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45章 生死一起
太興十年二月初。
經過一段時間的急施工,丹江口的軍寨已經初規模。
不管是水寨還是陸寨,寨牆夯土已經層層迭迭的壘起了兩人多高。
夯土層上麻麻的都是圓圓的夯窩,只要老天爺不下雨,再加上青磚和粘土,那麼妥妥的就是一個小城池的架構了……
可惜,起風了。
隨著暖風漸起,天上一朵朵的雲也漸漸的匯集了起來。
太不見了蹤跡,似乎連空氣都有一些潤的覺。
在丹江口軍寨負責督工的軍校,急上報,表示可能來不及鋪設青磚了……
不管是天氣變化,還是順牛金陣亡,對於曹仁來說,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請訪問ⓈⓉⓄ55.ⒸⓄⓂ獲取最快的章節更新;
曹仁也來不及理蔡瑁的事,只能是快馬加鞭的趕往丹江口軍寨。
蔡瑁人還沒來,就已經散布得滿城風雨,就像是眼前的這天,也是雲布。
在這樣的況下,曹仁也不好做什麼,只能是先顧著眼前吧!
原本春季就不適合用來修築什麼軍寨,夏秋會比較適合一些,等到冬天土壤一上凍,鋪設了青磚之後也就不怕來年春天的雨水了。
可問題是,曹仁沒那麼多的時間。
大批被抓來的民夫壯丁,還在抓時間施工。有用圓木和索,牽拖條石上山的,也有在寨牆上修治垛口的,還有有在擺開大鍋熬糯米和灰漿混合,用來給石頭勾粘合的……
還有的,則是將死人裝上車,運往山谷當中傾倒的……
南鄉的百姓,用骨生命造就了這個軍寨,而曹仁視若不見,他心中只有眼前的這一場戰事。;
丹江口的防,將決定了整個荊州北部的安危!
雖然說還有襄和樊城這兄弟城池可以作為荊州北部最後的據點,但那也是最後的一條防線了。如果丹江口無法利用荊州水軍的優勢擊敗來敵,那麼僅憑襄和樊城能扛得住敵人的進攻麼?
曹仁沒有多把握。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在雨水來臨之前,儘快的完善軍寨的建設,歸結底,就是搶時間!
曹仁策馬衝上山坡時,正看見一隊民夫像螞蟻般拖拽著條石。圓木在的山道上發出不堪重負的吱呀聲,麻繩突然崩斷的瞬間,五六百斤的條石轟然滾落,將三名躲閃不及的民夫碾模糊的一團。
『混帳!』曹仁看見眼前的慘狀,忍不住大罵道,『條石沉重,難道不懂得多用幾道麻繩麼?!壞了條石,還怎麼修寨?!』;
還沒有掌握用火藥開鑿石頭技的曹軍,想要獲取條石並不容易。
最早的時候,是採用巖石熱脹冷的特,先用火燒石頭,然後潑水使之驟冷,加劇巖石崩裂,然後重複如此,獲得崩落的石塊,但是這種巖石崩裂帶有很大的隨機,可能燒半天之後,就崩一小塊,本無法大規模的製作生產。
隨後研究出了利用巖石的自然裂隙,先用薄刃石片或木沿裂隙楔,然後通過槓桿原理將巖石撬開的方法,但是同樣的,這種技到限制太大,要是找不到什麼隙,抑或是找到的隙撬不起多石頭來,也是麻爪。
後來又有人發明了投擊法,就是利用基巖的原生稜角部位作為臺面,用大石塊猛力投擊,從基巖稜角邊沿擊下石片石塊,但是這種辦法只能獲取小而零碎的石料,想要獲得大塊的,規整的條石,只有在鐵技出現了之後……;
所以一個文明想要搞石頭,首先就要有搞石頭的技和工,若什麼都沒有就能開條石,那還說個錘子?
現如今曹軍所用的條石,就是使用鐵鑽和斧錘在石頭上鑿出一條淺,然後在一定間隔打鐵楔子,通過橫豎兩排鐵楔子將石頭裂長條狀的石坯。最後使用鐵鑽對石坯進行修鑿,使其為較為規則的長方。這玩意可費事了,不管是打下來,還是運輸,都是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好不容易運到了丹江口水寨,卻壞了,頓時就讓曹仁覺得心中不爽起來。
至於被條石死的民夫勞役麼,那算是什麼?
『加快修建速度!點起火把!日夜不休!』曹仁才下馬,便是不停的發出號令,『軍寨不能完工,誰也落不得好!加快速度!多派人熬煮米漿,將所有青磚條石都用上去!』
如果是在秋冬,那麼木樁抹上泥灰,多還能頂一頂,可是眼見著雨水就要下來,木樁木柵欄就算是釘得再,都攔不住雨水的侵襲!;
好不容易夯打的土層,若是被水一浸泡,豈不是之前所有的功夫都白費了?
必須搶時間!
曹仁站在軍寨高,四探看,手下的護衛部曲,像是手一樣的綿延展開來,又像是皮鞭一樣四打,頓時就將丹江口軍寨這裡的修建速度再提快了三分!
……
……
王三跪在冰涼的夯土上,膝蓋陷在夯土裡,碎石子硌得他的骨頭都疼。
他的手摳進夯窩裡,忽然到了一節手指頭。
一節不知道什麼時候掉在這裡的手指頭……
王三撿起那手指,忽然覺得這手指頭很眼。
這截蜷曲的指節上,有一道明顯的疤痕。
這是李二郎的手指!;
當年山上打獵,是李二郎在危險的時候拉了他一把,然後留下了這道疤痕!
『李二郎,你的手指頭……』
王三在自己混沌且紊的記憶裡面尋找著,然後才猛然想起,李二郎已經死了……
帶著傷疤的手指,跌落下來。
昨日那條石滾落時,李二推了他一把,自己卻像秋收時被石磙碾過的粟穗,骨頭和夯土永遠凝在一起。
李二郎救了他兩次……
可是,王三卻連給李二郎收都幫不到。
大塊的被拖走了,小塊的零碎就沒人管,也沒時間管了,就這樣被砸進了夯土裡面。
條石滾落之後的死亡瞬間,李二頸側青筋暴起的模樣還烙在眼底,此刻那曾替他擋過死神的手指,正以扭曲的姿勢卡在黃土之中,似乎向王三在訴說著什麼,示意著什麼……;
『夯七層!然後要灌漿了!作快,再快一點!』
監軍的嗓門在十丈外炸響。
王三看著新倒的黃土瀑布般傾瀉而下,慌忙手去撈那截指頭,卻本抓不到。
黃土搶先一步,吞噬了那節斷指。
在黃土翻滾之中,李二郎的斷指像是溺水者在水面出的手,忽起忽落。
王三連續抓了幾下,都沒能抓住,只是抓了一把的浮土。
『狗攮的耍!』
監軍看見,王三沒在幹活,便是幾步搶了過來,短落在了王三的脊樑上,發出空的悶響,舊傷迭著新傷結痂。
王三撲倒在地,然後又是挨了一腳。
『幹什麼?!裝死呢?!快填土!』監軍大罵著,『再不好好幹活,老子打死你!』;
疼痛刺激得王三哆嗦了一下,然後就機械地爬起來,木然的揮木杵,看著新倒的黃土漸漸蓋住那截青灰的指頭,就像是蓋住了王三自己的軀和靈魂。
天越發的沉下來。
耳邊傳來了曹軍兵卒的吼聲。
不知道為什麼,或許是為了忽略上的苦痛,使得王三忽然想起了之前到了他家鄉村莊的一個苦行僧說的話,詞語什麼的,王三忘記了,只是記得大概的意思是人是有三生的,而今生的苦,便是前生造的孽。
那苦行僧唱著什麼歌來著?
哦,想起來了。
『今生馱著前世的罪骨,來世接著馱今生的孽……』
牛馬啊!
人在迴里,都是背的牛馬。
;
所有的百姓,都是牛馬……
牛頭,馬面。
王三著山谷方向升起的群食腐的烏,忽然懂了苦行僧說的話……
到死的時候,就有牛頭馬面來迎牛馬。
每一層夯土裡都嵌未瞑的亡魂,把丹江水照黃泉。
那軍寨上空飄的大漢紅黑的旌旗,在暮之中,呈現出像是風乾肺片的,骯髒,赭紅。
木杵越來越沉,王三的指甲滲出。
王三不知道他前生是造了什麼孽,今生才做如此的牛馬。
那麼李二郎呢?他又是造了什麼孽?
風卷著山谷那頭漂來的臭,撲到了王三的臉上,熏得他睜不開眼。
對了,還有那山谷之中的……;
都造孽了?
所有人……
哦,除了那些高高在上的貴人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前生造孽的?
……
……
年過花甲的陳婆子,哆嗦著,將襁褓系在背上,三歲孫得連哭鬧的力氣都沒了。
佝僂著腰往土灶膛添柴,鍋里翻滾的灰漿咕嘟作響。
雖然這把年齡了,依舊要幹活,否則連餵孩子的米漿水都沒有。
這一輩子,幾歲就開始幹活,連自己都記不住了。
留在陳婆子記憶裡面的,就是干不完的活。
年的時候,有人說年不吃苦,年老了就要吃苦。
信了,所以年輕的時候就很拼命,很吃苦。;
一直拼到了現在,依舊在吃苦。
不吃苦不行啊……
昨日有個老婦人因為又累又,在煮灰漿的時候一不留神栽倒在了鍋里,被灰漿燙爛了臉。
監軍大發雷霆,說是浪費了半鍋漿,便將那老婦直接扔進丹水裡餵了魚。
人這一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
就是為了吃苦?
這苦,吃了一輩子。
老頭子走得早,好不容易將孩子拉扯大,原本以為孩子大了,該輕鬆了,結果還要娶親。四村八鄉的,都要給彩禮,又是掙扎著,和孩子一起白天黑夜的勞作,最後勉強給孩子湊齊了彩禮娶了媳婦,原本以為該鬆口氣了,結果孫子孫來了。
兒子兒媳婦都要勞作,也沒空帶孩子,可不得自己這把老骨頭再頂一頂?;
也想著,等孫子大一點就好了。
結果等來了兵災。
兒子沒了。
兒媳婦被抓走了,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就想著要將孫子孫帶大,再苦再累也要熬下來。
結果曹軍又來了,將還不到十歲的孫子也抓了壯丁。
不忍心就看著孫子被抓走,可又打不過那些兵卒,便是咬著牙也跟了上來,只是為了能在一起。
生,在一起,死,也在一起。
熬煮的灰漿,氣味很臭。
據說是為了擔心煮灰漿的人會喝,所以在灰漿之加了金。
畢竟為了粘合,多是有一些糯米在的。
『阿婆,來,來,來喝口米湯……』;
一個灶頭兵,皮笑不笑的湊了過來,遞給陳婆子一個豁口陶碗。
碗裡裝了小半碗的米湯。
陳婆子剛要道謝,卻見對方很自然的就掀開背上襁褓破爛的布,『哎,你看著這囝也是熬不過去了,不如……』
陳婆子頓時一個哆嗦,往後猛的一,『別我孫!』
那曹軍兵卒頓時臉一橫,一掌將那豁口陶碗掃到了地上,『給臉不要臉!看你什麼時候和你崽子一起死!』
陳婆子啞著嗓門,『就算死,也死在一起!』
……
……
曹仁按著戰刀走過尚未乾的軍寨寨牆,麂皮靴避開一灘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