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現代言情 又是一年橙香飄 第61章 奔赴遠方,追求夢想

《又是一年橙香飄》 第61章 奔赴遠方,追求夢想

“好。”

劉蓉梅掛斷電話,就朝農莊門口走去。農莊門口,劉俊芽拿著一個資料袋正在等

“走走?”劉蓉梅問道。

“行,剛吃過飯,散散步。”劉俊芽點頭。

兩人在村子里慢慢的散起步來。現在村子里不止主路鋪了水泥路,很多支路也都鋪了水泥路,四通八達,家家戶戶進出非常的方便。

“你拿什麼資料?”劉蓉梅順口問了一句。

“我自己整理的種植的資料,有文字和照片對應。”劉俊芽說道。

“俊芽,你真的要去參加那個科技扶貧項目?和張哥一起去甘孜?”劉蓉梅問道。

“對,我們要一起去,不過不是在那定居你別擔心。”劉俊芽說道。

“那就好,畢竟那邊條件太惡劣了,要發展起來,還需要好幾年吧。”劉蓉梅唏噓道,“而且這邊還有事需要你理的。農莊和公司的事,都離不開你。”

劉俊芽說道:“我不在的這段時間,要辛苦你了。”

劉蓉梅擺擺手,笑著說道:“哎呀,應該的,小事。你放心去忙吧,有劉杰和劉洪在,再說了,遇到我們解決不了,不還有你大伯在麼?他過的橋比我們走的路多,我們拿不準的事如果聯系不上你,我們知道去問他的。”

劉俊芽的大伯劉振國這兩年已經很參與公司管理的事了,鎮子上的店鋪給了兒一家,他準備回老家修個房子,在老家養老了。石橋村現在風景優,寧靜,人氣旺,在這里養老是非常好的選擇。

雖然不怎麼參與了,但是有時候公司遇到什麼事,也會和他商議,他也總能給出合理的建議。

------------------------------

劉振國知道劉俊芽要結婚的消息,高興得當晚就喝了二兩白酒,醉醺醺的躺在床上的時候,都還在嘟囔:“俊芽這孩子總算結婚了。”

Advertisement

劉俊霞也很高興,媽說道:“媽,俊芽要結婚,我要給一份厚禮。”

劉俊霞在心里一直對劉俊芽很是激。當年離婚鉆進死胡同,是俊芽把拽了出來。后來再婚,現在的丈夫雖然沉默寡言,但是對很是覺得自己的日子很幸福。

“好,是該準備一份厚禮的。”俊霞媽笑著說道。倒了杯熱水進屋,讓劉振國喝下后,坐在一邊,聽著劉振國一直嘟嘟囔囔的,心中也很是慨。

他們現在住的房子,是四層的小洋樓,是前些年修的。這幢漂亮的樓房在小鎮上非常顯眼。底樓是商鋪加庫房和廚房。二樓他們住,三樓是兒一家住,四樓暫時空著的。不止石橋村的村民們日子越過越好,他們一家子的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就說小汽車,他們家都有兩輛。劉振國開一輛,劉俊霞開一輛。小鎮上有幾戶人家達到了他們這個水平的?

而他們家這些年來這樣巨大的改變,都是因為俊芽。兒那年婚變能那麼快的走出來,也是因為俊芽。俊霞媽一想到這些,心中就對俊芽充滿了激。在心中計劃著,這次俊芽結婚,也要送一份厚禮。

對俊芽心生激的人真不是數,整個石橋村的人都在想著,等俊芽結婚要送一份厚禮。

興樂小學的胡校長已經決定,到時候就算劉俊芽不請他參加婚宴,他也是要去的。還要帶著一份厚禮去。教學樓已經在開始打地基了,胡校長每天都要去轉轉,除了呵斥孩子們離施工的地方遠些注意安全外,就是關注工程的進度了。新的教學樓不止有孩子們的教室,閱覽室,音樂室等等,還有教師們的辦公室。

Advertisement

所有的老師們也都能搬進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辦公了,再也不用全部在一個昏暗的小屋子里了。

劉俊芽和張輝一切都計劃好了,就等來年五月一號的時候舉辦婚禮了。

結果縣上的一則消息讓他們決定將婚期提前。

因為組建的科技扶貧項目會在四月底啟,也就是意味著四月份他們就要跟著去甘孜那邊了。據說這一次甘孜那邊還邀請了這邊農業大學的教授也一同前往。

于是,劉俊芽和張輝決定把婚期提前,兩人舉辦完婚禮后,就跟著去甘孜了。

劉俊芽和張輝舉辦婚禮這一天,很多人都來參加了。不止是石橋村的人和張輝家的親戚,還有不隔壁村子的也來了。胡校長帶著老師們也都來參加了。還有不公司的客戶也派人來參加婚禮給劉俊芽送禮來了。

村頭的廣場上擺滿了桌子。承接這個壩壩宴的廚子團隊都傻眼了,不是說好的三十桌人嗎?這都多出來一倍多不止了。這可如何是好?他趕去問劉振國。劉振國和劉振全以及三個姑姑一直在忙婚禮的事,俊芽在忙著待客,劉德興則是坐在高位上,笑呵呵的喝茶,煙,和眾人聊天。

劉德興今日臉上的笑容就沒有斷過。他心底的那塊大石頭啊,終于落下去了。俊芽這些年的辛苦和付出,他都看在眼里。他其實也一直很擔心,擔心自己去了,就又留下俊芽一個人了。沒有人陪著俊芽,沒有人照顧俊芽,他這個當爺爺的,怎麼放心的下?

而現在,有張輝照顧俊芽了,俊芽有陪著一生的人了,劉德興很欣也很放心。因為張輝的子真的很好,關鍵是他和俊芽有共同語言,有共同的夢想。

“劉大爺,你家俊芽下個月真的要去甘孜了啊?”旁邊一個村民問劉德興。

Advertisement

劉德興笑著回答:“是啊,下個月月初就要走了,估計要去兩個月。”

“去那麼久!你放心啊?”另外個村民有些擔憂的說道,“我聽我侄子說了,那邊雖然現在有所改善了,但是還是很落后,條件還是很差的。”

劉德興慢悠悠的說道:“對啊,那邊的條件很差。所以才會有很多像俊芽這樣的人想去改變那種條件嘛,以前我們石橋村也很差啊,現在大家都過得如何?”

劉德興反問了一句眾人。

“現在的日子,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是啊,現在的日子才好日子啊。以前在電視上看里面開車,我想的是,這輩子我能坐一下那種小汽車就很好了。但是當時其實也覺得不可能的。”

“結果你現在不但能坐,還能自己開,是不是?”另外個村民笑著說道。

“對啊,現在我想怎麼坐就怎麼坐,我還能自己開。”那個村民的臉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這些好日子,都是俊芽帶來的。”有人說道。

“誒,不能這麼說。不能把功勞都安在我頭上,這是因為黨的政策好,是政府的扶持,我們才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劉俊芽路過,聽到眾人在討論說起了停下腳步,笑著和眾人說道。

“對對,是黨的政策好,是政府對我們的扶持,但是也有我們俊芽的帶領,我們才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啊。”

“俊芽,快過來,你看看這個怎麼理?”劉蓉梅在那邊喊著劉俊芽。

劉俊芽應了一聲,走過去了。

今天的劉俊芽穿一剪裁得的紅新娘裝,彩照人。張穿黑的西裝,戴著一副金眼鏡,顯得人斯斯文文又格外有神。

兩人的婚禮,是石橋村三十多年來,最為隆重的一件事。

鞭炮聲不絕于耳,那都是客人們對兩位新人的祝福。夜晚時分,石橋村的夜空中不斷綻放著煙花,絢爛奪目,熱鬧非凡。

當劉俊芽和張輝要回到縣城房子的時候,劉德興送上車。老人在車門關上的瞬間,眼淚再也忍不住了。

盡管知道這只是短暫的別離,但是這一次的別離在老人的心中是不一樣的,他一直寶貝的孫,下半輩子,就要換一個人來照顧關心了。

劉德興的手著車窗,熱淚盈眶。劉俊芽也出手握住了劉德興的手。

“俊芽啊,你要過好日子啊,要過得越來越好啊。”劉德興沙啞著聲音說道。

“我會的,爺爺,我會的。”劉俊芽也是滿眼熱淚。

“爺爺放心,我會照顧好俊芽的。”張輝溫和的對劉德興做著保證。

“我信你,我信你的。”劉德興哽咽著點頭。

劉蓉梅,劉杰等人站在不遠看著這一幕。劉蓉梅笑著說道:“今天是個好日子啊。”

劉杰牽著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手里還著喜糖,正在努力把喜糖往他自己兜里揣。

“是啊,好日子。”劉杰也笑著說道。

說完后,眼角余就看到了沉默的站在一邊的劉洪。劉洪盯著劉俊芽和張輝坐的婚車,似在發呆。

劉杰從兒子手里搶過了一個喜糖,遞給了劉洪:“劉洪哥,吃糖吃糖。”

劉洪盯著劉杰手里的喜糖,角一,記憶回到了劉杰一直讓他喝茶的晚上。

劉杰兒子見自己的糖被自己爸搶了,嗷了一聲,就要鬧,劉洪急忙又把喜糖塞回了劉杰兒子手里:“不哭不哭,糖還給你。”

劉杰兒子立刻閉上了準備嚎的,把喜糖接過去,心滿意足的塞進了自己的兜里。

------------------------------

劉俊芽和張輝走的時候,教學樓還沒有完工。劉俊芽把這件事托付給大伯劉振國,讓他繼續跟進這件事。

“你去吧,放心我會理好的。我們在家等你回來。”劉振國說道。

劉俊芽點了點頭,和眾人一一道別后,和張輝一起踏上了前往甘孜的大車。

到了甘孜后,劉俊芽發現這里確實有了變化。通往外界的公路修好了,縣城之間的路也修的差不多了,村鎮之間的路還沒有開始修。但是已經很不容易了。

劉俊芽以前說的種植花椒的事,其實當地的干部也有人想到了。只是當年沒有辦法推廣。現在已經在開始慢慢推廣。

劉俊芽他們來到了理縣桃坪鎮的佳山村,這里的大山和石橋村的山是完全不一樣的。這里的大山如筆尖立,高聳云。接下來,就是討論這個村子適合種植什麼。

以前這個村子里種植的都是土豆和玉米,除去人工和種子,還要虧本。也就是說農門忙活了一整年,最后還是負債況。這次一起來的還有農業大學的林教授。

林教授是個五十多歲的人,聽過劉俊芽的事,也非常重視劉俊芽的意見。和劉俊芽一起討論這里適合種植什麼。

“山頂照好,我覺得可以種植蘋果。山腰種植李子,山腳,我就還沒想好適合種植什麼了。”劉俊芽說著自己的看法。

林教授笑了起來,點了點頭,道:“不錯,我們就是這麼計劃的。據這里的度和照,山頂最適合種植的就是蘋果。山腰種植李子,山腳下我們打算種植一種大櫻桃樹。”

劉俊芽一聽,眼睛發亮,問道:“是從省農科院引進的那個大櫻桃嗎?”

是知道那個水果的,也想過在石橋村種植,但是石橋村的水土,氣候卻并不適合種植那種大櫻桃。大櫻桃營養價值高,甜度高,價格也不低。當時確定石橋村無法種植這種大櫻桃,還憾了很久。

“對,就是你說的那個。”林教授笑著回答。

劉俊芽有些激,若是大櫻桃在這里種植功,意味著什麼,比誰都清楚。

------------------------------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

甘孜這個地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誰也沒有想到,劉俊芽后來參加了公考,和張輝一起,來到了甘孜,扎甘孜,為了這里眾多扶貧干部中的一員。

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建設這里,改變這里。因為現在的早已明白,小家,大家,都是家。能用自己的所學來改變家鄉,就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