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奸臣她委身陛下後 第84章 立後

《奸臣她委身陛下後》 第84章 立後

第84章 立後

北風吹落枝頭黃葉, 天漸漸冷了,壽安宮正殿卻是溫暖如春。

“太後娘娘萬福。”

容璇來向言太後請安,言太後頷首:“坐罷。”

上首右側的位置正是留予宸妃娘娘,福寧親自領著丫鬟奉了清茶。

殿一同陪坐的還有宣國公夫人與平侯夫人, 婉鈺也在此

“宸妃娘娘金安。”

“免禮。”

容璇悄悄點頭與婉鈺致意, 見過禮數,二位夫人方重新落座。

們新近結了兒親家, 眼下正是熱絡時。

容璇端了茶盞, 宣國公府與平侯府門第相當, 若是兩府的當家夫人也會滿意這樁姻緣。

言氏一族為帝王母家,謝景和又t是天子重臣, 二者聯姻對彼此皆有助益。況且不在戰時,兩家都不掌兵權,對帝王更是忠心可鑒。

容璇聽聞壽安宮中也在為言三姑娘準備妝奩,這是太後娘娘要給婉鈺撐腰。

圍爐品茗, 殿氣氛一派輕松和樂。

二位夫人瞧著上首的姝郎, 一襲玉寒梅折枝留仙錦, 墨發挽作隨雲髻,以一副赤金嵌明玉的頭面作裝點,華貴無雙。

這些日子宮中傳出些消息,們多有所耳聞。

無子封後,可見是何等的盛寵。

言夫人飲了口茶,若說沒有憾自然是假的。只是宸妃娘娘如此寵, 婉鈺就算宮日子也會艱難。縱然有太後娘娘庇護,但到底還是陛下聖心最為要

宣國公府亦很好, 婉鈺嫁過去,母二人也能時時相見。

謝夫人含笑, 原本還在憂心景和的婚事,不想有這麽個好兒媳在等著。好事多磨,兩個孩子年歲相當,去很是般配。

言婉鈺坐在母親畔,對宸妃姐姐一笑。

言夫人幾日來神清氣爽,這北風一吹啊,京都的流言都散了個幹淨。

Advertisement

“太後娘娘,陛下到了。”

言太後擱了茶盞,命福寧去迎。

殿中諸人皆起,太後娘娘面前,容璇稍稍對祁涵斂衽一禮。

陛下駕臨,二位夫人拘謹不

不過瞧見宸妃娘娘與陛下相的自然模樣,寥寥幾語就能窺見其中聖寵。

朝中命婦以宣國公夫人與平侯夫人為首,們進宮拜見的次數多些,位次靠前也會比旁人更容易看出些許端倪。

但也僅僅是猜測罷了,且不說沒有實證,就算是有又如何?

陛下允容大人在朝,那與宸妃娘娘便是不同人。

須知宣國公府與平侯府能有今時今日的地位,全仰賴于陛下,如何行事們當然知曉。

況且……言夫人向上首的明麗郎,那日中秋宮宴,宸妃娘娘對婉鈺的回護看在眼中。

記得這一份

無需多言,與宣國公夫人心照不宣。關乎宸妃娘娘的份,命婦之中該如何遮掩答話,們自有分寸。

正殿中備了十幾茶點,容璇拈一塊牛糕,悄聲道:“這會兒風大,今日怎麽來這般晚?”

祁涵笑了笑:“在擬一道旨意。”

“戶部尚書?”

祁涵笑而未語。

……

連綿的雨,立冬那日倒是個久違的晴天。

晨起的出層雲,太極殿朝會上帝王正式頒詔,冊立宸妃娘娘容氏為後。

立後詔書乃帝王親筆所書,禮部已測定吉日,立後大典定于明年五月二十五。

本朝元後冊封典禮雖繁瑣,但禮部已經備辦了三四

之所以仍舊要相隔半載,不過是因皇後娘娘一句:“冬日裏婚太冷,換到明年暖和些的時候。”

兼之戶部開春事務繁忙,容璇不開與帝王一番商議,最後定了五月二十五。

立後乃國之盛典,幾乎是朝會甫一散去,不出半日的工夫消息便傳遍京都世家。

Advertisement

寧遠伯府門庭愈發熱鬧,倏忽間便蓋過宣國公府與平侯府結親的風頭。

立後所用的份是容璇自己做主,仍以寧遠伯府三姑娘的名義,容妍。

“既在朝為份簡單些為好。”

笑著看向心上人,祁涵應允。

最盛時,一道立後聖旨曉諭天下,反倒顯得後面的旨意沒那麽引人注目起來。

帝王詔命閣,由戶部右侍郎孫裕繼任尚書一位。同時調任常州知府餘晟歸京,擢升戶部右侍郎。

接連幾樁都是要事,今晨的朝會直議到巳時中方才散去。

書房,容璇得意一笑:\"輸了吧?"

右侍郎繼任尚書之位,謝景和又輸給三日俸銀。

謝明霽長長嘆口氣,連祁涵都道:“你好似沒贏過?”

江南三場賭約,皆是容璇贏下。

謝明霽了銀錢,很有幾分駕輕就的味道。

他虛心求教:“不過為何是右侍郎?”

戶部劉尚書告老還鄉,左右二位侍郎相爭許久。

兩月前左侍郎那一封策論在朝中廣為傳閱,謝明霽亦拜讀過,賦稅折銀,雜稅總征為一條,似乎更合稅賦革新之勢。

容璇拈了糕點:“左侍郎上書的要案確有可取之,雜稅合一,能防止地方員巧立名目斂財,閣亦有施行的打算。”

“不過貿貿然全盤改銀稅,恐江南引來的這劑良方會水土不服。農民手中白銀流通有欠,難以負擔稅額。百姓若要繳納銀稅,須得出賣糧食。若當年銀貴糧賤,則百姓苦。”

容璇繼續道:“其實眼下第一要旨,在抑土地兼并之風。平民百姓有地可耕,不至于流離失所。”

帝王下旨命武德司嚴查侵地案也是此用意。

謝明霽了然,這一下倒是心服口服。

偏殿中已在準備午膳,容璇再吃最後一塊糕點。餘大人奉旨還朝,等接完常州府事宜,赴京上任恐要到六月裏。右侍郎的職務由和其餘三位主司暫代。

Advertisement

餘澄會先京趕考,李夫人已給來信,餘家要在京都置辦一宅院,請先幫著相看一二。

李夫人隨信附了銀票作定錢,容璇閑暇時便聯絡了商行。

們的想法不謀而合,新宅子最好就選在容府旁,彼此走也方便。

雪花紛紛揚揚,兩月忙忙碌碌,很快新春將至。

容璇自然在宮中過新年,點齊了戶部年底的俸銀與俸米,再加上宮中林林總總的賜禮。

合了賬目眉眼彎彎,今年又是一個年。

除夕的如意金錠如約而至,金燦爛。

容璇歡歡喜喜將它排在明琬宮的桌案前,來年又是平安勝意。

與帝王相視一笑。

年節十五日的休沐,署都閉門封印。

無俗事攪擾,容璇與心上人在一,對弈、讀書、冰嬉,只覺歲月從容靜好。

殿中暖意融融,容璇以手支頤,可惜了眼前棋局落錯一子,回天乏

帝王橫抱了人,郎願賭服輸,今夜得盡數由他盡興。

新春佳節,諸事皆宜。

容璇只單單留出正月初七那一日,車駕出宮拜年。

……

一路行去,街巷間喜氣洋洋,家家戶戶門前都著對聯與福字。

年節正是各府走時,花團錦簇的熱鬧過後,陳府上下似乎都已習慣了如今的清靜。

陳氏一族依舊有子弟出仕,賓客賀歲往來,只是到底不及首輔當年十之一二的氣象。

唯有陳府門前那塊仁宗親題的檀木匾額,見證著彼時風

“容大人請。”

陳府的管事早已在府門外等候,在前引路。

老師一如既往備了一壺清茶等,容璇見過晚輩禮數。

師生二人對談學問,陳太傅手邊書案上正擺著前時的文章。

茶香氤氳,陳太傅道:“江南這三年,的確大有長進。”

老師誇人從來都簡潔,無一多餘辭藻。

容璇畔彎了彎,不敢自得。自品評這篇文章起,虛心聽老師教誨。

陳太傅慣例只是點撥,話語越發,由得學生自己參悟。

過明窗照屋中,映出郎專注的神

茶霧蒸騰,陳太傅眼前的學生,昔年他也是二十一歲中二甲進士。

他會試名次排在第二,可惜出農家,只會讀書。殿試之時不得敬宗青眼,落去二甲第三。

往後場浮沉,又放逐在外十年。直到仁宗繼位,他近不之年方才有機會一展抱負,早已過了意氣風發的年歲。

他外放為,見多了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于兼并。

也曾有一顆濟世報國心,只是隨著仕途磨,隨著高居首輔之位多年,早已忘卻仕本心。

他門下學生無數,也曾有過三五得意弟子,并不覺得憾。他這一生至此,為人臣已然圓滿。

只是會試時讀的那一篇文章,他在金鑾殿上見到十八歲的長瑾,恍惚間又想起當年的自己。

仕途,縱有才學,卻因無依無靠,舉步維艱。

他忍不住地想要拉他一把。

有時他自己都想,是不是人上了年歲,這心就了。

他當然也存了私心,他一步步將戶部,承他之志。

如今世事變幻,他早已不理朝政。

他的是非功過,留待後人批判。

再無需辯駁。

師生對坐,陳太傅目悠長,靜靜道:“你的路還會有很長。”

容璇深深一揖:“多謝老師。”

……

晦暗,漫天風雪。

容璇離開陳府時,地上已積了厚厚一層雪泥。

馬車停于巷外,容璇t無需人相送,慢慢走過積雪

雪花落幾片在的掌心,很快化作水珠。

從前很不喜歡冬日,世人詠白雪高潔,想起時卻只覺得寒冷,全無半點作詩的雅興。

也不知何時,心境就這麽悄無聲息地轉變了。

雪花紛飛中,容璇遙遙去,見到悉的馬車前出現的一抹天青影。

他撐一柄油紙傘,踏過風雪向行來。

他的掌心一片溫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