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被陰戾太子聽到心聲后 第84頁

《被陰戾太子聽到心聲后》 第84頁

百姓們面面相覷,還真是太子救了他們?

這位盛同知生得俊朗非凡,正氣凜然,百姓們莫名就愿意信他。

那褐男子眼看風向不對,梗著脖子道:“太子能有那麼好心?不管怎麼說,我兒雙殘廢卻是真的!”

說完又是捶頓足,滿腔淚:“可憐我兒,被那燈塔木柱砸斷了雙,這輩子都毀了!誰來替我兒主持公道啊!”

盛豫攥韁繩,不愿再多費口舌:“你兒子的到底是不是燈塔坍塌所致尚且存疑,既然你想請人主持公道,不妨隨本去詔獄,將事的來龍去脈一一代。”

男子聽到“詔獄”二字,當即臉煞白:“我不過想為我兒討個說法,憑什麼要蹲大牢?什麼指揮同知,我看也是太子的走狗!”

盛豫偏頭示意后兩名武,二人立刻上前將男子堵了,押送詔獄。

又掃視一眼跪在地上的百姓,“本言盡于此,今后誰若敢造謠生事,錦衛定不輕饒。”

眾人瑟瑟,趕忙應是。

殿。

秦戈將今日街頭百姓鬧事之事上稟。

曹元祿欣道:“殿下果然沒有看錯人,盛同知為人正直,不,不被謠言所,還愿意為殿下而出,將來必能為殿下的左膀右臂。”

太子雖未曾見過這位,可知他文武雙全,深得先帝重用,倘若當年趨炎附勢,轉而為淳明帝效力,恐怕如今早已位極人臣,經歷過春風得意,也曾離功名就僅僅一步之遙,卻甘愿屈居在那千里之外的彭城做一個小小千戶,足可見此人堅守本心,剛正不阿。

正思忖著如何與盛豫合作,揭示盧槭當年的罪行,趙越在外求見,說有要事稟報。

Advertisement

他被派出去查找云葵父親的下落,既是要事,必然是有了新的線索。

趙越得了令,立刻進門回稟:“屬下已查明,當年六月在開東山剿匪的兵,除了山東沂州衛和滕縣所的兵,還有從南邊追過來的大河衛與彭城衛的兵,當時彭城衛指揮使派遣麾下一名千戶帶兵前往剿匪,那名千戶正是……”

太子凝眉猜測:“是盛豫?”

“正是,”趙越頷首,“屬下查到,盛大人當年與這群流匪多番手,還曾負重傷。”

曹元祿立即道:“說不準盛大人知曉一些線索,云葵姑娘的母親又是醫,或許還與他們打過道?”

趙越:“屬下也是此意,若能有盛大人協助調查,相信很快便能鎖定人選。”

曹元祿心中暗道:「姑娘的父親未必就是流匪,說不準就在剿匪的兵之。」

太子反倒是不急了,無論此人是生是死,很快便能查出來。

沒等次日一早上朝覲見淳明帝,傍晚時分,盛豫在北鎮接完事務,先前往東宮面見太子。

太子對先帝邊的重臣向來以禮相待,立刻將人請了進來。

原本打算談完公事,再向盛豫打聽當年在開東山剿匪之事,可當那神容俊秀的男人甫一進殿,太子瞳孔微,腦海中立刻浮出一個大膽的猜測。

曹元祿也睜大了雙眼。

他不比燕嬤嬤,當年還只是惠恭皇后邊初學管事的太監,只遠遠見過武狀元的風采,早已記不清盛豫的模樣,今日待仔細打量過男人的面容,又稍稍側目看了眼太子,見他神微變,便知殿下亦是看出了些許端倪。

其實倘若不是方才趙越在此稟報,說姑娘的生父或許就在剿匪的兵之中,曹元祿也不會立刻往那方面想。

Advertisement

如此看來,或許還真有可能……

盛豫不知二人心思,邁步進殿,看向那太師椅上端坐的男人,俯跪下去。

“微臣盛豫,拜見殿下。”

第70章

早在盛豫進京之前, 太子已經派秦戈查過他這些年來的經歷,知曉他多年未曾娶妻生子,如今雙親俱故, 孑然一,只是他當時未曾放在心上。

之所以推舉盛豫京赴任,一是惜才,二是因盛豫乃先帝麾下良將,值得信任,又曾與馮遇共同在先帝麾下效力, 請他來揭穿盧槭的真實份自比旁人合適。

盛豫的作也很快,無妻無子, 只帶幾名心腹部下京, 一路上暗殺難免, 到今日總算安然京了。

可太子從未想過,他與云葵極有可能有著脈的關聯。

太子下心中波瀾, 很快平穩緒, 抬手道:“盛將軍,不必多禮。”

盛豫起謝恩。

當年玉樹臨風的武狀元,如今年逾四十, 盡管鬢邊風霜難掩,可那炯炯有神的雙目和無可挑剔的面容,依舊不難看出昔日風采。

歲月沉淀之下,男人仍舊姿拔, 肅肅如松風徐引,增添了幾分剛并濟、睿智沉靜的氣度。

太子道:“盛將軍一路舟車勞頓辛苦了。”

盛豫拱手道:“所幸有殿下暗中保護,此行還算有驚無險,微臣還未謝過殿下相救之恩。”

太子道:“不必言謝, 盛將軍此次回京赴任是孤之意,孤理所應當保護將軍的安危。”

盛豫這才緩緩抬起頭,看向案前端坐的太子。

他一玄黑暗繡金紋的龍袍,面容冷峻威嚴,深邃銳利的眸仿佛能夠穿人心,舉手投足間著不怒自威的上位者氣勢。

這些年他人雖在南方,卻也聽過太子開疆拓土的戰績,連昔年久攻不下的強敵北魏都被打得節節敗退,可見軍事才能不輸先帝,甚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想來先帝與先皇后在九泉之下也能欣了。

Advertisement

太子垂下眼瞼,面上無甚表

他約束不了旁人的想法,尤其是盛豫這樣的先帝近臣,腦海中免不得時常想起先帝后,他也只能沉默地聽著。

想起這一路驚險,盛豫嘆道:“沒想到二十幾年過去,依舊有人不想讓微臣再回京城。”

太子含笑道:“盛將軍想不到的事還有很多,坐吧,孤與你慢慢細說。”

二人從酉時談到深夜。

盛豫最初也以為,淳明帝乃是眾人推舉之下無奈登基,畢竟當年先帝重傷,還是瑞王的淳明帝盡心盡力侍奉榻前,無人敢說一句不好,后來被朝臣推舉上位,他還推三阻四,自稱愧不敢當,沒想到登基之后,卻暗中打擊先帝舊臣,貶謫的貶謫,降罪的降罪。

盛豫離開京城后,一路遭遇刺殺,也是那時候才慢慢明白,淳明帝遠非他想象中那般寬容大度,與世無爭。

本以為這是歷來帝王的通病,權力帶來的與危機慢慢地腐蝕人,再溫和賢明的人一旦沾染權力的滋味,也會變得野心膨脹、冷酷多疑,淳明帝亦是如此,所以才會將他們這些先帝舊部視作眼中釘中刺。

只是當時太子年歲尚小,無法與淳明帝抗衡,再推舉一位新帝只會引起天下大,先帝舊部群龍無首,加之為了小太子的安危著想,眾人無法與淳明帝對著干,只能被他以北疆敗仗的罪名“秉公置”。

可盛豫沒想到,這些年來淳明帝為了鞏固地位,竟不惜一切排除異己,趕盡殺絕。

他南下赴任這一路,遭遇的刺殺頻頻不斷,后來幾年亦是危險重重,直到太子慢慢地長大,淳明帝開始把所有的力都放在鞏固帝位和與太子周旋上,對他們這些先帝舊部逐漸放松警惕,眾人才得以息。

太子指節輕輕叩擊著桌案,沉片刻,適時問道:“旁人在盛將軍的年紀,怕是連孫輩都有了,盛將軍神俊朗,想必無數子芳心暗許,既已在彭城立足腳跟,為何至今不娶?”

盛豫眸中劃過一憾,自嘲道:“此生飄零在外,深恩負盡,死生師友,都已自顧不暇,又何苦耽誤旁人呢?”

“耽誤?”太子試探道,“難道盛將軍曾有過心儀之人,只是錯過了?”

盛豫腦海中倏忽響起一道時隔多年,早已模糊不清的嗓音。

“蛇毒要用吸出來,否則很快便會毒臟腑。”

“將軍,冒犯了……”

“對不起,我不知道這毒會讓人神志不清,將軍可有哪里不舒服?我……”

“將軍,你、你生得真好看……”

那年他剿匪途中,又遭遇另一伙黑人截殺,雙目傷,短暫地失明,期間又與下屬走失,只能尋一山暫時避險,好在遇到了一名上山采藥的醫,及時替他包扎療傷。

只是那晚山中毒蛇猖獗,他因目不能視,不慎被毒蛇咬傷腹部,那醫為給他療毒,親口替他吸出毒,卻未曾料到,那蛇毒有致幻催分……孤男寡,彼此意識不清醒,便有了那一夜荒唐。

他本想給一個代,可次日醒來時,人已被下屬救回驛館,再回山,早已不見那子蹤跡。

他雙目視不清,無法向下屬描述那子的相貌,只能等眼傷痊愈,剿匪過后再慢慢去尋。

后來幾路追兵將流匪圍困東山,不許山下百姓踏足,而他也連番遭遇黑人刺殺,自難保,帶來的兵也是九死一生,傷亡慘重,怕連累的安危,只能將尋人之事暫且擱置。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