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蜀漢之莊稼漢 第1413章 土木狗的輝煌時刻

《蜀漢之莊稼漢》 第1413章 土木狗的輝煌時刻

;

  第1413章 土木狗的輝煌時刻

  早年護烏丸校尉田豫還在幽州時,與幽州刺史王雄勢如水火。

  田豫主張對胡人強,王雄主張對胡人懷

  最後曹叡選擇了王雄,不僅僅是因為兩人的份背景:

  田豫不過是降將,而且出低微,還曾追隨過劉備。

  但王雄就不一樣了,乃是曹丕親自提拔,又是山東大族出

  更重要的是,曹叡選擇王雄,不但可以減輕幽州邊塞的力,還可以調更多的人力力前往西邊,抵抗季漢。

  甚至隨著與胡人關係的緩和,還可以通過與草原易市,得到戰馬。

  只不過凡事有利,則必有弊。

  幽州邊塞多年的安寧,兼之與胡人往來易市頻繁,不但導致幽州軍備松馳,甚至連哨寨這些前沿警戒都逐漸荒廢。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前往🎨sto.🍒com;

  「鮑丘水其實也是連通幽州和塞外的馱道。幽州的商隊,經常走這條路,運送鹽鐵前去塞外易市。」

  「田豫離開幽州後,也有塞外的部族,驅趕牲畜走這條路,前去幽州賣。」

  「不過易市多是在秋日,現在是夏日,河水高漲,所以很會有人經過。」

  老祝巫指著鮑丘水向鎮東將軍解釋:

  「大人不要看這水邊現在只能並騎而走,待到了秋日水出水底,這裡甚至可以供大隊騎軍行走。」

  「小人年時,烏丸仍算強盛,就經常行此道南下,劫掠漢地。」

  說到這裡,他小心地看了一下將軍大人。

  鎮東將軍面容平靜,目落在鮑丘水水邊那條只能並騎而走的道路上,緩緩道:

  「能並騎而走就足夠了,但前提是不能被人發現。」;

Advertisement

  老祝巫連忙道:

  「現在草原上牲畜正是育長膘的時候,不會有部族在這個時候過來。」

  聽了老祝巫的話,鎮東將軍沒有說話,但目卻是看向南邊。

  「幽州那邊的商隊,一般會在什麼時候出塞?」

  「回大人,漢人的商隊出塞,多半也是和草原上的部族買賣牲畜皮草之類,基本也是在秋日。」

  那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讓人把裴秀上來,吩咐道:

  「從現在起,我們走過的路段,你不但要記下來,還要畫下山形地勢,知道了沒有?」

  裴秀點頭:

  「秀明白。」

  作為馮鬼王的弟子,別的可以不會,但算學和製圖必須要會。;

  傳聞這是馮某人出山以來,最先傳授的學問,乃是開門之學。

  裴秀本天賦極高,再加上又對地圖繪製有著濃厚無比的興趣,得拜馮鬼王門下,簡直就是如魚得水。

  這幾年大漢軍中的地圖繪製,多有參與。

  再歷練幾年,就要朝,正式參與大漢的輿圖測繪。

  輿圖屬於朝廷機要,越是的輿圖,機等級就越高。

  更別說軍用輿圖,普通人敢私藏,最低也是一個謀逆起步。

  現在的裴秀,本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前程問題。

  唯一的問題就是,能走到哪一步。

  能跟隨鎮東將軍出征立功,無疑會在自己的履歷上寫下濃重的一筆。

  ——;

  雖說夏日的鮑丘水水量暴漲,水邊的道路只容得上雙騎並行,但對於剛經過沼地和毒谷的大漢將士來說,這已經算得上是坦途了。

  若非需要擔心被人發現,甚至連斥候都不用派出去,只要跟著鮑丘水一路南下就行。

Advertisement

  七日後,鎮東將軍率七千兵悄無聲息地來到一個大灣,這不但是離漁古口最近,也是可供大軍藏的最後一個大灣。

  南邊不到二十里,就是漁古關。

  只要大軍一出現在灣口,就會立刻被漁古關的守兵發現。

  漁古關建在鮑丘水的西岸上,關城前地形狹小,最多能容得下千來人攻城。

  鮑丘水的東岸,切山而過,無法通行。

  關口兩邊,各有一山。

  如果說,關城是鐵鎖,那麼東西這兩山,就是兩扇鐵門。;

  三者一,構了牢固無比的幽州鎖鑰。

  只要關城有三五千守軍,再在東西兩山駐守一兩千人馬,就算是十數萬大軍,恐怕也難以寸進。

  當然,關城也不是沒有弱點。

  那就是等秋日鮑丘水水量下降,出足夠多的河床,如果關城守軍沒有及時把河床堵上,利用騎兵的優勢,拼著傷亡慘重,在河床上快速通過。

  然後再掉過頭來,前後夾擊,只要幽州沒能及時救援,足以攻下關口。

  只是這個弱點,對於鎮東將軍來說,等於沒有。

  因為不可能等到那個時候。

  而且也經不起這樣的傷亡。

  放下千里鏡,鎮東將軍看向手裡同樣拿著千里鏡的裴秀,問道:

  「如何?;

  裴秀心裡估算了一下,搖了搖頭,「難說,還需要回去測一下。」

  比劃了一下,又說道,「就算能,但賊軍恐怕也能移到西邊這個山上躲避……」

  「山上的你不用管,你只管那個關口就行。」

  鎮東將軍盯著裴秀,緩緩道:

  「我急召你隨軍前來這裡,就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讓你提出問題。」

Advertisement

  「不管你用什麼辦法,都必須要給我做此事,否則的話,你當知道後果。」

  也不知是天氣實在太熱,還是鎮東將軍給的力太大,裴秀下意識抹了一把汗:

  「學生明白。」

  然後再次舉起千里鏡,仔仔細細地觀察起來。

  鎮東將軍沒有打擾他,只是把目看向關城那一側的山峰。;

  想要順利通過這個關口,除了要拿下關城,至還需要拿下與關口相依的西岸這座山。

  至於東岸這個山,倒是沒有那麼重要。

  隔了一條鮑丘水,若是沒了關城和西岸這座山呼應,東岸這個山軍事價值大降。

  有威脅,但威脅不大。

  待裴秀觀察完畢,幾人又悄悄地撤下山去,一路上鎮東將軍都沒有打擾裴秀的思考,直到回到大軍駐紮的水灣,這才問道:

  「有什麼想法?」

  裴秀沉了一下,回答道:

  「不是沒有可能,關口外城離水面一丈左右,只要能把鮑丘水的水位抬高一丈,確實能漫到城牆。」

  他的目,落到前方奔騰不休的鮑丘水,若有所思道:

  「這些天我算過鮑丘水的水量,想要把水位抬高一丈,只需要蓄水兩天就夠了,最多不會超過三天。」;

  「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找到至方圓一里的蓄水,當然,這是最低的要求,最好是能達到一里半甚至兩里。」

  鎮東將軍指著大軍所在的水灣,問道:

  「這裡如何?看起來足夠大。」

  裴秀搖頭:

  「大是夠大,但位置不合適。」

  他指向下游的水流拐彎,「出口太大了,不好築壩,而且臨時築的堤壩不牢固,若是時間太長,有潰堤的危險。」

  「如果在那裡築壩,山腳下這邊可不夠高,還需要再加高。」

  一邊說著,一邊搖頭,「工程量太大了,我們人手不夠,真要在這裡工,極易被賊人發現,不妥,不妥!」

  鎮東將軍皺眉,選這裡紮營,一是為了蔽,二就是為了方便水攻關口。;

  這裡離關口不算遠,如果當真能蓄水功,很容易打賊人一個措手不及。

  沒想到卻是被裴秀一口否決了。

  「這已經是最合適的地方,這裡不合適的話,難道你還有別的選擇?」

  裴秀從懷裡拿出一個油布包,小心地打開,裡面是他這幾天畫下來的地圖。

  上面麻麻地畫著只他才看得懂的符號。

  「將軍請看,這裡。昨日我們剛經過那裡?」裴秀指了指地圖上的一個地方,大概是生怕鎮東將軍看不懂,然後又用筆特意圈出來:

  「這裡,就在鮑丘水旁邊,有一個潭水,乃是低洼之地,地勢極為險要,」

  (即後世黑龍潭)

  「將軍可還記不記得那個潭水?」

  鎮東將軍想了一下,一個地勢險要之浮在心頭,點了點頭:「有印象。」;

  「對!」裴秀略有興地說道,「那個地方足夠大,鮑丘水出口極為狹窄。」

  「只要把鮑丘水截流在這個潭裡,再堵上出口,待水滿後,最後開壩放水。」

  「在深潭蓄水,要比在這裡方便很多,非常節省人力,至比這裡要節省得多。」

  「壞就是,這裡離關口有四十來里,有點遠。」

  鎮東將軍一掌按到地圖上,當機立斷地說道:

  「四十里,不算太遠,正好合適!那就在此蓄水。」

  看向裴秀,問道:「需要多人力?」

  「這個,」裴秀用筆撓撓頭,「學生經過那裡時,只是大略看了一下,至於需要多人力,要築多高的壩,還得去那裡測量一下才知道。」

  「立刻出發!」;

  鎮東將軍一刻也沒有等,催促道。

  讓趙廣留守,自己親自帶隊重新回頭,前去尋找裴秀口中所說的潭水。

  二十來里路,輕裝而行,不過是一個多時辰。

  前番只顧著趕路,領軍匆匆路過,本沒有來得及細看。

  此時再回到潭水觀察,鎮東將軍第一個念頭就是:

  此當真是個設伏的好地方!

  潭水嵌在燕山主脈的褶皺深,形如巨獠牙咬出的豁口。

  兩座巖峰東西對峙,巖壁布滿縱向壑,像是天神用指甲生生犁出的戰壕。

  鮑丘水在此被山勢勒,原本三十丈寬的河道驟為五丈。

  河水過隘口時轟鳴如雷,騰起的水霧經年不散,在巖壁上凝青黑苔蘚,遠宛如巨龍褪下的舊鱗。;

  潭面終年浮著一層詭譎的墨綠,正午時,水面會泛起金綠錯的波,恰似龍睛開闔。

  巖中斜生出千年古柏,樹幹扭曲如痙攣的手指,樹冠卻齊刷刷向南傾斜——這是燕山特有的「旗樹」,常年塞外朔風摧折所致。

  淺灘堆積著上游衝下的骨,被浸灰白

  鎮東將軍一經裴秀提起,就能想起這裡,正是因為此的地勢太過獨特。

  就算是匆匆經過,也給留下了印象。

  「將軍你看!」

  裴秀舉目觀察四周,忽然指向某個地方。

  順著裴秀所指,但見潭口北側,地勢與周圍有些格格不,似是人工所為。

  待走近了,讓軍士把草清理乾淨,半截夯土堰壩出了真面目。;

  「將軍,原來早有前人曾在這裡築過堰壩!」

  站在已經塌廢的堰壩前,裴秀著仍算是牢固的夯土,在興之餘,不有些疑

  「沒錯,沒錯,這裡確實有人築過堰壩,但不知道什麼原因被毀了。但這看起來似乎不像是被水沖毀的……」

  鎮東將軍對這裡出現了堰壩蹟同樣是驚訝不已,看了看被毀之,面有瞭然之

  「這是被人所毀。」

  裴秀大吃一驚:

  「自古以來,治水乃是大功德,只聞興修水利,未聞毀水利者,誰人這般大膽?」

  「吾如何得知?」鎮東將軍有些不耐煩,「能在此築堰壩,必是幽州所為。你真想要知道,待打下幽州以後,自去查詢。」

  不過為了不打擊裴秀的積極還是難得地多解釋了一句:;

  「你都說了治水是大功德,幽州築了此壩,自然不會無故毀去,最有可能的是胡人南下劫掠,嫌堰壩礙事,故而毀去。」

  這麼個設伏的好地方,如果能利用好堰壩,數千人可敗數萬人。

  所以胡人毀了堰壩,倒也不算是說。

  (據後人所考,此為後漢漁太守張堪屯田時所築,後毀於鮮卑南下劫掠。)

  看到鎮東將軍略有不耐,裴秀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不敢再多言。

  繞了一圈觀察一番,回到堰壩殘存

  「前人既在這裡築壩,那吾等何須再多費心思?且還可以利用這半截堰壩,又可再省一番事。」

  言畢,當場拿出工,開始測量堰壩,軍中也有學院出來的學生,正好能給裴秀搭手幫忙。

  測量完畢,又是一陣張的計算。;

  待結果出來,已是到了夜裡。

  「將軍,有了這半截堰壩,原本需要三天築壩,現在只要兩天。」

  裴秀手裡拿著一張紙,遞到鎮東將軍面前,「再加上蓄水,最多只需要五天。」

  反正是臨時堰壩,不需要考慮太多的東西。

  只需要簡單計算一下工程量就差不多了。

  鎮東將軍掃了一眼紙面,只見上面寫滿了數字,還有一些一看就是阿郎師門獨有的公式。

  沒有手接過來,只是問道:

  「需要多人?」

  「大約築壩需要一千人,再多了不下,再加上伐木編簍裝沙石,還需要兩千人。」

  「一共三千?」

  「對。」;

  「六千人,分兩撥人馬,番進行,我要你以最快的速度,把這個堰壩築好。」

  至於剩下一千人,散出去監視可能出現的敵

  反正這裡離關口有近一天的路程,不用太過擔心會被關口的賊人發現。

  「記住,水蓄得越多越好!」

  「學生明白。」

  區區不過五丈的山口而已,六千人,綽綽有餘了。

  再加上學院出的將校幫忙。

  讓裴秀自信滿滿。

  土木工程這種活,他實在是太悉了。

  不但是他,很多學院出的學生,也很悉。

  先生說得對,土木學問,無論是治民還是軍中,都是大有用途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