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相敬如冰 第46章 第 46 章 他送來的人 定更得太子……

《相敬如冰》 第46章 第 46 章 他送來的人 定更得太子……

第46章 第 46 章 他送來的人 定更得太子……

裴蕓的聲兒婉聽, 若涓涓流水,直淌進李長曄心裏,尤是在聽得那聲“夫君”後, 李長曄眸霎時溫下來。

這是裴氏第一次這般他。

不同于人人可稱呼的“殿下”, 世上唯有一人能喚他夫君。

而李長曄, 很是喜歡這般獨一無二。

一旁的張鋮至打量著這突然出現的子,婦人打扮,二十上下的模樣,可卻生得目若懸珠, 蛾眉皓齒, 令人不由得雙眸一亮。

好一個妍姿豔質的人。

“大人, 這位是……”張鋮至試探著問道。

李長曄:“是我的夫人。”

夫人?

張鋮至稍一蹙眉,昨夜他的確聽說有一了太子住的宅院, 竟是一夜都未曾出來。

想就是面前這位了。

可太子稱呼其為“夫人”……

他思索片刻,旋即出恍然大悟的神

這世上真能被稱為太子夫人的只有遠在京城那位, 可這小夫人亦是夫人。

張鋮至在心下冷哼一聲。

也不知是周遭哪個想趁機攀附的特意送來的, 倒是教他快了一步。

張鋮至又悄然瞥了裴蕓一眼,心嘆原太子不是不喜, 只是先頭他送去的模樣生得不夠好罷了。

也是,這京城中什麽模樣的沒有, 就他尋的那幾個,在這樾州倒還勉強稱得上有幾分姿,可卻實難得了太子的眼。

不過, 張鋮至倒也不急。

這太子收了一個,就不怕他不收第二個。

他也就是遲些,但他送去的那個,想必才最能討得太子歡心。

“案子一事, 去後院說吧。”

裴蕓本也只是隨口一問,不想太子竟真打算告知于

頷首,跟在太子後頭,去了他所住院落的西廂房。

Advertisement

坐在太子側,聽他將案的來龍去脈捋了一遍。

李長曄不僅僅是複述,複述的同時亦同樣在思考,看看自己可有

不過言罷,他悄然看了裴蕓一眼。

其實他也有些小小的心思,便是希裴氏知曉,他確實在認真查案,而非丟下和孩子們,跑外頭游山玩水來了。

裴蕓自然沒察覺太子所想,因也不在意,秀眉微蹙,只覺這樁案子很是蹊蹺。

可對裴蕓來說,更蹊蹺的是,這般失蹤近百人的大案,緣何前世幾乎不曾聽到什麽風聲,似乎也并不知曉最後究竟是怎麽結案的。

裴蕓了解太子,若此事沒個結果,他斷斷不會回到京城。

難不朝廷刻意瞞下了此案?

可為何要瞞。

還是說是因著接而來的疫疾才使得無人再關注這一樁事兒呢。

“此案,太子妃怎麽看?”

裴蕓苦思冥想之際,就聽得太子驀然問道。

有些詫異,因得從來不置喙朝堂之事,就算是這般案件,也斷不是能管的。

原以為太子會反一個婦人手此事,不想竟會主問詢于

既得太子問了,裴蕓便也坦坦道出心中想法,“臣妾覺得,若那些人真的有意抓捕鐵匠,那目的不言而喻,是為鍛鐵之用。可鹽鐵營,尋常人要那麽多鐵匠做什麽,再思及那些失蹤的青壯男子,便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有人私挖鐵礦,鍛制鐵。”

裴蕓兀自說著,偶一擡首,便見太子定定看著自己,眸中含笑,滿是贊許。

雖他不言,可裴蕓明白,自己所想當是和他不謀而合。

不過……

裴蕓垂眸,生出幾分愁緒。

想來太子也想到了,那些人挖礦鍛鐵若只是用來販賣倒還好些,怕的是恐并非如此……

Advertisement

接下來的十幾日,不斷地有衙役太子院落來稟。

裴蕓常借著替太子送湯的機會,進門去聽,幸得太子也不會趕,有時甚至會將留在西廂,任坐在一角的小榻上翻看閑書。

故而他們說的話,裴蕓都能聽見。

果如太子所料,除卻先頭已有鐵匠失蹤的三縣,另有兩縣有鐵匠失蹤,其中一個鐵匠因得本就不是當地人,又無親無故,故而無人報案。

而另一個失蹤的鐵匠,聽聞是個酒蒙子,一氣力用來打妻子和孩子,他的妻兒苦不堪言,不得他消失,自是不會向府報案。

除此之外,漳牯縣還有一人,雖未失蹤,但衙門盤查時,他說亦是在大半月前,他在回家的路上險些被人劫走,但因著漳牯縣衙知曉近日不太平,已然提醒過縣中百姓,故而那鐵匠當日帶了防的匕首,狠狠捅向其中一賊人,這才得以

又因著心有餘悸,之後一段時日就再不敢出門。

如此,若沒有的,那那些人抓走和試圖抓走的鐵匠便足有七人。

太子神凝重,命張鋮至再派人手調查近幾月可有什麽來路不明的鐵在市面上流通。

然直到十月二十前後,仍什麽都未查到,可鐵頗有份量,并非輕易就能運出城的。

若這些不是用來賣,那……恐怕就是他們猜想的那樣。

裴蕓曉得,太子弄得這般大張旗鼓,是有些震懾賊人的意思,至太子抵達樾州後,再未出現那般莫名其妙的失蹤案。

可,此事的壞便是,恐那些賊人狗急跳牆,傷害那些失蹤之人的命。

故而太子心急如焚,打確認那些人在刻意抓捕鐵匠後,裴蕓便幾乎見不著他,猜想太子當在嘗試帶人進山,可樾州周遭群山環繞,哪是那麽好尋的。

Advertisement

及至十月底,裴蕓心下愈發不安,來樾州是為了看看是否能解決疫疾之事,可而今莫說疫疾了,就是這失蹤案本幫不上任何忙。

擁有前世記憶又如何,終究是太高看自己了。

裴蕓心下煩悶,便喚書硯替換了裳,又戴上幕籬,出門氣。

才自後宅側門而出,裴蕓就見一挑貨郎自眼前而過,那人形健壯高挑,或是和平素那些被挑貨擔子彎了肩背的貨郎不同,令裴蕓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

然當投去這一眼時,那人亦擡首看來,自寬大的鬥笠下出大半張臉來。

裴蕓驟然定在原地,雖得刻意抹黑了些,但這張臉識得。

前世最後四年,朝堂上突然出現了一位年輕僚,初為五品大理寺正,但幾年卻一路擢升,與太子配合,大刀闊斧實行改革。

雖得罪了京城不門閥士族,王侯權貴,但他似乎依然不畏死,一往無前。

裴蕓不會錯認,前世常在東宮見到此人,每回他都會立在面前,恭恭敬敬地施禮,喚“太子妃”。

那時他已是太子手上最鋒利的刃。

可杜珩舟怎會出現在這裏呢,還是一副奇奇怪怪的貨郎打扮。

裴蕓對這位年輕的杜大人不甚了解,印象最深之事,當是自盡的那一年,書墨為了哄高興,也學了書硯的樣子,打聽各種趣聞說予聽。

其中就有這位杜大人的,說是有人在京郊隆恩寺遇到了這位杜大人,甚至看見他在寺中供奉了一個無名牌位,在前頭放置了一枝紫薇花。

他們都說,那許是杜大人不能宣之于口的心上人。

不過這只是題外話了,與此事無關,裴蕓約記得,杜珩舟是在那場疫疾過後,才開始在京城場上展鋒芒。

雖得幾年前,這位杜大人高中榜眼,就曾在翰林院任職,但似乎是因為子太強,得罪權貴被貶出京。

但裴蕓不知,杜珩舟是被貶到了樾州。

那其後他在太子面前得臉,再被調回京,是否與此次案件有關呢。

是否有關,裴蕓不知,但認定,杜珩舟喬裝來此,定有所目的。

未坐上馬車,而是轉頭看向書硯道:“那貨郎的擔上像是有不有趣的小玩意兒,你且將他來。”

書硯當即喚了一聲,沖那貨郎招了招手,貨郎快步行至裴蕓跟前,躬問:“夫人看看,可有什麽中意的,這些都是小的自各進來的貨,皆是最好的,最時興的……”

書硯跟著裴蕓那麽多年,早已習得了幾分眼力,這東西對尋常百姓來說確實不差,可家娘娘居于東宮,吃的用的都是頂好的,這些個便多有些難以眼了。

“夫人。”書硯也不好隨意貶低,只委婉道,”我瞧著裏頭似是沒您用得上的。”

裴蕓一雙纖白的荑在那些琳瑯滿目的貨品上劃過,卻是笑:“我倒不覺得,反覺有意思得,裏頭還有好些沒見過的小玩意兒呢,這可都是京城沒有的,待隨殿……三爺回去後,可都見不著了。”

聽得裴蕓那聲不小心吐出的“殿”字,貨郎眸倏然一亮,登時殷勤道:“夫人若對這些個不滿意,小人還有旁的貨,可供您挑選。”

裴蕓將手落在一盒胭脂上,打開瞧了一眼,問道:“這胭脂,可有再淺淡雅致些的?”

“有,自然有。”貨郎道,“不如過兩日,小的便再登府,多拿幾樣供夫人您挑選?”

裴蕓頷首,卻又道:“兩日太久了,明日早可否?”

“可,自然可。”

裴蕓轉頭看向書硯,吩咐道:“那明日早,你領他進來吧。”

書硯雖一頭霧水,不知家娘娘放著那麽多好的胭脂不用,怎瞧上了這些,但還是應聲稱“是”。

是日早,裴蕓才起,就聽侍從來稟,道門外有個貨郎求見,裴蕓不想人來得這麽早,忙命書硯去將他領進來。

那貨郎仍是布麻,頭戴鬥笠,進來時,他暗暗打量著四下,然後至裴蕓跟前施了禮,拿出準備好的幾盒胭脂。

裴蕓隨意挑了一盒,抹在臉上,餘見那貨郎抿著,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角勾了勾,也不教他再絞盡腦費那個心思。

“三爺還在西廂吧?”裴蕓問道。

書硯答:“還在呢,三爺打前夜回來,便愁眉不展,這會兒似是在與兩位大人商議什麽。”

“去將三爺來,便說我有些要事。”

書硯應聲,往西廂去了。

那頭,李長曄正與陳鳴、岑仲兩位大理寺員,研討尋找山中礦脈一事,這半月來,他們已嘗試進山三回,可每回都是無功而返。

定不能再這般漫無目的。

李長曄劍眉蹙間,就見書硯敲門而,道夫人有事請他過去。

李長曄當即站起了,闊步而出。

裴氏來這樾州已然大半個月,可他一直忙于查案,始終無暇顧及裴氏,裴氏也安安靜靜,并不曾煩擾于他,突然讓他過去,那大抵是真有要之事。

裴蕓不想太子來得如此之快,且神略顯張,一想到接下來要說的話,倒讓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還是嫣然一笑,聲對著太子道:“夫君,妾新買了胭脂,您瞧瞧可好看?”

裴蕓本以為將百忙之中的太子請來,就為看妝容,太子定覺無理取鬧,怕不是要生怒,不想太子聞言微怔了一下,像是松懈下來,眉目溫,輕輕道了句“好看”。

恰在此時,那站在一旁的“貨郎”摘了鬥笠,驀然沖太子跪了下來。

“微臣漳牯縣縣尉杜珩舟,見過太子殿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