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派人去一趟對面的蘇門答臘島!”
“為什麼?”
“去那邊做什麼?”
阿都拉馬雅沙話音剛落,幾道質問聲就連續響起。
蘇丹利扎魯丁沙也滿是疑之。
“馬六甲海峽不是我們一個佛半島控制的,蘇門答臘也控制著,且控制這大明商隊橫渡孟加拉灣的進出前站沙璜島,以及南線的煤炭補給和中轉之地。
你們覺得大明這種會放棄這種咽的戰略要地嗎?不會向他們發起進攻嗎?”
“這不是正好嗎?”
一人反問了一句:“亞齊蘇丹伊斯坎達爾·慕達曾三次進犯佛半島,的我們兩次遷都,對我們造了極大的傷害,
現在大明進攻他們,算是為我們報仇了,管他們死活做什麼?”
“就是,最好他們襲擊大明回來的商船,然后大明海軍齊出將他們橫掃,這樣的話我們就有機會了!”
“對,佛半島面積只有兩百萬頃左右,卻是存在這佛、彭、吉打、霹靂、吉蘭、丁加奴、雪蘭莪、北大年等八個蘇丹國,以及海外三國的勢力,
我們雖然是一個獨立的政權,但管轄面積還不如大明的一個大一點的府的面積大。
可對面的蘇門答臘是我們的三倍半,可只有亞齊、占碑、鄰旁、米南加保、塔克五個獨立政權!算下來每個政權的疆域是我們的六倍左右。
如果他們那邊徹底反抗,大明盛怒之下徹底的橫推掉他們,到時候他們國王都將被清算,那里總需要人來管理吧,
大明朝廷的確會派人去,但肯定也會調部分本地人去協同管理,那麼我們都將有機會,所以我的建議是甭管他們死活。”
“同意!”
“附議!”
“贊!”
“讓他們先和那邊的葡萄牙等海外三國打一場,然后再和大明打一場,我們坐收漁翁之利!”
……
眾人紛紛議論著,眼中滿是期待和憧憬之。
佛半島面積不算大,連大明的一個布政司大小都沒有,卻是著諸多勢力。
徹底歸附之后,朝廷為了長治久安,肯定會安排部分曾經的舊部來協助管理,但肯定不會全部安排的,也就是說他們之中有很多會被擱置、當個富家翁。
無權無勢,他們就和普通百姓沒什麼區別了,被百姓怒罵、被商人排、被員呵斥,可若是為員,雖然依舊被朝廷管著,可至不會被呼來喝去的。
而蘇門答臘的混就是他們的機會。
“你們想法很好,但你們有沒有想過百姓們的死活?”
阿都拉馬雅沙冷笑了一聲,而后看向了西南方,那是蘇門答臘島的方向。
“亞齊是外來者建立的我們可以不管,但你們不要忘記了,對面的廖到占碑一帶也曾是我們佛的疆域。
雖然他們在海外勢力的侵襲后獨立,但依舊是同宗同源,他們也不用管嗎?
;若是他們先被海外三國重創,然后又被亞齊橫推,最后被大明橫隊,你們覺得那邊還能有多百姓活下來?
大明要徹底的同化我們,包括我們的習俗、文化、文字、歷史等等,我們保留的人越多,這些東西保留的就會多、時間就越長。
重要的是只要我們同宗同源的百姓越多,大明就不敢對我們太苛刻,你們想想一個三百萬人口的民族和一個五十萬人口的民族,哪個話語權更強?
亞齊蘇丹國是蘇門答臘最為強大的一個,其國力可以和我們聯合起來相媲,若非是有我們牽制以及應對海外三國的侵打,他們早就將蘇門答臘給統一了。
現在海外三國勢力主力被干掉了,蘇門答臘的駐軍絕對不是亞齊的對手,亞齊在干掉駐軍之后會不會對揮兵東進橫推占碑、鄰旁、米南加保、塔克?
在這個過程中只要大明封鎖馬六甲海峽,我們就無法支援,大明依舊是坐山觀虎斗,等到他們兩敗俱傷了大明再出擊,到那個時候,對面廖哪一塊絕對是元氣大傷的。”
眾人臉肅然。
在這一點上他們的確是沒有想到的。
主歸附的大明肯定不會太苛刻的,但被武力打服的,朝廷也會一視同仁,諸如土地、稅收等等政策上。
但一些重要的策略肯定不會給予支持,諸如貿易等等,發展不起來依舊要吃苦。
朱元璋稱帝之后為什麼唯獨對江浙一帶的賦稅加的那麼重?蘇州府的賦稅占到了大明的十分之一?
除了整協調、保證大明稅收的完整和百姓的均富貧外,還有朱元璋泄憤的個人原因。
因為他們支持張士誠反抗朱元璋的統治,不僅是賦稅,還止蘇州府和松江府的人取士做,后來雖然放寬了,但依舊不允許這兩地的士子不得進戶部和長財政的相關部院為。
若是大明朝廷也對這些反抗的區域來這麼一下,那對面的這幾地就算是廢了。
百姓越苦就越沒有反抗和出人頭地的可能,就會形惡循環。
合則兩利,分則兩散,這個道理他們都懂,這也是為什麼面對海外三國侵時他們通力合作的原因了。
“第二,本王估著他們不想徹底歸附大明,既然早晚那邊是要劃大明的疆域,我們為什麼不趁著現在去勸說他們。
如果我們說服了他們,大明就不用在起兵戈,和平收囊中,對接下來的統治有很大的好。”
“是哦,如此我們就能保住更多同宗同源的百姓,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了。”
“是極,如果和平接手,以我們兩岸優越的地理位置,大明本土和海外貿易的必經之地和中轉,能快速的發展起來,只要我們富有,員們也不敢打我們。”
“有了這個說服的功勞,朝廷或許在安置我們的時候也會多給予一些優待和特權。”
“是呀,這算是一舉四得,只是沒有了空缺,我們只能當個富家翁,這就有些憾了。”
……
聽著眾人的可惜聲,阿都拉馬雅沙低聲道:“那可不一定!”
鄧名穿越平行宇宙來到大明,洞悉歷史的他,如何帶領大明軍隊對抗洶涌而來的百萬敵軍,他能否取得最終的勝利?永曆十二年底,南明最後一個朝廷的最後時刻,滿清席捲天下之勢似乎已經不可阻擋.強大的敵人,孤身一人的穿越者鄧名該何去何從,是漂泊出洋另圖再起,還是背靠大海做殊死一博?
紹者,一曰繼;二曰導。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旋即,皇九子趙構在萬眾期待中於商丘登基,繼承宋統,改元建炎。 然而,三個月內,李綱罷相,陳東被殺,岳飛被驅逐出軍,宗澤被遺棄東京,河北抗金佈置被全面裁撤……經過這麼多努力之後,滿朝文武終於統一了思想,定下了擁護趙官家南下淮甸轉揚州的輝煌抗金路線。 不過剛一啟程,在亳州明道宮參拜了道祖之後,這位趙官家便一頭栽入了聞名天下的九龍井中,起來後就不認得自己心腹是誰了! 朕要抗金!可朕的心腹都在何處? ! 這是一個來自於九百年後靈魂的真誠吶喊,他在無可奈何繼承了大宋的名號後,更要將這個朝廷與天下導向一條新路。 故稱紹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