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明末邊軍一小兵 第七百八十章 轉機

《明末邊軍一小兵》 第七百八十章 轉機

追贓助餉不只是在京師展開,順軍一路攻城略地,在各府縣都有駐扎兵馬,而且因為到達京師的人馬太多,京城外塞應不下,遂分駐各就食。{我們不寫小說,我們只是網絡文字搬運工。-

當劉宗敏在京城意氣風的拷打員勳戚,順兵挨家挨戶的破門索財時,這一樣蔓延到大順所佔各區域。

如在大名府,“布州縣各,毒掠縉紳”。河間府,“檄征紳弁大姓,貫以五木,備極慘毒,酷索金錢”。順德府,“士大夫慘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天津衛,“索餉竟腦匝、夾、炮烙、拷打。”

追贓助餉中各面掃地,家財難保,命難留。他們原指投靠新朝,再保以前富貴,然後依然失。大順錄用的員極,如京為例,幾千京,用者不過百多人,而且都是三品以下。在地方來說,都是選用未曾出仕過的舉人為,原來的員基本不用,還統統抓去拷餉。

這讓原來的員士紳徹底失,一些被抓去拷餉,僥幸活下來的人更是不勝憤慨道:“是豈興朝之新政哉,依然流賊而已矣。”

在京師中,所有的明朝降皆生悔心,他們或是乘機遁逃,或是心中飲恨,暗地謀算。

一些職的員也不好,特別是地方,“凡遇順兵過,先搜民間婦供應,稍或不足,兵即以刀背下,州苦不可言。者攜去,惡者棄下,仍命本雲:留待後來者用。”

追贓助餉演變劫掠風,很快也波及各地方平民百姓,既然你高將領可以勒索宦,我小兵小校一樣可以向普通百姓下手,京師民眾的慘劇一樣在順軍所佔各區域上演。

Advertisement

“兵丁斬門而,掠金銀奴,民不勝毒,縊死相。”

“殺人無虛日,民始苦之。”

曾經民眾是多麼期盼闖軍、順軍,李自等人的到來,李自未進京前,京城民眾“每言流賊到門,我即開門請進。不獨私有其意,而且公有其言。”

哪知前門驅虎後門進狼,這群狼比前虎更殘暴貪婪,所以他們後悔了,“今不如昔”的懷舊思想首先從民眾中產生,無數人開始懷念那個曾經被他們詛咒無數遍的明朝。

而對大順,不,流賊!他們恨之骨,他們過去有多期盼,現在就有多痛恨!

他們暗地痛罵李自是賊胚,殺千刀的騙子,一群要人命的響馬土匪,之不似人君!

一場追贓助餉讓李自等得罪了所有的人,如果說之前他們起兵時多士紳反對,很多百姓還期盼支持的話,現在他們只有恨,深骨髓的痛恨。

所以歷史上也產生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未進京前人人期盼闖王的到來,他率領的軍隊也是風景從,攻城略地,無有不勝,然進京後這種現象就斷絕了。

他兵敗出京後,所戰無有不敗,所到州縣,也沒有人再歡呼他的到來,百姓不是冷眼旁觀,就是隨諸生與前明員殺逐偽,驅逐賊寇,宛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

事微妙的生了變化,進四月後,京師明,無不後悔,京師百姓,無不恨賊。

一些流言訛言也悄悄在坊間傳布,他們有鼻子有眼的傳,說太子已由義士搭救出京,現在他逃到宣府鎮,正與永寧侯爺,征虜大將軍王鬥準備兵,不日就會殲滅流賊,救民於倒懸。

Advertisement

四月初八日,忽然有人在西長安街張“私示”,雲:“明朝天數未盡,人思效忠,於本二十日立東宮為帝,改元義興。”

劉宗敏雖殺戮數十家居民,然民間自的,新的“私示”卻不斷出現。“私示”容大多荒誕不經,但對飽毒害的京師民眾來說,無疑是一種,也點燃了他們心中藏的熊熊怒火。

……

京師的突然失陷,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消息傳到冷口、山海關等地,楊國柱、劉肇基、吳三桂等人都不敢相信。

在各人估算中,京師高大堅固,兵力也不算,就算不象外界那樣觀說可以堅守一年半載,然防守二、三個月還是可以的。畢竟韃虜也幾次關,每次也不於十萬的兵力攻打圍困京師,然都可以堅守不陷。

他們飽經軍伍,自然知道韃子比流賊強悍得多,沒理由韃子圍困多次不陷,到流賊攻打,就那麼容易的攻打下來。

然冷酷的現實就是如此,確定的消息傳來,京師不但陷了,還是二日而陷,國君在十九日死社稷,他們也盡數了國破家亡的孤臣孽子。

楊國柱等人確定消息後,無不號啕大哭,三軍縞素,為皇帝舉喪,然後接下來的,就是各人彷徨面對命運的選擇。

作為邊關重將,他們自然不能輕易一死了之,此時無論在冷口長城外,還是山海關關城外,都布滿了韃虜的大軍,他們若是為國殉節,豈不就給韃子輕而易舉關的機會?

雖然此時關牆外的韃子停止了進攻,顯然他們也得到明朝皇帝死難的消息,但他們仍然不敢大意,謹守關牆。

Advertisement

然後他們書信往來,詢問各自意思,接下來該怎麼走。

而此時大順王李自派遣降將唐通來招降了,給的待遇不錯,楊國柱許以封公,劉肇基許以封侯,吳三桂父子皆封侯,仍保持原來兵馬不變。然後各人就陷矛盾抉擇之中。

按理說為大明臣子,君父死難,他們理應兵為君父報仇,只是朝中諸公都降了,各地將也降了,百姓們風景從,自己投降也是順理章之事。

京師失陷之時,他們也仍然在邊關戰,盡忠到這一步,可謂仁至義盡,沒人會說什麼。

而且大順怎麼說也算漢家制,冠,語言,制,無不如一,各人不會有投降塞外胡虜的那種心理障礙。

每朝還有氣數,大明到這一步,顯然氣數已盡,否則京師不會二日而陷,不論員百姓都舉城歡迎順軍進城,可見大順眾所歸,改朝換代之事順理章。如唐宋明一樣,一個新的中原皇朝將誕生,或又如大明一樣連綿數百載。

大順之興已定局,自己又何必負隅頑抗,徒增手下傷亡?吳三桂與劉肇基傾向投靠新朝,封侯等條件,也對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雖然他們心中也有疑慮,畢竟以前李自是流寇。

但料想新朝新氣象,肯定會有所改變,朝中諸公都不擔心,自己又擔心什麼?

關門巡黎玉田,薊遼總督范志完都準備投靠新朝,便是遼東巡邱民仰也讚同投靠大順。

楊國柱有些猶豫, 他打算問問王鬥的看法,卻不反對吳三桂等人謀取新朝富貴,只要不降事胡虜,他就尊重各人的選擇。

其實此時清國方面也有派人前來勸降,多爾袞得到明都二日而陷,明皇死社稷之事,先是震驚,隨後快速反應過來。他親筆書信,一一寫給楊國柱、吳三桂、劉肇基等人,許下更優厚的待遇。

他言,楊國柱等人若願意投靠大清,一律封王,就如當年的三順王一樣。

對黎玉田,范志完,皆許可封伯封侯,對遼東巡邱民仰,他甚至願給國公之位。

當然,雖然他真心誠意,但最後都讓他失了,在大清的王位,大順的侯位之間,吳三桂等人還是選擇了大順。

楊國柱更不用說,連清國派來的使者都不見,當場就驅逐了,本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

事的轉機出現在追贓助餉的消息傳來之後,多爾袞先是驚訝,隨後興的道:“真是天助我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