫的。”

梅若初微微容,稱贊道:“徐娘子大義。”

在徐記做了這麼些天的工,梅若初對小圓這些孩子的了解深了一層。

這些孩子大多都是沒有父母,或者是被偏心眼的父母了草標準備賣的。

徐姑娘收養了們,還給開了工錢,雖也不多,但絕對稱的上是良心了。

如今聽說還要送小圓們去上學,則更證明把這些非親非故的孩子們都當了自家姊妹。

因為難免想到了照拂自己多年的沈翠,所以梅若初最后又語氣和緩地道:“工錢方面,您看著給就行了。”

其實按著他的意思,他本是想不收銀錢的,權當是幫小圓們這樣的孩子了。畢竟曾經的他也是人照拂,才走到如今。

但這段時間觀察下來,梅若初發現徐姑娘圓卻不市儈,骨子里朗著,并不肯欠旁人的。

所以才這般說。

但沒想到說完之后,徐姑娘臉上的笑意卻在一點點減退。

Advertisement

自然不是反悔想賴掉工錢,而是工錢結清,也就意味著梅若初往后不用再過來了。

愣了半晌后,徐姑娘又勉強笑道:“是,工錢是該結了。不過我發現剛我說的不對,小圓們何必舍近求遠去學呢?先生還是每日照常過來,教們識文斷字……”

梅若初推辭道:“近來我事務纏,所以……”

也不是梅若初自恃狀元郎的份,不想教這些個孩子。

其實他還愿意到徐記來的,這兒滿是市井的煙火氣,熱鬧卻不吵鬧。

有時候他在屋里弄賬冊,過窗欞看著小圓們嬉嬉笑笑、玩玩鬧鬧在院子里玩鬧,徐姑娘刻意板著臉拿著搟面杖從灶房里出來‘嚇唬’們,就會想起從前書院里的好時

但如今他和穆二胖、沈傲霜幾人在翰林院也算站住了腳,熙和帝已經開始傳他宮講書了。

給皇帝講書,那準備工夫肯定得做足,幾人不敢怠慢毫。

而且昨日熙和帝突然問了沈傲霜關于水利的問題,沈傲霜自覺答的不算好,立刻傳信告知了翠微的其他人,很有可能過幾日熙和帝再傳召他們的時候,還會拿這個問題問他們。

這種切實的民生問題,想答的好真的太難了。

所以他后頭都得準備那些。

徐姑娘沒想到他一口回絕了,又說:“我沒想到你今日就能完工,錢箱里都是碎銀錁子和銅錢,等明日兌好了給你。”

對于從前在街頭擺攤的梅若初而言,碎銀錁子和銅錢什麼的做工錢完全不是問題,但看徐姑娘一副不方便的模樣,他也就沒再強人所難,說得空了再過來取。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