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奸臣她委身陛下後 第74章 佳節

《奸臣她委身陛下後》 第74章 佳節

第74章 佳節

溶溶, 花香裊裊。

桂花酒并不醉人,只是這溫暖池水裹挾著,郎被抵于池壁間,面頰飛起紅雲。

一陣又一陣的水□□人應接不暇, 至于溫泉水能否解乏, 郎早已無力分辨。

漸濃,沐浴清爽後披了玉白的寢, 容璇靠于帝王懷中沉沉睡去。

本以為休沐日可以好生歇息, 不料晨曦初現, 才過卯時的尾便自然地醒轉。

榻間和暖, 容璇側眸了一會兒錦帳上懸掛的玉飾,還是覺得不能就這麽起

思忖著繼續睡去,不過稍一作,卻被後的郎君就勢撈了懷中, 調轉了方向于他前。

熨帖, 對上他的目, 察覺到變化,郎眸中原本的慵懶全盤散去。

“時辰尚早。”他道。

“你——”

修長的手掌探襟,寢褪落。

過帷幔,再度醒來時已是午後。

原先說好要去苑跑馬,這下行程只能作罷。

膳房做了糖蒸酪送來,在各致的點心中依舊最是人。

帝王執了銀勺心喂著, 總算將人哄好了幾分。

容璇輕哼一聲,中秋佳節懶得與他計較。

換了繡蝴蝶蘭的如意百褶, 二人同去宮中景琦閣看戲。

今日預備下的戲目有《金山醉月》《仙壇奇遇》《廣寒踏月》種種,皆合中秋之景。

熱熱鬧鬧幾折戲唱罷, 晚間壽安宮中備了團圓家宴,又有祭月之禮。

月神娘娘賜福,言太後席間的二人,祈願萬事稱心遂意。

……

八月十六那日宮中賜宴,辰時起便有誥命夫人陸陸續續宮請安。

紫宸殿,容璇一覺睡得舒心。

坐于銅鏡前,向萍仔細為娘娘梳理著墨發。

Advertisement

“陛下呢?”

隔一道屏風,在殿外隨侍的興弘笑道:“回宸妃娘娘,午前東南傳來軍報,陛下去往書房置。”他奉師傅的吩咐留在此,“娘娘有何命令傳喚奴才便好。”

容璇倒無事,有形相仿的暗衛喬裝代在壽安宮中陪伴太後,命婦拜謁,向菱也在那守著。

紫宸殿備下數套,容璇想了想,依舊命人取了自己的服。

雲雁補服裝點著的袍錦繡亮麗,比之華麗宮也不遜半分

依照往年中秋宴的規制,有壽安宮請安的誥命夫人不多,縱然去了也不會久留。宮赴宴的眷多在苑中賞花。

雖是秋日裏,花苑中依舊有繁花似錦。金、丹桂、月季、薔薇爭奇鬥豔,也比不得席上夫人們談話的熱鬧。

京都近來的新鮮事不,幾樁舊事也依舊有趣。

就如那平侯夫人,素日裏本是游宴、好被衆星捧月的子。尤其是陛下登基以來,平侯府更是春風得意,京都中大大小小的席宴都奉其為座上賓。

不過近兩年來,詩會也好,賞花宴也罷,倒是見平侯夫人影。

原因自然再簡單不過,還不是為了言家那位素有才名、卻遲遲待字閨中的三姑娘。

夫人們私下裏談論起,都把此事當作笑話看。

想那平侯夫人何等高傲,將膝下嫡教養得金尊玉貴,一向是奔著中宮之主的位置去的,不屑于與等閑世家結親。言家三姑娘也是眼高于頂,眼看到了這個歲數,還是不肯放下段。

說是閉門讀書,誰知道存的什麽心思。

放眼宮中,陛下專寵宸妃娘娘,分毫沒有迎旁人宮的意思。太後娘娘對宸妃娘娘亦可,來日等宸妃誕下皇嗣,便是順理章的後宮之主。

Advertisement

言家三姑娘的婚事落得高不低不就,原先在京都的名早已拖了笑柄。就算是效法太後娘娘,當年因奪嫡紛,言氏嫡長遲遲未定下婚事。但後頭可是敬宗親自為言家賜婚,太後娘娘風風為安王妃,再是東宮太子妃,直到二十七歲主中宮,尊貴無匹。

哪像如今的言三姑娘,空擺架子罷了。

侯夫人無心席宴,不過今日乃宮中設宴,無論願意與否都是要出席的。

雖說方才議論得風生水起,但當真了面,夫人們還是笑意盈盈上前寒暄。

中央的位置留給平侯夫人,言婉鈺一襲淺碧芙蓉錦坐于小輩席上。夫人們談笑往來,安靜回憶著晨起誦讀的詩賦,想記得更牢些。

賞花亭中狀似一片和樂,實則話裏話外都有深意。

說起寧遠伯府四姑娘定下的一樁良緣,宮中宸妃娘娘寵,容家的孩兒們也是個個高嫁。寧遠伯夫人舍不得,才將婚期定得晚些罷了。夫家給足了誠意,自然應允。

不像有些人家的矜貴兒,怕是當真嫁不出去吧?

話題不引向言家千金,若是前兩年,平侯夫人尚能道一句姻緣天定,不必急在一時。

只是到了眼下,說什麽都覺勉強t。

自然知曉這些人背地裏的嘲弄,綿綿如針一般刺在心頭。可是當真計較起來,反讓人接著議論平侯府高門大戶,心反而狹窄,竟惱怒。

侯夫人心底不可謂不悅,面上卻還得裝作如常。

的婉鈺就算不嫁又如何,平侯府照樣養得起,哪裏心個不休,沒完沒了。

思緒被紛紛擾擾的談話打斷,言婉鈺難以凝神。

寧遠伯夫人也不願得罪平侯府,只笑道:“兒間的婚事自有緣法,看天意罷了。”

Advertisement

立刻便有夫人接上話頭,卻是略略曲解了的意思:“容家的姑娘當然是好福氣,不像我們尋常人家還得多加費心。”

“良緣難得,這姻緣于兒家何等要。”

“大好的年華就那麽一遭,若是不能好生把握,實在可惜。”

“總不能一輩子在家中,蹉跎歲月。”

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也未挑明,偏生大家都心照不宣。

侯夫人面上掛著的笑意越來越難以為繼,偏生反駁不得,只是悶坐在自己的位上。

母親如此神,言婉鈺實在忍耐不住,口道:“何必強求婚約,如今朝中已允準仕,我難道就非要——”

“幾位夫人說得有理。”

清悅的聲在亭外響起,誥命夫人們雖早有耳聞,只是見暖下徐步而來的子時,仍是接二連三噤了聲音。

不單是為那盛極的容,更因的容貌竟當真與宸妃娘娘有七八分相像。

朝中就那麽一位,著緋紅服,份不言而喻。

“只是子大好的年華,”容璇與亭中夫人們見過禮數,不著痕跡護于婉鈺畔,“讀書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對婉鈺溫和一笑,話不能說得太絕,否則婉鈺會斷了自己的後路。

秋風吹花葉,方才那位夫人眸中輕笑:“這子為哪有那麽容易,子參與科舉更是聞所未聞。”

容璇笑容不改,甚至更添了分平和從容:“昔年太宗興科舉之時,也是曠古未聞,朝中反對者無數。然結果如何?太宗五年間連開恩科,網羅天下人才,方有朝中人才輩出的盛況,開創盛世之景。史秉筆,何人不贊一句太宗遠見卓識,敢為人所不為?”

搬出太宗舊例,對側的夫人一字都不宜反駁。

若論科舉,容璇的目環視過亭中。除了與高祖征戰天下的開國勳貴外,朝中多家族是因科舉而興。丈夫、兒子為家中眷掙得誥命,若無科考,們哪有機會立于這錦繡皇城中。

是以科舉的好,亭中大半數人都不能不認。

子科考亦不例外。

“陛下下旨允郎科考仕,既是效法太宗例,且科舉為朝廷取士跟本,子科考本就是天時、人和俱全。”

“容大人話雖如此,”一位夫人忍不住道,“只是子如何能與男子相較?”

“有何不可?”容璇畔勾一抹輕松笑意,“是郎天資不足,還是郎天生就握不得筆?”

“這……”

言婉鈺畔的子,的話語擲地有聲,十足十的自信張揚,卻毫不讓人覺得輕狂。只因乃金鑾殿上的一甲榜眼,多郎君位列其後。

完全有底氣說出這一番話。

對面的夫人一時也訕訕的,自己總不能一言概之,道世家貴們完全做不到如此,皆不如容大人。

這得平白得罪多人家。

“但縱然朝中看重科舉,子要為總歸艱難。”

容璇揚眉:“敢問夫人,相比于諸位郎君,仕的這份艱難又獨在何?”

亭中安靜片刻,容璇笑了笑:“在流言紛擾。”

子十五及笄,男子二十及冠。男子四十歲前中進士都是年有為,意氣風發,家中若有條件都是無怨無悔供奉。而郎二十五歲不曾出嫁,便了明日黃花,了家族的累贅與恥辱。

這些攻訐的流言蜚語,偏偏多數還是出自婦人之口。

人各有志,相夫教子、持偌大家業也是志向。

郎不該獨獨被束縛于此。

無需所有子都潛心向學,去與男子一爭高低。但求有姑娘在前開拓,力為後來人叩開一條新路時,能聽到些冷言冷語。

如此便夠了。

……

晴空之下,立于二層臺前的謝明霽幾乎要拊掌。

帝王的目一瞬不曾離開那一抹緋紅影,謝明霽道:“孤軍深,舌戰群儒。”

完全無需陛下撐腰。

他方才還在與陛下說起世家間的傳聞,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則,是道長瑾昔時在朝中為時,陛下為其過心。只不過份有別,沒有結果罷了。

是以當陛下見到與容貌有六七分相似的寧遠伯府小姐,便將其納了後宮。

祁涵淡淡一笑:“確實有趣。”

謝明霽同說書人似的,一一道來。長瑾與宸妃娘娘同姓容,或許是遠親,樣貌相似也算湊巧。

宣國公世子捫心自問,這個流傳的說法還更圓滿些。

陛下空置東宮多年,獨獨瞧中了素未謀面的寧遠伯府三姑娘,專寵多年,本就會讓人覺得稀奇。

只不過宸妃娘娘容太盛,生生讓人覺得帝王為傾心合合理罷了。

灌叢間薔薇開得正盛,容璇陪著婉鈺散心。

信手折下一枝薔薇,盼著能帶給婉鈺些許好心

言婉鈺將薔薇花簪于鬢邊,人花相映,總歸對出一分笑

謝明霽遙遙們二人影,言家姑娘遲遲未嫁,連母親都提過兩回。

他有而發,對側的帝王玩笑道:“陛下別說,若長瑾當真是男子,言小姐的姻緣還真就不用愁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