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嫻還是搖頭,苦惱道:“他只說他母親也姓齊,他拼了一口氣活下來就是為了找回自己的父親,等他認了父親,就可以好好報答我們了。”
連份都藏藏不敢明說的人只有兩種。
一是份低,不值一提,怕齊家兄妹當做沒有價值的廢人丟棄不管,所以故弄玄虛。
二就是份高貴,怕被人挾恩求報,所以瞞不說。
淺言深是忌,不過羅紈之還喜歡格開朗的齊嫻,忍不住提醒道:“在不知道對方份前,還是謹慎一些為好。”
齊嫻重重點頭,咧笑道:“我三兄也是這麽說的,放心吧,我心裏有數的!”
臨時用破布搭出的帳篷裏躺著高燒不退的皇甫倓,他雖歷經坎坷,但即便在北胡也沒有住過這麽破爛的地方,只是重傷和高燒讓他無法彈,更沒有選擇。
渾渾噩噩之間,他好像又看見一張倒掛在胡床邊的臉,漉漉的發沾在的臉頰,人如在巨浪裏,目被晃得恍惚,就像離水的魚一張一合。
他剛想跑近,那張臉就猙獰如狂。
“我是為了你!我是為了你!我是為了你……”
腥苦的湯藥灌進裏,他恢複了點力氣,把碗推開,側猛咳了起來,五髒六腑都好像挪了位置,疼得他不由蜷起來。
“哎呀,你們怎麽喂的,他上的傷還沒好,別燒退了傷口又崩開了,讓我來吧!”
皇甫倓慢慢平複紊的呼吸,睜開眼,小郎已經端著木碗大大方方坐在他的邊,端起碗殷切地把湯藥吹了吹,又看著他,“阿郎,趁熱喝吧,這樣你的病才會快快好起來。”
皇甫倓不抗拒喝藥,他只是微皺眉,“哪裏來的藥。”
齊嫻把遇到羅家車隊的事都跟他說了,慶幸道:“幸好阿郎命好,正好遇到了羅娘子家的車隊經過,說起來我的命也是羅娘子救的,要不是給了我三兄錢買藥,我早就死了說不定。”
齊嫻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吵得像是十只麻雀,但是皇甫倓不會阻止,因為只有才會笨到隨便這麽多信息。
“我也覺得自己命好呢,這才遇到了你。”喝完藥,他慢慢躺了下去,但是睜開的眼睛還看著齊嫻。
齊嫻臉都紅了,把他上的被子扯了又扯,小聲道:“那你快快好起來,我還要陪你去找親人呢!”
皇甫倓笑著沒有回話。
外邊流匪開始收拾,齊赫特意過來找羅紈之。
“羅娘子久等了,很快就可以繼續趕路了。”
羅紈之點點頭,關心了一句,“病人怎麽樣了?”
“有這些藥大概會好一些。”齊赫估著那人的傷勢,其實這點藥遠遠不夠,難免會留下一些後癥。
羅紈之想到自己藏起的半份藥,心裏有過一時猶豫,不過斷沒有一點餘地也不給自己留的道理,要是沒有們給的藥,這個人興許早就沒有命了。
羅紈之換了話題:“齊郎君是在為“謝九郎”做事嗎?”
本以為這兩人是一夥的,但是從齊嫻那裏打聽出來的仿佛又不是這樣一回事。
齊赫正道:“謝九郎幫了我不忙,我很激他,但是我們不是在為他做事,而是為了我們自己。”
“那就好。”羅紈之含笑,別有意味道:“郎君高義薄雲,千萬不要被人當刀使了。”
齊赫心中一暖,聽出羅紈之是要他提防人,是在關心他。
“放心吧郎,我會小心的。”他咧一笑,“將來郎有事,盡可來找我!”
他遞給了羅紈之一袋子五銖錢。
/
居琴園,鳥啼婉轉。
“齊嬪留給皇甫倓的老人大多都死在都堰,齊赫的人馬那段時間正好盤踞在附近,皇甫倓多半是在他哪裏,郎君可要去接他?”
“不急,再等等。”
蒼懷言又止。
“你是怕不等我們接到他,他就會死在半途?”
謝昀向窗外,手指在琴弦隨意撥弄著沉悶的低音。
“他吃的苦還不夠多,對北胡的恨還不夠深,我就是要他百死一生,千難萬險,當然,其中若他就此死了,說明此人非是天命所歸,我也不必強求。”
他隨口一句話,就決定了這位“尊貴”的皇子還要苦苦掙紮好長一段時間。
蒼懷不會置喙,他只用堅信無論郎君做什麽決定都是對的,因為在大事上面,他還從未看走眼過,要不然謝玨也不會寧可舍棄自己的親子也要大力培養為侄子的他,為謝家下一任族長。
“九郎到哪了?”
蒼懷低頭:“安城。”
謝昀回過眼,“羅紈之也去的安城,知道九郎在哪?”
這話蒼懷沒法回答。
“像什麽話。”謝昀嗤笑了聲,也不知道在說誰。
不過也無需蒼懷回應,因為謝昀已做了決定。
“我們先去安城。”
/
安城在豫州與揚州之間,富庶而太平。
齊赫把羅家人送到城外十裏後就離開,楊老夫人一進城,就被手帕的宋家老夫人派孫子管事親切地迎進府。
楊老夫人和好友久別重逢,羅二郎也跟著宋五郎去品賞字畫,羅紈之被帶去宋家郎們的院子。
宋家郎們平素和羅家郎沒有聯系,更何況羅紈之還是個長得漂亮又出低微的庶,只是礙于禮貌才請到花廳坐下,隨便和敷衍幾句。
羅紈之知道們不歡迎自己,也不想自討沒趣,就道想獨自出去逛逛。
聽到不用陪著招待,宋家郎立刻熱心許多,七八舌不一會就羅列出好些安城有趣的地方。
“……秋籟居面山鄰水,是名士雅客最喜的去之一,羅娘子若有閑,可以一看。”
羅紈之都記下了,一一謝過宋家姐妹,笑著出門去。
到安城三日,羅紈之每日都要出去。
秋籟居就是最常去的地方之一,這裏果然是名人雅士最常聚的茶樓,偶爾還有抱著琵琶的藝伎隔著竹簾演奏一曲《春江花月夜》,婉安寧的曲調讓人忘卻邊境的戰火紛爭,沉溺在水鄉的溫祥和中。
也難怪世族們一心往南遷,誰不富饒的太平日子。
羅紈之常常獨來,雖帶著幕籬但也十分惹眼,但是好在他們也只敢拿眼睛多瞧幾眼,上來挑事的很。
秋籟居可以說是安城最安全的地方之一,這裏隨便一張就能人無容之地,這也是當下流行“品藻”的關系,評判人的才智風度,定奪其高低貴劣,將來朝為依據的除了家世之外便是這些名口裏吐出來的鑒言。
往往名士的一句話就決定了這人後半生是青雲直上還是躲藏。
羅紈之經過三天的觀察,已經初步看準一位鶴發老人是安城最德高重的名士,他姓陶,人稱其為陶公。
他每日都來秋籟居,有時獨來,有時跟著兩三個好友,每次都會向琵琶點三首曲子。
今日琵琶有事沒來,陶公朝堂倌抱怨有茶無樂,了無樂趣,不飲也罷,堂倌好言好語勸他留下,就怕他不高興以後都不來了,秋籟居了他這個活招牌。
羅紈之來了個堂倌吩咐了幾句話,不多會,秋籟居的竹簾後就響起了琵琶聲。
鬧著要走的陶公聽見後嘀咕了聲:“這不是有嘛!”滿面紅地又坐下了。
羅紈之彈得同樣是《春江花月夜》,不過彈的與琵琶彈的清麗婉約還不同,的曲調憂愁悵然,就像是多了位盛裝的郎曼舞在江邊月下,花枝弄清影、月影照孤人,有一種說不出口的惆悵。
陶公閉目聽完一曲後睜開雙眼。
曲融,人至極,非是名手難有這樣的造詣,心下好奇還要再點,堂倌歉意地告訴他,那位不是坐堂的琵琶伎,而是位客一時技。
陶公由此更加好奇,非要見。
若是年輕的郎君此舉多為輕佻,但是陶公畢竟是個古稀老人,有名聲在野,反而是一種中人、舉止豁達的表現。
羅紈之被帶到陶公面前,盈盈一拜:“小見過陶公。”
郎雖然帶著幕籬,但是聽聲音就知道很年輕,也難怪有這樣的水平卻沒有聞名遐邇。
“郎的琵琶聲裏有,好像是在為人訴苦,是否?”
“陶公真乃我的知音。”羅紈之笑語清脆。
陶公捋著t花白的胡須哈哈哈大笑,“老夫平生結過不小友,還是第一個見到如此直白的,你是特意來找我訴苦的?”
羅紈之坐下後搖了搖頭道:“陶公博覽古今、見多識廣,小是來求教的。”
“哦?有何求教?”
羅紈之把香梅的事加以自己別有目的潤,變了一個原本救命之恩以相許,但門第之差,慘遭拆散後獨自養孩子長大的悲慘故事。
“以陶公之才,那郎君算不算得負心人?”郎關心也正常,但拿這樣的事來問名士就略顯得“獨辟蹊徑”。
陶公愕然片刻,又狐疑地瞇起眼:“我怎麽聽著這故事有點耳。”
他又搖頭想了想,“對了,是這個香梅的人很耳……”
香梅這樣的名字并不見,但是它有名就有名在與謝九郎有過一點關系。
“這事我暫時回答不了你,我得先去問問。”陶公擰起眉頭,作勢要起就走。
羅紈之心裏雀躍,跟著問道:“陶公要問的人,可是建康來的?”
陶公手扶桌子,瞪大眼睛,驚駭出聲:“你這事說的還真是謝九郎啊?”
話剛口,陶公就嗷嗷了起來,指著羅紈之道:“你這郎,我算是看出來了,你編排了這麽一個故事就是為了打聽謝九郎的下落是不是!”
羅紈之被他的反應嚇了一跳,看見老頭子吹胡子瞪眼的樣子像是氣得不輕,趕站了起來,“陶公……”
“你這郎!狡獪!刁潑!”
羅紈之徹底懵了。
陶公氣哼哼揮著大袖子離去。
羅紈之察覺四周的目不約而同都落在了自己上,頓時芒刺在背,好在一直帶著幕籬,也幸好不是常年居于安城的郎,無人知曉的份。
陶公氣走後,也不敢再待。
在秋籟居“得罪”了陶公,羅紈之第二日就沒再出門。
但是壞事傳千裏,宋家人都在議論昨日陶公遇到了一個刁潑狡獪的郎,惹得他大失風度,就不知道是何許人。
羅紈之低頭喝茶,盼無人記起每天出門的事,再聯想到頭上。
如此又挨過一日,宋家門房送給羅紈之一張帖子,有人請出門一敘。
羅紈之心頭怦怦直跳。
在安城不認識什麽人,除了陶公之外便只可能是謝九郎來找“秋後算賬”。
打開帖子,裏面一行飄逸灑的墨字,只寫了一句話:申時秋籟居,盼郎解。
果然是謝九郎。
除了他本人之外,還有誰會這麽在意這則不著邊的故事。
裏面真真假假謝九郎自己都搞不明白,所以才會過去問話。
有宋家郎幫忙,羅紈之每次出去,羅二郎還當是被宋家人領著出去玩,從不過問,這一次羅紈之特意換了個款式不一樣的幕籬,以免惹人眼。
但是火眼金睛的堂倌還是一眼把認出來,殷勤地請上到二樓,幽靜偏僻的雅間。
雅間外一左一右立著兩個冷面的護衛,莫名有點悉的覺。
還沒細想,羅紈之已經進門。
“就是這郎!”陶公像是個上當騙的小孩,氣鼓鼓地指著在告狀。
不過羅紈之目僅僅落在他上片刻就挪開了,因為他對面還坐著一位年輕的郎君,隔著紗幕看不清眉眼廓,但依稀也能看出他姿容甚。
“陶公莫急。”郎君聲音裏帶著笑,清潤溫,像是哄著孩子一樣,陶公氣哼哼地閉了。
羅紈之上前先向陶公告罪。
這世道真是得罪什麽人都不要得罪這些古怪的名士,遠看一個個像是端莊大度的世外高人,近看全是些讓人哭笑不得的頑。
曜王每天都想著討好媳婦。新婚,宗政墨曜是想趕走自己媳婦的,但是看到她兇巴巴的跟他談條件的時候,他的想法是:有意思,他改變主意了。婚後,宗政墨曜發現自己媳婦不光有意思,還是人人稀罕的毒醫雙絕的空間傳人。然後,宗政墨曜急了,每天變著法子的受傷中毒求安慰。
施落一睜眼,就發現自己被退了三次婚,又嫁給曾經名滿京都的小王爺衛琮曦。隻是,如今的衛小王爺似乎混的慘了點,身份冇了,腿廢了,人也憔悴了,還一臉陰鷙的盯著她,要弄死她。施落重振精神,決定賺錢養家,賺錢養夫,賺錢養娃。衛小王爺一臉傲骨,不屑:“老子堂堂小王爺,要你養?”多年後,傲骨的衛小王爺諂媚一笑:“娘子,你養家,你養我,我主外,我主內,娘子主我。”
家敗落之後,項家老爹成了人人喊打的奸佞,項宜帶著幼年的弟妹無依無靠、度日艱難。 她尋來舊日與世家大族譚氏的宗子、譚廷的婚約,親自登了譚家的門。 此事一出,無人不嘲諷項家女為了算計、攀附譚家,連臉面都不要了。 連弟弟妹妹都勸她算了,就算嫁進了譚家,...
她是以一擋千的傭兵王妃,敵人聞之喪膽,對手避如蛇蝎,拼死一戰只為所獲芳心的男子奪得天下;他是縱橫天下的絕世王者,戰場之上無不聽其威名,浴血奮戰,只因敵國傷了心愛之人,可最終奪得天下之時,身旁之人卻已不是當初的那個人……
陸蘭宜重生了,懷著滿腔的恨意,回到了她病亡的前一日。 她毫不猶豫抓住時機給她未來要做大學士的夫君制造了點障礙, 然后安心地等死。隔天到了,她沒有死。 …… 她沒有什麼別的指望,便繼續一心做她夫君青云路的絆腳石。 沒想到,報復途中出了點岔子,有一天,她與那位據說一心修道性情孤高的沂王有了牽扯,引來滿城謠傳。 之后,沂王救她性命,助她和離,更要納她為夫人,為此請下圣旨。 蘭宜不相信有這樣的天降好運,上位者的反常必有圖謀,后來,事實證明了她沒錯,只不過,這反常也一直持續了下去。 從夫人到王妃到皇后,新帝低沉問她:“陸蘭宜,你這顆心當真是鐵石做的嗎?” 蘭宜悠悠想,倒也不是,她就是懶得表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