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大閑人最新章節
離開太平村,眾人策馬飛馳。
景在李素眼中飛速倒退,和煦的春風拂過臉龐,的,很舒服。
微風一吹,李素的腦子忽然清醒起來,想到剛才東言又止的樣子,不由生出了疑。
是不是有事對自己說?
剛才見面太匆忙了,李素暗暗記住,等面君過后,再好好問問。
一個多時辰后,李素領著部曲們進了長安城,進了城后,李素老實地下馬,部曲們為他牽著馬,李素則負手在前面慢慢走著。
雖說李世民早已允許他長安城騎馬的殊榮,李素卻很在城里騎過馬。皇帝允許不代表自己可以肆無忌憚,人家那是客氣,自己不能當福氣,為人臣子該有的謙遜與謹慎還是要時刻記在心里的,古往今來那麼多臣子被皇帝莫名其妙弄死,大抵便是臣子真沒把自己當外人,皇帝允許什麼他就干什麼,大大咧咧百無忌,總以為自己是皇帝捧在手心里的寶,這種人的結局很有壽終正寢的。
牽馬穿過長安城的各坊,直朱雀大街,順著朱雀大街一直往前,李素很快到了太極宮門前。
朝門口的羽林衛遞上腰牌,衛仔細查驗過后,便派人宮通稟,等了約莫小半個時辰,宮門打開,門里閃出一位年輕的宦,笑著朝李素行禮,然后領著李素。
跟著宦走進宮,直到甘殿門口,宦示意李素在殿外等候,沒過多久,宦傳話,陛下宣李素進殿。
李素在殿外廊下了鞋,只著足悄然殿。
走殿中,李素明顯察覺到一濃濃的頹喪氣息,只覺得殿很抑,就連灑進來都帶著一子消極的味道。
抬頭看了一眼,李世民正半坐半躺在殿首的榻上,仔細看了看李世民的模樣,李素不由大吃一驚。
李世民的頭發竟然白了一半,神憔悴,氣灰敗,額頭上纏著一塊白巾,雙目呆滯無神,就連李素進殿他也只是淡淡地掃了一眼,仿佛連抬眼皮這個作都覺得費力。
“臣,涇縣公李素,拜見陛下。”李素朝李世民躬行禮。
李世民嗯了一聲,張合間,輕聲說了一句話,李素此刻離他一丈多遠,李世民語聲太輕細,李素沒聽清。
“呃,陛下剛說了什麼?恕臣耳力不好,沒聽清楚。”李素尷尬地道。
李世民嘆了口氣,聲音高了許多,這次李素聽清了。
“朕剛才說,要你走近一些,朕……說話費力。”
一句話說完,李世民已有些息了,同時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
李素暗暗嘆息,聽李世民說話,中氣不足的樣子,似乎已非常虛弱了,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神矍鑠的天可汗陛下,此時像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英雄遲暮,君王意氣已盡。
東征一戰的結局,幾乎打垮了這位向來不肯服輸的皇帝,一生的榮耀和威名,在這一場征戰中消耗殆盡。
李素朝李世民走過去,走到離他兩步距離時才停下腳步。
離得近了,李素才發現李世民蒼老了許多,臉上甚至出現了零零星星的黑老人斑,呼吸也有點急促,聽著呼哧呼哧的氣聲,給人一種隨時一口氣不上來立馬駕崩的覺。
“陛下,您……保重龍。”李素神傷地道。
無論他對李世民多麼的不喜歡,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終歸是一位好皇帝,這位皇帝當父親很失敗,當上司很失敗,當兄弟很失敗,當別人的兒子很失敗,可是,皇帝這個角他無疑是功的,大唐正因為有了他,才會如此彩,如此激昂,煌煌盛世有了他的帶領,這個充滿了神奇與浪漫的國度才會煥發蓬的生機,壯闊時如同進軍的戰鼓,深沉時如同淺斟低唱的詩句。
盛世仍在,英雄已老。
李世民看著李素,臉上終于出了笑意:“昨日李績進宮,與朕詳細說過你們斷后狙敵的經過,朕很欣,你和李績的戰果給朕挽回了天大的面,此次東征本是敗局,因為你們舅甥二人的謀劃,敗局生生扭轉了平局,聽說攻打高句麗都城的主意還是你出的?果然不愧是大唐英杰,不枉朕這些年饒你一次又一次闖出來的禍,你……很不錯。”
李素急忙道:“臣只是奉旨而為,并無寸功,陛下運籌帷幄,遙勝于千里之外,臣等攻破敵國都城皆是陛下謀略授意,臣不敢居功。”
李世民神平淡地道:“呵呵,昨日李績進宮見朕,也是同樣的說辭,你舅甥二人難道早已商量好了?鐵了心要把這樁功勞推給朕?”
“陛下,臣不是推功勞,陛下命臣等斷后狙敵之前面授機宜,就是這般吩咐臣的,臣只是奉陛下之命而行罷了,不敢居半分功。”
李世民忽然冷笑:“你們推得倒是干凈,朕卻沒那麼厚的臉皮接住,功勞是誰的就是誰的,朕若連臣子的功勞都搶去的話,這個皇帝當得豈不悲哀?朕從起兵反隋到如今,何時做過搶功之事?李素,你以為朕的臉皮和你一樣厚麼?”
李素腦中飛快轉,上卻道:“不敢,臣的臉皮其實和陛下一樣薄,可謂吹彈可破,世人對臣的誤解甚深也……”
“閉!”李世民狠狠瞪了他一眼,氣息又有些了,這次顯然是被李素氣的。
急促地息了片刻,李世民緩緩道:“是非功過,后人評說。事實上,朕發起的東征本不必等后人評說,朕自己就能做個評斷。”
頓了頓,李世民神頹喪道:“東征之敗,皆朕之過錯也!”
李素愣了一下,抬頭迅速掃了他一眼,然后垂下頭沒吱聲。
“此戰發起的時機不對,國庫貧瘠,糧草不足,軍械湊,士氣不穩,決策錯誤等等,這些都是東征之戰里埋下的患,六部燒毀我軍糧草是致敗的主因之一,但不是全部,我軍久攻安市城而不下,損兵折將士氣低落,被敵人驟然襲,所有的患全部發出來,這才是東征之敗的真正原因。總之,朕在這場戰爭里犯過的錯太多了,事后朕回想自省才發覺,東征之戰從開始便錯了,若能再等上三五年,或許結局會不一樣。”
李素垂頭仍沒說話,關于這一戰,死的人太多,錯的人太多,戰后思考的人也太多,大戰結束以后,仿佛人人都了諸葛亮,當初這樣做不對,那樣做才對,當初打這里就好了,打那里不對……
好話歹話都讓你們說完了,李素還能說什麼?
神失落地注視著殿外的,有些刺眼,李世民瞇了瞇眼睛,悠悠嘆道:“子正,你說說,朕有生之年能征服高句麗麼?”
李素垂頭道:“陛下,高句麗已由國主高藏掌權,高藏與泉蓋蘇文不一樣,至二人對大唐的態度不一樣。”
李世民聽懂了他的言下之意:“你的意思是,讓朕暫息東征之心?”
“是,臣以為,近十年,不應再東征了,請陛下給大唐百姓們一個息的機會吧。”
李世民瞇起了眼睛:“這是你的想法?”
李素抬頭直視這他的眼睛,回答得很堅定:“是,臣以為,大唐十年不宜再發任何大規模的戰爭了,再打下去,好好的盛世基礎會被消磨殆盡,百姓們將重新回到貧困之中,臣建議陛下將大唐國政的重心從征伐轉化到民生,請陛下的目從異國的版圖轉移到治下子民的食上,懇荒,扶農,興商,開渠,修堤,減賦,推行改良新稻種,這些才是迫在眉睫必須要做的事,戰爭已結束,百姓和將士們都該口氣了。”
李世民盯著李素的臉,許久,緩緩地道:“子正斯言,實為謀國治世之論,不知不覺,子正也漸漸像個合格的臣子了,朕很欣……”
并沒有正面回應李素的話,李世民忽然說起了另一件事:“……高藏奪權,王宮前斬泉蓋蘇文,其所為應與子正不了關系吧?”
李素笑了:“有關系,但關系并不大,臣確實給了他一些建議,甚至還臨時給他五百顆震天雷,可惜高藏有他自己的主意,并未全按臣說的去做,當然,最后的結果功了,過程如何并不重要了。”
“站在大唐的立場,你認為高藏當權比泉蓋蘇文更好,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李素老老實實道:“臣不敢保證,但臣以為,高句麗誰當權并不重要,無論是泉蓋蘇文或是高藏,他們心里對大唐都存著敵意的,臣需要做的是讓高句麗國中生,一鍋粥,兵變奪權什麼的,誰輸誰贏臣不在乎,臣在乎的是讓他們自后騰不出空來與大唐作對,只能強行下敵意,老老實實對大唐俯首稱臣。”
李世民笑了:“既然心存敵意,他們遲早會再次撕去恭順的外,那時大唐該如何應對?”
李素也笑了:“那已是一二十年以后的事了,那個時候,大唐大抵也過氣來了,陛下再領軍去教訓他們一頓,或者干脆滅了他們的國。”
李世民哈哈大笑:“好,子正此事做得好!其實你們攻破高句麗都城的消息傳回長安,世人皆贊爾等之功,可是依朕看來,你助高藏奪權,制造敵國之,此功的分量比破敵都城要重得多,這才是真正的謀國之策,出一計而安天下十年,甚善!”
笑聲一頓,李世民忽然浮上傷懷之,喃喃道:“十年……朕哪里還有十年可等?”
李素一震,抬頭著他,卻見李世民神黯然,那張臉像一堵千年的古墻一般蒼老斑駁。
“陛下……”李素想說幾句安的話,可話到邊,卻怎麼也說不出口。
任何安此時都顯得空無力,李素實在不知該如何勸這位帝王重新振,此時的李世民在他眼里,像一盞即將燃盡的枯燈。
李世民卻灑一笑,道:“罷了,留給下一代帝王吧,朕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打下這大好江山偉業,足夠了,若世間真有英靈飄,朕可以拍著脯告訴那些逝去的人,朕這個皇帝盡管犯過許多錯,做過許多混淆善惡的事,但朕無愧于黎民百姓,無愧李氏社稷,這就夠了。”
李素躬道:“陛下不遜古往今來任何一位帝王,這是臣的心里話。”
李世民笑道:“得子正之贊,殊為難得,此時此景,朕當與子正浮一大白,可惜朕的子已飲不得酒了……”
李素心里有些難過,沉默片刻,道:“陛下好好養歇子,保重龍,臣定能等到與陛下開懷同飲之日,這一日想必不會太遠。”
李世民哈哈笑道:“子正也會說討巧的奉承話了,朕假裝相信你的話便是。”
李素強笑道:“陛下不必假裝,臣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實話。”
李世民黯然道:“這一次,朕恐怕真的大限不遠矣,唉,皇圖霸業,江山社稷……”
李世民語聲漸小,剛才君臣的一番對話已耗盡了李世民的力,李世民說著說著,眼皮開始耷拉,腦袋一點一啄的打起了瞌睡。
李素等待良久,見李世民耷拉著腦袋不出聲,李素不由小心地上前一步,輕喚道:“陛下,陛下……”
回答他的,是李世民沉重的呼嚕聲。
殿后的屏風,常涂的影如鬼魅般冒出來,惻惻地道:“陛下已睡著,李縣公可退出殿外。”
李素嚇了一跳,接著反應過來,急忙朝李世民行禮后緩緩退出殿外。
出殿門,李素心頭一,轉過深深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仍盤坐在殿,腦袋耷拉著,常涂正悄悄給他披上一張皮氅,灑在他上,將他的影拖拽得冗長,漸漸的,他的軀化作一道模糊的影,影仿佛在的照中慢慢虛弱下去,顯得孤獨而蒼老。