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武俠仙俠 三國之西州製霸 第1卷 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

《三國之西州製霸》 第1卷 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

若朝廷得到并州的支持,那麼面對兵威大盛的涼國,便多了一個盟友;若朝廷不接納董卓,那麼董卓一定在恐懼朝廷征討并州之后,選擇與涼國講和。并州位于司隸之北,與雒城不過只有二三百里之遙。若并州與涼國結盟,則涼軍必從榆林之地南下攻打長安,而董卓之并州軍必從上黨郡南下,直趨雒城。屆時大漢東西兩京同時有陷落之危,則社稷危也!”

聽了袁紹這番解釋,何進、袁隗、曹等人都不了眉頭。這樣危險的后果,是朝廷所不能承的。

見眾人都十分忌憚,袁紹繼續說:“因此,為朝廷安危而計,朝廷萬萬不可與董卓鬧翻,反而還要對他虛以委蛇,使他將重心放在涼國上。因此在下主張,不若就此答應了董卓,并再次與董卓商議西征涼國之議。”

“西征涼國?!”一聽這一建議,堂下眾人都下意識地張起來。朝廷前兩次與涼主劉范開戰,換來的是雒城的兩次被圍,和朝廷簽訂的兩次賠款條約,以及眾多朝廷軍士兵的傷亡。這不得不令包括曹的眾人,到十分張。

何進皺起了眉頭,問道:“為何要西征涼國?”

袁紹道:“明公,請恕在下未曾把話說清楚。在下所說西征涼國,并不是真的要征討涼國。而是假借允許董卓進駐河東,朝廷與董卓一同征伐涼國,使董卓率先進攻被涼軍占據的榆林之地。如此,一來借涼軍之手,來為朝廷削弱董卓,降低其對雒城的威脅;二來禍水東引,利用董卓吸引涼軍進攻并州,而榆林之地必然空虛,這便給駐守關中的皇甫嵩部一個北上襲榆林之地的良機。”

Advertisement

荀彧聽了后,立即站起來駁斥道:“此言不妥!若涼國舉十數萬、二十萬步騎而來,而非只調駐守榆林之地的一個衛來應對,那麼關中便要承巨大的力。最壞的結果是涼軍攻陷關中諸多城池,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皇甫嵩部十萬步騎全都困守城,不敢出城與涼軍爭鋒,本無暇北上襲榆林之地。”

一看何進聽了荀彧的話,臉又變了變,袁紹唯恐何進改變主意,他趕道:“當然朝廷也可以完全只是借合擊榆林,來使董卓之并州軍獨自進攻榆林之地。而朝廷卻作壁上觀,謹守關中即可。涼國見朝廷并未參與,敢于襲榆林之地的只有并州,那麼涼軍便會棄關中數十座堅城于不顧,而轉頭去反擊董卓。

涼軍強悍,非并州軍可擋。在并州軍被涼軍擊敗時,明公可從京師諸軍里,派出一支大軍北上河東,急趨晉,一舉消除董卓對朝廷的威脅,并收復并州!在襲晉城之后,軍再調往黃河之畔,嚴守住黃河各個津渡。涼軍本來的目標不過是打退進犯榆林之地的并州軍,并沒有與朝廷再起大戰的計劃。見并州已被軍拿下,關中又無機可乘,便也無所作為,只能坐視朝廷收復并州。”

聽了袁紹的這一借刀殺人、趁人之危之計,何進和眾人都有些意。如果真的這麼做,利用涼軍去吸引并州軍、吸引董卓的注意力,而后朝廷再趁機襲晉城,一舉收復被董卓割占的并州,朝廷便能多控制一個州,而且還消除了北部的威脅,這簡直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Advertisement

質疑道:“并州之南是上黨高地,山勢險峻,地勢險要,極難通行。若派軍北上襲晉城,恐怕軍不能短時間通過上黨郡,便會令董卓警覺起來,而導致襲失敗。”

袁紹道:“此也不難。朝廷控制著河東郡,通過河東郡,騎兵可以沿著平坦的汾水盆地,快速殺至晉城下。且朝廷可以與董卓如此約定:以汾水為界,河東郡分為南北兩部。朝廷派五萬騎兵奔赴河東郡南部,董卓率軍六萬進駐河東郡的北屈城。

選定一日作為進攻之期,屆時兩軍同時西渡黃河,董卓之并州軍進攻黃河西岸的夏城、高奴城、定城、雕城,軍則派一部疑兵佯裝渡過黃河,而軍主力趁董卓之并州軍渡河,而北渡汾水。渡過汾水后,軍打出并州軍的旗幟,佯裝并州軍,并沿著汾水全速奔,直取晉。途中若有城池繞不開,便詐開城門;若能繞開則不顧。

如此,依據騎兵之速,軍定能于十日奔至晉城下。且要與涼軍爭奪榆林之地,董卓一定是將其并州軍主力都派了出去。晉城所剩的守軍必定不多,軍五萬之眾,已足以攻下晉。拿下晉城后,則攻守之勢完全在我,并州大勢已定矣!”

聽完袁紹這一完整的計謀,何進、袁隗、王允、袁隗等人都頗為振。袁紹的這一計策功的幾率頗高,而且功后朝廷也能收獲頗。只有曹和荀彧聽完后,開始懷疑起袁紹的機。他們一直在猜測,袁紹百般設謀,最初的機不過是為了讓董卓能得到朝廷的允許進河東郡。可是這麼做對于袁紹又有什麼好?他到底想干什麼?

Advertisement

袁紹沒有察覺到曹與荀彧的疑心,他繼續滔滔不絕地說:“明公,在調虎離山、趁機襲晉之時,明公可以再派五萬軍北上河東郡,迅速把守住河東郡沿河各個津渡。如此一來,早已渡河進榆林之地的董卓,即使很快得知了襲晉的消息,在軍嚴防死守下,他也飛不過黃河來,只能坐視軍攻下他那空虛的并州。

退一萬步說,若董卓得知朝廷襲晉之后,他無家可歸之下只得投降涼軍,并與涼軍一同來攻。但只要軍死死守住黃河津渡,他們也難有可乘之機。

如此一來,朝廷既可以輕松收復并州,壯大己;同時又借涼軍之手滅掉董卓,消除心腹大患,何樂而不為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