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
迷迷糊糊地睜開眼,捧著他的臉:“吃飯沒。”
“一會兒吃,我好想你,得來先見見你。”宋硯吻了吻的手心,鼻息噴惹出的水霧弄得手心汗津津的。
柳箏還是困,瞇著眼道:“端來吃唄。吃完洗手洗腳,進來睡覺。”
話音才落,馮策敲了門,得了宋硯的準允把飯菜端進來了。
經催促,宋硯才到桌前落坐用飯,柳箏有一搭沒一搭地跟他聊天,問他朝堂事理得如何,又說自己今天幫忙煮粥賑濟的事。明日還會去幫忙的。
“災嚴重,陛下在病中難以理國事,如今都暫給太子殿下了。若只是賑災一事,其實倒尚不足為慮,旱災水災幾乎年年有之,但先前楚王的事他們沒能解決明白,北邊韃靼又盯得,頗有些憂外患了。只怕後面會越來越……”
柳箏聞著飯香,肚子響了兩聲,默默披著被子坐起來了。宋硯擱下碗勺,了手走過來把被子攏,得一風都滲不進去,又把睡得淩地頭發撥攏好,眼裏含著笑:“是不是了?”
柳箏點頭:“現在好晚了吧?”
燈燭都快燃盡了。
宋硯倒了盞茶喂給漱口,而後盛了碗銀耳甜羹坐到邊,舀了勺往口邊送:“乖,張口。”
柳箏喝了半碗,手從被子裏探出來指向桌面:“想吃豆包,要紅豆餡的。”
宋硯擱了碗,把手重新塞回去,又是哄的語氣:“別凍著了。”
“我倒不至于那般弱。”
宋硯只是笑,把裹得蠶蛹一樣。又見只張臉在外,嗔著水亮的眼睛瞪他,忍不住在臉頰上輕了一把。
碟子裏還剩三只豆包,分不清哪個是哪個餡,他一連掰兩個都不是,回頭不確定地問:“這裏面有?”
“有的,一共三樣餡心,姥姥肯定是每樣都給你挑了的。”
宋硯把剩下的那只豆包拿來,一點一點撕給吃。柳箏吃一點就膩味了,剩下的還是留給他收尾。
收拾好桌面,宋硯開門把東西遞還給馮策,洗漱完掀起被子一角,小心地窩了進去。
在外頭奔波一天,進來時他整個人都冷冰冰的,現在吃過飯,這屋裏又燒著炭,他上便恢複了溫度。只是相較于柳箏還是顯得冰涼了些,他不敢挨太近,怕把寒氣渡過去,只在背後一下一下捋著順的頭發。
柳箏已沒那麽困了,等了一會兒沒等到他過來,回頭來直接上他的軀:“我也想你了。”
宋硯怔了片刻,意識到在回應自己回來時對說的第一句話。他竟有些寵若驚的失措,指尖把的發纏繞了一圈又一圈,嗓音黏起來:“有多想?”
“你有多想?”
“無時無刻不在想,走在路上擡頭看看天,會想幹脆變一粒雪,落到你手心好了。”
柳箏悶悶發笑:“我倒沒那麽想。不過吃飯的時候會很想知道你有沒有好好吃飯。”
上暖融融的,又香又,宋硯貪得很,卻仍不敢太近,只在黑暗中道:“知道你會不放心我,所以我都好好吃了。”
柳箏把他得更些,臉埋進他頸窩,手臂搭上他的腰背,反來哄他:“快睡吧,累一天了,明天還要早起的。”
宋硯睜著眼睛,就著窗外的一點月看自己指尖繞著的發梢的澤,安心地閉上眼,重新在懷裏醞釀睡意。
他從前并不是多貪睡的人,如今卻總想在懷裏長睡不起,最好一直從冬天睡到春天。
天不亮宋硯還是起了,盡量作小心不驚擾柳箏,一去就是一整天。雖然已經連著好幾天這樣了,柳箏一醒來看到床邊空落落的,心裏還是會跟著失落。
許是西街巷有商戶百姓布粥的消息傳出去了,今日來這領粥的流民更多了,幾乎圍堵了整條巷子,幸好城中守衛及時紓解了。
粥還是不夠,到最後幹脆各家燒了熱水布施,雖不能果腹,暖暖手也是好的。聽說昨日一天城就不知凍死了多流民。
到下晌時分,雪停了一會兒,王初翠在竈房拾柴燒水,柳箏一碗一碗地給人遞,不論誰手來,都下意識往人左手看。今早上姥姥還和說,這麽多人,萬一就有那麽巧呢,萬一小舅舅其實就在這些流民之中呢?
宋硯派去查探的人也沒查到什麽有用的信息,找回小舅舅的希好像愈發渺茫了。有幾次從他話音裏聽出來,或許小舅舅早在那年就已沒命了,否則何至于一點音信都無。
正胡想著,剛送走前面那位手指枯瘦的老嫗,眼前突兀地出現了一只玉白修長的手。柳箏愣了一下,擡頭往上看,看到青年人略染了白霜的睫。徐亦對點點頭:“煩請柳姑娘給咱家盛碗熱茶。”
柳箏忙低頭拾了碗給他盛水:“公公可要喝什麽茶嗎?您裏邊請。”
徐亦輕搖了下頭:“多謝好意,咱家還有事要辦。”
“不知公公要忙何事?”柳箏很快意識到這問題不妥,想轉移開,“我給您拿些點心來吧。”
“也是宋主事托咱家辦的事。”他回頭看了眼一個個行走般瑟著的流民,又指了指自己旁幾個人高馬大的東廠廠衛,“宋主事預備在這支個義診鋪子,他事務繁多不開,咱家正巧路過,倒能順帶替他把事兒辦了。”
柳箏已到竈臺後把昏昏睡的王初翠喊起來了,讓幫忙給其他幾位廠衛倒茶喝。
西街巷得到都是得兩眼昏花的流民,其他商戶百姓都在忙著布施,竟沒幾人注意到徐亦來了,就是柳箏自己也是等人到跟前了才發現。
他們喝過茶,疏散完人群在道上搭起了三五個氈布大帳篷,還往裏面搬了不床榻被褥、桌椅板凳、藥罐藥盅等,最後在最前頭掛上義診的牌子,幾位年輕太醫在前頭坐鎮,又招募了就近幾個醫館裏的大夫幫忙。義診鋪子這便算安排好了。
做完這些徐亦代幾個廠衛留下好好維持秩序,臨走前對柳箏道:“若有什麽事,柳姑娘可直接對這幾人吩咐,在此地,他們亦聽憑柳姑娘差遣。”
“多謝。”柳箏朝他福了福,目送他在飄然而落的大雪中離開了。
回頭看了眼已排起長隊的義診攤,繼續給人舀熱茶喝。
一直到天黑下來,流民們各自進了帳篷取暖,王初翠疲憊地關了門,開始做今天的晚食。
胡琢磨著:“箏箏啊,這位徐公公怎麽戴手套就戴一只呢?”
這事柳箏也好奇過,把宋硯曾對說過的解釋複述了一遍。王初翠“哦”了聲,把剁好的鴨子放進陶盅裏慢燉,又切了臘臘腸打算做燜飯。
過了會兒,喃喃道:“我瞧著他很年輕啊,不到三十的年紀,竟做了東廠廠督,真真不易。他哪年進的宮?”
“不知道……”
“哎,不知怎麽,我見著他……嘶!”
柳箏聽輕呼,趕放下洗到一半的白菜,過去把刀拿開查看王初翠被切出條口子的手指。趕把拉到正堂拿紗布來理傷口:“您刀工這麽好,這些年還是頭次見您下歪了刀。怎麽回事?”
王初翠見一臉張,失笑道:“老了唄,頭昏眼花的,這不很正常。”
“正常什麽正常……你方才到底想什麽呢?”柳箏給纏好紗布,趕把刀洗了了,繼續切臘,還不許洗菜,“您要實在太閑,抓把瓜子來陪我聊天吧。”
王初翠也不勉強自己了,坐到高腳凳上,捧著瓜子咔嚓咔嚓地嗑,同閑聊。
聊著聊著話題不知怎麽又轉到了那位徐公公上來。
摻了臘臘腸的飯已經在鍋裏燜上了,柳箏繼續洗菜,沉默一會兒,突兀地問:“要不讓阿墨幫忙查查他?”
“好好地查他作什麽?別給阿墨惹了禍。”
“那倒也不至于。你不是說,覺得這位徐公公親切得很嘛。你心裏是不是有那個猜測?”
王初翠停了嗑瓜子的作,抓著盛瓜子殼的盤子半晌未語。
柳箏擡頭看一眼,卻見眼眶中懸了淚。柳箏把洗好的菜放到一邊去,了手過去:“姥姥,怎麽哭了?”
王初翠把瓜子盤擱下,良久道:“他若真的是,我真真希不是。”
柳箏沉默,王初翠哽咽著握了的手,哭腔細弱:“總不能,總不能我每個孩子,都這般命苦……你說老天是憑什麽啊,憑什麽這般待他們!”
王初翠緒激不已,可也收斂得很快。柳箏還沒怎麽安,已恢複了平靜,繼續慢吞吞地嗑瓜子,只是臉上不見了笑容,兩條摻了白的眉攏著愁意。
柳箏想幹脆當作自己沒提這茬,繼續炒菜去了,還問姥姥有沒有什麽別的想吃的,都給做。
王初翠要再多做個炒蛋,似乎確實不在糾結剛才的話題了。
可等飯菜端上桌,王初翠盯著那盆鴨湯,聲音低低的:“好多年,我見著鴨子就傷心,所以好多年沒吃過鴨子了……”
柳箏盛了碗鴨湯遞給:“今天為何又買鴨子了?”
“那賣鴨子的婦人邊跟著個小娃娃,那小娃娃豆丁點大,不比鴨子大多,一直蹲在那扣雪粒子玩兒,扣得小手通紅,都是水,他竟不怕冷……上穿的,都是補丁,洗得倒很幹淨,臉也幹淨。我就想起了我的阿冬。”王初翠攪了幾下湯匙,“從前我們家多窮啊,我也給他收拾得幹幹淨淨的。他們姐弟倆長得都漂亮,我一手拉一個帶他們去挖野菜、逛集市,人人都誇。說十裏水鄉,沒一個姑娘比得上你娘的,也沒一個小男娃能比你小舅舅長得還可人疼的。哎。”
柳箏走到王初翠上,俯下來抱住,雙臂環著的脖子,輕輕地晃:“興許小舅舅是被好人家收養了呢?他長得那麽好看,對吧。”
王初翠知道是想安,卻不知說什麽話來安。箏箏一向不太會說這些。王初翠拍拍的手背:“我年紀越來越大了,才老想這些事。其實我早已想通了,一輩子尋不回,便尋不回吧。找是要繼續找的,但我死之後,你們不必再找了。”
“都要過年了!你說這種話?”柳箏氣得收了收手臂,想勒一勒。
王初翠笑著搖頭:“你別嫌不吉利,實話而已,哪個人不會死啊?我都這把年紀了不是?你小舅舅,要管只該是我這個做娘的管,不該讓你個做小輩的往後餘生都搭上這麽件事。你好好地過自己的日子,別為這個煩心了。”
“他是我舅舅!你若真有什麽,他便是我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我當然要找他的。”
王初翠也不費力勸服,端了湯碗道:“忙一天,還不是不是?快吃吧,吃了跟姥姥一起繡鞋面。”
“你也知道自己年紀大了,還總做這費眼睛的活計?還不如聽我編故事給你聽。”
“你不做,阿墨又做得不夠好看,我不得趁著眼睛還好的時候給你多做點兒?”
“那也不要……大不了我就穿素鞋唄。我有錢,想穿好看的也可以買嘛。”
“買多費錢啊。”
鴨燉得爛,鴨湯鮮,浸在裏頭的魚丸也彈可口,們兩個一人喝了兩三碗,把剩下的重新端回炭爐上小火煨著了。
柳箏去姥姥屋裏給畫繡樣、纏繡線,說笑著聊到王初翠呵欠連天。柳箏扶睡下,這才回對面客房洗漱躺下。
宋硯又是後半夜才回,實在太晚,柳箏這回困得眼都難睜。他來親,卻弄得臉,煩睡覺了,手背一擡在他臉上輕打了一下。
宋硯握著的手,好似很委屈地說了什麽,柳箏一點兒沒聽進去,眨眼功夫再度睡著了。
隔天天未亮,宋硯起點了一豆油燈在旁,輕著作穿穿靴,準備上朝理公事。他最後看眼睡在被子裏臉龐微紅的柳箏,忍不住笑。才笑了一下,被子裏的人皺皺眉,迷迷糊糊地坐起來了,背對著窗外泛白天問:“你要走了?”
鎮國公府陽盛陰衰,到了江妙這一輩,一屋子全是男丁! 江妙是三房之中唯一的女娃,上頭有七個堂兄及三個親哥哥罩著, 從小過得就是想要什麼有什麼、誰欺負她誰倒黴的日子。 長大後,昔日粉雕玉琢的小女娃被宣王陸琉叼回窩, 宣王殺伐果決、權傾朝野,江妙覺得,自己嫁給了他,幾乎可以在望城橫著走了。 宣王生個包子,本王背著你走。 江妙生倆可以讓我騎脖子嗎?
皇宮大內,高牆大瓦,東宮皇後蓬頭垢麵,一身破敗鳳袍,雙目含血舉頭罵天。 “蒼天啊,你為何如此待我,我真的沒有做過,他為什麼不相信我。” 天空電閃雷鳴,皇後悲鳴的聲音停止後,撐起最後一絲力氣,站在東宮正門高牆上。 “我寧寶兒,舉天發誓,若有來生誓不為後,永不嫁納蘭氏。”猶如一陣清風飄然落下。 禦書房內,總管太監小心翼翼的稟報著。 “啟稟皇上,皇後娘娘去了。” 坐在主位的皇上,神情一頓,臉上露出少許吃驚,隨後聽見他身旁的寵妃道。 “皇上,害死我們孩兒的惡人終於遭到報應了。” 聽到此,皇上臉上的表情恢複冷靜,淡淡吩咐道。 “皇後無德,廢棄封號貶為答應,葬入妃陵。” 總管聽此心頭一顫,默默為皇後不平,眼睛偷偷的瞪了一眼那風頭正盛的寵妃。 “奴才遵旨。” 聖旨一出,天下刮起軒然大波,一代賢後被廢,還落了一個貶妻為妾的下場,真是天理不公。 *********** 時隔一年,皇宮傳來喜訊。 “啟稟皇上,貴妃娘娘生了,生了一個皇子。” 皇帝聽此龍心大悅,即刻下旨封其為太子。 太子降生一月後,皇帝病重撒手而去。 東宮太子府,皇上悠悠醒來,睜開雙眼,胸口傳來陣陣刺痛,看清周圍一切事物才得知他死而複生,重新回到了八年前還未即位的他。 想起前世種種,臉上露出無盡的悔恨,這一世他一定要找到他前世虧欠良多的皇後,好好彌補她。 **************** 精彩小片段:“啟稟皇上,丞相府的大小姐說了,她身有頑疾,命不久矣不宜嫁人。” “什麼?你說她病了。” “是。” 皇上滿臉擔心,放下一切政務趕到丞相府,隻是剛剛走到丞相府的花園就聽見銀鈴般的笑聲。 停下腳步走過去一看,那個剛剛還說生病的女人,正和風姿卓越鎮南王世子肩並肩的坐在一起,共同看著一本書,動作曖昧至極,哪裏有命不久矣的模樣。 某皇上頓時臉色黑如碳,疾步衝了過去,“寧寶兒,你……你不守婦道。” 笑聲戛然而止,某寶兒斜眼看著滿臉怒氣的皇上。 “皇上此言差矣,世子未娶,我未嫁,怎能說我不守婦道呢。” 旁邊一直坐著的鎮南王世子,一副看好戲的模樣看著生氣的皇上。 許久後皇上咬牙切齒道,“你,你爹收了我的聘禮,你就是我納蘭祁的媳婦,所以,所以你不準對著別人笑。” 寧寶兒聽了納蘭祁的話後,冷笑一聲,“不好意思,你們納蘭家我高攀不起,忘了告訴你了,我發過誓永不嫁納蘭家。” 納蘭祁俊臉憋的通紅,最後吐出一句話,“你不嫁,好,你不嫁,我嫁。” 次日,皇帝下旨,自願下嫁給丞相府嫡長女為夫君,自帶嫁妝傳國玉璽。 看一對重生的逗比夫妻,是怎樣施虐與找虐的。 PS:這不是複仇文,但是女主也不是小白,隻是秉著一顆看別人不順眼的心,但凡看不順眼就一律殺之,棄之,去之。 男女身心幹淨,一對一,絕對寵文。
高悅行在十六歲那年,嫁給了京中最炙手可熱的襄王殿下。 從此高悅行人生便像開了掛,順風順水,極盡恩寵,從閨閣千金,到正室王妃,再到尊榮無限的太子妃。襄王的身邊除她之外,再無別的女人。 烈火烹油,繁花似錦。 但只有高悅行自己心裏最清醒。 襄王有一方繡着海棠花的帕子,揣在懷中多年從不離身,那是女孩子家的物件,卻不是她的。 身遭橫禍,一朝重生回到幼年時。 六歲的高悅行粉雕玉琢,望着自己繡籃中那一方帕子,海棠花的線只勾勒了一半,針腳與襄王私藏了半生的那塊帕子別無二致。 而她閉眼理順了過往的記憶,她模糊記得六歲年關之前的光景,也清楚地記得九歲生辰時家中的宴席。但是從六歲到九歲,那三年時光,她沒有一絲一毫的印象。像是被人憑空摘走了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