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詭三國 第3547章 生死一線

《詭三國》 第3547章 生死一線

  他也曾經來過這裡……

  張遼的目巡視著四周,試圖將記憶裡面的印象和眼前的河景象融合起來。;

  張遼勒住戰馬,青銅馬銜上沾染的塵土簌簌而落。

  前出的三十名騎兵,如墨點一般的散在夜里,約約的拉出一個網狀的結構。

  而在張遼邊左右,還跟著另外二十名的護衛。

  前方十餘里,就是伊闕關了。

  伊水水,在雒左近匯大河。

  伊闕關就是伊水上的一個關隘,一個軍城。

  這裡春秋戰國時期,曾經有一場大戰,就是為了爭奪河而戰。可以說,在河地區,每一個關口,都多次的進行過生死之戰。

  所以張遼沒有直衝沖的對著雒城而去,而是沿著山道土塬,繞行到了伊闕關這裡。

  雒八關之一。

  在伊闕關東面的山上,還有大谷關和轘轅關。;

  在雒城北,則有小平津、孟津等地,也同樣重要。

Advertisement

  只不過小平津和孟津都是在水邊,而想要在長安水軍的監視之下做什麼小作,顯然是比較困難的……

  而這裡就不一樣了。

  伊闕關位於雒城西南大概二十五里之,這個距離很是微妙。

  夾峙於龍門山與香山之間,伊水穿流而過,形天然峽谷門戶,兩山高聳,自屏障,伊闕關就坐落其上。東側山高,西側山則略低。山勢陡峭,巖壁如削,伊水湍急,形『兩山對峙,之若闕』的險要地勢,也使得這裡為了河盆地南出的重要通道。

  當然,這個伊闕關實際上只能用來防從南面沿著伊水往北進軍的路線,阻擋這個方向上的軍事力量進軍河,無法對於已經掌控了函谷關的驃騎軍起什麼決定的防作用。;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掉以輕心。畢竟此峽谷狹窄僅容一車通行,兩側山崖可設伏兵,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Advertisement

  此外,這裡因為依山傍水,也是達貴人們所喜歡的風水寶地,屬於北邙山之外的第二選擇,就連當年的十常侍都有人埋葬在這裡。

  在月之下,伊水泛著鐵灰的波

  山上的植被還是很富的,松柏樹林,連綿不絕,遠如同黑的苔蘚,附著在山之上。

  張遼眺伊闕兩山,心中微

  如果說曹軍依託雒盆地,將伊闕關和北邙山,以及大河渡口聯繫起來的話……

  『這就是伊水了?』一旁的護衛低聲說道,『看起來似乎也是一般麼……』

  『一般?』張遼笑了笑,『當年這裡可是擊敗了二十四萬兵!』;

  『什麼?』護衛愣了一下,『二十四萬?這麼多?誰打的?是驃騎麼?』

  張遼哈哈笑笑,『教你多讀點書……傳令下去,都散開一些,仔細檢查周邊況,有什麼發現立刻上報!』

Advertisement

  張遼帶來的五十名騎兵銳,在號令之下,頓時散開,如同一張大網,朝著伊闕關兜過去。

  『這裡有塊石頭!』

  一名騎兵在臨近河灘上的淤泥裡面,發現了半截伏倒在地的石辟邪。

  張遼趕過去一看,不由得有些皺眉。

  石辟邪是傳說中一種象徵祥瑞辟邪的神,似獅而帶翅膀,據說能驅走邪穢、襏除不祥,多數是用在墓葬之原本應該是有鑲嵌什麼寶石作為眼珠,現如今已經被扣走了,只剩下殘缺的黑灌了一半的污泥,似乎正在渾濁的看著世間,又像是被這個充滿腥和骯髒的天下所玷污了……;

  『這玩意,怎麼會在這?』張遼抬起頭,向遠的伊闕,『難不是從那邊流過來的?』

  張遼左右看看,地上有些異常的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張遼上前一步,屈膝伏低查看。他的玄戰甲與夜幾乎融為一,只有腰間那柄環首刀偶爾映出幾點寒星。

  張遼出手,碾著面前的土塊。

  他似乎覺得這種土塊很眼,但是一時之間想不起來在哪裡看見過。

  『來,將這土裝起來……』

  張遼吩咐邊的護衛,拍了拍手站了起來。

  『那這個石頭呢?』

  有護衛問道。

  張遼笑了笑,『就扔這邊吧,這玩意太重了……再去其他地方找找看,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發現……』

  此時此刻,張遼忽然覺得自己就像是在山間的獵人,然後發現了一些獵留下來的痕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